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保护
搜索文档
共话海洋保护地建设和南极公海生态保护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18 10:49
论坛背景与主办方 - 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分论坛主题为"落实昆蒙框架:海洋保护地建设和南极公海生态保护",于7月4日在贵阳举行 [1] - 论坛由保护国际基金会主办,贵州省自然资源厅承办,中国海洋保护智库联盟、厦门大学协办 [1] - 论坛邀请多名国际嘉宾及行业权威进行主旨演讲及讨论 [1] 南大洋生态保护现状与措施 - 南大洋已知海洋生物超过17000种,海域面积约占全球海洋总面积的10% [1] - 在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双重压力下,亟须优化保护区布局、扩大保护范围,强化区域生态监测 [1] - 需基于生态廊道建设提升生态连通性,构建覆盖全域、动态的海洋保护区网络体系 [1] 全球海洋保护目标与策略 - 至少需要对全球30%的海洋实施有效保护以维持韧性、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的海洋环境 [1] - 最有效途径之一是及时划分海洋关键保护区,减少或消除人类活动影响 [1] - 中国推动达成"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确立2030年保护至少30%全球陆地和海洋的"3030"目标 [1] 公众教育与海洋治理 - 野生救援中国团队通过拍摄纪录片、办展览等形式科普海洋物种保护及保护地建设知识 [1] - 致力于提升公众对海洋保护地认知,助推海洋生态保护工作向大众化发展 [1] 贵州的生态保护贡献 - 贵州虽处内陆但积极关注海洋生态保护,加强与沿海地区和国际社会交流合作 [2] - 统筹实施乌蒙山区、武陵山区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 [2] - 推进赤水河流域、乌江流域等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筑牢长江和珠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2] 论坛意义与专家观点 - 论坛为海洋保护区建设和公海生态保护提供新智慧 [2] - 11位嘉宾在圆桌讨论环节从气候变化、物种多样性等角度提出公海保护区建设建议 [2]
95110开通以来中国海警局东海分局共接报警情7万余起
中国新闻网· 2025-07-10 16:25
95110海上报警服务平台成效 - 平台开通六年来累计接报警情7万余起,有效处警2万余起,显著提升海上综合治理效能[1] - 刑事类警情处理1700余起,行政(治安)类警情6900余起,打击走私贩毒偷渡案件1600余起,抓获涉案人员9000余人[1] - 采用"陆海统筹、警地协同"方法,重点打击过驳转运和囤货"母船",全链条打击团伙式走私活动[1] 渔业生产秩序维护 - 累计查获涉渔违法案件1900余起,持续开展伏季休渔联合执法[1] - 重点整治涉渔"三无"船舶,强化涉外渔业船舶管控[1] - 通过信息采集会战和联合宣传实现监管闭环[1] 海洋资源环境保护 - 查处海洋生态案件1400余起,处罚金额超2亿元[2] - 开展"碧海蓝盾"专项执法,重点打击盗采海砂、非法倾废等违法行为[2] - 建立岸舰一体巡逻防控网保护海洋生态环境[2] 海上治安与救援 - 累计化解矛盾纠纷1800余起,实施救助2500余起,解救遇险人员2000多人[2] - 建立95110海上救援联动机制,整合海事、渔政等多方救助力量[2] - 开展舰机协同救援,获得辖区群众高度评价[2]
中原首个点斑原海豚家族亮相郑州海昌海洋公园
中国新闻网· 2025-07-10 16:05
公司动态 - 中原地区首次成功引进点斑原海豚家族 四只3岁左右雌性个体具有独特星斑花纹和白色吻突特征 [1] - 郑州海昌成为中原地区鲸豚种类最丰富的海洋主题公园 集齐四大鲸豚品种 [1] - 公司配备专业团队制定科学营养方案 对海豚健康状况进行全方位监测 [1] - 推出"首席摸鱼官"岗位 负责与海豚搭档进行游客科普互动和海洋文化传播 [3] - 创新推出"点斑原海豚认养"活动 通过互动合拍视频赢取命名权和成长报告等专属权益 [3] 市场营销 - 举办暑期"海洋纳凉狂欢季"活动 包含日间水枪激战 泡沫风暴等互动演艺 [5] - 夜间推出海洋傣迪泼水狂欢 海洋机甲星光大巡游 璀璨星海花火秀等夜游项目 [5] - 为北极熊 帝企鹅等动物准备水果冰块 冰镇海鲜等消暑措施 [5] 产品服务 - 推出《海豚奇幻秀·豫见海洋》等王牌表演秀 在空调场馆内提供舒适观赏体验 [5] - 通过认养活动建立人与海洋动物情感纽带 将海洋保护转化为可触摸的责任体验 [3]
珍贵画面!南沙首次发现绿海龟产卵场
央视新闻· 2025-07-10 11:31
南海绿海龟产卵场发现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沙海洋生态环境实验站在三沙市某岛礁首次发现绿海龟产卵场 [1] - 该发现填补了南沙海域海龟繁殖生态研究的空白 为我国南海海龟保护研究提供关键实证 [1] - 产卵场位置较西沙海域以往发现的产卵场向南推进约600公里 印证南沙海域优越的海洋生态环境 [7] 发现过程与证据 - 科研人员在生态调查中发现疑似海龟产卵后留下的沙坑痕迹 凹陷深度约30厘米 周边散落翻动的沙粒 [2] - 通过布设监测设备和夜间巡逻 成功获取海龟在沙滩活动的影像记录 包括上岸与返回海洋的行为 [4] - 现场勘察发现清晰的鳍状肢爬痕 延伸至海水边缘 采集到排列紧密的海龟蛋包裹在湿润沙层中 [5] 科研价值与保护措施 - 绿海龟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其繁殖地的发现对生态保护具有里程碑意义 [7] - 科研团队将联合管理部门实施保护性监控 启动环境因子监测为后续孵化研究奠定基础 [9] - 该发现将推动我国南海岛礁生态系统保护体系完善 为全球海龟保护网络贡献中国数据 [9]
千年商都向海行——广东省广州市海洋强市建设综述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10 09:31
海洋强市建设 - 广州深入推进海洋强市建设,通过空间规划引领、改革创新赋能、政策支持保障,确立科技兴海、产业强海、开放活海、生态护海、文化亲海五大发展航道 [2] - 广州成立市海洋强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广州市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举办首届广州海洋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大会,上线"广海汇"平台,聚焦"港、船、能、药、游"五个重点赛道制定产业链招商图谱 [3] - 国务院赋予广州"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定位,提出打造南方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 [2] 海洋科技创新 - 广州以"一船一库一装置一基地"为核心,聚焦"深潜、深钻、深网、极地",打造国家级海洋科技基础设施矩阵 [4] - 汇聚涉海科研机构66家,省部级以上海洋重点实验室34个和省级以上海洋工程技术中心27个 [4] - 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成功实施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创造"产气总量、日均产气量"两项纪录 [4] 海洋产业发展 - 广州培育壮大新一代船舶海工、海洋电子信息、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天然气水合物四大海洋新兴产业 [6] - 广州港2024年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位居全球第五位和第六位,开通284条集装箱班轮航线,联通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6] - 广州造船年生产能力超550万载重吨,船舶制造业总产值超500亿元,集聚20多家船舶制造企业 [6][7] 海洋新兴产业 - 国内最大半潜式海洋牧场养殖平台"鑫环1号"交付使用,国内首套6000米级光学探测自主水下机器人"鱼探仪"进入商用 [7]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开发高端化妆品,中山大学研发强效抗肿瘤活性化合物进入临床前研究 [7] - "南鲲"号波浪能发电装置并网发电,国内首套20千瓦海洋漂浮式温差能发电装置完成海试 [8] 海洋文旅发展 - 南沙国际邮轮母港是亚洲最大、功能最全的邮轮综合体之一,南沙游艇会是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游艇会 [10] - 广州积极引进和举办国际帆船赛事,包括沃尔沃环球帆船赛、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帆船赛等 [10] - 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工作持续推进,南海神庙、南越国宫署遗址等成为热门打卡地 [10] 海洋开放合作 - 广州国际海事展为航运和造船行业搭建交流平台,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会址落户广州 [11] - 与新加坡高校推进海洋领域合作,深化与港澳及南海周边省市合作,共建南部海洋经济圈 [11] - 与东盟加强海洋领域合作,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 [11]
海洋科普文创“搬”进美术馆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20 14:57
活动概述 - 广东海洋协会海洋科普与素养教育分会联合广州市海洋"双碳"研究会在广州美术馆市集举办海洋科普文创活动 [1] - 活动通过发放倡议书、签名墙涂鸦等方式唤起公众对海洋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视 [1] - 现场展示海洋二十四节气系列水彩画,融合中华传统文化与南海特色生物元素 [1] 文创产品展示 - 海洋二十四节气系列作品被制成拼图、书签、帆布袋等文创产品 [1] - 现场展示"守护生物多样性"科普小册子,融合海洋文化与中国传统剪纸、印章等元素 [1] - 红树林主题冰箱贴设计灵感来自江南园林漏窗,展现红树植物花、果、根三大类别 [1] - 其他受欢迎产品包括"大海小站不凡事"卡片、科普君小册子、深海小鱼系列发饰、自然资源系列冰箱贴等 [2] 活动互动与效果 - 观众参与集章打卡活动,增强参与感 [3] - 活动通过艺术媒介和创意文创产品,传播"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 [4] - 科普人员现场介绍生物习性及生态保护意义,提升公众对海洋生物的认识 [1]
中企在阿联酋开展“守一株珊瑚 护万顷海蓝”系列公益行动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18 15:11
公司活动 - 中国电建中东北非区域总部联合多家机构在阿联酋哈斯彦海水淡化项目部举办海洋生态保护公益活动,主题为"守一株珊瑚,护万顷海蓝" [1] - 活动参与方包括山东电建三公司、阿联酋AZRAQ海洋保护机构、开发商ACWA Power及EPC联合体方SIDEM [1] - 中东北非区域总部副总经理李军旗等40余名中外志愿者共同参与活动 [1] 活动内容 - 志愿者们观看海洋保护宣传视频和珊瑚种植视频,听取AZRAQ专家关于海洋生态保护的专题讲座 [2] - 现场举行"我认领一株红珊瑚"公益倡议启动仪式,三方代表为红珊瑚命名并签署"海洋保护承诺书" [2] - 志愿者清理约6000平米海滩的塑料废品等有害垃圾 [2] 公司表态 - 中国电建在阿联酋实施多个工程项目,包括燃气电站、新能源、海水淡化及基础设施领域 [2] - 公司重视履行当地社会责任及ESG建设,连续两年开展海洋保护主题公益活动 [2] - 通过海洋文化交流讲述"护万顷海蓝"的工程故事,践行央企责任,倡导生态文明理念 [2]
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在法国尼斯召开
中国新闻网· 2025-06-16 15:06
新浪财经ESG服务 - 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提供包括资讯、报告、培训、咨询等在内的14项ESG服务 助力上市公司传播ESG理念并提升ESG可持续发展表现 [1] - 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是业内首个中文ESG专业资讯和评级聚合平台 致力于宣传和推广可持续发展、责任投资与ESG价值理念 [3] - 新浪财经发布多只ESG创新指数 为关注企业ESG表现的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 同时成立中国ESG领导者组织论坛以推动建立适合中国时代特征的ESG评价标准体系 [3] 联合国海洋大会 - 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于6月9日在法国尼斯开幕 大会是2025年联合国支持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14"的高级别会议 由法国和哥斯达黎加共同主办 [1] - 大会总主题为"加快行动 动员所有行动者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在气候变化、粮食系统和可持续发展议题中加入海洋事务优先事项 [1] - 古特雷斯指出"可持续发展目标14"是获得资金支持最少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 敦促所有国家通过增加公共财政和解锁私人资本等方式解决问题 [1] 大会参与及议程 - 法国总统马克龙与哥斯达黎加总统查韦斯共同担任大会主席 马克龙强调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已影响数以亿计民众生活 并呼吁国际社会积极采取行动 [2] - 大会主要活动包括开幕式、十次全体会议、十次海洋行动专题小组讨论会和闭幕式 将通过协商一致方式推出"尼斯海洋行动计划"宣言和自愿承诺清单 [2]
构建人海和谐的海洋生态环境 |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 2025-06-13 15:04
海洋经济发展 - 2024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同比增长5 9% [1][3] - 重点监测行业中海洋经济活动单位数量同比增长6 0% [1][3]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达411亿元(广东),同比增长8 3% [3] - 浙江累计审批海域立体设权项目180个、面积16 5万亩,实现经济生态双赢 [3] - 2025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为125 2(2015年基期=100),同比增长2 3% [3] 产业结构与科技创新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 2%,占海洋经济比重持续提升 [4] - 海洋制造业增加值3 2万亿元,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超30% [4] - 海南海洋生产总值从2022年2009 3亿元增至2024年2707亿元,年均增速16 1% [4] - 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深海)在海南运行,推动"智慧海洋"科技创新 [4] 生态监测与保护 - 2024年监测显示海洋生态总体稳定,典型生态系统优良比例超60% [6][7] - 辽河口斑海豹春季最大日上岸量达352头,北部湾布氏鲸数量增加 [7] - 58 8%监测海岛生态优良,52%周边海域水质达一、二类标准 [7] - 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96毫米,近海表层水温创观测记录新高(较常年+1 2℃) [9] 政策与行动方向 - 优化海洋国土空间布局,统筹划定海洋生态保护红线 [10] - 健全卫星、无人机等新型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体系 [10] - 加强红树林、珊瑚礁等典型生态系统修复,强化互花米草等灾害联防联治 [10]
中国海洋发展治理成果和努力在联合国海洋大会获高度评价
新华网· 2025-06-13 06:23
中国海洋发展治理成果 - 中国在海洋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成果显著,受到国际专家高度评价[1] - 中国通过"蓝色伙伴关系"与国际社会共享经验和技术,推动全球海洋保护修复[1] - 中国设立海洋保护区和湿地管理区,投入资金用于生态修复和可持续管理[2] 国际合作与技术共享 - 中国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联合国际机构发布"蓝色伙伴关系"优秀案例,展示国际合作成果[1] - 中国研发的COAST工具包向全球免费开放,提供海洋灾害、生态健康等可视化服务[2] - COAST工具包帮助全球南方国家识别海洋资源并评估经济价值,促进国际协作[3] 科技创新与多边主义 - 中国在科学、高等教育、技术和创新领域投入巨大,推动全球和谐发展[2] - 中国积极支持多边主义,牵头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十年项目[4] - 中国推动深海采矿法规向环保、安全方向发展,参与国际海底管理局非正式磋商[3][4] 国际认可与领导力 - 国际专家赞赏中国在环境保护、气候目标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努力[2] - 联合国机构肯定中国在推动环保和监管方面的贡献,特别是COAST工具包项目[3] - 中国签署多项国际海洋协定,捍卫人类共同继承财产,践行多边主义[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