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资本补充

搜索文档
中小银行加快充实“家底”抵御风险
金融时报· 2025-08-08 15:59
在资本补充压力下,今年以来,中小银行"补血"动作频频。 "对中小银行而言,增持不仅直接补充了资本,为信贷投放打开空间,还强化了与地方经济的协 同。"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表示,同时,这有助于优化公司治理,减少股权分散带来的决策低 效问题,为中小银行长期发展奠定制度基础。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近几个月来,张家口银行、浙江稠州商业银行、保定银行、上饶银行、 衡水银行等多家地方性中小银行增资扩股或变更注册资本的方案获得了监管批复。目前,还有多家银行 方案正在筹备之中。 从"补血"方式来看,定向募股、增资扩股等外源性资本补充渠道,正在成为中小银行增厚资本的主 要方式。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小银行增资扩股行动中,地方国资成为支持的主力。 "同意你行变更注册资本方案,募集股份6亿股。"河北金融监管局关于衡水银行变更注册资本方案 的批复要求,衡水银行应根据有关规定,加强对股东资质审核。同时,严格审查入股资金来源。 7月3日,河北金融监管局批复同意保定银行注册资本由52.7亿元变更为59.8亿元。根据此前公告, 保定银行增加注册资本方案为募集股份7.1亿股。 《金融时报》记者梳理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官网发现,除了上述两家银行 ...
威海银行拟发行股份募资不超30亿元 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证券日报· 2025-08-01 23:49
威海银行资本补充计划 - 公司拟通过发行内资股和非公开发行H股募资不超过30亿元,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1] - 内资股发行数量不超过7.58亿股,H股发行数量不超过1.54亿股 [1] - 控股股东高速集团拟认购不超过3.24亿股内资股,大股东山东高速拟认购不超过1.06亿股(总额3.48亿元) [1] - 增资后高速集团和山东高速持股比例保持35.56%和11.60%不变 [1] 威海银行资本充足率表现 - 2024年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31%,较2023年上升0.54个百分点,但较2020年下降0.57个百分点 [2] - 公司资产规模近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但资本充足率呈下滑趋势 [2] 中小银行资本补充行业动态 - 区域性中小银行密集增资募股,2024年超10家银行方案获批(如浙江民泰银行、江西进贤农商行等) [2] - 地方国资参与活跃,如上饶银行定向发行后国有股占比从55.09%升至67.68% [2] - 行业背景为净息差收窄导致盈利承压,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减弱 [2] 地方国资参与银行增资的意义 - 反映国资对银行发展前景的认可 [3] - 有助于优化股东结构、完善公司治理并提升经营质效 [3]
中小银行多举措提升资本补充能力
中国证券报· 2025-07-30 05:07
吉林省发行中小银行专项债 - 吉林省发行260亿元支持中小银行发展专项债券 募集资金由吉林省财政厅划至吉林金控集团 用于入股吉林农商银行 [1] - 专项债资金将帮助吉林农商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和抗风险能力 增强运营实力 支持业务持续稳健发展 [1] - 吉林省拟组建省级农商行并统一法人 将2021年已使用的86亿元专项债券和2023年1月获批的260亿元专项债券 共计346亿元注入吉林农商银行 [1] - 改革完成后 吉林农商银行股本预计达到400亿元(含吉林金控集团入股364亿元) [2] 专项债政策背景与实施方式 - 2020年7月国常会决定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合理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 [1] - 2020年至2022年新增5500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专项用于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 [1] - 专项债注资中小银行主要通过转股协议存款、间接入股等方式 [2] - 转股协议存款模式用于直接认购中小银行发行的资本工具 可补充其他一级资本或二级资本 [2] - 间接入股主要通过国有平台企业直接认购银行股份或注资 可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2] 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动态 - 近期多家中小银行"补血"方案获批 包括衡水银行募集股份6亿股 张家口银行募集国有股份不超过18亿股 西安银行获批发行不超过40亿元二级资本债券等 [2] - 专家表示支持中小银行专项债带有较强的阶段性特征 短期内再安排专项债限额的可能性不大 [2] 中小银行改革方向 - 吉林农商银行将聚焦服务主责 重点加大"三农"、小微等领域支持 优化资产结构 提高信贷资源配置水平 [2] - 中小银行需要从控制风险资产规模增长和拓展资本补充来源两方面提升资本补充能力及管理效率 [2] - 优化公司治理机制是中小银行改革化险的重要方向 [1][2]
时隔一年半!吉林省重启260亿元中小银行专项债,全国累计发行已达5080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7-24 07:40
专项债券发行情况 - 吉林省财政厅于7月22日成功发行2025年首笔中小银行专项债券,发行规模达260亿元,期限10年,票面利率1.76%,信用等级AAA级 [1] - 此次发行的260亿元专项债券将与之前吉林农信辖内17家农商行已使用的86亿元专项债券资金合并,总计346亿元资金将注入拟组建的吉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1] - 这是时隔近一年半后中小银行专项债发行的正式重启 [1] 专项债政策背景 - 中小银行专项债作为政策工具始于2020年,财政部首次安排2000亿元额度用于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 [3] - 2021年和2022年财政部分别增加1500亿元和2000亿元额度,累计形成5500亿元的总体规模 [3] - 2021-2023年是发行高峰期,累计发行4406亿元,占总发行规模的87% [3] - 2024年发行明显趋缓,仅广西发行60亿元,加上此次吉林260亿元,全国累计发行达5080亿元,剩余额度仅420亿元 [3] 吉林农信系统改革 - 吉林省计划组建省级农商行并实现统一法人管理,新发行的260亿元专项债券资金将通过吉林金控集团间接入股方式注入吉林农商银行 [4] - 吉林金控集团由吉林省财政厅持股96.4%,改革完成后吉林农商银行股本将达到400亿元,其中346亿元来自吉林金控集团入股 [4] - 该行将坚守服务"三农"、小微企业和居民的市场定位 [4] - 吉林金控集团计划在2027年逐步转让持有的吉林农商银行股权,专项债券到期后通过市场化方式转让股份,由省内优质企业承接 [4]
今年首笔260亿元中小银行专项债发行
证券日报· 2025-07-24 00:50
中小银行专项债发行情况 - 吉林省财政厅于7月22日完成2025年吉林省政府支持中小银行发展专项债券(一期)公开招标发行 规模为260亿元 期限10年 票面利率1 76% [1] - 该笔专项债加上吉林农信辖内17家农商行已使用的86亿元专项债券 将注入拟组建的吉林省省级农商行 用于补充资本 增强抗风险能力和信贷投放能力 [1] - 2020年至2022年财政部新增5500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专项用于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 截至目前全国中小银行专项债发行规模达5080亿元 [1][2] 中小银行专项债发展历程 - 中小银行专项债始于2020年 2021年至2023年为发行高峰 期间发行规模合计4406亿元 占总发行规模的87% [2] - 2024年仅有广西发行60亿元中小银行专项债 发行明显趋缓 [2] - 该工具推出背景是中小银行资本实力薄弱 难以通过市场机制有效补充资本 具有高度政策性 [2] 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现状 - 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总体高于监管要求 但相比大型商业银行仍有差距 资本补充压力较大 [3] - 发行永续债 二级资本债等工具在中小银行资本补充中发挥重要作用 地方国资增资入股也成为重要举措 [3] - 中小银行承担服务地方实体经济发展重任 需要补充资本金以支撑信贷需求增长和增强抗风险能力 [3] 中小银行专项债未来趋势 - 中小银行专项债在中小银行资本补充中的角色由主要工具逐步退居辅助地位 功能更偏向"托底"或"应急" [3] - 该工具在特定区域的中小银行改革化险中仍具有重要作用 [3] - 未来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将呈现需求强烈 工具多元 专项债从台前退至幕后的趋势 [4]
中小银行增资“补血”进行时
36氪· 2025-07-21 12:03
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现状 - 2025年年初至今已有120余家城商银行、农商银行增资扩股方案获批或完成注册资本变更 [1] - 中小银行多采用发行二级资本债、增资扩股等外源性方式补充资本 [2] - 张家口银行获批募集国有股份不超过18亿股 浙江民泰商业银行等多家银行增资方案也获批 [4] - 青岛银行获青岛国信集团增持 持股比例预计不超过19.99% [4] - 泸州银行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0亿股新H股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4] 资本补充驱动因素 - 资本补充是信贷投放基石和风险抵御屏障 当前部分中小银行资本补充需求凸显但渠道匮乏 [2] - 国有银行ROE普遍下滑 建设银行10.69%(-0.87%) 农业银行10.46%(-0.45%) 工商银行9.88%(-0.78%) [9] - 城商行ROE表现分化 成都银行17.81%(-0.97%) 杭州银行16.00%(+0.43%) 青岛银行11.51%(+0.80%) [11] - 一季度大型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17.79% 显著高于城商行12.44%和农商行12.96% [13] - 城商行及农商行不良率分别为1.79%和2.86% 高于大型银行1.22% [13] 地方政府参与情况 - 地方政府及国企在中小银行增资扩股中承担重要角色 通过增资补充资本和置换不良资产 [7] - 日照保安发展集团受让日照银行6.32%股份 廊坊市投资控股集团持股廊坊银行19.99%成为第一大股东 [17] - 地方国资参与有助于优化股权结构 改善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治理 [7] 资本补充效应分析 - 直接提升资本充足率 满足监管要求 为信贷投放提供空间 [8] - 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在经济下行期提供更强缓冲垫 [9] - 可能带来治理结构优化 引入先进管理经验和行业资源 [9] - 改善公众形象和市场声誉 提升投资者和客户信心 [9] - 存在股权稀释问题 需平衡新老股东利益 [10] - 面临成本压力 包括发行费用和未来分红压力 [10] 长期发展挑战 - 中小银行内源资本积累能力不足 受经营环境承压影响 [15] - 银行股IPO长期断档 永续债发行门槛高等因素制约融资能力 [15] - 需构建市场化融资渠道 形成内生积累与外生融资协同模式 [15] - 国资注资等短期手段难解长期问题 需建立利润留存长效机制 [15] - 银行业进入低利率周期 净息差处于历史低位 需调整收入结构 [18]
“补血”提速!地方中小银行密集增资扩股
北京商报· 2025-07-16 21:54
地方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动态 - 上饶银行完成12.44亿股定向发行 募资38.67亿元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总股本增至44.36亿股 [1][3] - 衡水银行获批募集6亿股 保定银行注册资本从52.7亿元增至59.8亿元 宁夏黄河农商行定向募股6667万股使总股本从17.3333亿股增至18亿股 [3] - 上饶银行43家法人股东均为地方国企 国有股占比从54.16%提升至67% [3] 资本补充驱动因素 - 信贷扩张与风险处置消耗资本 中小企业经营压力导致不良贷款率上升 资本充足率下滑迫使银行补充资本 [4] - 城商行/农商行资本充足率显著低于大行 一季度数据分别为12.44%/12.96% 不良率达1.79%/2.86%高于大行的1.22%/1.23% [5] - 国资入股可优化银行治理结构 提升区域经济协同效应 预计将扩大信贷规模并促进利润增长 [4] 资本补充路径分析 - 短期依赖外源融资:国有资本增资、专项债等阶段性手段 但需建立市场化长效机制 [6][7] - 长期需提升盈利能力:通过利润留存结合资本市场工具(股票发行、资本债)形成内外协同模式 [5][6] - 建议聚焦三大投放领域:区域龙头企业/产业链升级 绿色低碳产业 优质中小微企业 [7] 行业结构性挑战 - 中小银行面临多重制约:内源积累不足 IPO断档 永续债发行门槛高 市场认可度低 [5] - 单纯注资难以持续:若经营亏损或资产质量恶化 资本仍会快速消耗 [7]
中小银行二永债发行节奏加快
中国经营报· 2025-06-21 00:03
中小银行二永债发行情况 - 6月以来多家中小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 重庆三峡银行发行35亿元永续债 天津农商行发行20亿元二级资本债 顺德农商行预计7月下旬发行35亿—45亿元二级资本债 [1] - 天津农商行2025年二级资本债券规模20亿元 期限5+5年期 票面利率2.50%创该行同类债券新低 募集资金用于补充二级资本 [2] - 重庆三峡银行6月9日发行35亿元永续债 票面利率2.69% 较2020年10月发行的12亿元永续债利率4.8%显著下降 [2] - 顺德农商行计划7月23日发行2025年二级资本债 规模35亿—45亿元 询价区间2.1%—2.6% [2] 发行原因与市场背景 - 发债银行结合业务发展规划和资本补充计划 根据市场利率和融资成本择机发债 [1] - 商业银行资本需求增加 净息差收窄及信用成本上升削弱资本内生能力 中小银行对外源性资本补充诉求加深 [1] - 2025年一季度二永债供给较少 二季度以来大行批文放量 发行成本下行 二永债发行提速 [1] - 中国人民银行5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流动性释放压低债券市场融资成本 [2] 二永债发行趋势与预测 - 国泰海通预测2025年二、三季度二永债发行量或在8000亿元—1万亿元之间 [3] - 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普遍低于国有大行 资本补充需求迫切 监管政策对中小银行资本约束力度加强 [3] 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现状 - 截至2025年3月末 城商行资本充足率12.44% 农商行资本充足率12.96% [4] - 城商行及农商行资本充足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但存在一定安全边际 [4] - 2025年以来城商行及农商行合计发行二永债规模1329.6亿元 发行人集中于江苏、浙江、广东等经济较好地区 占比超70% [5] 资本补充渠道与政策支持 - 中小银行通过定向增发补充核心资本 发行二级资本债券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补充资本 [5] - 地方政府通过发行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 外源资本补充渠道得到政策倾斜 [5] - 中小银行调整资产负债结构 发展轻资本业务 资本消耗趋缓 [5] - 地方国有资本股东背景及经营地区经济较好的中小银行在股东增资方面更具优势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