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威胁论
icon
搜索文档
外交部深夜发声:已提出严正交涉
第一财经· 2025-06-01 08:20
中美外交关系 - 美国防长赫格塞思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渲染中国威胁 就涉台 南海等问题发表消极言论 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并已提出严正交涉 [2] - 中方指责美国为维护霸权推进"印太战略" 在南海部署进攻性武器 将亚太地区变成"火药桶" 引发地区国家担忧 [2] 台湾问题 - 中方强调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 任何外国无权干涉 警告美方勿将台湾问题作为遏制中国筹码 [2] - 中方敦促美方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 停止支持"台独"势力 [2] 南海问题 - 中方表示南海航行和飞越自由不存在问题 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处理分歧 依法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2] - 中方指责美国是破坏南海和平稳定的最大因素 敦促美方停止加剧地区紧张局势 [2]
算盘珠子崩一脸:跟中国争,英美应联手
观察者网· 2025-05-28 18:13
【文/观察者网 王一】当今全球人工智能(AI)竞赛愈演愈烈,各国都在大力投资AI以期率先掌握这项 事关未来的技术。英国政府今年1月发布报告称,美国和中国在AI领域正取得进展,而英国作为全球第 三大AI市场,正面临着落后的风险。 为消除这一风险,英国政府想出的办法似乎是:渲染中国威胁,蹭上美国AI发展的快车。 5月27日,去年刚就任的英国驻美国大使彼得·曼德尔森(Peter Mandelson)在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主 办的一场活动上又扯上中国炒作称,"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中国赢得技术主导地位更让我担心的 了",中国"经济成熟、高度创新、战略耐心",是美国和英国面临的"明显共同威胁"。 渲染完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后,曼德尔森"建言"称,英国和美国应该"联合起来","推动定义本世纪的科 学突破",AI应该成为两国合作的"先锋"。 曼德尔森称,10%的关税税率不太可能继续下降了,但英美可以"在这个基准内"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 垒,"这对我们双方都有利"。 但比较微妙的是,《独立报》称,工党自上台以来一直试图缓和与中国的关系,外交大臣戴维·拉米、 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等英国官员接连访华都说明了这一点,而特朗普对中国一 ...
中美之间较量:贸易战到科技战,再到关税战,美国还有什么手段
搜狐财经· 2025-05-27 20:56
中美关系与贸易对抗 - 中美关系自特朗普上台后尤为紧张,美国将中国视为最大竞争对手并采取全方位打压策略[5] - 美国发起贸易战主要目的是推动制造业回流,但美国已转型金融产业,制造业回流难度大[10][12] - 中国对美贸易反制态度坚决,日内瓦和谈中美国处于被动地位[14] - 中国廉价商品在美国市场占据巨大份额,贸易战导致美国自身损失最大[20] 地缘政治与制造业竞争 - 美国试图将中国制造业转移至东南亚和印度,以削弱中国供应链韧性[15] - 中国制造业已全球化布局,具备应对地缘政治冲击的能力[22] - 美国推动"贸易脱钩"可能为未来军事对抗做准备[17] 科技领域竞争 - 美国在科技领域对中国实施高强度围剿,重点打压光刻机、AI、机器人等技术[25][27] - 中国科技发展速度迅猛,已威胁美国科技霸主地位[28] - 中美科技对抗将持续升级,技术进步是破局关键[28] 战略格局变化 - 中国"一带一路"政策有效突破美国包围策略[18] - 美国霸权主义面临瓦解,中国发展加速这一进程[7][9] - 全球化背景下美国单边主义政策与时代潮流相悖[7]
美国通告全球,不许为中企贷款,中方还未出手,没料到美债先崩了
搜狐财经· 2025-05-22 14:44
美债市场动态 - 各期限美债收益率集体大涨并超过4%,可能因市场抛售导致 [1] - 4月美债收益率激增曾被日本媒体归因于中国减持美债以反制美国关税政策,但实际抛售方为日本 [1] - 当前美债收益率上涨主因包括: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加剧美国经济前景不确定性、通胀预期上升、美债规模失控及财政危机恶化 [1] - 美元武器化导致各国对美债抵触情绪升温,市场购买意愿下滑 [1] 美国对华政策动向 - 美国试图阻挠国际金融机构为中国在美洲"一带一路"项目提供贷款,借口为"威胁地区安全" [3] - 美国行为被解读为遏制中国发展并维持对拉美地区控制权的政治操作 [5] - 巴西总统卢拉高调访华,反映拉美国家对与中国合作的积极态度 [5] 地缘政治与经济关联性 - 美国在俄乌冲突、红海局势及亚太地区的行动加剧全球不稳定,与其指责中国的安全议题形成反差 [3] - 美债危机与对华打压同步发生,暴露美国经济困境与政策内耗 [1][5] - 美国转移国内矛盾的策略可能加剧其自身衰退风险 [5]
肖君拥:戳穿美式维护网络安全的三大做派
环球网· 2025-05-09 06:34
美国对中国电信企业的审查行动 - 美国国会委员会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发出传票,要求说明是否通过云服务和互联网业务获取美国数据 [1] - 美国多次以"安全"名义对中国企业进行打压,但缺乏实质性证据,如2025年3月起诉12名中国公民时未披露攻击代码特征等核心技术证据 [1] - 审查范围从传统电信业务延伸至云服务、数据中心等新兴领域,试图阻断中国企业参与全球数字经济治理 [2] 网络安全技术层面的争议 - 网络攻击溯源需多维度验证流程,但美国选择性忽视技术难点,依赖非透明化信息渠道构建"中国威胁"叙事 [2] - 美国操作模式与国际标准ISO/IEC27035强调的"基于证据链的溯源原则"相悖 [2] - 中国企业已在网络安全技术领域具备国际竞争力,引发美国焦虑 [2] 审查中的双重标准问题 - 欧洲电信企业在美国市场占近半份额却未受同等严苛审查,美国科技巨头如谷歌、亚马逊也未因数据问题遭系统性打压 [3] - 差异化对待显示美国将"国家安全"作为工具性借口,而非基于客观风险评估 [3] - 审查行动具有政治投机色彩,与网络安全预算扩张和私人企业利益相关 [3] 中国企业的应对与国际合作 - 中国推动联合国信息安全进程,倡导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全球数据安全倡议》 [4] - 中国主张尊重各国网络主权,反对将网络安全问题政治化 [4] - 合作共赢理念为全球网络治理提供可行路径 [4]
国防部回应北约年度报告
快讯· 2025-05-08 15:27
北约年度报告涉华内容 - 北约年度报告将中国定位为"系统性挑战",指控中国快速扩大核武库并威胁北约成员国利益、安全和价值观 [1] - 报告称中国相关政策对北约构成威胁 [1] 中国国防部回应 -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张晓刚驳斥北约报告充满冷战思维,属于罔顾事实的错误定位 [1] - 中国核政策具有高度稳定性、延续性和可预测性,始终奉行自卫防御核战略 [1] - 中国核力量维持在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 [1] 对北约的批评 - 北约近年越界扩权、染指亚太,严重破坏地区和平稳定 [1] - 北约通过"核共享"安排拥有全球最大规模核武库 [1] - 部分北约成员国斥巨资升级战略力量 [1] - 北约计划开展涉及向无核武器国家大量扩散武器级核材料的核潜艇合作 [1] 国际法层面指控 - 北约相关做法严重违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1] - 北约行为严重破坏国际核不扩散体系 [1] - 北约行为严重冲击全球战略安全稳定 [1]
美国为何总针对中国?英国学者给出答案,中国犯了一重要“原罪”
搜狐财经· 2025-05-06 20:27
中美贸易战与关税政策 - 美国在4月初对全球各国增加关税,但对中国关税层层加码,选择性豁免其他国家[5][7] - 美国长期针对中国,从2018年贸易战到渲染"中国威胁论",涉及环境、食品、计算机等多个领域[1][9] - 美国与欧盟联合对中国新能源车加税,指责"中国产能过剩",同时每年花费上亿元购买抹黑中国的稿件[11] 美国国内经济影响 - 特朗普加税政策导致美国国内产品价格上涨,民众生活成本上升,中国反而从中获利[14] - 美国制造业依赖中国供应链,即使高关税下美国销售商仍选择从中国进口,因本土生产成本更高[46][48] - 美国试图通过关税战发展制造业,但忽视其制造业已严重衰退,原材料到加工环节离不开中国[45][46] 中国经济发展与崛起 - 中国GDP在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发展速度持续领先,与美国差距逐步缩小[50] - 中国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部分领域技术已超越美国,如新能源等[41] - 2008年经济危机后中国快速恢复,而美国及西方国家长期未摆脱危机影响[43] 美国对华战略动机 - 英国专家马丁·雅克指出美国针对中国源于其霸权心态,认为中国崛起挑战其"世界第一"地位[19][34] - 美国误判中国发展路径,原以为中国会依赖美国,但中国坚持自主发展并取得成功[37][52] - 美国动用科技打压(如华为禁令)、舆论围攻和外交对抗,试图遏制中国技术崛起[60] 社会与意识形态因素 - 中国民众展现高度凝聚力与国家自豪感,而美国社会分裂加剧,民众对政府信任度下降[54][58] - 美国枪支、毒品问题导致大量死亡,民众对政府不满情绪上升,甚至反对对华加税政策[58] - 中美矛盾本质是霸权守成国与崛起大国的权力交替,但中国追求和平共赢而非称霸[64]
19年前的预言
猫笔刀· 2025-04-25 22:14
艺人职业发展分析 - 周蕙在2000-2003年处于事业巅峰期,唱片销量超百万张,与萧亚轩、蔡依林、孙燕姿并称"四小天后",咖位达华语乐坛准一线 [1] - 因经纪合约变故错过黄金发展期,热度下降后被梁静茹取代"四小天后"位置 [1] - 艺人职业普遍存在"高开低走"特征,短期获得名利后易因阅历不足导致事业下滑,长期面临心理调适挑战 [1] 中美贸易争端背景 - 纳瓦罗作为特朗普核心经济顾问,持有强硬对华立场,其2006年著作《即将到来的中国战争》系统阐述中国威胁论观点 [1] - 主要指控包括:中国政府通过税收减免/土地优惠构建非法出口补贴体系 [1] 人民币汇率人为低估获取不公平优势 [2] 系统性侵犯知识产权 [2] - 认为中国贸易行为导致美国制造业空心化,具体表现为5万家企业倒闭和2500万就业岗位流失 [2] - 将贸易问题与地缘政治关联,指控中国利用贸易顺差资金推进军事现代化,研发针对美国的武器系统 [1][2] 职业发展模式对比 - 艺人/网红类职业呈现A股特征:短期爆发(牛市半年)后长期衰退(熊途漫漫) [1] - 专业技术类职业(医生/律师/教师)类似长期国债,具备持续积累的稳定上升曲线 [1]
李嘉诚还未死心!长和港口买家突然换人,玩了一出“狸猫换太子”
搜狐财经· 2025-04-21 14:15
交易动态 - 长和与美国财团贝莱德的港口交易原定于4月2日签署协议但被紧急暂缓 双方私下继续接触并寻求应对方案[1] - 意大利阿蓬特家族正寻求作为领头财团从长和收购43个港口 美国贝莱德将仅控制巴拿马运河两端港口经营权[1] - 阿蓬特家族参与交易的主要目的是降低交易敏感性 试图规避中方审查[4] 地缘政治背景 - 美国防长访问巴拿马时宣称要将巴拿马运河从"中国的影响"中夺回 并在中美洲安全会议上渲染"中国威胁论"[4] - 美国将巴拿马视为后院 担忧霸权受到挑战 美军需要依靠巴拿马运河进入西太平洋[8] - 特朗普政府通过军事威慑和外交施压要求巴拿马让美国控制运河 美巴开展联合军演并计划建立美军基地[8] 巴拿马政府立场 - 巴拿马政府借口长和在续签合同时存在多项违规行为 威胁撕毁合同收回港口运营权[6] - 港口所有权属于巴拿马政府 长和仅拥有运营权 巴拿马强调主权不容侵犯[11] - 巴拿马政府表现出通过牺牲中方利益来应对美国压力的倾向 虽属权宜之计但已发出警示信号[11] 战略价值分析 - 巴拿马运河是全球贸易咽喉要道 对供应链安全具有至关重要地位[6] - 美国争夺运河主要出于战略与经济利益双重考量 是中国对抗策略的关键环节[6] - 特朗普政府不惜动武也要控制巴拿马运河 重点在于如何与中国进行博弈[9]
外交部回应美豁免部分商品“对等关税”,驳斥美官员对华攻击抹黑言论
证券时报· 2025-04-14 19:01
中美贸易摩擦 - 中方认为美国加征关税政策是损人害己的行为 敦促美方放弃极限施压的错误做法 主张通过平等对话解决问题 [2] - 美国对部分商品豁免"对等关税" 但整体仍保持加征关税政策 中方对此表示反对 [1][2] - 中欧作为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 经济总量超全球三分之一 贸易体量超全球四分之一 双方正就美国加征关税进行沟通协调 [7] 中拉经贸关系 - 中方强调中拉合作是南南合作 秉持平等互利原则 不寻求势力范围 不针对第三方 [5] - 美方渲染"中国威胁论" 试图控制拉美和加勒比地区 但注定不会得逞 [5] - 中方驳斥美方对中拉合作的指责 指出美方才是对拉美内政指手画脚的一方 [8] 科技领域竞争 - 美国副国务卿宣称应"防止"中国进入5G 网络安全 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合作 中方认为这是充满意识形态偏见的言论 [4] - 中方强调中拉科技合作是互利共赢的 美方的限制措施是冷战思维的表现 [4][5] 多边贸易体系 - 中欧都是WTO的坚定维护者 致力于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 [7] - 中方表示将采取坚决措施维护自身利益 同时愿与国际社会合作捍卫国际贸易规则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