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一体化
搜索文档
专访柬埔寨亚洲愿景研究院院长成金珑:东盟应加强对华合作,共同应对供应链风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3 17:3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胡慧茵 广州报道 "柬埔寨和中国之间的政治互信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这向世界表明,像柬埔寨这样的小国和像中 国这样的大国、经济强国可以携手合作,促进区域共同发展,共享繁荣。"4月18日,柬埔寨亚洲愿景研 究院院长成金珑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在美"对等关税"的挑战下,中国周边外交的意 义和重要性越发凸显。 美国"对等关税"重棒打击东南亚多国,东南亚国家正积极寻求对策缓解关税压力。与此同时,中国正与 东南亚国家积极开展全方位的合作。成金珑表示,从长远来看,美国政府这种不公平的保护性关税制 度,将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在许多区域可能会出现贸易转移。这还将导致国家之间的贸易网络结构发 生变化并远离美国。 在外部风险加剧的情况下,柬埔寨应该加强与中国之间的关系,东盟也要作为一个整体,加强与中国之 间的经贸、投资以及文化交流,以促进货物和服务贸易的自由流通,通过购买彼此的货物和服务,抵御 美国的"不公平关税",以应对全球经济、贸易和投资供应链面临中断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因此,他认为,不仅是柬埔寨,东盟要作为一个整体来加强与中国之间的经贸和投资关系,促进货物和 服务贸易的自由流通,通过购 ...
城市24小时 | 冲刺10万亿,山东“双子星”再联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1 17:36
济南青岛都市圈联动发展 - 山东省委书记林武提出强化济南青岛两个都市圈联动发展协同开放 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共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强化科创资源整合 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 塑造更具影响力文旅品牌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构建圈内同城发展 济青双圈联动发展 济青郑都市圈协同发展整体格局 [1] - 济南青岛两大都市圈土地面积占山东超四分之一 GDP超过5万亿元占比超过山东一半 人口规模占据山东半壁江山 [4] - 2025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深化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改革 创新济南青岛都市圈联动发展机制 2月5日山东新春第一会强调深化济青都市圈协同联动改革 要求建立协同联动共推机制 科创资源共享机制 产业体系共建机制 基础设施共联机制 [5]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案例 - 长三角杭州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引领自身圈层发展 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发展 共享人才科技交通等优质资源 [2] - 粤港澳大湾区跨区域协作和分工生态带动产业集聚 广东8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中6个为跨都市圈协作共建 包括广佛惠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集群 广深佛惠莞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群等 [2] 地方经济支持政策 - 深圳发布2025年稳外贸支持政策要点 从支持企业开拓市场 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 扩大重点商品进口规模 增强企业综合服务保障机制等10个方面提出举措 [8] - 苏州港对全市外贸企业进出口重箱提供免费堆存服务 暂定自2025年4月18日起至2025年7月17日止三个月 [10] - 河南出台全国首部涉自贸区省政府规章《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实施保障办法》 自2017年4月1日挂牌以来累计形成615项创新成果 25项在全国推广 [11] 民营经济发展数据 - 截至3月底全国登记在册民营企业超过5700万户占企业总量92.3% 一季度新设民营企业197.9万户同比增长7.1% [14] - 一季度新设四新经济民营企业83.6万户占同期新设民营企业总量四成以上同比增长1.4% 其中互联网与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增长最快达18% [14] - 新设数字经济民营企业27.4万户占新设民营企业总量13.9% 其中数字产品服务业增速几乎是去年2.5倍 [14] 汽车产业数据 - 1-3月安徽整车产量76.17万辆位居全国第一 超过广东66.51万辆近10万辆 安徽新能源汽车产量37.92万辆占全国12% 同比增长313% 位居全国第一 [15] - 前三个月山东汽车产量57.63万辆首次跻身全国第三 重庆产量55.92万辆位居第四 江苏产量52.16万辆跌至第五 [18] - 去年安徽汽车产量357万辆同比增长43.3%占全国比重超1/9 新能源汽车产量168.4万辆同比增长94.5%占全国比重超1/8 均居全国第二位 [18]
新型城镇化系列之区域一体化篇:区域一体化的主线思路、建设进展及未来机遇
招商银行· 2025-03-14 22:5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核心观点 - 区域一体化进入新阶段,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为关键突破口,围绕大型城市转型和中小城市提速推进同城化,统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市场要素和公共服务五个维度共建共治 [3][22] - 不同都市圈一体化进展不一,基础设施和产业协同布局力度大,生态环保合作有序,市场要素和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偏慢 [4] - 未来五年区域一体化建设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各大都市圈将以“重大项目、重大机制、重大平台”为抓手推进纵深发展,为银行区域深耕带来新机遇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区域一体化进入新阶段 - 空间尺度上,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是关键突破口,符合城市发展规律、政策发力方向和城镇化发展实际,未来五年围绕大型城市转型和中小城市提速推进同城化 [23][29][31] - 实施内容上,统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市场要素和公共服务五个维度共建共治,形成“硬联通”“软联通”双轮驱动,各维度要点不同 [38][40][41] 主要都市圈一体化建设进展与趋势 - 基础设施:交通互联先行,路网密度和轨道交通发展良好,但部分城市仍有提升空间;民生保障类设施总体优于全国,但少数中西部都市圈存在短板;未来新基建是布局重点 [46][47][54] - 产业发展:呈现圈层化扩散,中心城市外溢辐射作用增强,产业梯度转移和集群共建势头强劲;未来产业创新协同将带来新动力 [60][63][70] - 生态环保:治理水平有所提升,生活垃圾处理率和污水处理率较高,绿化环境优化,但大气污染问题仍较突出;区域联防联治是主攻方向 [71][74][78] - 市场要素: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资本、技术要素流通加快,但要素流动壁垒约束突出,多数都市圈仍处于要素向中心集聚阶段;未来区域统一市场建设将提速,头部都市圈将加大先行先试力度 [83][89][90] - 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断增强,均等化水平有所提升,但部分都市圈存在结构化错配问题,公共服务资源与人口密度不匹配、内部不均衡;需补齐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短板 [95][103][104] 关键推动路径及我行机遇 - 重大项目:作为区域一体化“硬联通”主要内容,投资规模巨大,未来基础设施升级与新基建是发力重点 [105][108] - 重大机制:城市治理机制迎来变革,智慧城市建设加速,跨区域协同机制逐步完善 [109] - 重大平台:公共服务、资源交易、产业合作等重大平台建设落地,围绕堵点难点发力,推进信息共享和要素流通 [110]
【招银研究|区域深度】新型城镇化系列之区域一体化篇——区域一体化的主线思路、建设进展及未来机遇
招商银行研究· 2025-03-12 17:43
区域一体化新阶段 - 我国区域一体化进入"深水区",将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为关键突破口,围绕大型城市转型和中小城市提速两大方向推进同城化发展 [1][5] - 都市圈建设契合城镇化发展实际:2023年36个主要都市圈人均GDP达10.7万元,显著高于全国8.9万元平均水平,常住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剪刀差达18.7% [9][10] - 实施内容将全面拓展至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市场要素和公共服务五个维度,形成"硬联通"与"软联通"双轮驱动 [13][14] 都市圈一体化进展 基础设施 - 交通互联成效显著:2023年全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19.7平方米,深圳(0.29公里/平方公里)、上海(0.13公里/平方公里)轨道交通密度接近国际水平,但东莞等城市路网密度仍低于全国平均 [17] - 民生设施领先全国:都市圈七成城市供水/燃气普及率高于全国99.4%/98.3%水平,长三角地区实现100%全覆盖 [18] - 新基建加速布局:超大城市公用充电桩密度达66.8台/平方公里,远超36城平均34.3台/平方公里 [23] 产业发展 - 呈现圈层化扩散:上海都市圈形成"中心城市服务业(75%)+周边工业"的互补格局,深圳都市圈实现"研发+制造"空间分工 [26][28] - 产业集群优势突出:80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六成集中在长三角等五大城市群都市圈,如杭州都市圈集聚浙江76%数字经济规模 [29] - 创新协同成新动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通过"科创飞地"模式促进跨区域创新要素流动 [30] 生态环保 - 治理水平提升:2023年都市圈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率达100%/98.84%,绿化覆盖率较2014年提升3.6个百分点至43.78% [32][33] - 空气污染仍存挑战:2022年85个都市圈城市PM2.5超30μg/m³,西安/郑州等北方都市圈均值超40μg/m³ [33] - 联防联治成主流:长三角建立生态环境"三统一"制度,京津冀实现污染物排放标准统一 [36][37] 市场要素 - 流通有所改善:2018-2022年20个都市圈贷款差距收窄,杭州/宁波都市圈工资差距缩小 [38] - 整体处于起步阶段:北京/合肥等都市圈仍呈现要素向中心集聚特征,仅长三角部分区域显现扩散态势 [40] - 统一市场建设提速:重点推进土地市场化配置、人才互认互通、区域股权市场等改革 [41] 公共服务 - 供给能力增强:2018-2022年都市圈每千人医疗床位数从4.97张增至5.48张,小学师生比从17.6:1降至16.9:1 [42][43] - 结构性错配突出:深圳都市圈每千人病床数不足3张,北京等都市圈资源高度集中于中心城市 [49] - 跨城联动成突破点:沈阳成立"养老联盟",长株潭实现医保异地结算,浙江建立"钱随人走"制度 [42][43] 关键推动路径 - 重大项目投资强劲:2019-2023年36个都市圈市政设施投资累计达8.1万亿元,年均超1.5万亿元 [52] - 智慧治理加速:5G/AI等技术推动智慧政务、交通等多场景应用,跨区域协同机制不断完善 [53] - 平台建设突破瓶颈:重点发展公共服务平台、要素交易平台和产业科创合作平台三类载体 [54]
中金 • 全球研究 | 国别研究系列之非洲篇:那一片“热土”
中金点睛· 2025-03-07 07:31
文章核心观点 - 受益于AfCFTA,非洲有望实现区域一体化市场,内贸迎来大发展,对消费品、工业品及基建需求提升,制造业、矿业和基建在其推动下有良好前景;虽过去发展不快速顺畅,但未来形成区域一体化市场、实现工业化和产业链整合潜力大,或为中企出海机会点 [4][76] 非洲概览 - 非洲是全球面积第二大洲,陆地面积约2964.5万平方千米,占全球陆地面积22.8%,拥有全球18%的人口,贡献仅3.2%的GDP [10][11] - 非洲有54个主权国家,人口和GDP地域分布不均,人均GDP远低于全球平均,沿海国家人均GDP明显高于内陆国家 [13][14] 产业 - 非洲过去十年经济结构未明显变化,工业化进程缓慢,制造业在GDP占比低于全球,但工业化潜力大,有人口红利、AfCFTA推动及外部条件支持 [17][18][19] - 2023年非洲吸引全球FDI流量的4.0%和存量的2.1%,近年流入流量略微提升;中国对非投资占非洲FDI的7.6%,主要分布在建筑、采矿和制造等行业 [20][21] 贸易 - 非洲融入全球价值链程度低,贸易以外部贸易为主,呈现“头部集中,其余分散”格局,内部贸易潜力大但占比仅15%,且存在依赖核心国家、运输和非关税贸易成本高的障碍 [26][28][30] - 非洲主要外部贸易国家份额集中,贸易向亚洲倾斜,中国是首要贸易伙伴,贸易模式延续初级品换制成品;中非经贸有上升潜力,仍以初级品换制成品为主 [33][34][37] - 未来非洲外部贸易有望纵向升级、横向拓展,内部贸易需加强基建投资、降低贸易壁垒,增强经济韧性 [40] 资源 - 非洲有丰厚石油和矿石资源,品类多样且有稀缺性,前五大矿产资源生产国占非洲大陆超三分之二的矿物产量价值 [42][48] - 矿物资源是双刃剑,部分国家可能陷入“资源诅咒”,如刚果(金);也有国家打破“诅咒”,如博茨瓦纳 [49][50][52] - 中资矿企在非洲矿业开发有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基建 + 矿业一体化”产业资本输出、金融资本输出和ESG融合能力 [54] 基础设施 - 非洲基础设施实力薄弱,预计到2040年基建投资缺口累计约1.7万亿美元,占累计GDP比重1.2%,交通、能源和信息通信技术差距使贸易成本高出全球平均50% [59] - 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公路网络不发达、铁路运输能力恶化且轨距不同、港口虽有发展但海运货量占比低 [61][64][65] - 能源基础设施方面,非洲人均能耗低,缺电且依赖化石燃料,电网建设不足且不均衡、可再生能源开发缓慢 [66][68][69] - 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方面,非洲网络宽带发展迅速,但覆盖率低,城市高于乡村 [70] - 基础设施发展缓慢原因是政府和私营部门投资不足,存在“基建换矿产”援助悖论 [72] - 中国在非洲基础设施合作覆盖面广,2023年新签合同额820.8亿美元,完成营业额最大的是交通运输建设领域,尼日利亚完成营业额最大 [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