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 Agent
icon
搜索文档
又黑又红的Manus,还要闯三道关
36氪· 2025-03-08 16:12
文章核心观点 - Manus作为全球首款通用型AI Agent产品引发争议,其既具备处理复杂任务的自主性、连续性和通用性等亮点,也被质疑是套壳工具,未来面临成本、技术和市场竞争等挑战 [2][6][7] Manus产品介绍 - Manus由国内创业团队Monica.im打造,是连接思维与行动的通用人工智能代理,擅长处理各种任务,能思考和交付成果 [2] - 以筛选简历为例,用户发压缩包后,Manus可自动完成解压缩、找信息、评估候选人并做成表格等任务,过程中用户可关闭电脑或添加其他任务 [3][4] Manus引发的争议 - 发布之初被冠以诸多名头,后质疑声不断,有人认为其过度营销、技术无太大突破是“套壳”,内测邀请码被炒高价,官方账号被冻结 [6] - 外界评价两极分化,一部分人觉得它让AI Agent上台阶,要抢走打工人饭碗,另一部分人认为是套壳工具 [10][11] Manus的亮点及质疑 亮点 - 处理复杂任务时具备自主性、连续性,用户给提示词后能自主解读、拆解、给出结果并自我检查,且基于云端异步运行,关闭页面不影响处理指令,完成后自动通知结果 [12][13][14] - 号称全球首款通用型AI Agent产品,能处理各领域任务,支持筛选简历、房产调研、股票分析等多场景 [15][16] 质疑 - 因处于内测阶段,多数用户未使用过,目前评价多源自官方演示视频,真实能力有待考量 [17] - 被指存在套壳嫌疑,无自研底层大模型能力,模型能力主要源于Claude,很多场景和功能其他Agent已实现,本质是拼接工具 [18][20] 正确看待Manus - Manus走红关键在于用户体验,减少操作步骤,执行中不用反复对话,可关闭界面,重新定义AI应用价值指标,从重视DAU变到AHPU [23][24] - 其核心优势技术原理为多代理架构和强自主学习能力,多代理架构能分解复杂任务,自主学习能力可记住用户偏好并调整策略 [28] - 官方称其低错误率,在GAIA测试中分数超DeepResearch,但低于人类平均准确率,实际效果受从业者怀疑,测评中处理中等复杂任务有长耗时和卡顿问题 [29] Manus面临的挑战 - 担心正式上线后实力与预期不符,消耗DeepSeek为国内AI积攒的正向价值 [31] - 成本问题突出,单任务运行成本约2美元,虽为DeepResearch的1/10,但比豆包昂贵很多,付费模式待探索,不全面放开使用权限或为平衡商业价值和成本 [33][34] - 算力紧张加显卡成本高,创业公司Monica可能支付不起 [35] - 解决问题能力有限,对用户问题理解不清晰,复杂问题拆解能力低 [36][37] - 市场竞争压力大,豆包和百度AI Agent有定位和技术优势,资金实力强,已有开源复刻版项目出现 [38][39]
南京AI放大招:Agent平台支持100+智能体,跨系统调用成功率99.2%
量子位· 2025-03-08 11:35
国产AI Agent发展现状 - 国内开发的通用AI Agent产品Manus引发热议,反映行业对Agent应用落地的迫切需求[1] - Agent作为大模型向应用端落地的重要途径已成为行业共识,OpenAI计划推出三类面向专业人士的Agent[2] - 预计2023年将有大量AI Agent产品涌现[3] - 高效构建Agent需要成熟的开发平台支持[4] BuffGPT平台技术优势 - 动态任务编排算法可动态调整资源提高执行效率[6] - 智能体通信协议实现跨系统API调用成功率99.2%[6] - 资源调度引擎使GPU利用率提升至82%[6] - Workflow响应时间1秒,成本降低66%[6] - 支持100+Agent并发处理[6] - 异常恢复率达90%,运维成本降低40%[6] BuffGPT核心功能 - 零代码Agent构建通过拖拉拽功能模块实现[7] - 可视化流程编排支持实时调试工作流[7] - 可拓展插件覆盖多个领域并支持自定义[7] - 检索增强RAG应用于问答系统等多个领域[7] - 支持主流模型接入与管理,包括Deepseek等[7] - 与国内信创生态核心企业保持战略合作[8] 应用场景与案例 - 金融领域应用于智能投顾、风险评估等场景[8] - 餐饮领域应用于智能点餐、供应链管理等[8] - 医疗领域应用于辅助诊断、健康管理等[8] - 政府智慧城市项目将跨部门业务处理时间缩短至1天[8] - 窗口人员培训成本降低40%,政策更新时效提升[8] 国产AI发展态势 - 南京人工智能产业聚焦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9] - 汇智智能基于BuffGPT+CarrotAI打造全场景AI Agent产品[9] - 中国在全球AI竞赛中展现出多维度竞争力[9] - 随着技术成熟和应用拓展,中国AI产业将扮演更重要角色[10]
​两会 | 东方财富董事长其实:推动AI Agent真正赋能千行百业,建议在个人养老金制度中引入基金投顾
券商中国· 2025-03-07 21:43
大模型与AI Agent发展建议 - 核心观点:加快推动大模型应用创新,重点发展AI Agent以赋能千行百业 [2][3] - AI Agent成为大模型应用主流范式,具备任务拆解、执行计划创建及工具调用能力,可深入B端/C端场景 [3] - 当前AI Agent受限于技术成熟度、行业理解不足及接口标准化缺失,自主性较弱,70%的GPTs商店产品生命周期不足30天 [4][5] - 建议1:培育模型落地服务商,鼓励科技型企业及传统行业软件商转型,分行业遴选优质案例 [5] - 建议2:开放政府/国企/领军企业的高端制造、医疗、金融等场景,建立数据沙盒释放要素价值 [6] - 建议3:制定AI产业标准,聚焦数据质量、互联互通及多模态方向,抢占国际技术话语权 [7] 基金投顾行业发展建议 - 核心观点:推动基金投顾试点转常规,扩大产品类别与参与主体,嵌入个人养老金制度 [2][8] - 行业现状:国内基金投顾规模约1500亿元,占公募总规模不足0.5%,策略单一且"重投轻顾"问题突出 [8] - 建议1:拓宽可投产品至场内ETF、银行理财、信托等,参考海外全品类资产配置模式 [9] - 建议2:扩大参与主体至60家试点机构外,引入更多证券基金持牌机构及金融机构 [10] - 建议3:借鉴美国78%养老金账户依赖投顾的经验,将基金投顾纳入个人养老金制度 [11] - 建议4:建立统一培训考核体系,提升从业人员专业素养与服务能力 [12]
Meta发力AI Agent,Llama 4将实现直接语音对话
硬AI· 2025-03-07 18:58
点击 上方 硬AI 关注我们 硬·AI 作者 |张雅琦 编辑 | 硬 AI Meta正发力AI Agent,尤其是在端侧AI和语音交互方面。 公司计划将在未来几周内推出的Llama 4中引入 更强大的语音功能。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7日报道,Meta首席产品官Chris Cox在摩根士丹利技术、媒体和电信会议上透露, Llama 4将是一个"全能模型",语音功能将是原生的。 这意味着, Llama 4将能够直接处理语音信息, 无需先将语音转换为文本,再将文本输入大型语言模型 (LLM)进行处理,最后将输出的文本转换回语音。 Cox认为,这种原生语音功能对于人机交互界面而言意义重大,用户可以直接与AI对话,询问任何问题。 "我相信这对接口产品来说是一件大事,你可以和互联网交谈,随便问它什么。我认为我们仍在思考 这有多强大。" 01 Llama 4:语音功能原生化 报道称,Meta计划在其即将推出的Llama 4中引入改进的语音功能。该模型将致力于使用户与其语音模型间的对话更具互 动性,接近自然对话,而不仅仅是单向的问答。 据报道援引知情人士透露, Meta一直特别注重使用户与其语音模型之间的对话更接近于双向自然 ...
Manus创始人早说过:产品非常简单,没有秘密
36氪· 2025-03-07 17:37
文章核心观点 Manus作为号称“首款通用AI Agent”的产品引发关注,但实测表现与demo有差距,其技术价值存在争议,且面临高昂推理成本和证明造血能力等难题 [2][7][22][23] 分组1:Manus产品情况 - Manus是华人公司Monica.im的Agent产品,2025年3月5日深夜其demo视频发布,展示了简历筛选、房产列表筛选等能力,引发科技圈关注,但实测中无法正确理解自然语言指令,需多轮对话或提示词工程辅助 [2][3][7] - Manus团队在20小时内对服务器宕机情况在中文社交平台做出回应,闲鱼上其邀请码被炒至5万元 [5][6][7] 分组2:Monica.im公司发展 - 2023年Monica.im将目光投向海外和AI应用,推出AI浏览器插件“Monica”,实现1000万美金的ARR,净利润达3 - 400万美金 [9][10] - 2024年Monica.im用户量保持稳定增长,截至年底达1000万,较2023年底翻番,字节跳动曾企图收购被拒 [11] - 2025年团队将重心转移到中国市场,Monica中文版搭载DeepSeek开启内测,但水花不大 [11][12][14] - Manus项目发轫于2024年7月,50人团队用3个月做出,目前成了团队离复刻Monica最近的一步 [14][15][16] 分组3:Manus技术架构及价值争议 - Manus接入Claude和阿里通义模型并后训练,运行本质是多个内置Agent配合操作虚拟机,技术模式不新颖 [20] - 有人认为Manus技术价值和壁垒不高,未来通用能力可能被大模型内化或面临竞争;也有人认为将多种技术垂直整合本身是技术壁垒,其反映了行业现状 [20][21][22] 分组4:Manus面临的问题 - Agent创业者面临高昂推理成本问题,Manus单任务运行成本约两美元,难以规模化运营 [23] - Manus团队需接住流量并证明Agent的造血能力 [24]
一夜爆火,有人开价5万!网友急了:全网收集
券商中国· 2025-03-07 12:45
3月6日凌晨,或许是DeepSeek 之后科技圈又一个不眠之夜。一款名为 "Manus" 的AI工具,迅速走 红,全网刷屏。 让Manus一夜"刷屏"的演示视频: Manus在其官网上称, Manus是一个通用的AI代理,它能够独立思考、规划并执行复杂任务,直接交 付完整成果。 全网都在求 邀请码被炒到5万 Manus的爆火后,一时之间全网都在要邀请码,一度让官网注册页面崩溃。 在涉及到Manus AI话题的社交平台评论里,网友纷纷在要邀请码。留言"求邀请码",只因这一预览版 产品目前未完全开放, 只能通过邀请码体验。 作人员回应称: Manus官方已明确声明闲鱼等平台发布的邀请码为虚假信息,提醒用户不要相信。 Manus AI团队发文回应 由于Manus采用邀请内测的限制,导致很多用户无法体验到这一款AI Agent带来的体验,这一举动也 被质疑为"饥饿营销+套壳炒作"。 Manus AI合伙人张涛发文回应称:" 目前采取邀请码机制,是因为此刻服务器容量确实有限,不得已 "我们还在找邀请码,但是目前看起来,它还没有真正执行的能力,还是在通过类似 browser的方式进 行操作。我们还得去深入看一下他们的能力 ...
又一国产AI刷屏,邀请码被炒到5万元;蔚来又融到钱了!安徽两国企注资4亿元;传腾讯QQ小世界裁员,大幅调整团队,向视频号取经
雷峰网· 2025-03-07 08:15
AI Agent产品Manus - 中国初创公司BUTTERFLY EFFECT发布全球首个通用型AI Agent产品Manus 能直接交付完整任务成果如简历筛选 房产研究 股票分析 [3] - 内测邀请码被炒至5万元天价 官网注册页面因流量过大崩溃 团队回应因服务器容量有限采取邀请制 [4] - 创始人肖弘为连续创业者 曾开发服务200万B端用户的微伴助手及海外百万用户AI插件Monica [5] 极星汽车困境 - 极星汽车启动最后一轮裁员 仅保留售后人员 市值从超200亿美金暴跌至十几亿 [7] - 2021-2023年累计亏损20.16亿美元 2024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26%至9.18亿美元 净亏损扩大至5.41亿美元 [8] - 沃尔沃减持股份至18%并停止资金支持 中国区7年更换7位负责人 或全面退出中国市场 [8] 蔚来融资与销量压力 - 获安徽两国企4亿元注资 累计融资达1187亿元 但2025年前两月交付量2.71万辆在新势力中垫底 [9] - 需在剩余10个月实现月均4.13万辆交付才能达成全年44万辆目标 仅为当前月均1.4万辆的3倍 [10] 腾讯QQ业务调整 - QQ小世界团队或裁员 该对标微信视频号的功能上线时70%用户为00后 调整与干部轮岗相关 [10][11] - 新任负责人张孝超曾扭转QQ月活下滑趋势 2024Q3月活5.62亿同比增长0.7% [11] Temu海外合规挑战 - 乌兹别克斯坦限制Temu运营 要求仅本地法人可经营电商平台 因涉嫌违反数据保护及知识产权法规 [12] - 业内人士称Temu低价直连工厂模式颠覆当地批发体系 需解决合规问题才能重返市场 [13] 消费电子动态 - Redmi K80系列100天销量破360万台 搭载骁龙8 Gen3/至尊版处理器及2K OLED屏 [14] - 拓维信息否认华为900亿收购传闻 2024前三季度营收29.45亿元同比增57%但净利润下滑85% [16] 半导体与设备进展 - ASML计划升级北京维修中心 中国区贡献其50%销售额 此前美国曾施压限制对华服务 [17] - SK海力士关闭CIS部门转向AI存储器 因该业务弱于索尼 三星等竞争对手 [30] 车企与出行趋势 - 奇瑞递交港股IPO申请 2024年前9月营收1821亿元 为国内头部车企中唯一未上市公司 [17][18] - 大众宣布回归物理按键设计 ID 2all将配备5个常用功能实体键 承认全触控方案错误 [28] AI行业动向 - OpenAI拟推出月费2万美元的AI代理服务 目标企业客户 计划将代理业务贡献20-25%收入 [26] - 阿里巴巴开源QwQ-32B模型 性能对标DeepSeek-R1 市值单日上涨2067亿元 [19][20] - 火山引擎部分模型降价50% 百度智能云则上调DeepSeek系列价格 [21] 机器人与自动化 - 逐际动力完成5亿元A轮融资 投资方含阿里巴巴 蔚来资本等 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 [24] - 亚马逊AWS成立AI代理团队 认为该技术可能成为下一个十亿美元级业务 [31][32] 搜索与社交创新 - You com CEO称谷歌搜索垄断时代结束 用户更倾向尝试AI驱动的新服务 [30] - 推特联合创始人推出私密社交应用Mozi 无公开资料设计 鼓励线下见面 [26][27]
Manus带飞AI应用股!DeepSeek催化,AI应用迎来“普罗米修斯时刻”?
硬AI· 2025-03-06 22:23
核心观点 - 2025年AIGC应用有望迎来系统性行情,终端设备与软件应用的商业化落地和盈利兑现有望加速,AI Agent预计成为AIGC应用的重要趋势 [1][2] - AI应用领域正加速发展,DeepSeek大模型的高性价比催化作用显著,但生态尚未形成,缺乏成熟载体 [2][5] - 医疗、企服、教育、办公、金融、营销等AI垂直领域更易率先实现商业化 [2][13] DeepSeek带动AI应用加速落地 - DeepSeek大模型性能比肩GPT但成本大幅降低,有望加速下游应用商业化落地 [5] - 2013-2015年移动互联网行情中,软硬科技共振,应用场景明确、商业模式易验证的领域率先启动 [5] - 2025年经济或延续"弱复苏",流动性宽松,AI产业趋势向端侧、应用侧演进 [6] AI Agent时代来临 - AI Agent具有自主性、适应性、交互性等特征,以大型语言模型为核心引擎,能执行复杂任务 [7][8] - AI交互分为嵌入模式、副驾驶模式、智能体模式,其中智能体模式自动化水平最高 [8] - B端应用如Microsoft Copilot、谷歌Space已落地,C端产品如AutoGLM、Operator预示广阔前景 [9] 哪些赛道将率先突围 - 应用场景明确、商业模式易验证、产业链投资成本低的领域更易启动行情 [12] - 医疗、企服、教育、办公、金融、营销等垂直领域具备高频刚需、付费能力强等特点 [13][15] - "AI+办公"智能文档生成、"AI+教育"个性化学习、"AI+金融"智能投顾等场景商业化潜力大 [15]
对话“Manus”两位创始人:2025,AI Agent即将引爆
混沌学园· 2025-03-06 22:03
DeepSeek 之后,又一个科技圈的不眠之夜。 3 月 6 日凌晨,Monica.im研发的全球首款AI Agent 产品"Manus"正式面世,引起全球范围内的行业关注,邀请码被一抢而空。 "Manus"成了AI圈今天所有人的话题! "Manus"能够解决各类复杂多变的任务。与传统 AI 助手不同,Manus 不仅能提供建议或答案,还能直接交付完整的任务成果。 Agent真的能帮人类做事了。 它不仅整合旅行信息,还为用户创建定制旅行手册;它可以进行深入的股票分析,对股票进行全面的洞察;它可以为中学教师创建视频演示材料,帮助 教师更有效地教学;它可以帮你筛选简历,整理表格对候选人进行评估…… 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Manus"是你在数字世界中,字面意义上的"代理人"。 在两周之前,混沌邀请了 Monica.im产品合伙人张涛 "Manus"首席科学家,原Magi创始人&真格基金EIR季逸超 混沌创新领教、云九资本合伙人任鑫 混沌创新领教、洪泰基金董事总经理潘杨 一同参加混沌圆桌探索流,深聊了《创新范式转移,AI革命下,创业何去何从?》。 这次圆桌探索流有两位"Manus"背后的创业者参与,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 ...
想并肩DeepSeek,不能靠自嗨和邀请码
虎嗅APP· 2025-03-06 21:48
产品定位与市场反应 - Manus被宣传为"全球首个通用Agent",主打通过独立思考和系统规划解决复杂任务的能力,并直接交付成果而非仅提供建议[6] - 产品采用邀请制未公开上线,通过演示视频展示简历分析、房产需求整理和股价报告生成三大场景[8][9] - 市场传播采用经典移动互联网营销模板:邀请码饥饿营销+KOL尖叫体测评+绑定明星产品DeepSeek,但海外讨论度近乎真空[14][15] 技术实现与行业对比 - 技术实现基于Claude基础能力与开源模型后训练的结合,通过预设工作流完成任务,创新点在于云端虚拟环境封装和异步交互设计[9][10] - 与行业主流方向存在差异:Anthropic定义的Agent核心是"强大模型+通用协议",而Manus未展示解决基础模型能力问题的方案[10] - 在GAIA测试中宣称击败OpenAI,但测试场景与其工具调用专长高度匹配,存在对比对象错位问题[17] 行业竞争与发展路径 - 中国AI行业出现将Manus与DeepSeek并称为"双星"的现象,但两者发展路径本质不同:DeepSeek通过长期开发者社区建设和开源积累口碑[15][16] - 当前AI产品存在同质化现象,多数Agent类产品均宣称具备复杂任务解决能力,但实际技术突破有限[7][10] - 行业需要警惕营销驱动的发展模式,避免消耗头部企业建立的正向行业价值[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