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贷款贴息政策

搜索文档
大利好!工行、农行、建行、交行等多家银行响应消费贷贴息!部分省市已有先例,贴息标准多在1.5%左右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8 13:36
政策背景与银行响应 -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旨在通过财政金融联动降低居民信贷成本和服务业融资成本,激发消费潜力和市场活力 [2] - 工行积极推动政策实施,优化办理流程并简化手续 [2] - 农行部署政策落地准备工作,确保精准传导至企业和居民 [2] - 建行年初已启动消费金融专项行动,将便捷传导政策红利 [2] 银行具体措施 - 交行推出"交银惠贷"品牌,聚焦以旧换新、汽车、家电家居等重点消费领域,通过数字化手段和创新产品支持消费 [3] - 邮储银行利用城乡网点优势降低城乡居民消费信贷成本 [3] - 光大银行优化金融服务,简化手续并加强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 地方实践与执行细节 - 四川、重庆、杭州余杭区等地已有个人消费贷贴息先例,贴息标准多在1.5%左右 [1][4] - 四川对汽车、电子产品等4类商品线下消费贷款贴息1.5%,单笔不超过3000元,已兑现贴息资金超5800万元,带动消费贷款41.1亿元 [5] - 重庆限定家装、家电等行业商户定向消费,贴息标准从1.5%提升至2% [5][6] - 杭州余杭区对特定收入家庭提供贴息,标准不超过1.5% [5][6] 资金分担与政策效果 - 四川贴息资金由省与市县按8:2比例负担,杭州余杭区由省级财政承担60%,区级承担40% [6] - 政策通过财政贴息撬动需求与供给的正反馈循环,双向疏通消费堵点 [6]
多家银行积极响应消费贷贴息,后续如何执行?利率能否重返“2”字头?
新浪财经· 2025-08-07 08:41
政策部署与银行响应 - 国务院常务会议于7月31日部署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旨在通过财政金融联动降低居民信贷成本和服务业融资成本 激发消费潜力与市场活力 [1][3] - 国有大行迅速响应政策 工商银行表示正依法推进贴息政策组织实施 优化流程并简化手续 农业银行强调简化申请流程 确保政策精准直达消费者和服务业主体 [1][3][4] - 建设银行启动"提振消费扩内需"专项行动 综合运用多样化消费信贷产品支持汽车、家电、家装等重点领域 交通银行推出"交银惠贷"品牌及35项具体措施 包括惠民家居贷等专属产品 [4][5] 地方试点与执行细节 - 四川、重庆、杭州余杭区已开展个人消费贷贴息试点 四川自2023年9月起实施全省范围贴息 限定汽车、电子产品等4类商品 年利率1.5% 单笔最高贴息3000元 [7][8] - 四川省政策执行流程为居民提交材料至银行 银行审核后报财政部门 财政资金最终划拨至银行 截至2024年4月 该省已兑现贴息资金超5800万元 支持发放消费贷款41.1亿元 [8][9] 银行数据与产品动态 - 农业银行2025年上半年个人消费贷款投放超3100亿元 新增普惠型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62.5万户 累计发放2.85万亿元 [4] - 当前多家银行主推消费贷产品年化利率高于3% 如建行、农行、招行 专家认为贴息政策或推动利率重返3%以下 但需平衡监管要求与行业生态 [10][11] 行业影响与专家观点 - 贴息政策有望降低居民真实利率水平 抑制储蓄倾向 刺激当期消费 同时帮助银行扩大贷款规模 缓和不良率 收益可处理存量零售不良贷款 [12] - 专家建议银行精准对接购车、家电、文旅等重点场景 设计匹配的贴息产品 简化线上申请流程 并运用大数据技术优化客户评估与差异化定价 [10]
高瑞东:消费贷款贴息政策精准发力,服务消费迎政策“及时雨”
搜狐财经· 2025-08-01 21:20
政策部署 -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从供需两端协同提振消费 [1] - 中办、国办3月份发布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2025年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息 [1] -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有效释放内需潜力,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在扩大商品消费的同时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 [2] 政策影响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有助于减轻居民信贷成本,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 [1] -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能够激发服务业主体扩大生产经营的动力,为提供高质量的消费服务创造条件 [1] - 针对性支持举措有助于推动优化和扩大服务消费供给,更好满足居民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的服务消费需求 [2] 消费市场现状 - 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商品零售累计增长5.1%,高于去年全年的3.2% [1] - 服务零售额累计增长5.3%,低于去年全年的6.2%,服务消费增长略显疲态 [1] 服务消费重要性 - 服务消费具有本地化、即时性、消费频次高的特征,能够弥补商品消费持续补贴后带来的透支效应,对冲外需回落的潜在压力 [2] - 我国消费结构正从商品消费主导向服务消费主导加速转变,服务消费发展空间较大,将成为未来扩内需的重要抓手 [2] - 服务业是我国吸纳就业的主体,扩大服务消费对于稳就业具有更强的带动作用,能够畅通"就业—收入—消费"的良性循环 [2]
金融“国补”来袭!居民信贷、服务业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1 15:40
核心观点 - 国务院部署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通过财政金融联动降低信贷成本和融资成本 激发消费潜力和市场活力 [1] - 政策从供需两端发力提振消费 对服务业经营主体贴息扩大优质服务供给 促进服务消费 推动物价循环上行 [2] - 贴息政策体现财政"精准滴灌"与金融"活水养鱼"协同 精准激活消费 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 释放内需潜力 [3] 政策背景与目标 - 7月31日国常会部署两项贴息政策 前一天政治局会议强调保持流动性充裕和促进融资成本下行 [1] - 政策目标为降低居民信贷成本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 更好激发消费潜力和提升市场活力 [1] - 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在扩大商品消费同时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 在保障改善民生中扩大消费需求 [1] 政策机制与特点 - 财政贴息是政府向贷款方提供利息补贴的方式 引导社会资金流向特定领域或项目 [3] - 贴息政策降低企业和居民部门融资成本 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 - 政策兼顾财政"精准滴灌"和货币政策非对称降息功效 财政贴息放大信贷乘数效应 货币政策实现结构性宽松 [5] 微观层面影响 - 降低居民购置大宗商品和提升生活品质的信贷门槛 直接释放消费潜力 [4] - 缓解服务业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流动性压力 提供设备更新和服务升级的低成本资金支持 [4] 中观层面影响 - 选择服务业而非制造业作为重点 针对当前经济"生产强、需求弱"结构性失衡进行纠偏 [4] - 有助于修复疫情以来受损较严重的消费和服务业的现金流及其资产负债表 [4] 宏观层面影响 - 财政贴息以杠杆方式放大信贷乘数效应 货币政策在总量稳定前提下实现结构性宽松 [5] - 财政资金效益显著放大 有利于缓解实体信贷需求不足问题 [5] 实施与监管要求 - 抓好贴息政策组织实施 加强部门协同 简化办理手续 推动政策尽快落地 [2] - 严格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确保财政资金用好用到位 [2] - 高效协同与手续精简是政策快速落地关键 强化资金流向监控与效益评估 严防套利与浪费 [5] 银行业落实建议 - 针对个人消费端梳理购车、家电、文旅等重点消费场景 设计匹配贴息贷款产品 简化申请流程 [7] - 针对服务业经营主体聚焦餐饮、家政、托育等行业中小微企业 主动摸排融资需求 提供定向贷款支持 [7] - 加强风险管控确保资金合规使用 严格审核贷款用途 通过贷后跟踪确保资金用于指定领域 [7] - 配合财政和监管部门做好贴息资金核查 建立全流程信息台账 保障资金使用透明高效 [7] 政策协同与历史沿革 - 建议强化与消费品以旧换新"国补"、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等政策工具协同 形成叠加效应 [6] - 2025年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息 [6] - 海南、广东、江苏等地已发布提振消费方案 明确提到两项贴息政策 [6]
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上半年经济形势和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等
新华社· 2025-08-01 08:19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上半年经济形势和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 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部署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法(草案)》 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强7月3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上半年经济 形势和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会议强调,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进一步增强做 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正确把握形势,强化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勇于担当、攻坚克难,巩固拓展 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要锚定全年发展目标任务,加力提升宏观政策效能,持续攻坚破解难题,下更大力气抓好党中央 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要更加注重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优化营 商环境等方面取得更多成效。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扎实做好防汛抢险救灾工 作,更加周密细致落实好各项应对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会议指出,当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