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振兴
搜索文档
驻化州市新安镇帮扶工作队:精准帮扶提升新安乡村教育均等化水平
南方农村报· 2025-11-10 13:05
文章核心观点 - 驻化州市新安镇帮扶工作队通过一系列教育帮扶活动,精准对接当地乡村教育需求,从基础设施、营养健康、体育发展和思政教育等多方面提升教育均等化水平,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1][2][3][4][28][29][30][31][32] 教育基础设施帮扶 - 工作队捐赠的新安中心小学、榕树小学两所“南网知行书屋”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使新安镇累计投入使用的南网知行书屋达到8个 [5][6] - 书屋配备种类丰富的图书和舒适的阅读环境,成为孩子们课后汲取知识、探索世界的重要场所,有效拓展阅读视野并激发学习兴趣 [7][8] 学生营养健康关怀 - 工作队链接社会资源和爱心企业,为新安镇多所小学学生提供“营养餐”,包括5100瓶牛奶和9990个面包,价值约5万元 [11][12][13][14] - 捐赠活动旨在改善学生膳食结构,补充日常所需营养,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注入暖心能量,并传递社会各界的深情厚谊 [14][15] 体育器材捐赠与体魄强健 - 工作队联合广发银行,依托中国人寿慈善基金会“百校体育帮扶计划”,向新安镇全镇15所小学捐赠价值约6万元的体育器材 [17][18][19] - 这批器材极大丰富了各学校体育教学资源,为孩子们提供更多参与体育锻炼、享受运动乐趣的机会,有助于培养拼搏精神和团队意识 [19][20] 思政教育与精神引领 - 工作队高度重视学生思想道德培育,协助“新华思政英模画像长廊”在新安镇落地,并举办“我是追梦人”主题揭幕活动 [22][23][24][25] - 画像长廊通过展示英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引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勇敢追逐人生梦想 [25][26]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教育的振兴
中国青年报· 2025-09-29 07:36
政策背景与核心共识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为乡村振兴绘制系统蓝图 [1] - 专家学者共识认为乡村教育是乡村社会基础性、先导性支撑,其发展质量深刻影响乡村全面振兴目标的实现进程 [1] 乡村教育现存问题 - 乡村教育与乡村社会关系逐渐疏离 [1] - 乡村教育体系存在结构不完整和功能不健全的问题 [1] - 乡村教育缺乏多元主体参与且自身特色不够 [1] - 乡村小规模学校面临生源少、资源使用率低、师资配备不全、教学方式不多元、教研氛围薄弱、课程建设不丰富等发展困境 [3] - 部分地区乡村教师保障优待政策存在碎片化以及部门和层级之间对接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5] - 溆浦县案例显示教师工学矛盾突出、农村学校资源匮乏、研修能力不足、课改落地率低等困境,核心原因在于乡村教师专业成长通道不畅,城乡教育资源分配存在结构性失衡 [7] 乡村教育发展理念与优势 - 应推广“朴素而幸福”的乡村教育理念,利用乡村教育自然化、生活化、在地化、乡土化、去形式化的得天独厚优势 [2] - 好的乡村教育需向城市教育学习但绝非复制,应重造乡土文化、重建乡土课程、重拾乡土活动,形成有别于城市教育的优势 [2] - 乡村社会在空间结构、人际关系与生活节奏上具有更强的整体性,为乡村教育与乡村社会的紧密结合提供天然土壤 [9] 实践案例与解决方案 - 上海市崇明区通过集团化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利用小班化教学改革试点发挥关注学生个性化教育的优势 [3] - 崇明区将课堂搬到田园、菜园、果园、森林、河湖等大自然中,将当地生态资源特色转化为课程优势 [3] - 湖南省溆浦县通过系统协同和专业赋能推动主题校本研修实践,教师研修参与率从65%提升至98%,乡村学校研修覆盖率达到100% [7][8] - 溆浦县改革通过多层联动系统施策构建支撑机制,并以专业引领激发教师内驱力,同时依靠城乡联动、资源共享打破校际壁垒 [7]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 乡村教育的未来在于乡村教师,需解决其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问题 [4] - 乡村教师优待政策包括物质优待、发展优待、保障优待,涉及工资待遇、职称评聘、培训提升、住房医疗保障等 [4] - 出现“城乡两栖教师”新群体,调研显示某县4所学校中68.4%的教师已在县城或市区定居,此现象有助于教师获得稳定收入并兼顾职业发展与家庭生活 [8] 乡村大教育观与系统改革 - 需引入乡村大教育观,将乡村教育放置于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和教育现代化等宏观背景中定位思考 [9] - 推进乡村教育改革的系统化设计,建立由教育部门牵头,农业农村、民政、文旅、生态等部门参与的跨域协同工作组 [11] - 改革目标需坚持育人根本立场,实现教育改革与乡村产业升级、社会治理优化、文化传承的深度耦合 [11] - 改革评价需构建包括社会协同度、本土适配度、资源集聚度、成效转化度等多维度的评估模型 [11]
青春不以山海为远,志愿只向国家未来——平安银行上海分行十八载支教路与乡村振兴教育梦
新浪财经· 2025-09-17 18:06
核心观点 - 平安银行上海分行在云南腾冲平安希望小学开展为期18年的教育公益支教行动 2025年派遣10名志愿者提供120课时多元化课程并捐赠10万元教学物资 同时结合金融教育宣传月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 体现企业通过教育公益助力乡村教育振兴和社会责任实践 [1][3][5][7][9][13][15][17][20][22][23][25][27] 支教行动实施 - 2025年派遣10名志愿者组成支教团队 围绕科学 文学 文艺 心理健康等主题开展120课时课程 [7] - 课程设计强化基础学科辅导 增加科技创新 艺术创作 心理健康等多元化内容 注重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学生综合素养提升 [17] - 支教团队联合当地政府开展金融知识宣讲 普及金融扶贫政策 消费者权益 反诈宣传等内容 覆盖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群体 [20] 捐赠与支持 - 向希望小学捐赠价值10万元教学物资 [13] - 当地政府及学校回赠答谢牌 认可18年来持续改善学校硬件条件和教育环境 [13] 公益战略与愿景 - 教育公益行动从"支教"向"支智"转型 由"输血"变为"造血" 探索可持续公益模式 [22] - 未来将动员客户和合作伙伴加入 构建更广阔的教育公益生态圈 推动乡村教育根本性改变 [25] - 18年公益接力体现企业长期践行社会责任 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 [23][27]
播种希望,点亮未来 平安人寿山东分公司支教行动于阿陀小学正式启动
齐鲁晚报· 2025-09-12 09:47
公司公益活动 - 平安人寿山东分公司向阿陀小学捐赠35套办公电脑、600余册图书、60000张试卷打印纸及41套教师节纪念茶杯礼盒 [3] - 公司另捐赠4万元校舍修缮款用于多媒体设备更新、监控维修和门窗换新 [7] - 设立"平安希望小学公益支教基地"、"金融教育宣传基地"及"金融读书角"三大合作平台 [12] 公司教育公益历程 - 中国平安32年来在全国援建119所希望小学 [5] - 累计招募超12700名志愿者并开展远程教师培训 [5] - 通过物资支持与师资帮扶相结合的方式助力乡村教育 [5] 行业与社会影响 - 保险行业协会领导出席活动体现行业对教育公益的重视 [1] - 支教行动弥补乡村教育资源不足并带来先进教育理念 [10] - 活动展现保险行业支持教育振兴的实际担当 [14] 合作方反馈 - 校方表示捐赠物资显著改善办学条件并提升教学质量 [7] - 地方教育部门认可该行动对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积极作用 [10] - 合作将助力乡村振兴并培养新时代少年 [7][10]
与希望同行 燃梦新未来 | 2025年中国平安支教行动湛江站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13:16
公司公益活动 - 公司于9月1日在湛江市遂溪县城月镇家寮小学开展"与希望同行 燃梦新未来"支教活动 课程设置涵盖爱国主义教育 交通安全教育 金融知识普及和人工智能初探等多个环节[1] - 志愿者团队深入困难学生家庭开展家庭教育支持调研 为后续公益项目优化提供支撑 同时向学校捐赠笔记本电脑及文体用品一批[9] - 公司在全国范围援建119所希望小学 累计招募12708名支教志愿者 支教服务时长超44.3万小时 在1039所智慧学校实施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 培训乡村教师超2万名 惠及31万名乡村学生[11] 教育课程实施 - 结合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价值观并厚植爱国情怀[3] - 通过互动游戏形式开展交通安全教育 由城月中队中队长教授交通标识及法规 提升学生自我保护意识[5] - 依托金融知识教育基地开展反诈知识大讲堂 聚焦网络游戏诈骗案例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金融观和消费观[8] 技术创新教育 - 开设人工智能初探课程 带领乡村儿童接触机器人等前沿技术 拓展视野并激发探索精神[5] - 五年级学生反馈通过课程体验"感觉世界变得更大了" 证实教学活动有效扩大学生认知边界[9] 公益模式优化 - 本次活动在师资配置和教学方式上进一步优化 致力于帮助乡村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并掌握安全知识[1] - 公司表示将继续践行公益教育理念 持续优化公益支教模式 为乡村儿童提供持续性成长支持[11]
青春筑梦育新苗!广油新烛筑梦实践团夏令营为乡村孩子添彩暑期
南方农村报· 2025-08-22 21:35
方plus 今年暑期,依托 广东石油化工学 院与化州市新安 镇新南小学"童 伴成长结对单 位"的共建基 础,新烛筑梦实 践团走进新南小 学,开启了为期 三周的暑期成长 夏令营。这支由 广东石油化工学 院各专业大学生 组成的队伍,怀 青春筑梦育新 苗!广油新烛筑 梦实践团夏令营 为乡村孩子添彩 暑期_南方+_南 揣对乡村教育的 热忱扎根校园, 围绕"学业提升 +素养拓展"双主 线开展活动,为 50余名小学生的 暑假绘就了别样 色彩。 实践团成员 多元课程精准赋 能,点燃学子梦 想心 在基础学科教学 中,队员们紧扣 小学生认知特点 打造"情景课 堂":拼音教学 与儿歌巧妙融 合,孩子们跟着 节奏念唱时便将 音节记牢;数学 公式化作趣味游 戏,"女巫的毒 药""击鼓传 花"等互动让抽 象数字有了温 度;英语课 上,"对对 碰""消消乐"等 游戏藏着单 词;"马里奥数 学大闯关""霍格 沃茨魔法英语 角""三国数学争 霸赛"等沉浸式 课堂更让孩子们 兴致盎然。 拼音课堂现场 三周下来,孩子 们的字词默写正 确率提升三成, 课堂上举手提问 的次数明显增 多,学习兴趣愈 发浓厚。思政课 程中,队员们开 展"退伍老兵进 课 ...
党建引领 多方协同 助力乡村教育振兴新格局
央视网· 2025-08-19 17:52
核心观点 - 会议明确了以“教育兴乡”为核心、未来三年的教育发展规划,旨在形成“党建引领、多方协同”的乡村教育振兴新格局 [1] 党建引领举措 - 乡党委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目标是确保山里孩子享有与城市同等的教育资源 [2] - 联合火塘计划推出“两个一批”行动:资助一批困难学生,建立“精准助学档案”确保无一人因贫失学;衔接一批外部资源,开设科普课堂和职业规划讲座以拓宽学生视野 [2] - 教育目标不仅是让孩子有学上,更要让他们学得好、能成才,将教育视为乡村振兴的钥匙 [2] 多方协同机制 - 乡党委搭建平台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本土企业现场宣布设立专项教育基金,全部用于助学及课程拓展,践行“政府引导、企业自愿”的协作模式 [2] - 推动家校联动,组织家长参与课堂观摩和教育讲座,以扭转“读书无用”的旧观念 [2] - 强调教育振兴需要党委扛旗,更需社会凝心聚力,本地企业的加入是开始,未来将汇聚更多力量 [3] 教育发展成果 - 2025年地莫镇有32名学子高校录取金榜题名,其中包括考入中央民族大学和四川警察学院等优异成绩 [3] - 学子们表达了“想当医生”、“要修通家乡公路”等质朴愿望,展现了新时代乡村学子的家国情怀 [3] - 当更多孩子学成反哺时,乡村振兴就有了源头活水 [3]
沪川结对教育帮扶,“三步走”战略结出累累硕果
中国发展网· 2025-07-24 11:48
教育帮扶战略 - 公司通过"三步走"战略构建"基础保障-文化培育-智慧赋能"立体化教育帮扶体系 [2] - 帮扶工作从解决基本需求到提升教学质量再到智慧校园建设逐步推进 [2] 基础设施改善 - 2022年为全校学生定制四季校服解决着装不统一问题 [3] - 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解决寄宿学生长期使用冷水洗漱困难 [3] - 更新教师办公设备优化教学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3] - 资助贫困学生避免因贫失学情况发生 [3] - 开展"春蕾计划"重点解决女童教育资源等特殊困境 [3] 文化传承与素质教育 - 2024年学生表演《扎念琴弹唱》获四川省青少年文化艺术展演团体二等奖 [4] - 传统文化课程成为学校特色名片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4] - "硬件支持+文化赋能"帮扶模式成效显著 [4] 智慧教育建设 - 2025年投入专项资金建设信息化教室和智慧操场 [4] - 引入5G物联网技术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智能体育设施 [4] - 信息化教室提供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使教学更高效 [4] - 智慧操场将实现学生运动数据实时监测科学锻炼 [4][5] 未来规划 - 公司将继续深化"网络+教育"帮扶举措 [5] - 以数字技术持续赋能乡村教育振兴 [5]
省科协驻村第一书记:三措并举赋能乡村教育 助力黄河滩娃成长
齐鲁晚报· 2025-06-23 17:28
科技教育活动 - 省科协派驻第一书记围绕"科技筑梦、教育赋能"主题开展三场特色活动,为黄河滩区儿童提供科学教育体验[1] - 5月29日举办科学精神宣讲课,面向42名五年级学生讲解"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起源,播放2025年专题视频,并讲述郭永怀事迹诠释科学家精神[3] - 6月1日组织140名黄河滩区学生参观山东省科技馆,通过500余件史料、互动展品及舞台剧《爱如潮水》体验科技魅力,观看巨幕电影《北极》和4D电影《冰雪大作战》[5] 城乡教育共建 - 6月17日促成济南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与翠屏家园小学签订《共建协议书》,通过教师交流和学生实践实现资源共享[7] - 济南师范学校附属小学3名教师为130余名学生讲授语文、数学、英语示范课,80余名教研员及教师代表参与听课研讨[7] - 建立"示范引领+乡镇辐射"模式,推动教师互派、学生跨校研学等长效合作机制[7] 活动成效与规划 - 形成"精神引领—实践体验—长效赋能"的完整教育链条,实现科学精神浸润、科技兴趣激发、教育资源下沉的路径[7] - 计划持续推动科普进校园和城乡教育结对共建常态化,为乡村教育振兴提供支撑[7]
暨南大学智库深调研助力粤黔协作教育振兴
南方农村报· 2025-06-01 19:48
教育帮扶资金投入 - 广州市白云区对口帮扶平塘县累计投入教育帮扶资金6923.5万元 [3] - 其中1213万元用于援建平塘县第三中学项目建设,包括现代化多媒体教室、理化生实验室等 [3] - 帮扶资金显著改善办学条件,智能教学平台广泛应用,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3] 教学成果 - 平塘县第三中学现有5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903人,其中寄宿学生2538人 [3] - 该校中考成绩在黔南州名列前茅,2024年中考均分在市属初中中排名第一 [3] - 学校多次获得平塘县"教育教学先进单位"称号 [3] 心理健康教育 - 平塘三中建立专业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师资和先进心理测评系统 [5] - 实施"三个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法,包括"三个聚焦"、"三个联动"、"三个提升" [5] - 工作法有效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保障健康成长 [6] 师资队伍建设 - 白云区通过"组团式"帮扶、"一对一"结对、人员互派等形式支持平塘师资提升 [7] - 2019年以来选派41名教师赴平塘"驻点"支教 [7] - 结对学校年均开展实质性帮扶活动4次以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水平提高 [7] 调研与后续支持 - 暨南大学湾区国际智慧应急与安全发展研究院调研帮扶成效,重点关注教学设备升级、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养 [8] - 研究院将研究制定深化帮扶方案,探索创新帮扶路径,助力平塘县教育高质量发展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