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跨学科教育
icon
搜索文档
打破学科壁垒,文科生也学算法
中国青年报· 2025-08-18 05:39
人才培养体系创新 - 西安交大新媒体学院构建"通识课+专业课+技术课"三维课程体系,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实现"文理混搭"教学[1] - 推出本硕博贯通的智能传播人才培养体系,目标是培养兼具新闻传播规律与AI技术的"新文科"复合型人才[2] - 体系自2019年探索至今,需克服教师跨学科储备、课程重构、学生高强度学习等多重挑战[2] 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 - 要求学生掌握Python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AIGC内容生成等技术课程,并与计算机学院联合开设智能新闻生产实训等前沿课程[3] - 采用"双师同堂"教学模式,文科与工科教师协同授课,作业需通过"技术实现"与"人文价值"双重评估[3] - 独创"双脑"复合型培养模式,通过"技术-传播"双轨课程体系赋予学生双重竞争力[5] 实验室与技术支持 - 新建1500平方米"空间媒介与智能计算实验室",聚焦AI+传媒应用场景如智慧城市、元宇宙等,推动技术商业化[4] - 开发全国首个新闻传播类教学大模型"慧传",基于千万级中文语料库和两万余部教材资料,定位为"教学增强工具"[4] - "慧传"大模型上线后成为学生实训陪练与教师教研助理,提升学习立体化与批判性思维培养[4] 产学研协同实践 - 建立"平台筑基+项目驱动+行业对接"实践体系,包括12项教育部产学合作项目与43个产学研基地[5] - 通过校企合作联合体开发创新应用场景,加速技术赋能内容生产与人才输送[4][5]
数字化浪潮下文创人才教育生态建构及实践浅析
央视网· 2025-07-01 11:07
数字化技术对文创产业的影响 - 数字技术为文创产品创新提供多元化工具与灵感源泉 例如3D打印文物模型和数字特效文创饰品 [2] - 数字化生产技术提升效率与质量 降低生产成本 大数据分析实现按需定制 规避库存积压 [2] - 消费者行为变化 追求个性化商品如故宫淘宝"六百里加急"行李牌 以及VR/AR体验增强认同感 [3] - 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成为文创品牌推广新渠道 电商打破线下销售时空局限 [3] 文创人才需求与培养 - 数字技术催生"数字化文创新人"需求 要求复合型能力(文化底蕴+创新设计+数字技术) [4] - 在线教育平台降低学习门槛 新人可轻松获取必备技能 [4] - 跨学科教育体系整合艺术设计 文博学 传播学 计算机科学等学科资源 [5] - 开设"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等实践课程 结合艺术设计 文化IP挖掘 数字建模等技能 [5] 产教融合与实践教学 - 校企合作提供实习机会 学生参与实际项目 企业获得高校智力支持 [6] - 订单式培养和现代学徒制实现理论与市场需求的紧密结合 [7] - 项目驱动教学激发学生主动性 培养团队合作与创新能力 [7] - 师资队伍需具备跨学科背景 通过企业实践和行业专家参与提升教学质量 [7] 文化遗产与数字技术结合 - 挖掘传统文化IP价值 建立可解构的文化符号库 开发分层知识产品 [8] - 利用AR技术重塑沉浸式学习场景 实现实体与数字内容联动 [8] - 任务制研学体系吸引学术社群 教育积分系统鼓励参与 [8] - 与文博机构合作推出数字教材和课程 提升文创IP文化价值 [8] 文创产业发展趋势 - 文创产品呈现数字化 多元化 国际化趋势 [9] - 文创人才教育生态通过跨学科体系 产教融合 师资优化支撑产业可持续发展 [9]
聚焦AI时代的育人重构 第十届高等教育创新年会举办
环球网资讯· 2025-05-22 18:39
高等教育与人工智能融合 - 第十届高等教育创新年会吸引近400位教育专家、学者及产业界代表探讨AI重构教育生态的议题 [1] -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张立群院士强调高等教育需将技术动能转化为育人势能,该校处于AI研究与应用前沿 [1][3] - 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主张教育应由人主导、AI作为工具,教育的本质是"人"的成长 [3] 高校AI人才培养实践 - 西安交通大学2017年率先布局AI人才培养,2018年招收首届本科生,2019年设立全国首批AI本科专业 [3] - 科大讯飞推进AI产业学院建设,构建产学研融合创新中心等四大支撑体系,探索政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5] - 厦门大学邬大光教授测试显示:28名学生中仅3人最终选择AI互动教学,反映传统教学方式仍占主导 [5] 跨学科教育创新案例 - 西浦大赛十年圆桌论坛汇集医学、人文社科等领域的教学创新者,强调AI无法替代医生专业性与医患信任 [6][7] - 黄冈师范学院张薇薇教授指出人的思辨能力是教育底层逻辑,湖南大学黄茜副教授强调情感与信仰的教育价值 [6][7] - 大连交通大学李娜副教授提醒需警惕AI"甜蜜沼泽",教师应引导学生保持主体意识 [7] 教育创新成果与平台 - 西浦大赛十年纪录片首映,记录教学创新者实践案例,启动第十一届大赛并发布十年影响力报告 [9] - 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可持续发展联盟举办第八届理事大会,系统呈现高等教育创新成果 [9] - 西浦首席教育官张晓军教授提出人机合作支点是学生能否用AI解决真实问题,情绪管理等成长本质无法交由AI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