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万亿城市
icon
搜索文档
第十个2万亿城市,要来了
36氪· 2025-11-25 10:50
随着各地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数据陆续发布,万亿城市阵容的变化,再次成为关注焦点。 在"万亿俱乐部"有望迎来温州、徐州、大连三位新成员,使万亿城市总数增至30座的同时,一个更具标志性意义的突破正在形成——中国GDP十强城市即 将全员跨入"2万亿俱乐部"。 | | 上子区 | | 区中一品中のア | | | | --- | --- | --- | --- | --- | --- | | | 地区 | 2025 | 2024 | 增量 | 名义 | | | | 前一季度 | 前三季度 | | 增长率 | | 1 | 上海市 | 40721.17 | 38716 | 2005.17 | 5.18% | | 2 | 北京市 | 38415.9 | 36393.2 | 2022.7 | 5.56% | | 3 | 深圳市 | 27896.44 | 25934.28 | 1962.16 | 7.57% | | 4 | 重庆市 | 24449.36 | 23347 | 1102.36 | 4.72% | | 5 | 广州市 | 23265.65 22149.95 | | 1115.7 | 5.04% | | 6 | 苏州市 | ...
“万亿俱乐部”三季报出炉:腰部城市长沙反超无锡,东北有望迎来首个万亿城市
华夏时报· 2025-11-11 20:34
万亿城市经济增速概况 - 在27个GDP总量超过万亿的城市中,有19个城市前三季度增长速度跑赢了5.2%的全国平均增速 [2] - 排名前三的上海、北京、深圳GDP总量分别为4万亿元、3.8万亿元、2.8万亿元,增速达到5.5%至5.6% [2] - 广州前三季度GDP增速为4.1%,相比去年前三季度2.0%的增速和去年全年3.8%的增速,呈现回稳趋势 [2] 新晋万亿城市表现分化 - 去年新晋的三个“万亿城市”中,烟台和唐山增速均达到6%以上,而常州增速呈现放缓趋势,仅达到5.2%,与全国增速持平 [2] - 烟台前三季度GDP达到8223.52亿元,增速为6.4%,绿色石化、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产值突破5000亿元 [6] - 唐山前三季度GDP为7375.1亿元,增速为6.2% [6] 常州新能源产业动态 - 常州新能源整车制造业产值增长8.3%,对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14.4% [6] - 新能源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分别增长15.7%、6.2%、4.2% [6] - 动力及储能电池产值增速从一季度开始公布,前三季度增速为13.6%,较前两季度保持在16.0%以上出现明显下降 [1][6] - 新能源整车制造产值增速在1-7月份下降至4.8%后未再继续对外公布 [1][6] - 新型电力装备产值增速在最近3个月连续出现下降,1-9月增速为5.0% [1][6] 腰部城市竞争格局 - 冲击“2万亿俱乐部”的南京、宁波、天津增速分别为5.2%、5%、4.7%,其中宁波和天津未达全国平均增速 [3] - 南京2024年GDP为1.85万亿元,为实现2025年超2万亿元目标,预计增速至少需达到8% [3] - 青岛以5.4%的增速将其与天津的GDP差距从上半年的120亿元缩小至40多亿元 [3] - 长沙与无锡前三季度GDP分别为11959.9亿元和11885.74亿元,增速均为5%,长沙以74亿元领先,而在上半年长沙GDP总量仍落后无锡95亿元 [3] - 济南和合肥均为今年首次在前三季度实现GDP突破万亿的城市,分别为10433.7亿元和10252.4亿元,增速为5.4%和5.9% [4] - 合肥增速在27个城市中排名第三,其发展模式集中在聚变能源、量子计算、芯片晶元等领域,太阳能和新能源汽车是依附于技术发展形成的产业 [4][5] 新能源行业市场趋势 - 10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128.2万辆,同比增长7.3%,环比下降1.3% [7] - 2024年10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为119.6万辆,同比增长56.7%,环比增长6.4% [7] - 随着2025年新能源渗透率达到60%上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将逐渐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7] - 常州新能源投资热度连续三年蝉联第一,2024年排名仅次于上海和深圳 [7] 潜在万亿城市展望 - 温州、徐州、大连经济增长均达到6%以上,其中温州前三季度经济规模为7414.4亿元,超过了去年GDP刚达万亿的唐山 [7] - 以前三季度的增速计算,这三座城市都有望在2025年年底跨过“万亿”门槛,使中国“万亿之城”数量达到30个 [7]
城市图谱|泉州重返万亿城市20强,无锡南通佛山排名下滑
新京报· 2025-11-06 16:19
城市GDP增速表现 - 27座万亿城市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全部出炉,其中17城GDP增速跑赢全国增速 [1] - 烟台以6.4%的增速继续领跑,唐山和合肥分别以6.2%和5.9%的增速位列第二和第三 [1] - 佛山增速为1.6% [1] 万亿城市二十强排名变动 - 泉州连续两个季度排名上升,超过南通,重新回归前二十行列 [1] - 南通上半年排名较去年年末提升5位,但三季度增速放缓,跌出二十强 [1] - 合肥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排名上升2位至第18位 [1] - 佛山在二季度跌出二十强后,继续下滑2位 [1] 城市经济总量层级 - 目前已有19城GDP突破1万亿元 [1] - 上海GDP站上4万亿元台阶,北京GDP超3.8万亿元 [1] - 深圳、重庆、广州的GDP均超过2万亿元 [1]
泉州重返万亿城市20强,无锡南通佛山排名下滑
新京报· 2025-11-06 15:51
经济增速表现 - 在27座万亿城市中,有17座城市的前三季度GDP增速跑赢全国增速 [1] - 烟台市以6.4%的GDP增速继续领跑,唐山市和合肥市分别以6.2%和5.9%的增速位列第二和第三 [1] - 青岛市、郑州市、济南市增速均为5.4%,长沙市和无锡市增速均为5.0% [3] - 福州市增速为5.7%,泉州市增速为5.5%,南通市增速为5.4%,西安市增速为5.1%,东莞市增速为4.5% [3] - 佛山市增速显著较低,为1.6% [1][3] 经济总量排名变动 - 年内万亿城市"二十强"榜单变动频繁,泉州市连续两个季度排名上升,超过南通市,重新回归前二十行列 [1] - 南通市上半年排名较去年年末提升5位,但三季度增速放缓,跌出二十强 [1] - 合肥市保持高速增长,排名上升2位至第18位 [1] - 佛山市在二季度跌出二十强后,继续下滑2位 [1] - 长沙市排名上升1位,无锡市排名下降1位 [3] 经济总量规模 - 目前已有19座城市GDP突破1万亿元 [1] - 上海市GDP站上4万亿元台阶,北京市GDP超过3.8万亿元 [1] - 深圳市、重庆市、广州市GDP均超过2万亿元 [1] - 青岛市GDP为13373.5亿元,长沙市GDP为11885.7亿元,无锡市GDP为11189.8亿元 [3] - 郑州市GDP为10433.7亿元,济南市GDP为10252.4亿元,合肥市GDP为10005.4亿元 [3] - 泉州市GDP为9812.3亿元,南通市GDP为9788.9亿元,西安市GDP为9641.9亿元 [3] - 佛山市GDP为9318.9亿元,东莞市GDP为8223.5亿元,烟台市GDP为7968.5亿元 [3] - 常州市GDP为7375.1亿元,唐山市GDP为待补充 [3]
新晋“黑马”的目标,远不止于拿下苏超
创业邦· 2025-11-04 18:39
城市发展雄心与战略定位 - 泰州提出在“十五五”期间冲击GDP万亿俱乐部的目标,旨在摆脱“中游”形象,向江苏省“第一方阵”迈进[10] - 通过对接上海、合肥、杭州等城市进行考察和招商,明确“跨江向海”和“改革创新”的发展方向[10][14] - 泰州作为江苏最年轻的地级市,历史上因1996年“扬泰分家”从扬州独立,代管泰兴、姜堰、靖江、兴化4个县级市[11] 经济表现与区域竞争 - 2024年泰州GDP为7020.95亿元,同比增长5.1%,刚迈过7000亿元大关,但低于扬州的7809.64亿元和盐城的7779.2亿元[16][17] - 江苏省内GDP总量为137008.03亿元,泰州占比约5.1%,增速低于全省平均的5.8%[17] - 扬州和盐城均提出更早的“万亿俱乐部”目标,扬州计划“未来三五年跻身”,盐城目标“3到5年迈入”,竞争激烈[15] 核心产业优势与亮点 - 造船业是泰州支柱产业,其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占全省约1/2、全国约1/5、全球约1/10[18] - 大健康产业集聚1300余家药企,包括扬子江药业(2020年营收超千亿元)、阿斯利康等,医药产值有望在2024年突破4000亿元[20][22] - 重点发展“大海新晨”产业体系(大健康、海工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新智造、晨光产业),培育多项“单打冠军”[18] 产业发展动态与挑战 - 2024年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4%,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其中海工装备和船舶集群增长22.3%,生物医药集群增长9.8%[24] - 造船业面临市场波动,2024年上半年泰州造船完工量83艘(460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1%,全国新接订单量亦下滑[25] - 前三季度GDP增速为5.4%,较上半年的5.7%放缓0.3个百分点,未达年初6%的预期目标[25] 新兴领域布局与未来规划 - 聚焦“新智造”和“晨光产业”,招商引入宇数科技、智元创新等机器人企业,培育商用服务机器人企业擎朗(占全球产量1/4)[26][28] - 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人工智能、智能装备产业,复制“无中生有”的产业超车路径,如历史上造船和医药业的崛起[18][20][29] - 强调“三个不相信”城市精神(不相信完不成的任务、克服不了的困难、战胜不了的敌人),推动产业创新和城市竞争力提升[29]
城市24小时 | 东北首个万亿城市,越来越近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4 23:55
大连市经济运行情况 - 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724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增速与上半年持平,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 [1] -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70.3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2575.5亿元增长8.0%,第三产业增加值4302.4亿元增长4.9% [1] - 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比上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比上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1] - 2024年大连GDP达9516.9亿元,与万亿目标仅差一步之遥,今年以来多次强调"高质量冲刺万亿GDP城市" [1] 大连经济增长动能 - 大连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一季度增速6.2%,上半年增速6.0%,前三季度增速6.0%,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 [2] - 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比全省高出10.6个百分点,工业成为支撑大连加速跑的重要动能 [2] - 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出台《绿色石化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加快推动绿色石化集群从"国内一流"迈向"世界一流" [2] - 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船舶与海工装备建造和修理改装基地,到2027年产业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 [2] 大连重点产业表现 - 石化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装备制造业增长17.5%,其中铁路船舶行业增长64.5%,汽车行业增长26.3% [3] - 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4.2%,其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长83.2%,医药制造业增长34.9%,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10.1% [3] 区域政策动向 - 广东省促进城市空中交通应用,支持广州、深圳、珠海先行先试开通市内和城际低空客运航线,探索制定低空空域交通规则 [4] - 安徽省推进"大资产"统筹管理改革,将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八类资产、五类资源、两类资金纳入清查和统筹盘活范围 [5] - 深圳前海支持科技服务业七大重点领域发展,单个机构每年可获不超过1000万元支持 [6] - 湖北省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到2027年培育100亿级产业园5个,产业规模达到3500亿元 [7] 省份经济数据 - 浙江省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68495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7%,第二产业增长5.2%,第三产业增长6.0% [11] - 安徽省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39770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4%,第二产业增长6.2%,第三产业增长5.0% [11] - 河北省前三季度生产总值35547.6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3%,第二产业增长5.8%,第三产业增长5.6% [11] - 广西前三季度生产总值21487.03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0%,第二产业增长5.6%,第三产业增长5.4% [12] 国家工业遗产 - 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公布,包括火箭总装厂、二七机车总组装厂房、京张制造厂、华北制药厂等32个工业遗产上榜 [13] - 工业遗产涵盖航空航天、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纺织食品等多个行业,分布在全国多个省市 [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
东北第一座万亿城市,可能是它
创业邦· 2025-03-03 10:50
东北地区万亿城市发展态势 - 2024年全国27座城市GDP超1万亿元 东北地区尚未有城市突破该门槛 但大连有望在2025年成为东北首个万亿级城市 沈阳预计2026年迈入万亿行列 [1] - 大连2024年GDP达9516.9亿元 若2025年实现5.5%增长目标将突破万亿 沈阳2024年GDP为9027.1亿元 按5.5%增速测算2026年可达10047.4亿元 [1][8][9] - 长春提出"十四五"期间经济总量迈向万亿目标 东北四大城市中已有三个明确冲击万亿GDP [8] 大连经济增长驱动因素 - 2023-2024年大连GDP实现两连跳:2023年8752.9亿元(增速6%) 2024年9516.9亿元(增速5.2%) 第二产业贡献突出 2023年增加值3715.2亿元(增9%) 2024年增速6.6% [3] - 传统产业表现强劲:长兴岛经济区2024年工业总产值2525.5亿元(占全市29.7%) 恒力集团炼化一体化等项目达产后可新增产值1100亿元 旅顺口区船舶制造业产值105亿元(增8%) [3][4] - 新兴产业高速增长:2024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11% 连续21个月两位数增长 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纳入国家重大项目 [4] - 消费升级显著: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85.9亿元(增3.9%) 智能家电类增86.1% 新能源汽车类增42.6% [4] 区域经济发展挑战 - 大连第三产业质量与规模待提升 高端服务业如金融创新、科技研发等专业化程度不足 [6] - 人才吸引力欠缺 高端人才流入不足且本地人才流失 制约产业创新发展 [6] - 地理空间局限影响辐射效应 大连位于东北边缘地带 对区域整体带动作用有限 [10] 东北振兴战略布局 - 沈阳角逐国家中心城市 若成功将提升城市能级 增强区域影响力 [9] - 专家建议发挥各省优势:大连巩固港口优势 黑龙江挖掘边境潜力 形成差异化发展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