文化保护

搜索文档
广州积极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推动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
人民日报· 2025-05-29 06:16
近年来,广州市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坚持人民 城市理念,积极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探索建立健全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持续推动实施一批重点 项目,累计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160个,推进城中村改造项目161个。通过城市更新,广州不断推进改革 创新、改善人居环境、激发经济动能、展现文化魅力,推动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 坚持政策引领,创新城市更新实践 广州城市更新工作坚持以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新的魄力,重点突破资金筹措难、土地整理难等障碍, 不断推动各项改革举措加快落地。出台全国首部城中村改造专项地方性法规,构建城中村改 造"1+N+X"政策体系,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N"政策和"原拆原建"试点政策,搭建从总体规划到专项政 策、配套指引的系统体系。科学编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明确不同区域的更新目标和任务,注重分区施 策、分类推进,坚决防止大拆大建、一拆了之。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参与的机制模式,探索 利用专项债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拓宽改造资金筹集渠道,激励社会资本积极参 与城市更新。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鼓励院士专家、居民、企业等各方参与,充分听取 ...
《江苏省地名管理条例》将修订
江南时报· 2025-05-28 22:36
江南时报讯 5月28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四次主任会议审议了《江苏省地名管理条例(修订草 案)》。这是该条例自2014年施行以来首次修订,拟进一步理顺地名管理体制,命名、更名、使用、保 护等都将更加法治化。 优秀传统地名蕴藏了丰富珍贵的文化内涵。修订草案专章对地名文化保护作出规定,明确县级以上地方 政府制定保护政策,组织开展挖掘、整理、研究和公益宣传及合理开发利用的责任。条例还完善地名保 护名录制度,明确了对名录中的地名进行保护利用的具体要求,并鼓励进行地名文化遗产线上展示,拓 展地名文化遗产的宣传展示场景。 地名是基本的社会公共信息,也是重要的社会文化形态和载体,且因群众日常频繁使用,社会关注度 高。本次修订由此明确规定,地名应当保持相对稳定,且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体现中华历史文脉的 地名,一般不得更名。由于地名类型繁多,数量庞大,地名管理工作涉及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 通运输等众多部门,本次修订进一步理顺了管理体制,要求分级负责、分类管理,明确民政部门是地名 行政主管部门,有关主管部门各负其责。 地名命名、更名程序通过修订得到细化。修订草案在上位法规定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自然地理实体、人 文地理 ...
爱上这里啦!2025上合组织国家青年文化交流营嘉宾走进库车
人民网· 2025-05-25 14:40
文化交流活动 - 2025上合组织国家青年文化交流营(南疆线)嘉宾参观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感受历史遗产保护和文化传承成果 [1] - 嘉宾团参访新开馆的龟兹博物馆,了解龟兹文化发展历程 [1] - 巴基斯坦国际新闻通讯社编辑高度评价新疆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建议西方媒体实地了解新疆 [5] 历史文化保护 - 龟兹魏晋古墓遗址博物馆是新疆首次发现的中原汉式砖室墓葬,证明中央政权对新疆的有效治理 [3] - 库车龟兹小巷是保存最完整的晚清和民国初期街巷风貌的文化街区,居民自发参与布局和表演 [6] - 土耳其《自由报》主编与当地维吾尔族小朋友友好交流,赞赏当地文化和居民素质 [8][10] 旅游发展 - 库车龟兹小巷兼具网红景区特征和原住居民生活气息,居民主动服务游客并表演节目 [6] - 吉尔吉斯斯坦留学生表达对库车的喜爱,计划再次深度体验当地文化 [10] - 交流营嘉宾与当地演员共舞互动,体现文化交融 [7][8]
走进西安碑林新馆
人民日报· 2025-05-24 05:56
丰碑如林,翰香远溢;佛道造像,庄严清虚;墓虎村牛,威猛驯良——这里,就是被称为翰海奇观、雕 塑宝库的西安碑林。 西安碑林新馆为一座地上一层、地下二层的大型清水混凝土建筑,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恺院士团队 设计规划。主体建筑设计既突出历史文化,又融入现代时尚,注重体现碑林与孔庙、明城墙等文脉的整 体性。新馆展陈面积较原先增加3倍,许多名碑独占一厅。过去,即使唐代颜真卿、柳公权书丹名碑也 只能"睡大通铺",如今,这些名碑都住上了"豪华单间",使其艺术魅力充分彰显。 (作者为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员) 图为西安碑林新馆一角。 陈根远供图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24日 06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 碑林新馆建成,博物馆拿出许多压箱底的国之重宝。 《马璘残碑》又名《马璘新庙碑》,唐大历十四年(779年)六月书,撰文者为程浩,书额者是唐隶名 家韩择木长子韩秀实。71岁的吏部尚书颜真卿为刚过世的唐代"中兴猛将"扶风郡王马璘的家庙立《马璘 新庙碑》,他举荐自己老部下韩择木的长子、49岁的韩秀实用隶书书写碑额"唐故尚书左仆射知省事扶 风王赠司徒马璘庙碑"20字,以示对晚辈书艺的肯定与提携。是碑著录首见欧阳修《集 ...
繁荣文化 赓续文脉
河南日报· 2025-05-22 07:33
"要把这些中华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 ——习近平 核心提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念兹在兹、亲自擘画,多次亲临中原大 地,并就涉及文化传承发展的诸多不同领域作出重要指示。 这两天,在工作之余,张笑蕾密切关注着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的消息,不禁也回想起5年前的情景。 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黄河博物馆参观,张笑蕾就是现场讲解员。 "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张笑蕾说,几年来,自己和同事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全面 提升业务素质,助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 近年来,河南各地牢记嘱托,不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 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故事,努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黄河文化代代传 "欢迎来到黄河博物馆!在黄河流域,不仅有我们熟悉的炎黄二帝、大禹治水等传说故事,更多的是祖先留给 我们的文明遗迹。"5月21日,在位于郑 ...
山水为幕、生活作展的奇妙“无墙”博物馆
新华网· 2025-05-18 11:00
新华社南宁5月17日电(记者黄凯莹)在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乡六巷村下古陈屯,蜿蜒的石板路通向一扇饱经沧桑的木门,嵌于黄泥墙与青石 基之中,门上檐角微微上翘,古朴而庄严。 "这扇古寨门是我们金秀坳瑶生态博物馆的一件'百年馆藏'。"博物馆管理员盘义勇说。 生态博物馆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它突破了传统博物馆的空间限制,将博物馆的范围扩大到整个社区、自然环境和文化景观。坳瑶是瑶族 的一个支系,金秀坳瑶生态博物馆保护范围涵盖六巷乡上古陈和下古陈两个坳瑶村寨,其展示与信息资料中心设在下古陈屯,于2011年5月正式建 成并对外开放。 每逢节庆活动,婉转动人的独弦琴声随海风飘扬,高跷捕鱼的绝技引得游人啧啧称奇。类似的场景,在京族生态博物馆内以模型、影像等形式展 出,并配上详细的背景介绍。 "京族独弦琴、高跷捕鱼都是京族人民引以为傲的文化瑰宝,海洋文化特色鲜明。"京族生态博物馆馆长赵霞说,为保护和传承好京族的传统文 化,生态博物馆不仅提供了静态展出的空间,同时还常态化地打造日常展示的舞台,以此鼓励当地居民投身到保护与传承的实践中。 "在发展中保护民族文化是生态博物馆的重要议题。"麦西说,许多生态博物馆藏于村寨,它们的建 ...
挂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
新京报· 2025-05-16 21:50
新京报讯(记者刘洋)世界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即将到来,博物馆爱好者和舞蹈爱好者将可解锁一处新 地标。5月16日,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博物馆作为"海淀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新 京报记者从北京舞蹈学院获悉,即日起,社会公众可以通过预约于周二、三、四入馆参观。据介绍,该 场馆是全国首家以讲述中国舞蹈史为主题的博物馆,是传承舞蹈文化、展现中华文明、促进文化交流的 艺术阵地。 作为全国首家以舞蹈历史为核心、集学术研究、文化传承与艺术教育于一体的专业博物馆,此次舞蹈博 物馆向社会公众的开放标志着中国舞蹈文化保护与传播迈入新阶段。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邓佑玲在致辞 中介绍了舞蹈博物馆的发展历程和发展前景,未来将在通州新校区建设中规划新的舞蹈博物馆,把将来 更大规模更高品质的舞蹈博物馆打造成北京文化(000802)名片。 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副研究员王蒨是乐舞俑的捐赠人,她对舞蹈学院让乐舞俑通过舞蹈博物馆最大限度 发挥价值表示感谢。据介绍,2024年,王蒨将制作团队历经5年精心制作的105套、353尊乐舞俑无偿捐 赠给北京舞蹈学院,成为舞蹈博物馆的重要展品。 仪式现场,北京舞蹈学院与北京艺术博物馆签订了结对共建合作 ...
外媒:专家倡导人工智能作为保护边缘文化的催化剂
环球网资讯· 2025-05-15 11:00
图片为外媒官网报道截图 调,科技并非仅仅服务于功能性目的;它能够强化身份认同,并培养社区成员的自豪感。这种联系可以 激发新一波的创造力,即使放眼未来,也依然植根于历史智慧。 《社区人工智能》的作者提倡采用多维度方法来开发人工智能工具。他们强烈反对采用统一的、包罗万 象的策略。相反,他们认为开发者必须投入时间和资源来了解他们所服务社区的不同文化根源、传统和 道德价值观。强调本地化的人工智能框架对于确保所创建工具的相关性和真实性至关重要。 霍华德大学与谷歌的合作就是这种合作的一个典型例子。此次合作旨在开发能够准确代表非裔美国人口 语英语的语音数据集。尽管这些数据集尚未投入商业化,但它们在增强专门针对非裔美国人的语音识别 技术方面拥有巨大的潜力。确保多元化语言群体得到充分的代表,不仅可以提高技术的有效性,还能为 那些在技术发展中历来被边缘化的群体提供发言权。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文化综合报道】5月12日,外媒报道称,专家倡导人工智能作为保护边缘文化的催化剂。 在科技日益主宰我们生活的时代,人工智能与文化保护的交汇为边缘化和原住民群体带来了一线希望。 一个蓬勃发展的人工智能工具领域应运而生,旨在保护和弘扬这些群体独 ...
模式口是个好地方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07 03:47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 - 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入选文旅部第四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与王府井商业街区并列[2] - 街区拥有2处国家级文保单位(法海寺 承恩寺)、2处市级文保单位(田义墓 第四纪冰川馆)及15处区级文保单位,37处价值院落[6] - 2016年启动改造后实现架空线入地 违法建设拆除 外立面统一改造,重点修缮承恩寺 法海寺壁画艺术馆等历史建筑[7] 文旅商业发展 - 2021年开街后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已形成15景 30院 百余铺的商业规模,2024年游客量突破600万人次[7] - 吸引乘之堂茶空间 美山51号复合店铺等特色商户入驻,茶空间经营效益逐年提升[8][9] - 引入匈牙利葡萄酒和旅游文化体验中心,拓展国际文化交流窗口[10] 文化资源活化 - 保留驼铃古道元素如铜制骆驼 过街楼遗址 老水井,建成北京第一通电村主题展厅[4][5] - 承恩寺改造为燕京八绝博物馆,法海寺壁画艺术馆数字化还原明代壁画真迹[5] - 法海寺炸糕 小韩家山东煎饼成为网红美食,本地居民与游客形成消费互动[11] 业态融合创新 - 199号院改造为"日咖夜酒"餐厅,保留老宅北屋结构并融入现代酒吧元素[8] - 美山51号西餐厅在青砖灰瓦院落中提供意大利比萨,油画融入法海寺壁画元素[9] - 街区兼容传统早市与精品咖啡 民宿等新业态,形成"绿化景观+历史文化"的复合空间[12]
爱上寺庙的年轻人,烧香的钱给谁了呢?
36氪· 2025-05-06 20:59
寺庙经济与年轻消费群体 - 年轻人成为寺庙主要游客群体 五一期间多地寺庙出现凌晨排队现象 如五台山殊像寺凌晨1点排满人 北京雍和宫有游客连夜排队10小时 [4] - 寺庙周边产品受热捧 龙华寺净素月饼年销量超10万盒 灵隐寺咖啡店单日最高出杯量突破2000杯 [8] - 小红书平台"寺庙咖啡"相关笔记达19万篇 "寺庙吃斋饭"相关笔记突破3万篇 [6] 社交媒体重构寺庙生态 - 85后游客中63%会全程记录礼佛过程 其中91%选择社交媒体分享 [16] - 寺庙义工分享的祈福攻略帖被收藏超3万次 [14] - 武僧账号如@释延高 @释延钦 通过展示少林武术吸引350万粉丝 [20] 寺庙商业化运营模式 - 2023年寺庙相关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310% 95后和00后占比达50% [29] - 灵隐寺2023年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 门票收入3.6亿元 陈皮酱油单品年收入超320万元 [30] - 少林寺在200多个国家开设武术课程 海外粉丝超6000万人 [31] 文化IP与创新业态 - 莫高窟"数字供养人"计划参与度超百万人次 文创店游客停留时间延长至2.5小时 人均消费提升至380元 [21][22] - 五台山禅农结合产品年销售额突破2980万元 [21] - 北京龙泉寺贤二机器僧微信表情包上线初期吸引34万粉丝 [19] 心理需求驱动消费 - 18-35岁群体中42.6%存在中度以上焦虑症状 [24] - 脉脉平台"寺庙"词频较三年前增长387% [24] - 90.2%受访者将寺庙视为文化体验和心灵慰藉场所 [24] 商业化与监管平衡 - 部分寺庙商业化程度高 如上海静安寺供奉牌位2000元/年 水陆法会莲位5000元/次 [34] - 玉佛寺"觉群创业基金"累计资助219个创业项目 曾扶持早期饿了么 [38] - 地方政府推行电子香烛改造 年减少碳排放超200吨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