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率

搜索文档
日本2024年新生儿数量与总和生育率均创新低
快讯· 2025-06-04 17:58
日本人口动态统计数据 - 2024年日本新生儿数量为68.6061万人,创1899年有可比数据以来的新低 [1] - 新生儿数量连续9年下降,较上年减少4.1227万人,首次跌破70万人 [1] - 2024年总和生育率为1.15,较上年下降0.05,创1947年统计以来最低水平 [1] 地区差异 - 东京都总和生育率为0.96,在全国垫底 [1]
韩国生育率走高,单月出生人口实现“九连涨”
快讯· 2025-05-28 21:50
韩国人口趋势 - 2024年7月至2025年3月韩国单月出生人口连续9个月保持增长[1] - 2025年第一季度生育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1] - 媒体评价此现象为韩国人口困境中的"积极迹象"[1]
韩国3月出生人口同比增6.8% 为近十年来首次同比增加
快讯· 2025-05-28 14:54
韩国出生人口数据 - 韩国3月出生人口同比增加6_8% 达到2_1041万人 为2015年以来近十年首次同比增加 [1] - 单月出生人口已连续9个月保持增长趋势 自去年7月起持续上升 [1] - 3月总和生育率同比上升0_04 达到0_77 [1] 第一季度生育情况 - 第一季度出生人口同比增加7_4% 达到6_5022万人 创近3年同期最高纪录 [1] - 第一季度增幅为1981年有统计以来历史最高水平 [1] - 第一季度总和生育率同比上升0_05 达到0_82 [1]
热点思考|应对低生育:海外经验与我国特征 —— “应对低生育”系列二(申万宏观 · 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研究· 2025-05-22 09:27
应对低生育率的国际经验 - OECD经济体生育支持政策针对父母、幼儿、企业三大主体,包括生育津贴、托育支持、税费优惠、就业支持等政策,呈现系统化、阶梯型特征,由专门家庭福利部门持续完善 [2][27] - 现金转移类财政支持和托儿服务对总和生育率影响显著,家庭福利支出达GDP的2%-3%时政策效果较好,法国、瑞典生育率已回升至警戒线以上,而韩国、新加坡因政策推出较晚且力度不足效果有限 [2][43] - 财政支持、产假长短和正规儿童照料能提振生育率和女性就业率,托幼服务在瑞典、日本等国显著改善女性就业,形成生育与就业的正向循环 [31][38] 我国人口变化特征 - 育龄女性占比从2003年20.99%降至2023年16.96%,女性初婚年龄延迟至28岁,粗结婚率不足6%,晚婚晚育现象突出 [3][67] - 15-64岁女性劳动参与率达70%,年均工作时长约2500小时,高工作强度与育儿成本抑制生育意愿,与日韩工业化阶段特征相似 [3][78] - 流动人口达3.8亿占总人口27%,其中青壮年占比61.29%,户籍与公共服务差异使其生育意愿降至2以下 [4][90] 我国促生育政策方向 - 呼和浩特实施阶梯式补贴:一孩1万、二孩5万、三孩10万,全国22个地市已推行类似政策,若按该标准全国推广需财政支出3700亿元占一般预算1.3% [5][97][99] - 系统性政策需覆盖就业(弹性工作制、企业成本分担)、教育(普惠托育)、医疗(妇幼保健)、住房(共有产权优先)等多领域协同 [5][104] - 需针对性解决流动人口需求,2020年流动育龄女性占全国女性21.22%,公共服务均等化或成政策重点 [90][91] 全球人口发展规律 - 全球总和生育率从1963年峰值2.27%降至2021年1.52%,东亚地区最低仅1.5,2080年人口达103亿峰值后将下降 [7][23] - 低生育率存在自我强化机制,总和生育率1.5为警戒线,欧洲通过"速度奖励"(瑞典30个月内生二孩可获额外津贴)等创新政策阶段性提升生育率 [20][49] - 人口转变理论揭示工业化进程中生育率下降的三阶段特征,当前进入低生育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的后工业化时期 [13]
热点思考|应对低生育:海外经验与我国特征 —— “应对低生育”系列二(申万宏观 · 赵伟团队)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5-21 22:40
关注、加星,第一时间接收推送! 文 | 赵伟、贾东旭、侯倩楠、屠强 联系人| 侯倩楠 面对生育率持续下滑,欧洲地区如何走出超低生育率,东亚地区有何应对经验?基于我国人口特征和海外经验,我国或如何制定促生育政策?本文系统 梳理,可供参考。 一问:应对低生育率的国际经验?及时推出较高力度的现金补贴、产假政策等效果较好 面对持续下滑的生育率,欧洲、东亚等部分经济体先后推出生育支持政策。 梳理部分OECD经济体政策经验,其生育支持政策重点针对父母、幼儿、 企业三大主体,包括生育津贴,托育支持,税费优惠、就业支持等政策及相关法律。整体来看,海外生育支持政策呈现方案系统化、多胎政策阶梯型, 且由专门家庭福利负责部门持续推出完善。 财政支持、产假长短等对提振总和生育率、育龄女性就业发挥一定作用。 OECD数据显示,各类生育支持政策中,财政支持、产假长短、正规的儿童 照料对提振总和生育率、育龄女性就业发挥一定作用。其中,现金转移类的财政支持和托儿服务对总和生育率和出生率的影响较为显著,具体效果与各 国经济社会状况相关。 OECD经验显示,在生育率下降初期及时推出,家庭福利支出达GDP的2%-3%,政策后续效果较好。 具体来看 ...
热点思考|应对低生育:海外经验与我国特征 —— “应对低生育”系列二(申万宏观 · 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5-21 16:38
应对低生育率的国际经验 - OECD经济体生育支持政策针对父母、幼儿、企业三大主体,包括生育津贴、托育支持、税费优惠、就业支持等政策及相关法律,呈现系统化、阶梯型特征[2][27] - 现金转移类财政支持和托儿服务对总和生育率和出生率影响显著,法国、瑞典等家庭福利支出达GDP 2%-3%的国家政策效果较好,生育率回升至警戒线以上[2][43] - 产假制度和托育服务改善显著提升女性就业率,日本、法国等国家通过集体幼托和保育所建设使女性就业率提高15个百分点[38][43] - 韩国生育支持政策因推出较晚且财政投入仅占GDP 1.5%,其中60%用于托育服务,现金补贴占比仅30%,政策效果不明显[60][63] 我国人口变化特征 - 育龄女性占比从2003年20.99%降至2023年16.96%,女性初婚年龄从1978年上升至2020年28岁,粗结婚率从2011年降至2023年不足6%[3][67] - 15-64岁女性劳动参与率达70%,高于欧洲和亚洲发达经济体,年均工作时长2023年达2500小时,高于日韩欧美[78][79] - 流动人口规模从1982年持续增长至2020年3.8亿,占总人口27%,其中乡-城流动占50%,青壮年占比61.29%[4][84][90] - 低收入群体总和生育率降至1.77,流动人口生育意愿受户籍制度和公共服务差异影响明显收敛[90] 我国促生育政策方向 - 呼和浩特2025年实施阶梯式育儿补贴:一孩1万元、二孩5万元、三孩10万元,全国22个地市已出台类似政策,重点倾斜二孩以上家庭[5][97] - 按呼和浩特模式全国推广需财政资金3700亿元,占一般财政支出1.3%,若按地区平均水平推广需1076亿元[99][103] - 系统性政策包括:就业领域建立企业政府育儿成本共担机制,教育系统发展普惠托育,医疗完善妇幼健康体系,住房提供共有产权房优先配售[104][106] - 2013-2024年政策演变:从"单独二孩"到"三孩"政策,2022年纳入个税专项附加扣除,2024年提出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96]
调查:韩国人有婚育意愿者比例升高
新华社· 2025-05-21 14:19
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 韩国低生育老龄社会委员会20日发布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如今考虑结婚的韩国 适龄女性比例约为57%,明显高于一年前的48%。另外,适龄人群认为应该生育的比例也持续上升,超 过了70%。 受访者还提及政府未来需要加强的政策领域,主要包括进一步提高育儿假津贴的上限、扩大对结婚和生 育家庭的税收优惠、扩大政府对托儿服务的支持、进一步放宽购房及贷款的收入标准等。 韩国正面临严峻的人口结构变化。一方面,由于社会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加上就业形势严峻、房 价高企,许多韩国年轻人选择推迟或放弃结婚生子。另一方面,韩国社会老龄化加速。截至去年12月, 该国65岁以上老年人数量达到1024万,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20%,进入了"超老龄社会"。 5月2日,模特在韩国首尔德寿宫边的石墙路进行服饰表演。新华社记者姚琪琳摄为鼓励民众结婚生子, 韩国政府近年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生育,例如为孕妇提供交通补贴、产后护理补贴、体检费补贴等。一 些地方政府也积极参与,推出集体相亲活动,力图提升结婚率,进而带动出生率上升。 低生育老龄社会委员会副委员长周亨焕说,鉴于"低生育率逆转的动力仍有可能减弱",需从中长期角度 应对首都圈 ...
生育补贴怎样做更有效
2025-05-15 23:0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未提及公司,行业为生育补贴相关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中国生育政策演变**:自十八大以来,2013 年放开单独两孩政策,2016 年全面实施两孩政策,2021 年放宽至三孩政策并首次提出配套支持措施[3] - **各地生育补贴政策特点**:倾向三孩,一孩、二孩、三孩补贴占比分别约 3%、30%、70%;总体补贴金额较低,三分之一地区 123 孩合计补贴占居民年度收入比例不足 20%;部分地方将生育补贴与购房券结合,如湖北天门市[6] - **生育补贴与经济激励结合效果**:湖北天门市结合现金和购房券高额补贴,提高出生率,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开发投资和销售均增长超六个百分点[7][8] - **各地生育补贴政策促进出生率差异**:天安政策效果显著,2024 年出生率改善明显;鄂州、青岛、义乌等地效果可能不及天安;攀枝花有阶段性效果;克拉玛依出生率数据优于全国;云南和宁夏出生率趋势较好;杭州和郑州产业发展提升出生率;大部分地区效果有限,黑龙江出生率仍较差[9] - **评估地方生育政策影响因素**:需考虑经济条件、住房价格、生育意愿、人口结构等,总和生育率更合适但数据缺失,如黑龙江因年轻人流出出生率差[10] - **地方政府生育补贴政策效果**:效果有限,多数地区出生率未显著改善,原因包括人口流出、财政压力大、对流动人口包容性不足[11] - **地方政府制定和实施生育政策挑战**: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缺乏明确考核指标,部分实施细则未出台[12] - **中国总和生育率下降原因及政策匹配性**:主要由一孩出生率大幅下滑所致,现行政策主要针对三孩补贴与实际不符,应转向一孩家庭并加大补贴力度[2][13] - **优化生育支持体系措施**:重点转向一孩家庭,加大整体补贴力度,中央统筹全面覆盖式补贴,各地结合特色产业推出额外激励措施[14][15] - **国际经验中高额生育补贴与出生率关系**:存在一定正相关性,但东亚地区需综合治理社会结构性问题[16] - **东亚地区生育率低原因**:经济成本高、生育养育成本大、文化因素、制度不完善、移民少、女性婚后就业瓶颈等[17] - **补贴政策对东亚地区生育率影响**: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但因特殊因素需更大力度补贴,总体出生人口可能仍下降[18] - **未来几年东亚地区出生人口趋势**:持续下降,2030 年前速度较快,2042 年左右加速下行,长期母婴相关需求或受益[19] - **生育率与出生人口关系**:增加补贴可能提高平均生育率,但适龄妇女人数减少使总体出生人口面临压力[2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1 年四川攀枝花率先响应,每月为二孩发放 500 元补贴直到孩子三岁;2022 年 7 月 17 个部门联合发布指导意见,各地跟进出台政策;2024 年 10 月国务院发布文件,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将生育政策和育儿补贴作为重点工作,下半年预计密集出台细则[4][5] - 2023 年中国总和生育率为 28.2‰,一孩出生率为 13.4‰,二孩为 11‰,三孩为 3.9‰;2001 - 2023 年一孩出生率从 30‰降至 13.4‰[13] - 天门市 24 年财政投入占比约 2%,全国推广该比例每年投入约 2340 亿[15] - OECD 国家很多将家庭支持占 GDP 比例设定在 2.5%左右;日本自 2005 年以来 GDP 占比有所抬升并稳定维持[16] - 日本和韩国非婚生育比例为 2% - 3%,法国为 60%,德国为 35%,欧元区约为 40%[17] - 投资者应关注母婴相关需求领域,综合评估新生儿数量、适龄妇女人数及结婚人数等因素[21]
一个就够 韩国人不愿多生孩子
新华社· 2025-05-15 19:20
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 观察人士注意到,伴随晚婚晚育现象,韩国越来越多夫妇因年龄偏大、平衡 家庭与事业的压力太大等因素,仅愿意要一个孩子,生二、三孩的意愿显著降低。 现阶段,韩国母亲生育一孩的平均年龄为33.5岁,在经合组织成员国中最高。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平 均数据为30.9岁。 一名44岁的韩国母亲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她属于晚婚,36岁生育一孩,今年曾短暂考虑过是否 要二孩,但是最终放弃了这一念头。她在重要管理岗位任职,"我担心自己是否能健康分娩,也担心是 否能继续发展事业"。 韩国正面临严峻的人口结构变化。一方面,由于社会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加上就业形势严 峻、房价高企,许多韩国年轻人选择推迟或放弃结婚生子。韩国总和生育率自2016年以来连续8年下 降,2023年降至创新低的0.72,2024年略回升至0.75,但仍远低于为确保全国人口数量稳定所需的2.1。 另一方面,韩国社会老龄化加速。截至去年12月,该国65岁以上老年人数量达到1024万,占总人口 的比例超过20%,进入了"超老龄社会"。此外,由于死亡人口超过出生人口,2024年韩国人口自然减少 12万人,连续5年人口自然减少。 为鼓励民众结婚生 ...
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提升居民生育率
经济观察报· 2025-05-07 17:17
新的时代背景下,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居民生育意愿,提高全社会 生育率的重要抓手。该书提出以下主要观点:(1)城镇化水平与生育率间存在"U"型关系。城镇化水 平较低时,由于忽视医疗、房价、教育等社会问题,生育率呈现逐年降低趋势。随着以人为本的高质量 发展,更加关注民生福祉,从而使生育水平提高。城镇化推进带来的收入增加、教育、房价、社保均有 着显著的直接、间接及总效应,并且空间外溢间接效果均优于对本地区的直接影响效果。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教育、城镇养老保险水平对生育水平有着显著负向作用。(2)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具有更 低的生育意愿,且城镇居民生育多胎的意愿呈递减趋势。结果表明,户籍城镇化对中高育龄群体、低收 入群体以及东部地区的整体影响较为显著。户籍转变对于低育龄、中等收入以及中西部地区的群体产生 了明显的促进作用。换句话说,户籍城镇化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低育龄、中等收入以及中西部地区群体 的生育水平。(3)在就地城镇化和异地城镇化对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路径差异性分析中,高育龄人口 对子女的渴望,在异地城镇化模式下更为显著,同时无论就地城镇化或异地城镇化,收入水平越高,对 生育意愿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