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双控
搜索文档
报告显示:今年以来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较好 经济增长等指标进展顺利
中国经济网· 2025-09-11 13:17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受国务院委托作报告时介绍,从目前掌握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数据以 及各方面了解的情况看,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较好。经济增长、就业、消费、外贸进出口、居民收入、基 本养老保险、粮食能源生产、绿色生态、金融等指标进展顺利。 报告指出,下半年要实施好党中央部署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断释放内需潜力,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 业创新深度融合,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用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全面推进区域协调发 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以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多措并举保障改善民生,加强重点领域 安全能力建设。(经济日报记者李万祥) 9月10日,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 议。 ...
国家发改委: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综合整治无序非理性竞争
新华财经· 2025-09-11 07:59
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10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 划执行情况。 郑栅洁在报告中介绍,从目前掌握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数据以及各方面了解的情况看,计划执行情况总 体较好。经济增长、就业、消费、外贸进出口、居民收入、基本养老保险、粮食能源生产、绿色生态、 金融等指标进展顺利。从工作成效看,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宏观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及时发力显效; 国内需求全方位扩大;产业发展优化升级;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稳步推 进;民生保障等重点工作扎实有力。 这份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分析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总体平稳运 行,但也要看到外部冲击掣肘和内部风险挑战交织影响持续加深,我国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 确定性上升。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 不断积累。 在不断释放内需潜力方面,报告指出,实施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清理限制性措施,出台扩大服务消费 若干措施。激发市场活力提振消费,提质增效实施"两新"政策。优化机制拓展投资增量,高质量推 动"两重"建设。稳妥有序推进雅下水电工程、三峡 ...
国家发展改革委:要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 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新华社· 2025-09-11 07:37
这份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分析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总体平稳运 行,但也要看到外部冲击掣肘和内部风险挑战交织影响持续加深,我国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 确定性上升。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 不断积累。 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10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 划执行情况。 郑栅洁在报告中介绍,从目前掌握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数据以及各方面了解的情况看,计划执行情况总 体较好。经济增长、就业、消费、外贸进出口、居民收入、基本养老保险、粮食能源生产、绿色生态、 金融等指标进展顺利。从工作成效看,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宏观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及时发力显效; 国内需求全方位扩大;产业发展优化升级;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稳步推 进;民生保障等重点工作扎实有力。 郑栅洁表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任务艰巨繁重。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 来,自觉接受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切实运用好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 郑栅洁表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 ...
郑栅洁:要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新华社· 2025-09-11 06:43
当前经济计划执行情况 - 经济增长、就业、消费、外贸进出口、居民收入等多项指标进展顺利[1] - 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宏观政策积极有为、国内需求全方位扩大、产业发展优化升级等六个方面[1] - 经济基础稳固,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积累[1] 下半年经济工作总体原则 -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2] - 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并增强灵活性预见性[2] - 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稳住经济基本盘[2] 下半年具体政策措施 - 加快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推动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举措落地见效[3] - 落实落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分释放政策效应[3] - 常态化开展政策预研储备,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综合整治无序和非理性竞争[3] 内需潜力释放举措 - 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清理限制性措施,出台扩大服务消费若干措施[3] - 优化机制拓展投资增量,高质量推动“两重”建设[3] - 稳妥有序推进雅下水电工程、三峡水运新通道、沿江高铁、重大核电等项目建设[3] 产业发展与改革方向 - 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2] -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用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2] - 全面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以碳排放双控推动绿色低碳发展[2]
国家发改委郑栅洁:统筹推动物价水平合理回升、社会就业大局稳定与经济增长
新华社· 2025-09-10 23:07
宏观经济政策 - 宏观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及时发力显效,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灵活性和预见性 [1][2] - 落实落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分释放政策效应 [3] - 常态化开展政策预研储备,不断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政策统筹和预期引导 [3] 产业发展与升级 - 产业发展优化升级,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实施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促进提质升级的政策措施 [1][3] - 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综合整治无序非理性竞争 [2][3] - 以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2] 内需与投资 - 国内需求全方位扩大,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清理限制性措施,出台扩大服务消费若干措施 [1][3] - 优化机制拓展投资增量,高质量推动"两重"建设,稳妥有序推进雅下水电工程、三峡水运新通道、沿江高铁、重大核电项目建设 [3] - 加快设立投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新机制,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 [3] 改革开放与区域发展 -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1][2] - 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稳步推进,全面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 [1][2]
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要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 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新华社· 2025-09-10 22:56
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10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 划执行情况。 郑栅洁在报告中介绍,从目前掌握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数据以及各方面了解的情况看,计划执行情况总 体较好。经济增长、就业、消费、外贸进出口、居民收入、基本养老保险、粮食能源生产、绿色生态、 金融等指标进展顺利。从工作成效看,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宏观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及时发力显效; 国内需求全方位扩大;产业发展优化升级;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稳步推 进;民生保障等重点工作扎实有力。 这份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分析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总体平稳运 行,但也要看到外部冲击掣肘和内部风险挑战交织影响持续加深,我国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 确定性上升。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 不断积累。 郑栅洁表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 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保持政策连 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着力稳就业、稳 ...
人大常委会 | 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从计划执行报告看下半年经济工作重点
新华社· 2025-09-10 22:44
新华社北京9月10日电(新华社记者魏玉坤)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10日向全国人 大常委会报告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在不断释放内需潜力方面,报告指出,实施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清理限制性措施,出台扩大服务消费 若干措施。激发市场活力提振消费,提质增效实施"两新"政策。优化机制拓展投资增量,高质量推 动"两重"建设。稳妥有序推进雅下水电工程、三峡水运新通道、沿江高铁、重大核电项目建设。实施好 育儿补贴制度。适应需求变化,更多"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加快设立投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落 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新机制。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 郑栅洁表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任务艰巨繁重。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 来,自觉接受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切实运用好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 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主动扛起责任,强化担当作为,继续发扬求真 务实作风,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创造性抓好各项工作落实,高质量完成全年和"十四五"经济社会发 展目标任务。 (文章来源:新华社) 郑栅洁表示,做好下半年经 ...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审议执法检查报告、专项工作报告等 赵乐际出席会议
新华社· 2025-09-10 14:33
经济政策与计划执行 - 上半年经济保持回升向好态势 国内需求持续扩大 新质生产力发展步伐加快[3] - 下半年将释放内需潜力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3] - 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接续发力 预算执行和财政运行总体平稳[3] 财政与债务管理 - 下一步财政重点工作包括用好积极财政政策 支持稳就业稳外贸 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3] - 财政部门将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 提升财政治理效能和水平[3] - 会议专门听取2024年度政府债务管理情况报告及监督调研报告[4] 产业发展与创新 - 加快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 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2][3] - 文旅融合将深化文化资源挖掘 创新"文旅+百业"模式 推动科技赋能新业态[4] - 健全碳市场机制 构建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体系[5] 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变化 - 以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推动绿色低碳发展[3] - 应对气候变化将聚焦重点领域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5] - 完善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体系 提升基础能力建设[5] 民生保障与权益维护 - 健全服务职工体系 打造职工心中的"职工之家"[2] - 完善维权长效机制 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2] - 财政政策将重点保障和改善民生[3]
刘世锦:中国低碳绿色产业崛起 市场发挥关键作用
中国新闻网· 2025-09-07 22:10
中国低碳绿色产业发展现状 - 过去十多年特别是"双碳"目标提出后五年 中国低碳绿色产业快速崛起 [1] - 中国走出有别于欧盟国家的创新驱动绿色转型路径 产业已走到世界前列 [1] - 绿色低碳产业成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最活跃的部分 [1] "双碳"目标政策引导作用 - 中国政府提出的"双碳"目标具有明确、可信和长期稳定特点 有效引导市场参与者长期预期 [1] - 市场力量在低碳绿色产业发展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1] 新能源发展面临的挑战 - 分布式能源上网难 高比例新能源引发电力供给不稳定 [1] - 市场出现"内卷"和价格下跌问题 [1] - 这些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改革开放和发展解决 [1] 供给侧改革措施 - 需要加快新型电力系统的设计和建设 [1] 需求侧改革措施 - 鼓励探索有利于创新的新型碳交易机制 [1] - 加快落实减碳责任 [1] - 政府可将绿证视同碳配额发放给创新型低碳绿色企业 [2] - 高碳企业对碳配额的付费将直接转化为对低碳绿色企业创新活动的激励 [2] 产业发展关键动力 - 加快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关键在于扩大国内需求 [2] - 需要加快从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 [2] - 形成全面严格的减碳责任机制后 绿色低碳产业将获得更多市场空间和增长动能 [2]
我国碳市场领域第一份中央文件印发,全国碳市场建设迈入新阶段
人民日报· 2025-09-07 11:04
全国碳市场建设政策框架 -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首份碳市场中央文件 旨在为全国碳市场提供更完善制度保障和更强大能力支撑 推动建设更有效 更有活力和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 [1] - 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政策工具 通过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结合激发绿色生产力和新质生产力 [1] 碳市场体系构成与运行现状 - 全国碳市场体系由强制碳市场(履行强制减排责任)和自愿碳市场(激励自主减排)构成 两个市场独立运行并通过配额清缴抵销机制相互衔接 [2] - 强制碳市场于2023年3月首次扩围 新增钢铁 水泥和铝冶炼行业 覆盖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比超60% [2] - 截至2024年8月22日 强制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超6.8亿吨 成交额达474.1亿元 自愿碳市场累计成交核证自愿减排量249万吨 成交额达2.1亿元 [2] - 生态环境部已制定30余项制度和技术规范 形成多层级碳市场法规制度体系 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数据质量监管 [2] 碳市场发展时间表与路线图 - 强制碳市场目标到2027年逐步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 当前已覆盖发电 钢铁 水泥和铝冶炼行业 [3] - 自愿碳市场目标到2027年实现对生物质利用 固废处理等重点领域的全覆盖 到2030年建成诚信透明 方法统一且与国际接轨的市场体系 [3] - 碳市场建设将促进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 对落实减排责任和实施碳排放双控具有重要意义 [3] 配额管理制度改革 - 建立预期明确和公开透明的碳排放配额管理制度 采用基于强度控制的分配方法并逐步实施配额总量控制 [4] - 到2027年对碳排放总量稳定行业实施配额总量控制 预先设定全国碳排放配额总量并采用"自上而下"分解方式 [4] - 研究推行免费与有偿相结合的配额分配方式 建立配额储备和市场调节机制以增强市场稳定性和流动性 [4] 自愿碳市场发展措施 - 加快构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体系 聚焦碳达峰碳中和重点领域及绿色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技术 [5] - 健全市场交易制度 丰富交易产品与主体 加强与其他资源环境要素市场机制衔接 同时强化市场监管和国际合作 [5] - 通过月度存证 三级联审制度和大数据区块链技术提升碳排放数据质量 为配额交易和减排目标落实提供基础 [5] 碳市场扩容与金融创新 - 根据行业发展状况和碳排放特征有序扩大强制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 同时加快生态系统碳汇和可再生能源等方法学开发 [6] - 联合金融机构探索开发与碳排放权及核证自愿减排量相关的绿色金融产品 建立碳质押和碳回购制度以拓展企业融资渠道 [6] - 碳质押允许企业以碳配额或减排量作为质押物申请贷款 碳回购通过短期出售约定回购方式提供资金融通 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 [6] 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与监管强化 - 稳妥推进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 适时引入非履约主体参与强制市场及自然人参与自愿市场交易 [7] - 严格规范碳排放核查 完善重点行业核查技术规范 压实重点排放单位核算与报告主体责任 [7] - 加强碳排放数据质量全过程监管 严厉打击数据弄虚作假行为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