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耕地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耕地保护一亩也不能少
经济日报· 2025-05-26 06:21
耕地保护政策与成效 - 中央高度重视耕地保护 将其定位为"国之大者" 强调粮食安全责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 [1] - 耕地保护面临多重挑战 包括城乡用地需求增长 基础设施欠账 空间分布需优化 [1] - 法治水平持续提升 修订法律法规 建立"长牙齿"工作机制 严查违法占地行为 [1] - 实施党政同责考核机制 每年对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1] 耕地建设进展与现状 - 全国耕地总量连续3年净增加 空间布局从"南减北增"转为"南北双增" [2] - 耕地地力下降趋势得到遏制 但人均耕地少 质量不高 后备资源不足的基本国情未变 [2] -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加强退化耕地治理 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 [1] 系统性保护策略 - 实施数量 质量 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严控非农占地 强化占补平衡管理 [2] - 统筹新建与改造高标准农田 调入优质耕地 调出不稳定耕地 提升优质耕地比例 [2] - 将耕地纳入生态治理体系 实行差异化利用(宜耕则耕 宜林则林等) [2] 农民利益保障机制 - 建立"谁保护 谁受益"精准补贴机制 对耕种状态耕地进行补贴 [3] - 加强撂荒地治理 通过代种代耕恢复生产 避免简单"一刀切"损害农民利益 [3] - 健全种粮收益保障机制 应对成本上涨压力 调动农民积极性 [3] 耕地管理目标 - 坚持"四个一亩"原则:现有耕地不减少 新增耕地不作假 乱占耕地不让步 用途管制不混乱 [3]
习近平的民生之问|“是增,是稳,还是降?”
中国新闻网· 2025-05-23 10:29
中新网5月23日电题:习近平的民生之问|"是增,是稳,还是降?" 三夏时节,广袤的中原大地上,金黄的麦田静待收获。 这些年来,总书记多次对耕地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央一号文件,都对耕地保护作出明确要求,其目的就是坚决守住守好18亿亩耕地红线。 这次来到河南,总书记再次要求,"要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扛牢粮食安全责任"。 "今年的小麦种植面积,是增,是稳,还是降?这次旱情,会不会影响你们的收成?" 5月20日,在河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尤为关心粮食安全问题。 他还特别关注当前我国一些地区出现的旱情,"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用水调度,确保城乡居民供水和农业灌溉需求"。 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一直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国之大者"。 河南是名副其实的粮食大省,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超1300亿斤,用不到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近10%的粮食,是全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一组数字就能直观反映这个"压舱石"的作用:河南生产了全国1/2的火腿肠、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3 ...
去年新增78亩良田,多收9万余斤稻谷:浙江村级田长王娟惠晒出耕地保护成绩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1 20:02
耕地保护与乡村发展 - 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东安村将耕地保护写入村规民约并纳入网格化监管体系,建立巡查员队伍进行监管 [1] - 2022年东安村率先开展"耕地视联智保"改革试点,构建人工监测、卫星影象、无人机监测相结合的综合监管模式 [1] - 通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整合形成优质耕地超1500亩,实现统一流转和规模化经营 [1] 耕地保护创新模式 - 东安村将耕地、林地、水系、道路设施等作为有机整体进行布局规划,使耕地保护更加科学可控 [2] - 探索"水稻+"轮作套种模式,植入科教研学、农事体验等新业态提升农田效益 [2] - 设立耕地保护积分超市,村民参与巡田管护可兑换农资,提高保护积极性 [2] 整治成效 - 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新增78亩良田,多收9万多斤稻谷 [2] - 东安村被评为浙江省"和美乡村特色精品村",实现"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的格局 [2]
四端协同发力把牢粮食安全关
新华日报· 2025-05-20 05:39
粮食安全战略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建设目标 [1]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细化为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等具体方向 [1] - 高水平保障粮食安全需要在增产、减损、乘势、除弊四方面协同发力 [1] 增产措施 - 严守18.65亿亩耕地和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2] - 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增加耕地面积,遏制"非农化"和"非粮化" [2] - 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推动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2] - 实施耕地有机质提升行动,重点保护黑土地 [2] - 推进土地流转归并,解决耕地"碎片化"问题 [2] 减损措施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推进产运储加消全链条节粮减损 [3] - 生产端加强病虫害防治和农技推广,减少"机器伤粮"现象 [3] - 仓储端推广科学储粮技术,降低霉变、虫害等损耗 [3] - 加工端推广轻度磨皮、柔性碾米等工艺,减少过度加工损耗 [3] - 运输端推动"四散化运输"和公铁水联运,减少运输环节损耗 [3] - 消费端倡导节约粮食,构建绿色消费长效机制 [3] 科技创新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农业新质生产力"确定为战略方向 [4] - 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实现信息化、智能化 [4] - 从单一耕地资源转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等国土资源拓展 [4] - 新质生产力强调绿色发展,推动粮食产业全面绿色转型 [4] - 近年来耕地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种业技术持续突破 [4] 农资安全 - 加强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监管 [5] - 严打假劣农资犯罪行为,公布典型案例 [5] - 开展农药隐性添加、劣质农膜回收等专项检查 [6] - 将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纳入专项整治,加强执法与司法衔接 [6] - 构建全过程监察、全链条监管机制 [6]
不折不扣守护黑土地
经济日报· 2025-05-13 05:58
目前,个别地区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利益链条,上游犯罪分子实施盗采等犯罪行 为,下游犯罪分子实施后续的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等犯罪行为。对此,《解释》在严厉打击上 游犯罪行为的同时,对下游行为规定要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进行打击。上下游犯罪 分子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进一步实现对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的全链条打击。 耕地保护要有"长牙齿"的硬措施,离不开法治护航。只有"咬得疼",才能真正对违法犯罪分子形成威 慑。2022年以来,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4省区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非法占用农用地罪319件 360人,起诉2459件2925人,其中一些案件就是非法占用黑土地的案件。2023年以来,公安机关破获涉 黑土犯罪案件150余起。本次"两高"也公布了典型案例,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的耕地红线意识,真正像对 待大熊猫一样守护好黑土地。 打击不是目的,保护才是关键。人地关系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内容。保护自然则自然慷慨回报, 掠夺自然则自然无情惩罚。"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中央对耕地 保护的这一明确要求,既有农地农用的用途管控,也有"必须是良田" ...
春耕:坚决把牢粮食安全的主动权
新京报· 2025-05-08 10:05
粮食产量与安全 - 2024年全年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实现历史性增长,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000多亿斤跃升至当前水平 [1] - 人均粮食占有量达500公斤,远超国际公认的400公斤安全线标准,实现口粮绝对安全和谷物基本自给 [2] - 粮食产量连续10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4年迈上新台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1][2] 粮食安全战略 - 确立"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2] - 强调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必须牢牢端稳中国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2] - 提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 [2] 耕地保护措施 - 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实行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 [4] - 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聚焦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目标 [4] - 加强耕地治理修复,特别保护黑土地资源,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和撂荒地复垦 [4] 农业科技创新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农业科技创新整体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5] - 推广无人机、北斗导航等智能装备,显著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5] - 在作物育种、智能装备等关键领域仍存在差距,需突破核心技术 [5] 种业与农机发展 - 种业是农业"芯片",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突破性品种研发 [5] - 推动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加快国产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研发应用 [5] - 重点突破高端智能农机、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等领域短板 [5] 智慧农业推进 - 强化智慧农业顶层设计,集中资源补齐短板 [6] - 支持传感器、芯片、算法等关键技术攻关,推动智能监测、精准作业等技术落地 [6] - 加强智慧农业国际交流合作,培养多层次农业科技人才 [6] 粮食减损行动 - 每年粮食浪费约3500万吨,占总产量6%,节粮减损等同增产 [7] - 实施《反食品浪费法》和《粮食安全保障法》,推进全链条减损 [7] - 开展"光盘行动",构建粮食节约长效机制,增强全民节粮意识 [7] 农业现代化目标 - 全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端稳中国饭碗 [8] - 扎实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8] -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 [8]
广州市耕地保护规划征询意见 打造绿美岭南都市新田园
广州日报· 2025-04-17 03:33
守住耕地红线,饭碗端得更稳。近日,《广州市耕地保护专项规划(2021-2035年)》公众征求意见稿 (以下简称《规划》)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网站上进行公示。《规划》提出打造"绿美岭南都市新田 园"的愿景,对全市耕地保护工作进行统筹谋划和总体设计,致力于推进耕地资源高水平保护高效率利 用和系统治理,为形成超大城市耕地保护利用提供"广州样板",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宜居花 城奠定坚实的资源基础。 《规划》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障粮食安全,缓解广州市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耕地碎片化、耕 地撂荒等问题,牢牢守住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规划》中还谋划了三大示范带动工程——成片良田工程、现代粮田工程和锦秀田园工程。 成片良田工程:实施耕地集中整治工程,打造一批规模适度、集中连片农田,实现批量新增耕地。规划 期内优先推进从化鳌头,增城石滩,南沙榄核、东涌,白云钟落潭,花都炭步、赤坭等区域集中连片补 充耕地工作。通过成片良田工程建设,支撑广州市建设绿色美丽岭南新田园。 现代粮田工程:衔接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改造提升实施一批现代化、智慧化粮食生产工程。规划期内,重 点落实花都区花山镇和炭步镇、白云区钟落潭镇、从化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