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时储能
icon
搜索文档
上海电气储能联合主办并将做主题演讲 | 2025势银(银川)长时储能产业大会(LDESIC 2025)
势银能链· 2025-06-12 11:25
会议概况 - 2025势银(银川)长时储能产业大会将于7月2-3日在银川立达深杭国际酒店举办,规模超300人 [16] - 会议聚焦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氢储能等前沿技术,由势银联合上海电气储能科技主办 [2][16] - 指导单位为银川市兴庆区政府和苏银产业园,协办单位包括银川工信局等 [16] 会议议程 - 7月2日上午参观苏银产业园,下午开幕式+主题报告,晚上定向邀请晚宴 [17] - 7月3日上午压缩空气与氢储能专场,下午液流电池专场,晚上闭幕式晚宴 [17] - 开幕式将发布《2025势银长时储能产业发展蓝皮书》 [2][22] 演讲嘉宾 - 上海电气储能总经理杨霖霖将发表《全钒液流电池产业链发展现状与展望》演讲 [4][23] - 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将分享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与长时储能产业发展 [22] - 香港科技大学赵天寿教授将探讨长时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多维价值 [22] 参会信息 - 臻享票价格2000元/人,6月3日前早鸟价1600元,含自助午餐和晚宴 [25] - 报名需使用本人手机号注册,否则无法签到和查看会议资料 [27] - 会议地点为银川立达深杭国际酒店,位于银川市兴庆区清和南街1471号 [10][16] 主办方背景 - 势银是中国领先的产业研究与数据公司,提供数据、研究、咨询等服务 [32] - 上海电气储能科技成立于2019年,拥有100多项液流电池知识产权 [11][13] - 公司自主研发kW级至MW级液流电池产品,技术国内领先 [13] 产业园区 - 苏银产业园规划面积53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18][19] - 园区聚焦锂离子、钠离子、液流电池等储能电池制造产业链 [19] - 提供一站式服务中心,可独立完成营业执照核发等审批手续 [19]
长时储能产业6大奖项评选进行中 | 2025势银(银川)长时储能产业大会
势银能链· 2025-06-09 11:12
势银公司概况 - 宁波膜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势银(TrendBank)唯一工商注册实体及收款账户 [1] - 势银是中国领先的产业研究与数据公司 提供数据 研究 咨询 会议等服务 [14] - 公司业务板块包括势银研究 势银数据 势银咨询三大核心服务 [2] 2025长时储能产业大会 - 大会将于7月2日-3日在银川立达深杭国际酒店举行 [3] - 会议将颁发六大奖项:潜力城市 零碳产业园区 产业技术力 产业产品力 产业市场力 产业新锐奖 [6] - 奖项评选采用企业自主报名和定向邀请两种形式 [6] - 参选企业范围包括长时储能相关的地区/产业园区/供应链企业 [7] - 评选流程分为企业报名 信息收集 名单确定 颁奖四个步骤 [8] - 每个企业最多可报名2个奖项 [9] 相关企业展示 - 视频版展示企业:鲲华科技 中鼎恒盛 [11] - 图文版展示企业:枡水科技 中汽创智 亿纬氢能 新氢动力 [11] 其他重要会议 - 2025势银绿氢产业大会将于7月16-17日在江苏无锡举行 [2]
首批8家演讲单位 | 2025势银(银川)长时储能产业大会(LDESIC 2025)
势银能链· 2025-06-09 11:12
会议概况 - 2025势银(银川)长时储能产业大会将于7月2日-3日在银川立达深杭国际酒店举办,聚焦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氢储能等前沿技术[3][6] - 大会由银川市兴庆区政府、苏银产业园指导,势银(TrendBank)联合上海电气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主办,新氢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总冠名[11] - 会议期间将免费发布《2025势银长时储能产业发展蓝皮书》,由势银与杭州储能行业协会联合编制[3][8] 核心议程 7月2日开幕式 - 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将发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与长时储能产业发展》主题演讲[7][8] - 香港科技大学赵天寿教授分享《长时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多维价值体现》[8] - 新氢动力科技将进行固态氢储能应用及新品发布[8] 7月3日技术专场 - **压缩空气与氢储能专场**:涵盖大功率电动机应用(上海电气汽轮机厂)、熔盐储能技术(物产中大能源)、氢储能商业化分析(国鸿氢能)等内容[9] - **液流电池专场**:包括全钒液流电池电堆技术(沈阳建筑大学)、产业链发展现状(上海电气储能科技)、电极/隔膜材料优化(科润新材料等)专题[9][10] 参会企业与机构 - 首批8家确认演讲单位包括上海电气储能科技(液流电池)、国鸿氢能(氢储能)、物产中大能源(熔盐储能)等产业链头部企业[7] - 苏银产业园将重点推介其53平方公里新能源产业基地,聚焦液流电池组装生产等储能电池制造产业链[13] 会议服务 - 报名费用分三档:早鸟价1600元(6月3日前)、标准价2000元、现场价2300元[15] - 参会权益包含自助午餐、闭幕晚宴及嘉宾演讲资料获取[15] - 提供苏银产业园参观活动,展示其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规划[12][13] 主办方背景 - 势银(TrendBank)是中国领先的产业研究与数据公司,提供数据、研究、咨询及会议服务[21] - 本次会议是其"势银储链"、"势银能链"业务板块的重要活动[11]
液流电池技术:大国能源安全与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
能源安全 - 中国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高达70%和40%以上,能源安全风险显著 [2] - 液流电池核心原料钒矿中国储量占全球47%,技术自主可控,可降低对锂、钴等进口资源的依赖 [2] - 2023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弃电量超300亿千瓦时,液流电池4-12小时长时储能能力可有效平滑新能源出力 [3] - 西班牙2025年4月大规模停电导致全国60%电力供应在5秒内消失,暴露风光占比56%但储能装机仅2.65%的隐患 [4] - 中国2024年底风电光伏总装机突破14亿千瓦,占全国总装机近一半,但调节性电源发展仍不充分 [4] - 液流电池无燃爆风险且服役期达25年,可为关键基础设施提供应急电力保障 [4] 经济发展 - 全钒液流电池涵盖钒矿开采至系统集成完整产业链,对高端材料、精密装备等产业拉动显著 [5] - 2030年全球长时储能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5万亿元,中国若占30%份额将催生千亿级龙头企业 [5] - 发展全钒液流电池可使钒产品附加值提升5-10倍,电解液可100%回收形成循环经济闭环 [7] - 新疆、四川等钒矿富集区有望依托液流电池技术实现产业升级 [7] 国际竞争 - 中国2023年全球液流电池专利占比38%,凭借钒资源优势有望突破欧美绿色技术封锁 [8] - 液流电池长时储能特性匹配东南亚、中亚等电网薄弱地区需求,可助力一带一路风光储一体化项目 [9] - 美国能源部2022年启动5.05亿美元计划支持长时储能商业化,欧盟通过成员国自主计划推动液流电池发展 [10] 新型电力系统 - 液流电池可灵活适配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需求,是新型电力系统的优质调节器和稳定器 [11] - 2060年中国风光发电占比预计达60%-70%,当风光占比超40%时需配套≥8小时储能覆盖80%极端天气能量缺口 [12] - 液流电池在8小时储能场景下度电成本比锂电池低25%-40%,全生命周期经济性显著 [13] - 液流电池未来度电成本有望突破0.1元,显著低于锂电池 [13] - 海岛、边疆等离网地区可依托光伏+液流电池构建微电网,降低对柴油发电机依赖 [14]
研判2025!中国长时储能(LDES)行业产业链、相关政策及行业现状分析:双碳目标驱动中国长时储能行业爆发式增长,助力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与零碳转型[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06 09:33
行业概述 - 长时储能(LDES)是实现跨天、跨月乃至跨季节充放电循环的储能系统,技术方向包括机械能、电化学能和热能三大类 [1] - 机械能技术将能量储存为势能或动能,电化学能利用不同化学物质储存能量,热能技术将能量储存在水、熔盐等材料中 [1] - 主要技术细分包括压缩空气、液态空气、液态CO2、抽水蓄能(机械能)、金属-空气、液流电池(电化学能)、潜热、显热(热能)等 [3] 行业发展历程 - 萌芽期(20世纪中后期至90年代):1960年代启动抽水蓄能研究,建成首座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 [4] - 发展初期(21世纪初至2015年):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等技术进入研究视野,2009年建成首个规模化储能电站 [4] - 商业期(2015-2020年):政策明确支持储能技术,中储国能攻克300MW级系统关键技术,全钒液流电池进入产业化初期 [5] - 规模发展期(2020年至今):技术多元化发展,2025年政策强调长时储能技术创新 [5] 行业现状 - 2024年中国长时储能市场规模约852亿元,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和熔盐储能是三大主流技术 [10] - 2024年液流电池新增交付装机同比增长约10倍,压缩空气储能新增并网/调试/投运装机规模同比增长约70倍 [10] - 全钒液流电池系统价格降至2元/Wh以下,压缩空气储能迈入300MW单机新时代 [10] - 2024年全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4237万千瓦(同比+87.48%),累计装机7376万千瓦(同比+134.98%) [12] - 4小时及以上新型储能电站装机占比达15.4%,较2023年底提高约3个百分点 [12] 重点企业 - 宁德时代:2024年储能电池出货量全球第一(市占率36.5%),推出"天恒储能系统"循环寿命达15000次 [14][15] - 比亚迪:通过"刀片电池+储能系统"方案在海外户储市场领先 [14] - 阳光电源:PCS出货量全球第一,"液冷储能系统"效率突破90% [14] - 陕鼓动力:研发300MW级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压缩系统多缸整体效率达90% [15][17] - 国家能源集团:落地全国首个百兆瓦级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 [15] 行业发展趋势 - 技术融合与多元化:加速"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混合技术研发,氢储能等新型技术逐步商业化 [19] - 市场规模扩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21] - 政策驱动与市场机制完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电力市场改革提供更多收益渠道 [22] 产业链 - 上游:核心原材料供应如五氧化二钒、硫酸、电极等(液流电池),正负极材料等(锂离子电池) [7] - 中游:技术研发与系统集成 [7] - 下游:发电侧(新能源电站)、电网侧(电网公司)、用户侧(工商业储能) [7] 政策环境 - 2024年《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7年抽水蓄能电站投运规模达8000万千瓦以上 [9] - 2025年《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强调强化长时储能技术创新攻关 [9] - 2025年《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推动超级电容器、液流电池等技术攻关,发展压缩空气等长时储能技术 [9]
蓝皮书 | 启动《2025势银长时储能产业发展蓝皮书》调研撰写
势银能链· 2025-06-03 12:13
研究背景与目的 - 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3.46万亿kWh,占全部发电量的35%,但新型储能项目平均储能时长仅为2.3小时,4小时及以上装机占比仅15.4% [2] - 长时储能可跨天、跨月甚至跨季节存储电能,平抑新能源发电波动,成为能源转型关键环节 [2] 国家政策推动 - 2021年国家发改委要求新增可再生能源项目配建4小时以上调峰能力,激发长时储能需求 [3] - 2023年长时储能技术被纳入"十四五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及装备"发展范畴 [3] - 2024年新型储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国家能源局再次强调长时储能技术攻关 [3] 技术路线发展 - 抽水蓄能受地理限制,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氢储能等新型技术快速发展 [4] - 截至2024年底全国液流电池装机达1.8GWh,远期规划超15GWh [4] - 山东肥城建成国际首套300兆瓦先进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示范项目 [4] 行业挑战 - 氢储能等关键技术待突破,成本居高不下 [5] - 项目建设经验不足,系统集成与工程规范不完善 [5] - 电力市场交易规则与收益模式不清晰,产业链配套不成熟 [5] 蓝皮书框架 - 第一篇: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与长时储能技术定义 [7] - 第二篇:产业规模、技术发展时间轴及分类 [7] - 第三篇: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氢储能等主流技术现状 [10] - 第四篇:产业规划、新能源配储、补贴及电价政策 [8][10] - 第五篇: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氢储能产业链及典型案例 [9][10] 发布计划 - 2025年5月启动调研,6月撰写审稿,7月在银川长时储能产业大会发布 [10]
算力太费电或将催生“未来能源”——这正是上海布局的五大未来产业之一 探索解决“AI尽头”的电力难题——“解码上海AI产业链”④
解放日报· 2025-06-03 09:40
AI与能源的融合 - AI是耗电大户,ChatGPT每日耗电量相当于一户美国家庭40多年的用电量,凸显能源在AI训练中的关键地位 [1] - 在"双碳"目标下,上海探索"算能融合"模式,通过AI"节流"提高能源利用率,电力"开源"保障AI算力需求 [1] 以算促能 - AI技术可优化能源配置,如英国电网引入谷歌DeepMind风能预测系统后调度效率提升20%,运营成本降低 [2] - 上海浦东供电公司运用"AI大脑"处理变电站故障模拟,方案编制时间缩短至30秒内,准确率达100% [2] - AI优化电网稳定性,同时降低自身能耗,形成电力需求与AI产业的正向循环 [2] 算电协同实践 - AI产业对电能质量要求极高,毫秒级电压波动可能导致设备损失数十万至百万元 [3] - 上海达卯智能的能源大模型通过"算电协同"将无序算力波动转化为有序调度,商汤临港智算中心能源利用效率指标从1.74降至1.3以下 [3] 以能补算 - 未来AI算力需求仅靠"节流"无法满足,上海布局"未来能源"产业,推动长时储能和核聚变技术研发 [4] - 长时储能技术可稳定供给新能源电力,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突破万亿元,成为AI产业能源保障新基建 [4] 核聚变能源前景 - 核聚变发电具有燃料无限、零碳排放和安全性优势,一杯海水能量相当于300升汽油 [5] - 上海"能量奇点"公司研制的高温超导磁体创21.7特斯拉纪录,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战略投资中国聚变能源公司,加速核聚变商业化 [5][6]
【酒店/议程更新】2025势银(银川)长时储能产业大会(7月2-3日)
势银能链· 2025-05-26 11:51
会议组织与背景 - 2025势银(银川)长时储能产业大会将于7月2日-3日在银川立达深杭国际酒店举行,聚焦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氢储能等前沿技术产业化路径 [4][11] - 指导单位为银川市兴庆区政府和苏银产业园,主办单位为势银(TrendBank),联合主办包括上海电气储能科技等企业 [4] - 会议背景源于可再生能源渗透率提升至60%-70%(2030年),全球长时储能累计装机量预计达150-400GW(对应5-10TWh容量) [4] 长时储能技术分析 - 抽水蓄能当前商业化程度最高,但受限于选址资源饱和(优质站点减少)、建设周期长(5-8年)和资本密集(单项目投资超10亿元) [7] - 氢储能具备跨区域储运优势,但电氢电转换效率仅35%,高压气态储运技术成熟度不足,单位造价高达3-5元/Wh [7][8] - 全钒液流电池商业化最快,全生命周期成本低(0.3-0.5元/kWh),但能量密度不足30Wh/kg,初投成本超3000元/kWh [8][9] - 压缩空气储能单站装机10-300MW,效率65%-75%,但依赖地下洞穴改造导致建设周期长达2-3年 [9][10] 技术突破方向 -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迭代出绝热/液态/超临界等新路线,系统效率提升至70%+,摆脱化石燃料依赖 [10] - 全钒液流电池通过项目验证倒逼技术降本(2023年电解液成本下降15%),铁铬/锌基液流电池取得实验室突破 [8][9] - 氢储能聚焦固态储氢材料研发,目标将储运成本从6-8元/kg降至3元/kg以下 [7][16] 产业配套与政策 - 苏银产业园规划53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液流电池组装(产能规划1GWh/年)及光伏组件产业链 [12][14] - 园区提供"E站式服务",审批时效缩短50%(营业执照1个工作日内核发) [14] - 会议议程包含政策推介(银川市氢能补贴最高500万元/项目)及技术标准研讨 [16] 商业化进程 - 液流电池专场将探讨全钒电池痛点(钒资源价格波动超30%)及铁基电池度电成本降至0.2元的路径 [17] - 氢储能专场分析商业化难点(加氢站建设成本1500-2000万元/座),探讨液氢储能可行性 [17] - 压缩空气储能聚焦大功率电机(单机功率突破100MW)及等温压缩技术应用 [16][17]
蚂蚁集团领投,北京专精特新企业「中海储能」完成超亿元Pre-A++轮融资 | 早起看早期
36氪· 2025-05-26 08:01
公司融资与项目进展 - 公司完成超亿元Pre-A++轮融资,由蚂蚁集团领投,君恒投资、北京昌平中小企业成长投资基金跟投,资金将用于技术研发及产能扩大 [3] - 公司中标惠阳区50MW/300MWh独立新型储能电站项目,总投资近十亿元 [3] - 公司已形成以北京总部为核心的全国化产业布局,年产能达1GWh,规划在多地建设产业基地 [3] 技术研发与突破 - 公司专注于铁铬液流电池技术研发,解决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消纳难题,产品入选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录 [3] - 公司自主开发碳布电极和带流道的双极板,抑制析氢副反应,提高反应效率 [7][8] - 公司研发团队拥有电化学、控制、电器等领域顶尖人才,2022年开始开发液流电池专属大模型 [10] 产品优势与市场定位 - 铁铬液流电池在安全性、环保性、循环寿命、能量转换效率上展现出潜力 [7] - 液流电池初装成本略高于锂电池,但主设备寿命达20-30年,运营维护成本低,全生命周期成本更有优势 [12] - 公司瞄准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及源网荷储一体化场景,判断中国市场将孕育出海量需求 [13] 成本控制与产业布局 - 公司实现原材料百分之百国产替代,电解液度电成本已下降至2020年的一半 [15] - 优化系统模块结构,取消集装箱设计,引入余热回收系统,使业主收益提高5%到10% [15] - 公司加快广东惠州、河南兰考、内蒙古准格尔旗等产业基地建设,预计年内完成一期建设,实现整体2GWh以上产能 [20] 行业政策与市场展望 -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叫停"强制配储政策",推动储能行业从"强制配储"到"按需配置"转变 [17] - 公司预计2025年签约金额可达数十亿级,2026年预计翻倍 [18] - 液流电池长循环寿命、高安全性和可扩展性强,适合AI数据中心长期稳定电力需求 [18]
蚂蚁集团领投,北京专精特新企业「中海储能」完成超亿元Pre-A++轮融资 | 36氪首发
36氪· 2025-05-23 15:42
融资与技术突破 - 公司完成超亿元Pre-A++轮融资 由蚂蚁集团领投 资金将用于技术研发及产能扩大 [1] - 自主研发铁铬液流电池技术 解决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难题 产品入选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录 [1] - 通过新材料、新工艺及结构耦合应用 解决液流电池析氢和反应活性等技术瓶颈 开发出碳布电极和带流道双极板 [3][4] - 研发团队拥有电化学、控制、电器等领域顶尖人才 2022年开始开发液流电池垂类大模型 [6] 产品优势与市场定位 - 铁铬液流电池具有20-30年使用寿命 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优势明显 随着储能时长增加成本优势呈指数级放大 [7] - 瞄准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场景 判断中国市场将孕育出海量需求 [8] - 电解液度电成本已下降至2020年一半 通过取消集装箱结构和引入余热回收系统 使业主收益提高5%-10% [9] - 中标惠阳区50MW/300MWh独立新型储能电站项目 总投资近十亿元 [1] 行业趋势与产能规划 - 2025年政策调整推动储能行业从"强制配储"向"按需配置"转变 将开启良性发展元年 [10][11] - 预计2025年签约金额达数十亿级 2026年预计翻倍 AI数据中心需求推动长时储能技术发展 [12] - 已形成1GWh年产能 规划建设"1+4+N"产业布局 预计年内完成一期建设实现2GWh以上产能 [14] - 建立全数字化智能工厂 实现产品全流程可测可控 要求单一材料至少保证3-5家合格供方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