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定义汽车
icon
搜索文档
跨国企业与本土供应商:中国方案,全球战场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5-03 18:56
2025上海车展行业趋势 - 车展规模: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家企业参展,汽车科技与供应链展区超过10万平方米[3] - 双重转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攀升,高压快充、固态电池等技术加速突破;智能驾驶从L2级辅助逐级演进[3] - 三大核心趋势:技术创新转向软硬件深度融合,供应链体系向网状协作生态重构,后市场服务向数据驱动的主动服务范式升级[3] - 技术突破:线控系统、域控制器、智能座舱等关键领域实现突破,高压平台与超快充技术推动电动化发展[3] - 本土化战略:"在中国、为全球"成为高频词汇,跨国企业与本土供应商共同选择本土化以应对市场竞争[3] 企业动态与战略 禾赛科技 - 激光雷达成本大幅下降:单颗激光雷达从20万元下降到200美元,8年时间成本降低99.5%[6] - 机器人马拉松评价:认为首次比赛存在不公平因素,预测明年效果会更好[6][8] - 硬件与软件关系:强调硬件成熟是软件开发的基础,特斯拉的成功证明了硬件平台的重要性[8] 采埃孚 - 中国战略:在中国建设50多家工厂和5家研发中心,过去五年投资近35亿欧元[12] - 本地化成果:实现全球先进技术的本地化研发和量产,并将中国创新技术带到全球市场[12] - 新订单趋势:乘用车领域中国客户新订单比例逐年上升,商用车和工业技术领域大部分新订单来自本土客户[12] Aumovio(原大陆集团) - 拆分背景:从集团公司到专注于特定市场的专业公司是行业趋势[14] - 决策效率:化整为零后业务更聚焦,汇报层级更少,决策链条更短[16] - 行业路径转变:从硬件出发转向从IT和软件入手,再建立整车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16] 佛瑞亚集团 - 中国战略:加强本土研发,构建桥梁作用助力中国主机厂海外发展[18] - 创新重点:快速创新超越竞争对手,推动本土化创新[18] - 差异化竞争:提供和竞争对手不一样的产品或业务模式[18] 德赛西威 - 发展战略:发布"一套架构+三大业务+三个承诺"的1-3年基本解[22] - 技术路线:保持量产一代、预研一代、储备一代的节奏[22] - AI影响:AI变量将加速汽车智能化普及进程[22] 安波福 - 本土化战略:以中国技术、人才、速度、成本和供应链构建中国方案[24] - 市场表现:2024年中国最畅销20款车型中12款搭载安波福产品[26] - 营收来源:中国自主品牌成为占据压倒优势的营收来源[26] 麦格纳 - 中国市场特点:相较于欧美市场展现出更强的现代科技感知力和创新实践效率[27] - 双轨战略:构建"在中国为中国,在全球为全球"的战略[27] - 本土化创新:上海组建300余人ADAS专项研发团队,全国配置近3000名跨领域技术人才[29] 舍弗勒 - 合并后定位:完成对纬湃科技合并,打造领先的专注驱动技术的科技公司[31] - 中国市场表现: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0%,引领全球电气化转型[33] - 中国布局:拥有6个研发中心、17座工厂以及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33] Unity中国 - 车载游戏前景:智能座舱将成为第四大游戏场景,未来2-3年有望迎来爆发[34][36] - 产业连接:连接汽车与游戏两大万亿级产业[34] - 市场基础:搭载智能座舱的汽车保有量不断提升推动需求[36] 莱迪思 - 汽车软硬件特点:不同于"Win Tel"模式,需要深度融合应对复杂场景[38] - 发展趋势:随着AI应用,软件比重会越来越大[38] - 车企策略变化:从硬件最大化、软件差异化转向因成本压力反复调整[38] 安通林 - 中国战略:中国收入中超过65%来自本土客户[41] - 全球布局:在东南亚有本土化工厂支持中国车企出海[41] - 市场覆盖:80%主流车型搭载安通林内饰,路面上1/3的车使用其技术[41] 紫光展锐 - 芯片战略:发布新一代旗舰级智能座舱芯片平台A8880[43] - 行业合作:与斑马智行共建"芯片+OS"软件基线[43] - 长期视角:强调战略远见比短期技术领先更重要[43] 格陆博科技 - 技术共存:ESC、GIBC(Onebox)和EMB将长期共存而非相互替代[49] - 市场适配:不同技术适用于不同车型和市场需求[49] - 智能驾驶影响:推动对底盘域控产品的需求,要求更高集成化、智能化和安全性[49] Elektrobit - 技术积累:为超过6亿辆汽车的逾50亿台设备提供支持[51] - AI与软件:认为AI属于软件范畴,是推动行业变革的重要力量[51] - 行业定位:2025上海车展是SDV(软件定义汽车)发展的关键时刻[51]
1200余款国产汽车芯片亮相,中国芯展区登陆2025上海车展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03 10:05
中国芯展区概况 - 2025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中国芯展区展出1200余款国产汽车芯片,来自150余家汽车芯片联盟成员单位[1] - 展区面积达400平方米,设置汽车芯片重点企业展示长廊、生态链展示区等五大功能板块,创历届最大规模[1] - 采用芯片引脚造型、"透明车模"等比展示等创新形式,直观呈现芯片应用场景[1][7] 国产芯片技术突破 - 展品覆盖控制类(芯旺微等)、计算类(芯擎等)、通信类(神经元等)、存储类(兆易创新等)10大类车规芯片[5] - 神经元发布KD6610系列国产车规级交换机芯片,含9/7/5口三型号,填补国内高端车载以太网芯片空白[11] - 38项成果从104个申报项目中获评年度影响力/创新力芯片奖项,代表国产最新技术水准[9] 产业链协同发展 - 产业链展示长廊集结20家芯片/零部件企业及产业集群,如经纬恒润、闵行区等,强化上下游协作[12] - 供应链对接平台收录超1000款芯片产品,服务400余家单位,最新发布供给手册整合主流车企应用芯片[14] - 生态链展示区覆盖EDA(华大九天)、检测认证(国家新能源车技术创新中心)等全环节能力[16] 行业生态建设 - 汽车芯片联盟成员达420家,联合中汽协软件分会、AUTOSEMO等机构推动产业协同[20] - 闵行区举办专场活动促进产城融合,上海国际汽车城发起AUTOSEMO开源社区助力软件创新[18] - 透明车模动态展示10大类芯片在新能源车的实际应用,为车企选型提供可视化参考[7]
AI定义汽车,2025汽车大模型技术与产品新趋势
锦秋集· 2025-04-29 22:36
2025上海车展AI大模型趋势 核心观点 - AI大模型成为汽车行业核心焦点 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全面渗透 推动汽车软件开发范式变革[2] - 主机厂对Agent应用达成共识 技术落地速度超预期 但实时交互、算力部署等挑战仍存[4][7] - 端云协同架构成为主流 0 9B-8B小模型通过优化实现车规级芯片部署 避免盲目追求大参数量[4][14][15] 技术落地进展与挑战 超预期进展 - 主机厂接纳速度显著加快 2023Q4-2024H1形成明确落地共识 教育成本因全民大模型普及降低[8] - 应用方向聚焦三大领域:智能语音增强(开放域理解)、多模态交互(VLM应用)、端到端智驾(VFM融合)[8] - 生态协同创新加速 车载Agent技术标准快速建立 兼容MCP协议等行业规范[8] 现存挑战 - 算力瓶颈:主流座舱芯片(如高通8295)非为大模型设计 舱驾一体芯片(如8397)需平衡ADAS功能[12] - 数据难题:域集中式架构导致全车数据收集困难 垂直领域数据涉及隐私与高标注成本[11][13] - 实时性问题:推理延迟达300-500ms 幻觉问题与任务执行确定性待解决[7][10] 汽车AI Agent核心能力 产品形态 - GUI Agent突破第三方API限制 支持操作支付宝、导航等9大类APP 实现语音指令闭环[21] - 多模态融合:舱内视觉理解(乘客识别、安全带检测) 舱外环境感知(天气、隧道)[19][35] - 服务模式转型:从"人找服务"到基于场景感知的"服务找人" 实现主动提醒与情感关怀[20][22] 技术架构 - 端侧部署核心大脑 处理高频低延迟任务 云端承担大规模计算与知识更新[37][40] - 分层设计原则:延迟敏感与隐私数据在端侧 复杂计算与生态接入在云端[38][39] - 算力复用策略:利用座舱/智驾芯片空闲算力 停车时调用ADAS算力运行哨兵模式[15][66] 行业实践案例 亿咖通科技 - 构建AIOS全球化系统 集成Auto Agent/Auto Sense/Auto Flow/Auto ECO四大模块[42][75] - Cloudpeak中间件支持模型量化与跨平台部署 实现高通/英伟达/国产芯片适配[42][65] 面壁智能 - 专注0 9B-8B端侧小模型 通过强化学习构建"硅基家人"Agent 实现3K图像毫秒级解析[45][77] - 独创UI Agent架构 突破车机限制完成支付宝操作 结合情感计算提供拟人化服务[77] 未来发展方向 - 中央计算架构普及 推动"舱驾一体"大模型实现座舱与ADAS功能统一[67][69] - AGI技术演进:通过Next Token Prediction实现自主学习 减少人工标注依赖[70] - 交互范式革新:生成式HMI取代传统界面 构建"感知-决策-执行"全闭环体验[69][77]
超15万家企业汇聚 长江汽车链一年促成订单158亿元
长江日报· 2025-04-13 08:43
平台运营数据 - 长江汽车链自2024年4月运营以来已汇聚超15万家产业链企业 其中注册入驻企业突破2.3万户 发布供需信息2.7万条 促成对接金额达158亿元 [1] - 平台过去一年成功撮合订单达2500余笔 典型案例包括创维汽车与智新科技1亿元三合一电驱产品合作 [1] - 平台计划通过升级使注册用户突破5万户 撮合订单超5000笔 汇聚企业超30万家 [2] 平台技术升级规划 - 2025年将升级平台并引入大模型技术 实现10秒内订单精准推送至潜在客户 [1] - 平台4.0版本将整合汽车链多平台信息 打通产业上下游数据与服务 [2] - 平台5.0版本将建设智能供需对接等6大应用模型 实现"AI定义汽车"转型 [2] 汽车出口与产业生态 - 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达641万辆 同比增长23% 行业出口潜力巨大 [2] - 武汉经开区2023年汽车出海突破12万辆 聚集东风/华为/黑芝麻智能等500余家产业链企业 [3] - 50余家企业现场签约平台 覆盖供应链协同/跨境贸易/金融服务等领域 [2] 典型案例 - 创维汽车通过平台发布需求后 一周内与智新科技达成1亿元电驱产品合作 [1] - 平台采用"天网"系统实现海量信息实时匹配 提升产业链对接效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