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青蒿素
icon
搜索文档
青蒿素概念涨0.40%,主力资金净流入这些股
证券时报网· 2025-10-30 17:37
青蒿素概念资金流入榜 | 代码 | 简称 | 今日涨跌幅 | 今日换手率 | 主力资金流量(万 | 主力资金净流入比率 | | --- | --- | --- | --- | --- | --- | | | | (%) | (%) | 元) | (%) | | 002923 | 润都股 份 | -0.23 | 1.66 | 24.67 | 0.44 | | | 昆药集 | | | | | | 600422 | 团 | -0.59 | 0.68 | -433.12 | -6.20 | | 600267 | 海正药 业 | -0.73 | 1.74 | -517.09 | -2.26 | | 600721 | 百花医 药 | -1.91 | 3.30 | -1170.40 | -10.56 | | | 华润双 | | | | | | 600062 | 鹤 | -0.31 | 0.71 | -2248.51 | -16.13 | | 600216 | 浙江医 药 | -1.30 | 1.19 | -2490.14 | -14.99 | | 600332 | 白云山 | 0.50 | 1.75 | -3813.07 ...
镜观·回响丨巾帼共绘新时代
新华社· 2025-10-12 22:01
科技创新与工程领域 -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有效降低疟疾患者死亡率,挽救全球数百万生命,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 [7] - 单杏花带领团队用20余年将12306中国铁路客票系统建设成全球交易量领先的超大型实时票务系统,以科技创新助力交通强国建设 [8] - 黑龙江谷实生物集团研发总监梁代华30多年潜心研发上百套营养方案,推广到数千个养殖场,帮助农户增收超亿元 [10] - 王浩泽作为中国首位女航天飞行工程师,于2024年10月30日乘坐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执行为期6个月的太空飞行任务 [12] 政治参与与民主实践 -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妇女代表790人,占26.5%,比第十二届、十三届分别提高3.1个、1.6个百分点 [13] - 2018至2025年,全国人大妇女代表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共29328件,占建议总数的42.3% [14] - 第十四届以来,全国政协女委员提出提案4282件,占提案总数的26.6% [15] - 2024年全国法官中女法官占42.3%,全国检察官中女检察官占43.78%,全国陪审员中女陪审员占51.5% [15]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扎根大漠,潜心石窟考古研究,带领团队致力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在全国率先开展文物保护专项法规和保护规划建设 [18] - 国家认定的3997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妇女占25%,"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培训学员5.1万人次,其中妇女占57% [20] - 越剧演员陈丽君等青年女性成为"国潮"热和非遗"活态"传承的中坚力量,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全新姿态融入当代生活、走向世界 [21] 基层治理与社会服务 - "平安大姐"团队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调解"思维,依靠亲情、友情、乡情"说和调停",调解纠纷,化解矛盾 [24] - 重庆市公安局沙坪坝区分局磁器口派出所民警何巧用一年多时间自费学会通用手语,服务辖区近200名听障居民 [26] - 王兰花热心小组二十年如一日坚持志愿服务,照顾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化解矛盾纠纷,成为社区志愿服务"领头羊" [27] - 贵州省天柱县高酿镇木杉村女子义务消防队不定期开展消防演练、宣传消防知识,为侗寨筑起防火安全屏障 [29] 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 - 殷玉珍在内蒙古毛乌素沙漠治理7万多亩荒沙,治理好的土地上种起小米,金灿灿的谷穗成为"沙漠黄金" [31] - 青海省西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张锦梅扎根高原数十年,潜心培育适生树种,繁育推广播绿高原 [32] - 云南昆明滇池边的巾帼打捞队数十年来驾驶船只打捞滇池及周边入湖河道、湿地的垃圾、杂草等 [32] - 长江大学西藏高原核桃产业研究所刘利平博士投身良种选育、繁育及栽培管理工作,"十四五"期间当地沿江生态走廊种植核桃10余万株,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34]
全释硬科技丨这盛世如您所愿!9组数字致敬中国科学脊梁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03 14:09
爱国科学家的专业抉择与贡献 - 钱伟长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从文史满分、物理仅5分的成绩毅然弃文从理,立志科学救国,践行“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的誓言 [4] 海外人才归国与民族崛起 - 1950年华罗庚发表公开信号召留学生归国,带动邓稼先、朱光亚等近百名顶尖科学家回国,为民族崛起贡献力量 [6] 核潜艇技术的长期坚守 - 黄旭华于1958年接受绝密任务,隐姓埋名30年研制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直至1988年深潜试验成功,实现让中国挺起脊梁的承诺 [6] 疫苗研发与儿童健康保障 - 顾方舟在1960年脊髓灰质炎肆虐时承担疫苗研发,为验证安全性给亲生儿子喂服首剂疫苗,最终成功研制“糖丸”守护数百万中国儿童健康 [6] 杂交水稻研究与粮食安全 - 袁隆平自1964年起历时七年行走23个省、行程超十万里寻找天然雄性不育稻,1970年在海南发现“野败”突破瓶颈,90岁高龄仍坚持下田,追求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8] 抗疟药物研发与全球影响 - 屠呦呦于1969年从2000多个抗疟药方中精选640个进行实验,以身试药验证青蒿素安全性,其成果挽救了全球620万人的生命,被誉为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 [11] 核武器研究的奉献精神 - 邓稼先在1979年氢弹试验失败后独自冲入辐射现场捡拾碎片,遭受致命辐射后仍坚持工作,临终遗言为“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13] 射电望远镜的重大工程 - 南仁东自1994年起倾注22年心血建造FAST射电望远镜,为选址走遍贵州391个洼地并险遇生命危险,确保工程无瑕疵以回报国家 [15] 舰船电力系统的技术突破 - 马伟明带领团队用20年时间攻克舰船电力系统“卡脖子”难题,成功研发世界领先的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为福建舰航母提供强劲动力并超越美国技术 [15]
谭天伟院士:加强生物制造顶层设计,助力我国在未来产业格局竞争中把握主动
生物制造产业战略地位 - 生物制造成为新质生产力核心组成部分 预计本世纪末占全球制造业产值三分之一 形成30万亿美元新兴产业市场[4] - 当前成为大国战略竞争焦点 美国计划20年内用生物基产品替代90%传统塑料[4] - 欧盟2027年实施碳边界调节机制 对中国高碳排放产品构成绿色贸易壁垒[4] 资源环境效益 - 50立方米生物反应器生产青蒿素效率相当于节约3万亩耕地[4] - 每吨生物基塑料较传统塑料减少0.6吨二氧化碳排放[4] - 人造蛋白技术可替代亿亩耕地规模的大豆进口依赖 增强粮食安全[4] 技术应用突破 - 农业领域出现生物信息素等精准虫害防治手段 可替代高残留农药 德国开发长效附着绿色农药技术[5] - 透明质酸等产品通过生物制造成本大幅降低 二氧化碳成为第三代生物制造原料[5] - 人工智能赋能数字化细胞工厂设计 实现绿茶抗氧化剂原儿茶酸等稀缺成分工业化高效生产[5] 产业现状与挑战 - 中国形成全球70%发酵产能规模[5] - 存在自主知识产权菌种缺乏 核心工具软件受限等瓶颈[5] - 需重点攻关二氧化碳生物转化 未来食品制造等前沿方向[5] 行业会议信息 - 第五届非粮生物质高值化利用论坛设生物基化学品和材料主题论坛[6] - 特色活动包括生物质绿色预处理 非粮糖 生物基化学品 非粮生物基材料四大专场[10] - 设置生物质甲醇/燃料乙醇/生物沼气 可持续航空燃料(SAF)两大能源专场[11] - 包含100+科技成果展示与对接 非粮生物基青年论坛等配套活动[10]
致敬历史!那些展品背后的星辰大海
中国青年报· 2025-09-15 06:43
高校科研历史与成就 -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展示14位"两弹一星"元勋肖像 包括王淦昌、赵九章、钱学森等杰出科学家[1][3] - 北京大学校史馆陈列1979年第一张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输出报纸 标志汉字告别铅字印刷的历史突破[1][4] - 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展示1958年研制的新中国首架轻型旅客机"北京一号" 仅用100天完成从设计到首飞全过程[1][4][5] 重大科研项目与数据 - "北京一号"累计完成46次飞行 总飞行时间达29小时[5] - 北航研制"北京一号"消耗56万工时 使用16.5万个零部件[7] - 于敏团队实现原子弹到氢弹技术突破仅用2年8个月 创造世界最快纪录[3] 科研精神与教育传承 - 高校通过博物馆开展实践教学 北航教授在歼-10战斗机前现场讲解飞行原理与机构设计[12] - 清华大学教师许保玖1961年自主设计无级变速混凝试验搅拌机 体现自力更生科研精神[8] - 北航拓展"天、空、地、海、浅、网"六大领域全面发展 持续为国防事业贡献力量[13] 科技创新突破 - 王选发明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采用数学算法突破汉字数字化技术瓶颈[4][9] - 清华大学核研院自主设计建造中国高教系统首座核反应堆 代号"200号"[8] - 高校成为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航空航天等前沿领域策源地 产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重大成果[9] 科研人才培养 - 屠呦呦1951年考入北京医学院 60多年研究发现青蒿素 解决抗疟治疗失效难题[9] - 北航开设博物馆航天科普课 将航天精神"从天边带到学生身边"进行思政教育[12] - 刘大响院士在航空发动机展区讲授设计制造知识 鼓励青年自力更生建设航空强国[12]
“诺奖风向标”拉斯克奖出炉,相分离研究先驱获奖,他们阐明了低复杂度结构域的结构和功能
生物世界· 2025-09-12 12:07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拉斯克奖 (Lasker Awards ) 是美国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项,也是医学界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一项顶级大奖,该奖项创立于1946年,旨在表彰医学领域作出突 出贡献的科学家、医生和公共服务人员。 拉斯克奖 素有" 诺奖风向标 "之称,例如, 屠呦呦 ; Katalin Karikó 和 Drew Weissman ; Demis Hassabis 和 John Jumper 等人都在获得拉斯克奖不久后获 得了诺贝尔奖。 刚刚,2025 年拉斯克奖获奖名单出炉,6 位科学家分别获得拉斯克基础医学奖、拉斯克临床医学奖、拉斯克特别成就奖。 拉斯克基础医学奖 —— 低复杂度结构域的结构与功能 获奖者 : Dirk Görlich (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 、 Steven L. McKnight (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 获奖理由 : 对于揭示蛋白质序列中低复杂度结构域的结构和功能的发现,这些发现阐明了细胞内运输和细胞组织的新原理。 Dirk Görlich 和 Steven L. McKnight 凭借大胆的想象力和巧妙的实验,揭示了细胞内运输和细胞组织的新原理。教科 ...
青蒿素概念涨0.17%,主力资金净流入这些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9-03 17:20
青蒿素概念板块市场表现 - 截至9月3日收盘 青蒿素概念板块整体上涨0.17% 位居概念板块涨幅第三名 [1] - 板块内3只个股上涨 其中百花医药涨停 复星医药和华润双鹤分别上涨0.39%和0.05% [1] - 德龙汇能 新和成和浙江医药跌幅居前 分别下跌3.33% 1.18%和1.17% [1] 概念板块涨跌对比 - 芬太尼概念涨幅最高达0.65% BC电池概念上涨0.39% 均高于青蒿素概念的0.17%涨幅 [2] - 兵装重组概念跌幅最大为7.44% 国产航母和军工信息化分别下跌5.45%和4.97% [2] - 青蒿素概念在涨幅榜中排名第三 表现优于光刻胶 重组蛋白等概念 [2] 资金流动情况 - 青蒿素概念板块整体遭遇主力资金净流出0.58亿元 [2] - 百花医药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1.09亿元 净流入比率高达29.47% [2][3] - 华润双鹤和浙江医药分别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1416.28万元和579.44万元 净流入比率为5.98%和2.65% [2][3] - 复星医药虽然股价上涨0.39% 但遭遇主力资金净流出9253.43万元 净流出比率为5.70% [3][4] 个股交易特征 - 百花医药换手率达到9.48% 显示交易活跃度较高 [3] - 华润双鹤和浙江医药换手率分别为1.18%和1.48% 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3] - 海正药业主力资金净流出1494.69万元 净流出比率达8.00% 为板块内最高 [3]
今天,是世界蚊子日
吴晓波频道· 2025-08-20 08:29
蚊子传播疾病的机制与危害 - 蚊子作为疾病传播媒介起到"放大器"或"培养皿"作用 病原体在其体内增殖后通过唾液传播[2][14] - 全球每年因蚊子致死人数达72.5万 超过鲨鱼、狼、狮子等动物及人类自相残害数量(47.5万)[10][17] - 蚊子可传播超过15种人类疾病 包括疟疾、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等[14] 疟疾防治历史与现状 - 2020年全球超过2.4亿人感染疟疾 2023年仍导致近60万人死亡[22] - 中国疟疾发病率从2000年每10万人34.6例下降至2例 2021年获世卫消除疟疾认证[26][27] - 青蒿素提取成为抗疟疾关键药物 屠呦呦因此获2015年诺贝尔奖[23] 驱蚊产业发展规模 - 中国驱蚊杀虫市场零售额从2015年62.09亿元增至2022年104.33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7.69%[32] - 预计2024年市场零售额达120.06亿元 形成百亿规模产业[32] - 驱蚊产品从传统蚊香扩展到户外驱蚊手环、驱蚊灯等数十条细分赛道[34][35] 蚊虫防治技术演进 - 广东佛山采用绝育雄蚊技术 6-8周内野生蚊群密度骤降80%以上[41] - 蚊子对除虫菊酯和避蚊胺产生抗药性 需持续更新防治手段[39] - 北京首创"蚊虫叮咬指数"预报 深圳、广州等地上线蚊媒密度监测系统[47][51] 区域防治特点与成效 - 广东省基孔肯雅热疫情从高峰期每日600多例下降至100例以内[7] - 南方以伊蚊为主偏好白天活动 北方库蚊易被光源吸引 防治策略需差异化[52] - 城市采取清理积水、投放食蚊鱼、安装灭蚊灯等综合防治措施[44][46]
下一个青蒿素在哪里
人民日报· 2025-08-01 06:22
《双药记》:梁贵柏著;译林出版社出版。 疟疾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是由疟原虫引起的急性寄生虫感染。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我国消 除疟疾。疟疾作为一种疾病,看似已经离我们远去。但回顾全球文明史可发现,因疟疾而丧生的人不计 其数,是对人类来说最致命的疾病之一。 梁贵柏《双药记》一书,正是以人类与疟疾的斗争为主线,以奎宁和青蒿素两种药物的成药历程为重 点,回顾中国和西方医学的交流与互鉴,讲述世界制药史上的诸多精彩时刻。《双药记》的主角奎宁和 青蒿素是西方和中国各自探索抗疟药物的现代成果,奎宁是原产于南美洲的金鸡纳树的树皮提取物,而 青蒿素来自中国中药典籍中记载的青蒿。两种药物生于不同土壤,经历了不同命运。 17世纪,西班牙驻秘鲁总督的夫人患上了严重的冷热病,诸药无效,直到照顾她的一位姑娘在请教老家 的药师之后,找来一种树皮粉让其调服,最终治愈。1677年,这种树皮被以"秘鲁树皮"之名收入伦敦药 典。树皮粉对疟疾的治愈率并不高,后经调配,才发挥了稳定疗效。调配后的金鸡纳树皮粉在欧洲乃至 全世界都成了治疗疟疾的首选,甚至还救了身染疟疾的康熙。1820年,法国化学家发现了金鸡纳树皮中 的有效成分——奎宁。后来,历 ...
青蒿素概念上涨2.65%,5股主力资金净流入超3000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7-16 16:57
青蒿素概念板块表现 - 截至7月16日收盘,青蒿素概念上涨2.65%,位居概念板块涨幅第3 [1] - 板块内10股上涨,润都股份涨停,复星医药、华润双鹤、海正药业分别上涨3.94%、3.10%、2.71% [1] - 青蒿素概念今日涨跌幅在概念板块中排名第3,仅次于动物疫苗(2.91%)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2.67%) [2] 资金流动情况 - 青蒿素概念板块获主力资金净流入3.69亿元 [2] - 7股获主力资金净流入,其中5股净流入超3000万元 [2] - 润都股份主力资金净流入1.45亿元居首,复星医药、海正药业、浙江医药分别净流入1.01亿元、5390.75万元、5034.66万元 [2] 个股资金流入比率 - 润都股份主力资金净流入率最高达42.20%,浙江医药(11.87%)、华润双鹤(8.44%)紧随其后 [3] - 复星医药、海正药业主力资金净流入率分别为7.93%、6.45% [3] - 白云山、百花医药也获主力资金净流入,但比率较低(2.99%、1.67%) [3] 个股表现对比 - 德龙汇能、新和成、昆药集团出现主力资金净流出,分别流出393.60万元、461.62万元、822.08万元 [4] - 这三只股票涨幅较低(0.66%、0.19%、1.27%),且主力资金净流入率为负值(-10.52%、-1.44%、-4.97%)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