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轨道交通装备
icon
搜索文档
时代电气(3898.HK):轨交业务平稳释放 看好反内卷政策下新兴业务发展
格隆汇· 2025-11-04 19:50
机构:第一上海 研究员:陈晓霞/黄晨 半导体新工厂满产,新能源发电、汽车电驱趋势向好:宜兴新工厂在25 年中达成3 万片/月满产,收入 实现高速增长。株洲8英寸碳化硅产线正推进设备搬入工作,预计2025 年底实现产线拉通。新能源发电 事业部独立运作,已实现小幅盈利,未来将凭借与中车和株洲所的业务合作,在光伏、储能PCS 上有 更多业务拓展。汽车电驱合作主流车企,站稳第一梯队,新突破奇瑞、上汽等客户,25Q3 交付量显著 提升。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55.0 港元:预计公司2025-2027 年收入278 亿/309 亿/346 亿元,增速为 11.7%/11.1%/12.0%;净利润分别为41.0 亿/45.8 亿/50.6 亿元,增速为10.7%/11.8%/10.4%。给予公司 2026 年15 倍的PE 估值,目标价55.0 港元,较现价有39%的上升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25 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收入188.3 亿元,同比增长14.9%;归母净利润27.2 亿元,同比增长10.9%;扣 非净利润26.1 亿元,同比增长30.9%。分业务看:轨道交通业务实现收入103.1 亿元,同比增长9.2%; 新兴 ...
时代电气(03898):轨交业务平稳释放,看好反内卷政策下新兴业务发展
第一上海证券· 2025-11-03 19:33
投资评级与目标 - 报告对时代电气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为55.0港元,较当前39.62港元的股价有39%的上升空间 [4][6]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188.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9%;归母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增长10.9%;扣非净利润26.1亿元,同比增长30.9% [2]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3.1个百分点至32.4%,主要受益于收入结构变化 [2] - 分业务看,轨道交通业务收入103.1亿元,同比增长9.2%;新兴装备业务收入84.3亿元,同比增长22.3% [2] 分业务板块分析 - 轨道交通业务中,维保业务占比提升至约22%,国铁客运量创新高带动动车组招标超预期,以旧换新政策为机车带来增量需求 [3] - 新兴装备业务下,基础器件收入38.4亿元(同比增长30.4%),新能源发电收入15.9亿元(同比增长25.3%),新能源汽车电驱收入18.7亿元(同比增长9.3%) [2] - 半导体业务方面,宜兴新工厂在2025年中达成3万片/月满产,株洲8英寸碳化硅产线预计2025年底拉通;新能源发电事业部已独立运作并实现小幅盈利;汽车电驱业务新突破奇瑞、上汽等客户,25年第三季度交付量显著提升 [3] 财务预测 - 预测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278亿、309亿、346亿元人民币,对应增速为11.7%、11.1%、12.0% [4][7] - 预测公司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41.0亿、45.8亿、50.6亿元人民币,对应增速为10.7%、11.8%、10.4% [4][7] - 估值方面,基于2026年15倍的市盈率给予目标价 [4]
第一上海:维持时代电气“买入”评级 目标价55港元
智通财经· 2025-11-03 15:09
智通财经APP获悉,第一上海发布研报称,维持时代电气(03898)"买入"评级,目标价55.0港元。该行预 计公司2025-2027年收入278亿/309亿/346亿元,增速为11.7%/11.1%/12.0%;净利润分别为41.0亿/45.8 亿/50.6亿元,增速为10.7%/11.8%/10.4%。 第一上海主要观点如下: 25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 收入188.3亿元,同比增长14.9%;归母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增长10.9%;扣非净利润26.1亿元,同比增长 30.9%。分业务看:轨道交通业务实现收入103.1亿元,同比增长9.2%;新兴装备业务实现收入人民币84.3 亿元,同比增长22.3%,其中基础器件收入38.4亿元,同比增长30.4%,新能源发电收入15.9亿元,同比 增长25.3%,新能源汽车电驱18.7亿元,同比增长9.3%。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3.1个百分点 至32.4%,主要为收入结构变化所致。 轨交业务平稳增长,维保占比提升,新业务高速成长 国铁客运客运量屡创新高,带动25年动车组招标超预期,订单持续交付推动业绩平稳增长。以旧换新政 策推动老旧内燃机车陆续煺出市场,给机车 ...
50亿,南京先进制造母基金招GP
FOFWEEKLY· 2025-10-31 14:53
基金基本信息 - 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与南京市共同出资设立江苏南京先进制造产业专项母基金,规模为50亿元人民币 [1] - 基金存续期为15年,其中投资期8年,退出期7年 [2] 投资策略与方式 - 投资方式包括设立产业子基金投资或直接投资项目,直接投资项目金额一般不超过产业专项母基金实际投资金额的30% [3] - 产业专项母基金在产业子基金中认缴出资比例不超过产业子基金规模的30% [3] - 对单个直投项目的投资金额不超过产业专项母基金实缴出资总额的20% [3] 重点投资领域 - 智能装备产业,包括机器人、工业母机、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 [3] - 低空经济和空天产业,包括低空产业、商业航天、飞机配套 [3] - 集成电路,包括芯片制造、芯片封装、关键材料及设备 [3] - 新能源汽车,包括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智能网联汽车 [3]
大丰实业的前世今生:2025年三季度营收16.95亿行业排18,净利润8805.2万行业排24
新浪财经· 2025-10-30 23:12
大丰实业控股股东为丰华,实际控制人为丰华、丰嘉敏、丰嘉隆、王小红。董事长兼总经理丰华,1971年 出生,硕士学历,曾就职于余姚建筑设计院、宁波大丰装饰工程有限公司,2002年加入公司。他曾荣获浙 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等多项荣誉。其2024年薪酬为60万,与2023年相同。 大丰实业成立于2002年3月8日,于2017年4月20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均为浙江 省余姚市。公司是文体科技装备及数字艺术科技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拥有演艺科技、数字艺术等多项核 心技术。 大丰实业主营业务为体旅产业基础设施(科技、内容IP、服务)服务,专业从事文体科技装备、数字艺术科 技、轨道交通装备等业务。所属申万行业为机械设备 - 专用设备 - 其他专用设备,涉及雄安新区、PPP概 念、轨道交通核聚变、超导概念、核电等概念板块。 经营业绩:营收行业18,净利润行业24 2025年三季度,大丰实业营业收入为16.95亿元,在行业89家公司中排名第18,远低于第一名科达制造的 126.05亿元和第二名豪迈科技的80.76亿元,高于行业平均数12.1亿元和中位数5.96亿元。主营业务构成 中,文体旅科技装备7 ...
前三季度湖南省进出口总值3964.6亿元,新兴市场成重要增长极
长沙晚报· 2025-10-21 13:28
10月20日,长沙海关发布消息,2025年前三季度湖南省进出口总值3964.6亿元,其中,出口2383.6亿元,进 口1581亿元。"主力军"长沙进出口占全省比重提升至53.5%。 新兴市场成重要增长极,对非增长近两成。前三季度,湖南对118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实现增长,贸易规模超 100亿元的伙伴数量达14个。从新兴市场看,对东盟、非洲、中东分别进出口738.3亿元、445.2亿元、248.4亿 元,同比增长11%、19.4%、1.8%,东盟稳居湖南第一大贸易伙伴,对非贸易规模稳居中西部第一。 出口产品"含金量"持续提升。前三季度,湖南出口机电产品1377.7亿元,增长3.2%,占整体出口比重的57.8%。 其中出口汽车(包括底盘)238亿元、增长17.6%,以电动汽车、锂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出口139.1亿元、 增长77.4%。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的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28%,占比提升至12.2%。轨道交通装备、专用装备 等高端装备出口增长31%。此外,分别出口工程机械、钢材、烟花爆竹、打火机255.7亿元、140.7亿元、37.1亿 元、17.6亿元,同比增长7.6%、26.5%、6.1%、27.2% ...
前三季度湖南进出口3964.6亿元 长沙占比重提升至53.5%
长沙晚报· 2025-10-20 18:08
湖南省外贸总体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湖南省进出口总值3964.6亿元,其中出口2383.6亿元,进口1581亿元 [1] - 第三季度进出口增长1.6%,6月至9月连续四个月实现正增长,增幅分别为14.4%、1%、0.9%、2.9%,9月份单月进出口455亿元 [1] - 全省有进出口实绩企业7825家,同比增加7.5%,其中生产型企业3120家,贸易占比49.3% [1] 主要贸易伙伴与市场 - 对118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实现增长,贸易规模超100亿元的伙伴数量达14个 [1] - 对东盟、非洲、中东分别进出口738.3亿元、445.2亿元、248.4亿元,同比增长11%、19.4%、1.8%,东盟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对非贸易规模稳居中西部第一 [1] 出口产品结构 - 出口机电产品1377.7亿元,增长3.2%,占整体出口比重57.8% [2] - 出口汽车(包括底盘)238亿元,增长17.6%,以电动汽车、锂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出口139.1亿元,增长77.4% [2] - 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28%,占比提升至12.2%,轨道交通装备、专用装备等高端装备出口增长31% [2] - 出口工程机械、钢材、烟花爆竹、打火机分别为255.7亿元、140.7亿元、37.1亿元、17.6亿元,同比增长7.6%、26.5%、6.1%、27.2% [2] 进口商品情况 - 进口大宗商品591.9亿元,增长9.3%,占同期进口总额37.4% [2] - 9月份进口农产品、集成电路、金属矿砂、能源产品分别增长28.3%、17.5%、95.5%、162.4% [2] 区域外贸表现 - 长沙市进出口2119.1亿元,增长3.2%,占全省比重提升至53.5% [1][2] - 湘西州、张家界进出口12亿元、11.1亿元,分别增长50.3%、149% [2] - 在稳外贸政策推动下,三季度全省生产型企业进出口增长8.6%,长沙比亚迪、蓝思科技、三一重工、铁建重工、华菱湘钢、惠科光电等增势较好 [1]
A股“五好生” 比亚迪、阳光电源、迈瑞医疗等156家公司的持续增长样本观察|寻找“受尊敬”企业系列报道
经济观察报· 2025-10-15 18:11
文章核心观点 - 提出"五维正增长"概念,即总资产、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研发投入及应付员工薪酬在2022至2024年间均实现连续三年正增长,作为衡量企业内生动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尺[2][3] - A股市场中共有156家企业满足五项指标的三年连续增长要求,展现出系统性成长能力与战略定力[3] - 这些企业广泛分布于以高端制造和硬科技为核心的实体经济领域,行业分布集中度揭示明确时代特征[4][6] 行业分布特征 - 156家"五维正增长"企业行业分布高度集中,汽车(30家)、电力设备(22家)、机械设备(20家)、电子(14家)、医药生物(13家)五大行业合计占比超过63%[6] - 行业分布结构与国家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方向高度契合[8] - 这些行业通过持续技术迭代与人才集聚,构筑起日益深厚的竞争壁垒[8] 汽车行业代表企业分析 - 比亚迪作为行业龙头,通过垂直整合供应链与技术闭环,在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领域构建强大壁垒,实现系统性增长[9] - 福耀玻璃将传统挡风玻璃升级为集成多种功能的高附加值产品,单车配套价值显著提升,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稳健跨越[10] - 拓普集团精准卡位产业变革,从减震、内饰成功拓展至底盘系统、热管理等核心赛道,单车配套价值激增,展现卓越战略前瞻性[10] 电力设备行业代表企业分析 - 阳光电源作为光伏逆变器与储能系统全球双龙头,深度受益于全球绿色能源装机需求爆发,高强度研发投入确保核心技术领先地位[12] - 国轩高科专注于动力与储能电池领域,凭借技术深耕与产能扩张驱动增长,在磷酸铁锂及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构建差异化优势[12] - 川投能源作为清洁能源投资运营平台代表,增长依托优质水电资产稳健收益及新能源项目稳步拓展,体现高质量能源资产配置能力[12] 机械设备行业代表企业分析 - 时代电气将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的技术优势延伸至新能源、工业控制等新兴领域,实现多元化技术布局[13] - 天地科技通过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推动煤炭开采革命,在智能矿山、清洁利用等领域保持领先[13] - 豪迈科技凭借技术优势持续扩大全球市场份额,在轮胎模具细分领域展现中国制造的卓越竞争力[14] 电子行业代表企业分析 - 北方华创在半导体设备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技术突破推动营收与资产规模快速扩张,支撑国产半导体产业链持续发展[14] - 海光信息在国产CPU与DCU领域建立重要影响力,通过高强度研发投入不断优化产品性能,完善产业生态[15] - 沪电股份在高端PCB制造领域具备显著优势,深度受益于AI服务器与数据中心建设的蓬勃需求[15] 医药生物行业代表企业分析 - 迈瑞医疗在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医学影像三大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推动增长[15] - 华东医药在医药工业和医美业务双轮驱动下实现稳健发展,通过创新药研发和医美产品管线布局拓展新增长空间[16] - 科伦药业从传统输液企业向创新药企稳步迈进,通过研发创新推动业务转型升级[16] 五维指标内在逻辑 - 五项指标组合存在严谨内在逻辑和勾稽关系,共同刻画企业健康度与可持续性[20] - 总资产与营业收入增长是企业市场份额扩张和经营规模实力的直接体现,构成企业发展"基本盘"[21] - 归母净利润持续增长验证商业模式盈利能力和管理效率,是企业生存发展"动力源"[22] - 研发投入稳步提升是面向未来的战略性投资,决定技术护城河深度与宽度,是驱动增长"创新引擎"[23] - 应付员工薪酬连年增长反映企业对人力资本重视程度,是凝聚团队、激发创造力"稳定器"[23] 长期主义双重锚点 - 应付员工薪酬与研发投入构成企业长期主义"双重锚点",156家企业2024年平均应付员工薪酬较2021年增长约35%,平均研发投入增长约42%[25] - 部分企业出现"薪酬增速高于利润增速"或"研发强度持续提升但利润仍稳中有升"现象,说明已将人力与创新视为核心资产[25] - 这种选择在短期可能影响报表利润率,但从三年周期看有效提升组织稳定性、技术壁垒与客户黏性,最终反哺财务表现[25]
澳铁矿棋局生变!中方阳谋直刺美元软肋,全球货币博弈骤然加剧
搜狐财经· 2025-10-06 09:09
铁矿石战局:阳谋布局,撼动全球货币体系 金融界,一场无声的战役已然打响。当全球目光仍聚焦于中东,揣测着"石油人民币"的未来走向,期待 着沙特与美国关系的微妙变化时,中国已将目光投向南半球,悄然布局澳大利亚铁矿石产业,这步棋暗 藏玄机,足以令华尔街的金融巨头们为之警觉。 这犹如武林高手过招,世人皆瞩目于双方内力的比拼,而一方却出其不意,撒出一把沙尘,直击对手要 害。这策略看似"不光明磊落",实则精妙绝伦。 最新消息显示,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已向国内主要采购商发出"建议":暂停采购必和必拓以美元结算的海 运铁矿石。必和必拓,矿业巨擘,澳大利亚经济的支柱企业,每年从中国市场攫取巨额利润。此举,无 疑是对其美元交易体系的精准打击。 人们或许会联想到中澳关系是否再次恶化,毕竟两国贸易摩擦历历在目。然而,若仅止步于此,便忽略 了更深层次的战略意图。在大国博弈的棋盘上,每一步都蕴含着系统性的战略规划与后续布局。 让我们将时间拨回至"去美元化"的浪潮。呼声虽高,却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因为美元霸权不仅仅是货 币体系,更是一个与石油贸易、军事力量、全球结算网络紧密结合的庞大生态系统。而维系这个体系的 根本,正是石油美元机制。 设想一 ...
工信部等六部门:《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发展智能农机、服务和特种机器人等智能民生装备
机器人圈· 2025-09-30 17:36
核心观点 - 六部门联合发布《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旨在通过供需两侧协同发力,推动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力争2025-2026年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达3.5%左右,到2026年营业收入突破10万亿元 [1][5][25] - 方案提出3方面14项重点任务,全方位扩大有效需求、提升优质装备供给能力、激发行业增长活力,并配套3项保障措施,确保目标实现 [1][26][27] 总体要求与主要目标 - 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供需两侧协同发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新型工业化和制造强国建设提供支撑 [4][31] - 主要目标包括行业运行平稳向好,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持续提升,营业收入年均增速3.5%左右,2026年突破10万亿元,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5][25][32] 全方位扩大有效需求 - 深挖存量市场潜力,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力度,实施铁路设备更新、农机补贴优机优补、医疗设备更新等,推动工业母机、机器人等在重点领域规模化应用 [6][33][35] - 培育壮大新需求,发展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等新业态,扩大服务机器人、养老康复装备等应用,推广智慧物流、智慧农业、智慧医疗等场景,带动绿色降碳技术装备发展 [7][36][37] - 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加快国家十四五、十五五重大工程建设,推动城中村改造、城市更新等惠民工程,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制造业投资 [8][38] - 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发展智能制造、智慧交通等应用场景,实施智改数转网联改造项目,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 [9][38] - 深化开放合作,利用RCEP、一带一路等机制拓展国际市场,实施中小企业出海服务专项行动,鼓励企业加强国际合作 [10][39] 提升优质装备供给能力 - 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推进机械行业和智能制造领域国家科技重大项目,支持工业母机、机器人等攻关,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中试验证平台 [11][40][41] -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发展高可靠性基础零部件,提升基础制造工艺水平 [12][41] - 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系统,实施智能装备创新发展工程,突破工业母机、智能检测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发展智能民生装备和高端装备 [13][42][43][44][46] - 强化标准引领作用,实施标准提升行动,完善工业母机、机器人等行业标准体系,优化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加强标准国际合作 [14][47][48][49][50][52] - 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实施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和可靠性筑基、倍增工程,提升基础零部件和整机装备可靠性,开展高端品质认证 [15][51] 激发行业增长活力 - 梯度培育优质企业,利用产融合作平台等支持企业做强做优,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等领域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在工业母机等领域培育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6][53] -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支持装备大省大市挑大梁,引导产业集群特色化发展,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17][54][55][56] - 加大助企惠企力度,实施一起益企服务行动,解决拖欠账款问题,开展公益法律服务,搭建供需对接平台 [18][57][58][59] - 营造良好发展生态,规范招商引资行为,整治非理性竞争,优化外资投资环境,鼓励外资投资高端装备 [18][61] 保障措施 - 加强统筹协调,压实部门责任,强化政策解读和评估,鼓励地方出台配套政策 [19][27] - 加大政策支持,利用现有渠道支持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落实税收优惠,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19][27] - 强化运行监测,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重点领域和地区监测,及时协调解决问题 [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