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结算
搜索文档
中国停购澳矿背后:一场关乎定价权的地缘博弈
搜狐财经· 2025-10-05 20:41
铁矿石贸易博弈背景 - 中国市场的一个决定引发澳大利亚总理表示失望 凸显铁矿石贸易博弈的惊心动魄 [3] 铁矿石定价权与市场动态 - 全球铁矿石价格下跌19%的背景下 必和必拓要求逆势涨价15% 暴露西方国家长期把持大宗商品定价权的傲慢 [4] - 现行定价机制使中国钢铁行业每年多付出上千亿元人民币的成本 [4] - 伦敦交易所必和必拓股价应声下跌5% 显示市场反应 [4] 中国采购战略与反制措施 - 中国启动多元化采购战略三年后 成功将澳大利亚铁矿石进口占比从高峰期的70%降至63% [4] - 中国停购澳大利亚铁矿石是对G7密谋稀土限价消息的精准反制 展现以矿制矿的策略 [6] - 此举被视作重构国际经济秩序的宣言 而非简单的贸易反击 [6] 人民币结算与金融基础设施 -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要求铁矿石贸易采用人民币结算 直指美元结算体系带来的汇率波动隐性成本 [5] - 人民币结算旨在重构全球矿业贸易的金融基础设施 类比上海原油期货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原油定价基准的成功 [5] - 澳大利亚铁矿石年出口额达1160亿澳元 支撑西澳州数十万个就业岗位 因此对人民币结算要求感到恐慌 [5] 战略影响与行业展望 -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现 使中国在贸易博弈中具备说“不”的底气 [4] - 当能够用人民币购买铁矿石时 被视为中国制造真正站起来的标志 [6] - 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 市场将决定下一个十年的主导者 [6]
突发!澳矿美元船遭全面喊停,3句话揭开人民币结算时代来临
搜狐财经· 2025-10-04 13:03
核心观点 -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指令国内钢厂暂停采购所有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铁矿石,此举挑战了美元结算体系并旨在获取定价权 [1][3][5] 贸易政策转变 -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在九月底发出明确指令,暂停采购所有以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海运铁矿石,不再接受任何新的美元计价交易 [3][5][9] - 中方推动人民币结算是为了建立更加公平的贸易环境,并已与澳大利亚启动铁矿石人民币结算试点,首批订单绕开美元直接交易 [5][18] 买方市场与定价权 - 2022年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的成立改变了国内钢厂以往各自为战的采购局面,通过集中需求统一谈判增强了买方话语权 [7] - 过去几十年铁矿石市场由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三大巨头主导定价权,中国作为全球最大钢铁生产国长期在采购上受制于人 [7] 价格博弈与谈判破裂 - 2025财年国际铁矿石价格持续下跌,比去年下降具体比例未披露,但必和必拓在续签长期合同时企图逆势涨价 [9] -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25年一季度报告显示铁矿石现货价已跌破具体数值未披露,中方要求价格与市场行情挂钩,导致谈判破裂 [9] 进口渠道多元化战略 -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经过三年努力,将中国铁矿石进口多元化比例从不到具体数值未披露提升到了具体数值未披露以上 [11] - 巴西淡水河谷成为多元化战略受益者,2025年出口量预计能达到创纪录的具体数值未披露,并与中方签订了每年具体数值未披露的长期协议 [11] - 几内亚的西芒杜项目铁品位达具体数值未披露,比澳大利亚主流矿的60%还高,且全产业链由中方主导,将于11月发运首批矿石,年产能高达具体数值未披露 [12][14] 国内产能与资源替代 - 2025年7月国内铁矿石产量经过智能化改造比去年同期增长了具体比例未披露 [13] - 废钢回收产业迅速崛起,2023年中国废钢产量已达具体数值未披露,为资源替代提供支持 [13] 对澳大利亚的经济影响 - 铁矿石占澳大利亚对华出口的具体比例未披露,中国市场的流失对澳经济构成重击,可能导致其具体影响未披露 [16] - 中国市场占了必和必拓铁矿石出口的具体比例未披露以上,西澳大利亚州铁矿石行业直接雇佣了具体人数未披露,并间接支撑几十万人就业 [16] - 必和必拓公司股价在消息公布当天就下跌了近具体比例未披露,而新加坡铁矿石期货同时上涨 [16] 对美元结算体系的挑战 - 中国推动铁矿石人民币结算直接动摇了美元在全球大宗商品贸易中的垄断性计价与结算地位 [18] - 数据显示人民币汇率波动率显著低于美元、欧元、日元等主要货币,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更稳定的计价基准 [18] - 采用人民币结算能帮助企业减少美元汇率波动带来的财务损失,并削弱美国通过SWIFT系统施加制裁的能力 [18][20]
不以人民币结算?必和必拓的铁矿石中国不收了!美元霸权遭遇挑战
搜狐财经· 2025-10-04 06:27
核心观点 -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要求国内钢铁企业暂停采购美元计价铁矿石,此举旨在挑战美元结算体系,增强中国在大宗商品贸易中的定价权,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1][3] 买方革命与定价权 - 铁矿石市场长期由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三大巨头主导,掌握资源和定价权 [5] -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钢铁生产国,在采购上受制于人,需接受高价并使用美元结算,利润空间被挤压 [5] - 2022年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成立,整合国内几十家钢厂采购需求进行统一谈判,改变了以往分散采购的局面 [5] - 暂停采购美元计价铁矿石是中国作为最大买家展现话语权的明确信号 [6] 人民币结算的推进 - 中方要求的核心在于结算货币,旨在减少对美元的依赖,使人民币成为更常规的结算货币 [8] - 中国十年前已尝试人民币铁矿石交易,但规模较小;随着跨境支付技术发展和国家对货币独立性的重视,推进速度明显加快 [8] - 2025年上半年已有几笔大宗铁矿石交易成功通过人民币结算,流程顺畅且企业接受度提升 [8] - 人民币结算意味着整个交易体系的转变,包括银行融资、结算系统和汇率风险控制,增强了中国在流程中的话语权 [8] 美元霸权面临的挑战 - 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面临挑战,其指数因美国开启降息周期而承压下行 [10] - 采用非美元货币结算成为规避汇率风险的有效途径 [10] - 人民币汇率波动率显著低于美元、欧元、日元等主要货币,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更稳定的计价基准 [10] - 铁矿石交易以人民币计价可帮助企业减少美元汇率波动损失,并推动大宗商品定价体系脱离美元框架 [10] 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与替代选择 - 中国市场对供应商至关重要,2024年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占其进口总量的40% [12] - 若必和必拓坚持美元结算,其他竞争对手(如力拓、淡水河谷)可能主动示好以承接中国业务 [12] - 中国拥有多元化的供应选择,包括几内亚西芒杜项目加快建设预计年底出矿,以及国内铁矿开发加速和废钢资源回收利用日益成熟 [12] 全球贸易规则的转变 - 人民币与美元的结算博弈被视为全球贸易秩序的技术更新,一旦体验效率提升将难以逆转 [15] - 若人民币结算在铁矿石领域站稳脚跟,后续可能扩展至铜、煤、石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 [15] - 此次事件不仅是商业谈判,更是一次国际规则的变革,卖家主导规则的时代正转向买家掌握主动 [15][17] - 人民币在大宗商品市场的应用代表一种全新的国际规则,是全球力量变化的真实体现 [18]
80是兄弟价格卖给中国,30是市场价卖给印度,中国贵有3个原因
搜狐财经· 2025-10-03 17:31
俄乌冲突后俄罗斯石油出口格局变化 -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国家实施制裁,G7设定了每桶60美元的俄罗斯石油价格上限[2] - 俄罗斯石油出口从欧洲转向亚洲,中国进口量从2022年的8000多万吨增至2024年的1.08亿吨,占俄罗斯总出口近一半[2] - 印度2023年进口俄罗斯石油1.6亿吨,但到2025年上半年进口量从每天200万桶降至100万桶左右[2] 中印进口俄罗斯石油的价格差异 - 中国进口的俄罗斯石油价格在每桶70至80美元区间,2023年1月有批次达到83美元[3] - 印度进口的俄罗斯石油享有大幅折扣,2022年折扣为15至20美元/桶,2023年均价约为35美元/桶[3] - 2024年上半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平均价为78美元/桶,印度为42美元/桶[4] 价格差异原因一:原油品质差异 - 中国进口的主要是西伯利亚产的ESPO原油,属轻质低硫油,API度35以上,硫含量低于0.5%,炼化效率高,附加值大[3] - ESPO原油接近布伦特基准,市场价较乌拉尔油高出10至15美元,2023年占中俄石油贸易的六成以上[3] - 印度进口的主要是高硫重质乌拉尔原油,API度约31,硫含量1.4%,适合其老旧炼厂设备,但加工成本高,污染大,因此折扣出售[3] - 2023年,印度进口的乌拉尔油占其俄油总量的八成[3] 价格差异原因二:结算方式差异 - 中俄石油贸易自2022年底开始推动人民币结算,2023年人民币占比超过90%,避免了美元体系的汇率风险和手续费[7] - 人民币结算模式于2024年扩展至天然气和煤炭,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7] - 印度主要以美元结算,虽在2024年尝试部分卢布结算但比例很低,基本无法绕开SWIFT系统,交易受美国影响[7] - 人民币结算使中国交易成本降低5%至10%[7] 价格差异原因三:交易合同类型差异 - 中俄之间有长期框架协议,2022年2月升级为25年大单,每年供应5000万吨,价格采用与布伦特指数挂钩的公式,锁定在70至90美元区间[9] - 长期合同价值1175亿美元,覆盖油气全链条,2024年执行率达100%,保障了供应稳定,即使2022年国际油价冲至120美元中国也未多付[9] - 印度主要依赖短期现货交易,签单船合同,当俄罗斯急于出售时折扣巨大,乌拉尔油一度低于30美元/桶,但供应不稳定,受地缘政治影响大[9] - 2023年印度通过现货交易节省了40亿美元,但2025年折扣缩水至5美元/桶,进口成本上升[9] 价格差异的战略影响 - 中国的价格可视为稳定溢价,多付钱换来了能源供应安全和伙伴关系,2025年全球油价不确定性增加时长期合同优势显现[11] - 印度的低价是机会主义,短期节省成本但长期面临供应风险和地缘政治压力,2025年8月受美国关税影响进口锐减[11] - 俄罗斯通过出口结构优化,亚洲市场占其出口的七成,摆脱了对欧洲的依赖[11]
特朗普动武的秘密!中国与委内瑞拉石油生意,人民币撼动美元
搜狐财经· 2025-10-03 12:17
特朗普为什么突然决定在委内瑞拉动武?很多人认为是为了石油资源,但美国的经济学家却有不同的看 法。实际上,有一件更加重要的事,令美国政府感到巨大的威胁,特朗普最终决定采取行动。然而,他 又不敢真的开战,因此到目前为止,美军并未正式出手。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在此次事件中,美军的动作可谓相当显眼,似乎是随时准备发动战争。9月1日,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警 告称,8艘携带1200枚导弹的美军战舰和一艘核潜艇正在瞄准委内瑞拉,该国正面临100年来最大的威 胁。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美军并未采取任何实际行动,这让人疑惑,他们是在等待合适的时机,还是 别有其他打算? 9月7日,记者问特朗普是否会对委内瑞拉开战,他的回答是,"过几天你就会知道。"这种态度让人联想 到此前对伊朗的威胁,看起来特朗普依然在考虑是否采取行动。 首先,9月8日,俄罗斯媒体报道称,中国在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湖建立了第一个石油钻井平台,并开始 进行开采。马拉开波湖是委内瑞拉的第二大石油产区。中国不仅仅是参与石油的购买和技术合作,而是 直接进入了石油开采领域,这意味着中国在委内瑞拉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可能会涉及人员、设备甚至 安保等方面的深入介入。 其次, ...
中国停购澳大利亚铁矿石,澳大利亚已被拿捏,澳总理求助无门
搜狐财经· 2025-10-03 08:23
事件概述 -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要求国内企业自2025年9月30日起全面暂停购买以美元计价的澳大利亚必和必拓铁矿石新船货 [1] - 此次行动是针对必和必拓的精准施压,其他澳企如力拓、FMG未受影响,人民币计价的现货交易仍可进行 [3] 事件背景与直接原因 - 导火索是2025年9月中澳多轮铁矿石价格谈判破裂,澳方坚持维持较高报价,未能与中方达成一致 [3] - 2025年全球铁矿石需求放缓,价格较2024年下跌19%,必和必拓上半年利润降至102亿美元,中方认为澳方报价背离市场趋势 [5] 中国的战略举措与行业变化 -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于2022年成立,专门整合国内铁矿石采购需求,以“单一买家”身份增强议价能力 [5] - 中国通过多元化进口渠道(如西非、巴西)和提升国内废钢回收率(达85%),降低对澳依赖,对澳铁矿石依赖度从2020年的62%降至2025年的50%以下 [7] - 中国钢铁产业转型削弱对澳矿依赖,2025年国内粗钢产量中废钢回收占比升至25%,且几内亚西芒杜铁矿投产在即,可年供1.2亿吨高品质矿石 [7] - 中国占全球铁矿石进口量的75%,是澳大利亚铁矿石的核心市场,澳大利亚37%的铁矿石销往中国 [5] 对澳大利亚的影响 - 铁矿石是澳大利亚支柱产业,占其出口总额的20%,每年对华出口额约1000亿澳元 [5] - 必和必拓是澳大利亚三大矿业巨头之一,2024年对华铁矿石出口额超过1200亿澳元 [3] - 必和必拓股价在禁令后应声下跌,澳大利亚国库部长承认“这是商业问题,政府无法直接干预” [5] - 若失去中国市场,澳大利亚很难找到替代买家,印度、日本等国的铁矿石需求仅占全球8%和4% [9] 长期趋势与深层原因 - 争端深层原因是中方试图打破美元计价体系,推动人民币结算 [5] - 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占比从2000年的72%降至2025年的58%,显示货币体系动荡 [9] - 此次事件折射出资源贸易规则的变革,中国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定价,而澳大利亚必须面对买方市场的规则重塑 [1]
即便美国使用最危险手段,我国也不怕,三方面准备已经完备
搜狐财经· 2025-09-25 17:22
贸易摩擦与关税措施 - 2018年3月22日美国对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 [2] - 2018年4月2日中国对美国大豆、汽车等128项产品征收关税进行回击 [2] - 2018年7月6日美国对首批34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落地,中国对波音飞机等产品加税 [2] - 2018年9月美国启动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涵盖家具、海鲜等产品 [2] - 2019年5月10日美国将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关税税率从10%上调至25% [4] - 2025年4月4日中国财政部对美国商品加征34%的关税以匹配互惠原则 [6] 供应链与产业调整 - 工厂调整供应链并向东南亚转移 [2] - 美国零售商清理库存,中国义乌市场转向欧盟销售 [2] - 工厂工程师测试自动化设备以减少对进口芯片的依赖 [4] - 中国企业转向中芯国际,张江高科优化芯片架构以应对高性能AI芯片禁令 [4] 科技限制与自主发展 - 2019年5月15日华为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2020年5月15日无法使用安卓系统,鸿蒙系统上线 [8] - 2020年8月美国禁止投资中国科技公司 [8] - 2022年10月7日美国实施半导体出口限制,南京江北新区工厂加班组装光刻胶产线 [4] - 2023年8月美国禁止高性能AI芯片对华出口 [4] - 2025年5月14日美国警告盟国禁用华为昇腾AI,深圳发布麒麟9020芯片,8月20日Pura 80手机上市 [6] 能源战略与基础设施建设 - 2024年清洁能源投资超过6250亿美元,太阳能和风能领域领跑 [10] - 2025年上半年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达2073TWh,超过核能和水电总和,并在3月超过煤电总和 [10] - 2024年12月中俄西伯利亚力量管道中国段完工 [10] - 2025年9月2日签署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协议,进行雅库特至布拉戈维申斯克段的勘探 [10] - 2025年第三季度中俄管道日供天然气38亿立方米 [10] - 内蒙古呼和浩特风电场和新疆吐鲁番光伏项目推进,秦山核电站调整输出功率 [8] 金融与国际合作 - 2022年2月24日俄乌冲突后,美国冻结3000亿美元俄罗斯资产,4月扩展二级制裁 [6] - 中国央行调整外汇储备,加速人民币结算进程 [6] - 2024年3月中国与伊朗签署25年合作协议,推进戈壁管道铺设 [6] - 2025年3月30日中韩日贸易部长五年来首次会晤,讨论三边自贸协定 [12] - 2025年9月1日中俄伊共同拒绝欧洲恢复对伊朗制裁,强调结束非法单边制裁 [12] - 2025年4月25日伊朗与俄罗斯同意55亿立方米天然气供应,俄罗斯可能资助伊朗核电站 [12] - 2025年6月12日伊朗与俄罗斯达成20年战略合作,俄下院4月批准,伊下院上月通过 [14] - 2025年7月14日俄伊签署伙伴协议,建立贸易能源安全联盟以规避经济压力 [14] - 2025年8月28日中俄印形成能源三角,俄罗斯石油买家超过中国 [14] 海军发展与军事能力 - 中国海军总吨位超过美国,2025年9月六航母计划曝光 [12] - 2025年7月山东舰在南海编队训练,歼-15战机电磁弹射起飞 [12] - 2025年9月福建舰穿越台海,进行雷达锁定和KJ-600预警机训练 [12] - 马六甲入口有054A型护卫舰巡逻,进行声呐监听 [12] - 2025年8月31日江南造船厂新舰下水,9月22日福建舰完成弹射测试和歼-35战机回收 [12] - 2025年8月15日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在太平洋巡航,展示抗美能力 [20] - 2025年8月27日海军越过第二岛链,蓝水海军能力延伸 [20] - 2025年9月23日福建舰获得电磁弹射回收能力,实现三型固定翼舰载机起降,标志中国进入三航母时代 [20] 导弹与战略威慑力量 - 2025年6月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在秦岭山洞基地完成校准 [16] - 2025年7月DF-26D导弹在戈壁试射,载车机动且弹头掠海击中靶船 [18] - 2025年9月2日DF-27导弹在阅兵中展示 [18] - 2025年9月3日胜利日阅兵展示DF-5C洲际弹道导弹,具备全球覆盖和快速响应能力 [18] - 2025年9月4日核三叉戟力量亮相,包括九种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如DF-5A/B/C、DF-27等 [18] - DF-61洲际弹道导弹射程达7456-9320英里,DF-26D为高超音速反舰导弹,配备250个发射器且每个可搭载双弹 [18] - 东风系列形成远程、中程、近程一体化体系,在近海2000公里范围内具备优势 [20]
中国将与东南亚扩充自贸协定
日经中文网· 2025-09-20 08:33
贸易地位与格局变化 - 东盟已超越其他地区成为中国最大的出口目的地 [2][6] - 截至2025年8月,中国对东盟进出口额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17%,高于2024年全年水平 [8] - 在内需放缓及对美出口缩减的背景下,东南亚市场的重要性显著提升 [8] 自贸协定扩充重点领域 - 协定扩充将数字、可再生能源、顺畅的海关手续等9个领域列为重点项目 [2][4] - 数字领域将推进贸易结算及文件数字化,争取实现系统互联互通,并可能推广中国自主开发的跨境银行间支付系统(CIPS) [4] - 可再生能源领域将加快纯电动汽车、光伏发电等交易,并增加相关产业投资 [5] - 海关手续领域将引入单一窗口机制,以简化贸易申请流程 [5] 战略意图与对抗措施 - 通过扩大亚洲贸易圈来对抗实施关税措施的美国特朗普政府 [2][5] - 为规避美国对华累计高达145%的额外关税,中国加强了经由第三国的“迂回出口” [5][8] - 中国商务部官员强调中国与东盟坚持多边合作,以应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对全球产供链的冲击 [5] 具体实施与预期影响 - 中国与东盟已完成扩充自贸协定的谈判,目标是在今年年内签署修订议定书,并可能成为10月马来西亚东盟峰会议题 [5] - 协定扩充预计将增加中国游客及商务人士在境外使用微信支付及支付宝的场所,并扩大东盟各国结算手段在中国的使用范围 [4] - 零部件运至东盟组装后再出口至美国等地区的情况可能会持续 [8] - 对美国8月向缅甸、老挝启动40%对等关税及向越南启动20%对等关税的国家而言,加强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将带来益处 [8]
伊朗、巴基斯坦、土耳其达成协议,亚欧大陆新干线开启新征程!
搜狐财经· 2025-09-18 03:09
协议核心内容 - 伊朗、巴基斯坦和土耳其三国就启动定期铁路运输达成重要协议 [1] - 协议构建了一条贯穿亚欧大陆的新干线:中国新疆→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 [1] - 该协议建立在2025年8月巴基斯坦与伊朗签署的“中巴伊铁路动脉”和“巴伊天然气管道”一揽子合作协议基础上 [1] 物流与贸易影响 - 新铁路干线相比海运能缩短中国至欧洲货运时间约30% [2] - 将大大提高货物流通效率,使企业能更快响应市场需求 [2] - 为中国产品借道土耳其进入欧洲市场打开新大门,极大拓展销售范围并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3] 能源安全与供应 - 中国进口伊朗原油走铁路运输可降低从霍尔木兹海峡经过可能面临的风险,保障能源安全 [2] - 中石油管道局帮助巴基斯坦承建巴伊天然气管道,让伊朗天然气顺利出口到巴基斯坦 [2] - 此举解决了伊朗天然气销售问题,并为巴基斯坦提供稳定的能源供应 [2] 金融与区域经济 - 协议各方均可以使用人民币结算,绕过美元,对冲美西方制裁风险 [3] - 使用人民币结算能打破美元霸权限制,进一步提升上合组织的凝聚力 [3] - 项目将带动中国西部地区繁荣,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 [3]
“东方新能源霸权成型,中国光伏与人民币清算搅动全球经济秩序”
搜狐财经· 2025-09-17 01:42
新能源时代的"东方日出":西方困境与中国崛起 当欧洲的工厂灯依旧亮着,仓库里堆积的却已是中国制造的光伏板。口号喊着绿色转型,核心设备却依赖东方供应,这种两难困境正在布鲁塞尔和柏林上 演。昔日风电明星西门子歌美飒宣布裁员万人,自顾不暇;东方阵营,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更是直言不讳:"我们靠中国光伏过冬。"舆论场上,法国媒体断 言"东方新能源霸权正在形成",美国的评论则更为尖锐——"光伏板正在取代美元定义世界秩序"。而身处海湖庄园的特朗普,看着这股势头,也忍不住提高 嗓门:"欧美必须联手,否则我们只能被动挨打。" 规则与货币:一场悄无声息的较量 新能源浪潮的涌动,最敏感的变化并非体现在工地,而是流淌在金融清算系统的脉络之中。中俄两国能源交易几乎全部采用人民币结算,沙特也开始用人民 币出售石油,这早已超越了简单的货币选择,标志着交易规则主导权的转移。中国的CIPS跨境支付系统已延伸至112个国家,甚至伊朗也通过它完成了首笔 光伏出口结算,SWIFT"一家独大"的时代接口已被悄然撬动。 货币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在能源贸易中,计价货币是金融收益的金矿,也是制裁与豁免的命门。当结算货币从美元转向人民币,意味着对手方的风险定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