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青蒿素
icon
搜索文档
青蒿素概念上涨2.65%,5股主力资金净流入超3000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7-16 16:57
青蒿素概念板块表现 - 截至7月16日收盘,青蒿素概念上涨2.65%,位居概念板块涨幅第3 [1] - 板块内10股上涨,润都股份涨停,复星医药、华润双鹤、海正药业分别上涨3.94%、3.10%、2.71% [1] - 青蒿素概念今日涨跌幅在概念板块中排名第3,仅次于动物疫苗(2.91%)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2.67%) [2] 资金流动情况 - 青蒿素概念板块获主力资金净流入3.69亿元 [2] - 7股获主力资金净流入,其中5股净流入超3000万元 [2] - 润都股份主力资金净流入1.45亿元居首,复星医药、海正药业、浙江医药分别净流入1.01亿元、5390.75万元、5034.66万元 [2] 个股资金流入比率 - 润都股份主力资金净流入率最高达42.20%,浙江医药(11.87%)、华润双鹤(8.44%)紧随其后 [3] - 复星医药、海正药业主力资金净流入率分别为7.93%、6.45% [3] - 白云山、百花医药也获主力资金净流入,但比率较低(2.99%、1.67%) [3] 个股表现对比 - 德龙汇能、新和成、昆药集团出现主力资金净流出,分别流出393.60万元、461.62万元、822.08万元 [4] - 这三只股票涨幅较低(0.66%、0.19%、1.27%),且主力资金净流入率为负值(-10.52%、-1.44%、-4.97%) [4]
从刺梨故事看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 2025-06-21 05:33
刺梨产业发展 - 贵州将野生刺梨发展成综合年产值超150亿元的产业集群,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 [1] - 贵州驯化野生刺梨品种"贵农5号""贵农7号"亩产可达上千公斤,建成全球最大刺梨基因库,种植面积达200多万亩 [4] - 刺梨产业链涵盖原液、果脯、饮品等完整链条,综合产值年均增长超30%,入选工信部特色食品产业重点培育名单 [4] 科技创新驱动 -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8] - 华为年研发投入1800亿元,其中600亿元用于基础理论研究,体现对科学研究的长期战略耐心 [9] -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增强,大疆创新、宇树科技等科技型企业快速崛起 [10] 科技兴农模式 - 刺梨产业通过一二三产融合实现价值提升,从普通农产品发展为健康消费品,形成特色优势产业 [5] - 粤黔协作机制推动刺梨资源走向全国和全球,助力消费升级并形成新竞争优势 [4] - 农业科技现代化是关键,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路径 [3] 基础研究与成果转化 - 复旦大学相辉研究院、上海交大思源研究院聚焦基础研究,采取"不考核产出"的长期主义模式 [9] - 科技创新成果加速转化,从源头到终端打通卡点,实现"书架到货架零距离" [11] - 历史研究成果(如罗登义的刺梨研究)在新时代被重新发掘并创造巨大经济价值 [1][5] 创新生态建设 - 国家通过"揭榜挂帅"、赋予科研自主权等政策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 [14] - 形成世界一流创新生态将提升基础研究能力、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和人才集聚能力 [15] - 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实践导向推动农业科技创新落地 [14]
丁奎岭院士:化学合成要被生物合成取代了吗?
化学与生物合成的协同发展 - 化学与生物合成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化学键的高效活化、断裂和重组,通过协同提升工艺效率和降低成本 [2] - 化学合成不会被生物合成完全取代,关键在于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互补 [4][5] - 典型案例包括青蒿素生产(生物法转化糖类为青蒿酸,化学法优化氢化/氧化步骤),上海交大与复星医药合作完成500升反应釜规模中试 [6] - 天津工生所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转化,化学法生成甲醇,生物法合成淀粉 [6] 技术融合与创新应用 - 仿生催化通过模拟金属酶机制设计高效催化剂(如诺奖催化剂),推动复杂分子合成 [7] - 人工酶技术结合化学催化剂与蛋白体系,突破传统酶催化限制,开辟新合成路径 [8] - 组合生物合成通过基因组编辑生成非天然产物,化学方法提供前体物质并修饰,提升分子多样性 [9] 三大生命物质合成的进展与挑战 - 核酸合成需突破非生命分子嵌入基因组的技术瓶颈以实现人工合成基因组目标 [11] - 蛋白质合成中化学生物结合潜力显著,尤其在高效合成与功能优化领域 [12] - 糖类合成因结构复杂面临挑战,液相合成等精准技术正在发展,化学生物协同应用前景广阔 [13] 未来技术发展方向 - AI与大数据将加速基因组挖掘、分子设计及合成路径优化 [14] - 深海科学计划(如交大"维纳斯模型")展示极端环境下蛋白质与酶改造潜力 [15] - 国家层面需加强顶层设计,支持青年科研人员在医药、材料、能源等领域的交叉创新 [16] 行业活动与平台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8月于济南举办,聚焦AI+生物制造、绿色化工等议题 [17] - 全球生物基与生物制造产业服务平台提供行业资源整合 [18]
专访江南大学饶志明教授,现代发酵引领大健康迈向“精准健康”科学境界
现代发酵技术的核心观点 - 现代发酵技术已突破传统食品加工边界,成为贯通农业、医药、能源、材料等领域的底层技术革命 [1] - 该技术融合自然智慧与科技力量,推动大健康产业从传统食疗经验迈向精准健康科学 [1] - 通过合成生物学、代谢工程和智能控制等前沿科技重塑传统发酵产业格局 [3] 传统发酵技术的特点 - 依赖自然菌群发酵,具有天然性和文化传承价值,如韩国泡菜、中国酱油、欧洲奶酪等 [3] - 传统技术手工作坊式生产模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规模化、标准化、功能化需求 [3] 现代发酵技术的优势 - 利用合成生物学定向改造菌种,提升目标产物生产效率,如CRISPRi技术使赤霉素产量达工业化水平 [4] - 数字孪生技术构建发酵过程虚拟模型,参数预测准确度达95%,确保产品批次一致性 [4] - 代谢组-转录组多组学分析实现脂肪酶、纤维素酶等产品高效合成 [4] 现代发酵技术的创新案例 - 通过CRISPR编辑酵母菌生产母乳低聚糖HMO,替代传统母乳提取工艺 [5] - 合成生物学设计非天然代谢途径生产人造肉关键成分血红素 [5] - 构建L-精氨酸、L-缬氨酸等氨基酸高效合成菌株,助推传统氨基酸发酵工业转型 [5]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应用 - AlphaFold算法预测蛋白质结构准确率超90%,大幅缩短酶制剂研发周期 [5] - 代谢工程与仿生发酵技术实现绿色制造革新 [5] 现代发酵技术的产业转化 - 推动产业向生物制造闭环演进,形成资源-生产-回收零碳链条 [6] - 预计到21世纪末,生物制造将应用于全球1/3化学品制造,创造30万亿美元经济价值 [6][7] 现代发酵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 - 合成生物学构建酵母细胞工厂生产青蒿素前体,产量提升至25 g/L,解决传统提取得率仅0.1%的难题 [7] - 发酵技术将人参皂苷Rh2活性提升10倍,稀有人参皂苷含量显著提升 [8] - 微生物降解中药材毒性成分,如乌头碱毒性降低至原成分的1/2000 [8] 现代发酵技术的未来展望 - 从看天发酵到代码编程,重新定义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 [9] - 深度融合合成生物学、AI驱动、智能制造等技术,推动精准营养、绿色制造、可持续健康发展 [9]
植物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专家解读植物奥秘与科学家精神
新京报· 2025-06-04 08:54
植物与人类文明演进 - 植物构成人类食物根基,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等主食以及土豆、茄子、青椒等家常菜 [2] - 植物驯化通过人工选择实现,如野生稻驯化为栽培稻,狗尾草驯化为谷子,野生大豆选育为高蛋白作物 [2] - 植物引进反映人类文明演进,如汉代通过丝绸之路引入葡萄、石榴,明代大航海后引入玉米、马铃薯 [2] - 红薯是自然界天然"转基因"植物,携带土壤农杆菌基因,澄清转基因技术认知误区 [2] 野生动植物资源战略价值 - 野大豆虽非濒危但列为国家级保护植物,蕴含栽培种缺少的抗逆基因,流失可能危及粮食安全 [3] 科学家精神与实践 - 袁隆平发现雄性不育野生稻,历经14年杂交实验实现杂交稻全国推广,水稻亩产从300公斤提升至800公斤 [4] - 李振声将麦田杂草偃麦草抗逆基因导入小麦,育成"小偃6号",破解小麦条锈病难题 [4] - 屠呦呦团队从古方中发现青蒿素提取方法,以身试药推动抗疟药物研发,助力中国获"无疟认证" [4] - 科学家共同特质包括科学洞察力、田野实践、奉献精神及长远事业胸怀 [4] 植物资源与科学探索 - 植物是生物生存第一生产者,提供氧气、食物、药物及材料资源,满足人类精神需求 [5] -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籍,自然资源有国界,需保护中国本土资源 [5] - 植物世界尚有诸多未知待探索,期待更多人投身研究 [5] 活动背景与目标 - 活动为2025年弘扬科学家精神系列活动之一,由北京市科技教育中心等组织 [5] - 旨在贯彻弘扬科学家精神意见,搭建科学与大众桥梁,激发公众科学探索热情 [5] - 通过展现科学家爱国奉献、求真创新事迹,提升全民科学素养,为科技强国凝聚力量 [5]
青蒿素概念涨1.17%,主力资金净流入5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5-30 17:51
青蒿素概念板块表现 - 截至5月30日收盘,青蒿素概念上涨1.17%,位居概念板块涨幅第7位 [1] - 板块内6股上涨,复星医药、浙江医药、海正药业涨幅居前,分别上涨5.23%、4.94%、1.54% [1] - 德龙汇能、昆药集团、润都股份跌幅居前,分别下跌1.03%、0.44%、0.32% [1] 概念板块涨跌幅对比 - 猪肉概念涨幅最大达2.39%,可控核聚变概念跌幅最大达-3.47% [1] - 创新药概念上涨1.56%,人形机器人概念下跌2.90% [1] - 生物疫苗概念上涨1.01%,智能座舱概念下跌2.48% [1] 资金流动情况 - 青蒿素概念板块获主力资金净流入0.98亿元 [1] - 5股获主力资金净流入,浙江医药净流入8562.90万元居首 [1] - 复星医药、白云山、海正药业分别净流入5452.19万元、1038.50万元、525.43万元 [1] 个股资金流入比率 - 浙江医药主力资金净流入率7.58%,换手率7.87% [2] - 白云山主力资金净流入率7.56%,换手率0.36% [2] - 复星医药主力资金净流入率3.62%,换手率2.82% [2] 个股资金流出情况 - 昆药集团主力资金净流出2625.36万元,净流入率-16.83% [3] - 华润双鹤主力资金净流出1524.43万元,净流入率-6.18% [3] - 百花医药主力资金净流出1216.78万元,净流入率-3.31% [3]
“黄金三角”出圈记②丨郑许一体化 双城何以“双成”?
河南日报· 2025-05-28 07:32
区域发展战略 - 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郑州与许昌正加速一体化进程 [1] - 全国十大城市群占国土面积10%却贡献超2/3 GDP,区域集群发展成趋势 [2] - 郑许一体化通过资源整合实现规模效应,综合竞争力将获质的提升 [2] 交通基建 - 郑许市域铁路全长67.13公里,开通一年运送旅客超千万人次,形成"一小时通勤圈" [6] - 许港快速通道、3条高铁与航空枢纽构成"零距离"换乘综合交通体系 [6] 产业协同 - 许港产业带总面积2467平方公里,集聚1238家规上工业企业,形成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 [7] - "研发在郑州、生产在许昌"模式落地,黄河科技集团具备年产75万台PC机/36万台服务器产能 [7] - 超硬材料产业聚链成群,郑南商许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13] 平台与创新 - 自贸区许昌联动创新区对接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完善跨境电商等开放平台 [8] - 中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5大算力设施集聚郑许,支撑AI产业发展 [13] - 禹州天源医药与郑州中科院共建实验室,建成全国最大青蒿素生产线(年产60吨) [13] 经济数据 - 长葛市2024年GDP达630.2亿元,拥有542家规上工业企业 [4] - 郑汴许"黄金三角"经济总量超2万亿元,规模比肩武汉中心城市 [14] 文旅融合 - 许昌曹魏文化+郑州古都资源形成互补,郑许市域铁路带动跨城旅游消费 [6][13] - 胖东来等商业体通过轨道交通吸引郑州客流,形成"移动购物车"效应 [1][6]
青蒿素概念下跌0.82%,主力资金净流出8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5-19 17:00
青蒿素概念板块表现 - 截至5月19日收盘 青蒿素概念下跌0.82% 位居概念板块跌幅榜前列 [1] - 板块内润都股份、海正药业、昆药集团等跌幅居前 股价上涨的有2只 涨幅居前的有德龙汇能、白云山等 分别上涨1.06%、0.37% [1] - 今日青蒿素概念板块获主力资金净流出0.58亿元 [2] 概念板块涨跌幅排名 - 兵装重组概念涨幅居首 达3.92% 天津自贸区、ST板块、特色小镇分别上涨3.51%、3.05%、2.86% [2] - 人形机器人、同花顺果指数、中国AI 50跌幅分别为-0.80%、-0.71%、-0.64% [2] 青蒿素概念个股资金流向 - 润都股份主力资金净流出4342.83万元 今日跌幅3.37% 换手率11.66% [2] - 浙江医药、昆药集团、复星医药主力资金分别净流出1440.63万元、1286.80万元、199.16万元 [2] - 白云山、新和成主力资金净流入居前 分别净流入1100.23万元、783.13万元 [2]
每日科普|植物中有多少种化合物
人民日报· 2025-05-07 17:11
植物化学概述 - 植物本身包含成千上万个化合物分子,是"绿色高科技工厂" [1] - 植物化学研究植物中的化合物及其功能与开发利用 [1] - 植物通过初级代谢维持基本生长,次级代谢产生芳香精油等作为环境应对"武器" [1] 植物化合物的功能与应用 - 植物化合物用于吸引传粉(芳香物质、花青素、花蜜) [2] - 植物化合物主宰颜色(叶绿素、花青素、类胡萝卜素)并影响味觉(果酸、蔗糖、生物碱) [2] - 植物化合物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调料、药材、染料等领域 [2] 植物化学的多样性与挑战 - 植物化学成分因遗传、地理、气候及部位不同存在差异 [2] - 一种植物可能含数百种化合物,但受限于分离技术,部分成分尚未识别 [3] - 活体与干燥植物的化学成分可能存在差异 [3] 植物化学对人类的价值 - 植物提供油脂、糖分、维生素等食材成分及对抗疾病的药物(如青蒿素治疗疟疾) [3] - 保护植物多样性即保护化合物多样性,为未来难题解决保留可能性 [3]
祝贺!屠呦呦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生物世界· 2025-04-30 08:09
美国国家科学院新当选院士 - 美国国家科学院成立于1863年 是世界顶级学术机构之一 旗下《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是发表原创研究成果的重要国际期刊 [1] - 2025年新增120名院士和30名外籍院士 表彰其在原创性研究方面的持续杰出成就 [2] - 此前中国科学家袁隆平 施一公 颜宁等11人曾当选外籍院士 [2] 屠呦呦学术成就 - 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成为中国首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 [4] - 青蒿素在20世纪80年代治愈大量中国疟疾患者 被世卫组织列为一线抗疟方案 [4] - 青蒿素复合疗法使非洲疟疾致死率下降66% 5岁以下儿童疟疾死亡率下降71% [4] 华裔科学家当选名单 - 本次共9位华裔学者当选 涵盖神经外科 工程学 微生物学 统计学等多个领域 [6] - 主要来自加州大学 斯坦福大学 哈佛大学等顶尖院校 包括张复伦 范汕洄 刘军等教授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