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消纳
搜索文档
宁夏华严第一储能电站:全球最大电网侧分布式模块化储能电站的储能之道
新华网· 2025-09-28 09:39
9月中旬,当阳光刺破腾格里沙漠的薄雾,照亮恩和村成片的储能矩阵,记者跟随由中关村储能产业技 术联盟主办的2025 CNESA储能媒体行一行,走进了宁夏华严第一储能电站。 电站位于宁夏中宁县恩和镇恩和村,处于卫宁平原与荒漠的交界。2023年起,这里新增了1076台储能柜 的能量低吟。当"枸杞之乡"的农耕血脉与400兆瓦时的现代电力在此交汇,北纬37.5度线上的新地理叙 事已然开启。 建设之道:解决新能源消纳刚需 在全球能源转型浪潮下,储能已成为各国碳中和战略的核心环节。国际能源署(IEA)最新报告显示,中 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型储能应用市场,装机规模占全球总装机 40% 以上,为世界能源转型提供了中 国方案。 宁夏作为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以"风光火储一体化"政策培育产业沃土。华严第一储能电站应运而 生,于2023年12月30日并网投运,以200MW/400MWh装机规模成为全球最大电网侧分布式模块化储能 电站。 电站选址宁夏中卫市中宁县,绝非偶然。 "这里新能源装机占比超80%,午间光伏出力高峰时,电网调峰需求如饥似渴。"上海天炜能源科技有限 公司总经理徐晓栋向记者如此解释。 北纬37.5°的黄金光能带上,黄 ...
绿电直连成“十五五”能源转型关键抓手 市场为何没“炸”?
第一财经· 2025-09-25 22:30
"政策明确了绿电直连的合理与合法性,有利于新能源消纳和满足欧盟碳关税的相关要求,这是基于650 号文的重大突破。" 在日前召开的绿电直连与地方行动研讨会上,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员田士君在解读《关于完善 价格机制促进新能源发电就近消纳的通知》(下称"1192号文")时表示。 "新价格机制比先前友好很多。线损只针对下网电量部分收取,自发自用部分不交系统运行费,交叉补 贴包含在输配电价中也不用交。"中国能源研究会配售电研究中心副主任吴俊宏认为,1192号文通过减 少系统运行、线损等费用,为新能源投资方谋得合理的价差空间。 落地难点 虽然前景广阔,但绿电直连在操作层面缺乏明确路径,导致相关文件出台后市场暂未出现"一石激起千 层浪"的反应。 首先是投资与规划的矛盾。北京计科能源新技术有限公司研究主管车阳表示,绿电直连项目要专线建 设,把电网排除在投资主体外,意味着电源与负荷企业得承担巨大的资金压力,还要面对线路走廊设 计、国土规划审批等问题。更重要的是供需双方生命周期错配或将影响项目投资收益。 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650号文(即《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鼓励 民营企业等经营主体投资绿 ...
我国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迈入关键阶段
经济日报· 2025-09-25 08:16
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进展 - 截至今年8月,7个省级现货市场已正式转入运行,包括山西、广东、山东、甘肃、蒙西、湖北、浙江 [1] - 江苏、陕西等6个省级及南方区域现货市场开启连续结算试运行,省间现货市场同步正式运行 [1] - "统一市场,两级运作"的框架基本成型,国家电网经营区已建成覆盖26个省份、超6000个发电主体的省间现货交易体系 [1] 市场运行成效与作用 - 在今夏用电高峰期间,省间现货市场最大互济电力达1432万千瓦,精准支援川渝等17个省份,缓解局部地区供电压力 [1] - 今年前8个月,省间现货市场新能源成交电量达77.5亿千瓦时,占比36.5% [2] - 现货市场连续运行地区火电下调能力提升9个百分点,为风电、光伏腾出更多消纳空间 [2] - 浙江在迎峰度夏期间通过市场化价格信号引导用户错峰300万千瓦,挖掘用户侧无感调节能力超350万千瓦 [2] 市场机制面临的挑战 - 新能源装机迅猛扩张带来午间时段可能出现的"弃光"现象、晚高峰时期的保供压力以及部分区域偶发的负电价 [1] - 负电价呈现'季节性、时段性'特征,成为高新能源渗透率地区的共性问题,过于频繁的负电价会扰乱市场预期 [2] - 市场机制与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适配性仍需进一步优化 [1] 未来市场体系发展方向 - 需构建"电能量市场+容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的多层次体系 [3] - 电能量市场通过中长期合约筑牢保供基础、分时价差激励短期调节 [3] - 容量市场保障长期供电能力,辅助服务市场细化调频、爬坡等品种,让抽水蓄能、储能等灵活资源获得合理收益 [3] - 需通过机制优化应对挑战,如合理控制新能源装机节奏、释放用户侧灵活性 [2]
我国首个“交改直”输电工程完成首次年检
新华社· 2025-09-23 22:09
新华社南京9月23日电(记者陈圣炜)记者从江苏省送变电有限公司获悉,我国首个"交流改直流"输电 工程——扬州至镇江±2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23日完成投运后的首次年度检修,将提升地区电网迎峰度 冬的调节能力,保障长三角能源安全。 据悉,扬镇直流一期工程起于扬州高邮、止于镇江经开区,全长约110千米,于去年4月底建成投运。本 次检修共投入48名人员,实现对全线284基铁塔的全覆盖排查,面对部分塔位同期开展二、三期架线施 工、多家单位并行作业的复杂局面,检修团队依据基建进度精准规划,实现"穿插不交叉"的高效协同。 据介绍,本次检修将生态敏感区线路综合整治列为重点任务。工程沿线位于鸟类活动频繁的长三角区 域,时值候鸟迁飞高峰期,检修团队采取了多项生态友好防护措施,包括加装绝缘防护装置、人工鸟巢 等,有效防范鸟类触电伤亡的同时,也减少了鸟巢等对线路安全运行的影响。 据国网镇江供电公司介绍,江苏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北地区,而用电负荷中心位于长 江南岸。为打通新能源消纳通道,江苏于2022年底启动扬镇直流一期工程建设,将原有的交流线路改造 为直流线路,成为苏北"风光"绿电跨江输送专线,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16 ...
前8个月省间现货市场新能源成交电量达77.5亿千瓦时 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迈入关键阶段
经济日报· 2025-09-21 10:39
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进展 - 截至今年8月,7个省级现货市场已正式转入运行,6个省级及南方区域现货市场开启连续结算试运行,省间现货市场同步正式运行 [1] - 国家电网经营区已建成覆盖26个省份、超6000个发电主体的省间现货交易体系 [1] - 在今夏用电高峰期间,省间现货市场最大互济电力达1432万千瓦,精准支援川渝等17个省份 [1] 市场机制对新能源的引导作用 - 今年前8个月,省间现货市场新能源成交电量达77.5亿千瓦时,占比36.5% [2] - 现货市场连续运行地区火电下调能力提升9个百分点,为风电、光伏腾出更多消纳空间 [2] - 浙江通过市场化价格信号引导用户错峰300万千瓦,挖掘用户侧无感调节能力超350万千瓦 [2] 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带来的挑战 - 新能源装机迅猛扩张伴随午间时段可能出现的"弃光"现象、晚高峰保供压力以及部分区域偶发的负电价 [1] - 负电价呈现季节性、时段性特征,成为高新能源渗透率地区的共性问题 [2] - 市场机制与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适配性仍需进一步优化 [1] 未来市场体系构建方向 - 应构建"电能量市场+容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的多层次体系 [3] - 电能量市场通过中长期合约筑牢保供基础、分时价差激励短期调节 [3] - 容量市场保障长期供电能力,辅助服务市场细化调频、爬坡等品种,让抽水蓄能、储能等灵活资源获得合理收益 [3] 机制优化建议 - 需通过机制优化应对负电价问题,如合理控制新能源装机节奏、释放用户侧灵活性 [2] - 价差扩大需与容量机制协同推进 [3] - 需要持续深化改革、完善市场规则、提升系统调节能力 [1]
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迈入关键阶段
经济日报· 2025-09-21 06:33
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进展 - 截至今年8月 7个省级现货市场正式转入运行 包括山西、广东、山东、甘肃、蒙西、湖北、浙江 [1] - 江苏、陕西等6个省级及南方区域现货市场开启连续结算试运行 省间现货市场同步正式运行 [1] - 国家电网经营区建成覆盖26个省份、超6000个发电主体的省间现货交易体系 [1] 市场运行成效与挑战 - 省间现货市场最大互济电力达1432万千瓦 精准支援川渝等17个省份缓解供电压力 [1] - 前8个月省间现货市场新能源成交电量达77.5亿千瓦时 占比36.5% [2] - 现货市场连续运行地区火电下调能力提升9个百分点 为风电光伏腾出更多消纳空间 [2] - 新能源装机扩张导致午间"弃光"现象、晚高峰保供压力及部分区域负电价等适配性问题 [1][2] 区域实践案例 - 浙江通过"5分钟滚动出清"等机制引导用户错峰300万千瓦 挖掘用户侧无感调节能力超350万千瓦 [2] - 负电价呈现季节性、时段性特征 成为高新能源渗透率地区共性问题 [2] 市场机制优化方向 - 需通过合理控制新能源装机节奏、释放用户侧灵活性应对负电价问题 [2] - 应构建电能量市场+容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的多层次体系 [3] - 电能量市场通过中长期合约筑牢保供基础 分时价差激励短期调节 [3] - 容量市场保障长期供电能力 辅助服务市场细化调频爬坡等品种 [3]
前8个月省间现货市场新能源成交电量达77.5亿千瓦时—— 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迈入关键阶段
经济日报· 2025-09-21 06:11
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进展 - 截至今年8月,7个省级现货市场已正式转入运行,6个省级及南方区域现货市场开启连续结算试运行,省间现货市场同步正式运行,"统一市场,两级运作"框架基本成型 [1] - 国家电网经营区已建成覆盖26个省份、超6000个发电主体的省间现货交易体系 [1] - 在今夏用电高峰期间,省间现货市场最大互济电力达1432万千瓦,精准支援川渝等17个省份 [1] 市场机制与新能源适配性 - 新能源装机迅猛扩张带来午间时段可能出现的"弃光"现象、晚高峰保供压力以及部分区域偶发的负电价等情况,反映出市场机制与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适配性仍需优化 [1] - 现货市场负电价呈现'季节性、时段性'特征,成为高新能源渗透率地区的共性问题,过于频繁的负电价会扰乱市场预期 [2] 现货市场对新能源消纳的作用 - 今年前8个月,省间现货市场新能源成交电量达77.5亿千瓦时,占比36.5% [2] - 现货市场连续运行地区火电下调能力提升9个百分点,为风电、光伏腾出更多消纳空间 [2] - 通过市场化价格信号,浙江在迎峰度夏期间引导用户错峰300万千瓦,挖掘用户侧无感调节能力超350万千瓦 [2] 市场机制优化方向 - 需通过机制优化应对负电价问题,如合理控制新能源装机节奏、释放用户侧灵活性 [2] - 价差扩大需与容量机制协同推进,未来应构建"电能量市场+容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的多层次体系 [3] - 多层次体系中,电能量市场通过中长期合约筑牢保供基础、分时价差激励短期调节,容量市场保障长期供电能力,辅助服务市场细化品种以使灵活资源获得合理收益 [3]
专家解读丨我国电力市场迈入规范化、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国家能源局· 2025-09-20 10:31
电力市场改革核心进展 -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格局初步建成 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中作用显著增强[2] - 新能源装机占比突破40% 但发电出力具有间歇性、随机性和波动性特点[3] - 电力现货连续运行地区市场建设指引具有承前启后重大战略意义[2] 高比例新能源消纳与系统安全 - 要求形成反映供需关系和调节成本的分时价格信号 将新能源波动传导至终端用户[3] - 推动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新型储能等新型主体报量报价参与现货市场[3] - 明确电源+储能可作为联合报价主体 为分布式资源聚合入市指明方向[3] - 首次系统提出可靠容量补偿机制 科学评估各类型机组及新型储能对容量充裕度的实际贡献[4] 多维度协同电力市场体系 - 要求中长期交易分时段组织与D-2连续开市 缩短交易周期[5] - 推动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与电能量市场联合出清 将系统调节成本升级为全局优化[5] - 搭建零售线上交易平台 提供多种套餐比选途径[6] - 鼓励售用两侧灵活配置零售套餐 创新引入绿电套餐[6] 市场监管与规范化建设 - 通过分析报价一致性、成本偏离度等指标设定触发值 精准管控市场操纵行为[7] - 要求常态化整治地方保护行为 破除省间壁垒[7] - 提出穿透式监管、数字化监管等新型监管方式 提升异常交易识别效率[7] - 强调全流程业务标准化和市场运营机构数据基础设施高标准联通[8] - 统一规范信息披露科目、时间颗粒度、数字格式 并开放数据接口[8] 市场发展前景 - 支撑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加速双碳目标实现进程[9] - 推动电力市场建设从试点探索迈入规范化、高质量发展关键阶段[9]
市场竞价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
经济日报· 2025-09-19 06:00
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山东电网负荷8次创历史新高,并首次突破1.3亿千瓦。同时,截至今年8月底,山 东新能源装机达1.2367亿千瓦。 随着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电力市场助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越发凸显。9月11日,山东新能源增 量项目机制电价竞价结果进入公示阶段,这是全国首次开展的新能源机制电价竞价。在首轮竞价中,有 3000多个新能源项目参与,覆盖风电、太阳能发电两大类别。此次竞价标志着电力市场化改革迈出了关 键一步。 如何平衡好规模与效率,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机制电价是一项重要创新。机制电价竞价类似于投 标,可以从"量"和"价"两个维度来理解。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价格处副处长史华南介绍,"量"可以理解为 能"中标"的总规模,根据年度风电光伏消纳责任权重完成情况等因素确定。在总量之下,按照报价"低 价优先"的方式入围,"中标价"取入围项目的最高价。这样能够有效实现新能源"量"的合理增长 与"价"的有效竞争。 山东这次竞价形成的新能源机制电价,相当于一个动态的"价格保险":当电力市场价格低的时候,"价 格保险"会支付费用保证项目得到入围时获得的电价;当电力市场价格高的时候,"价格保险"会回收项 目高于入围电价的收 ...
现货市场加速建设,专家呼吁扩大价差应对高比例新能源
中国能源网· 2025-09-17 15:58
新电改十年间,我国电力市场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在这一历史性跨越过 程中,电力系统也面临着一些阶段性的挑战。随着新能源装机的迅猛扩张,午间时段可能出 现的 "弃光" 现象、晚高峰时期的保供压力,以及部分区域偶发的负电价等情况,反映出市 场机制与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适配性仍需进一步优化。这些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也是推动 电力市场向更高阶段迈进的重要契机,通过持续深化改革、完善市场规则、提升系统调节能 力,必将为电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在此背景下,2025电力市场秋季论坛于近日在杭州召开,600余位政府领导、高校学 者、行业专家及市场主体代表齐聚,围绕现货市场建设、新能源消纳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 讨。会上,"加速现货市场全国全覆盖""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成为破解当前难题的核心共 识。 现货市场建设进入"攻坚期",全国架构雏形显现 从试点探索到全面铺开,我国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已迈入关键阶段。论坛披露的数据显 示,截至2025年8月,以及山西、广东、山东、甘肃、蒙西、湖北、浙江7个省级现货市场已 正式转入运行;江苏、陕西等6个省级及南方区域现货市场开启连续结算试运行;省间现货 市场同步正式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