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金融中心
搜索文档
深圳又一指标“十四五”提前收官,资本市场融资超2.8万亿!
搜狐财经· 2025-11-21 23:30
深圳资本市场整体表现 - 截至三季度末深圳辖区A股上市公司达424家,总市值突破11万亿元,规模位居全国第二 [1] - 前三季度辖区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0万亿元、净利润4577.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36%和3.98% [1] - 上市公司群体规模量质齐升,总市值突破11.5万亿元,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超6.8万亿元、净利润超4800亿元 [4] 直接融资与资本市场赋能 - "十四五"期间深圳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规模累计超2.8万亿元,较"十三五"期间增幅超过50%,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 [2] - 股权融资突破4000亿元,110家企业通过IPO募集资金超1100亿元 [2] - 交易所债券市场融资(含ABS)规模超过2.4万亿元,公募REITs"首发+扩募"累计募资规模稳居全国前列 [2] 科技创新服务与产业金融循环 - 科创板、创业板上市公司IPO数量占同期深圳IPO家数超过80%,创业板和科创板上市公司总数达213家,在全国大中城市中位列第一 [2] - "十四五"期间深圳证券公司保荐科创板、创业板企业近300家,承销科创债超5000亿元 [6] - 公募基金发行科技主题基金超800亿元,科技主题基金存续规模超5000亿元 [6] 耐心资本与创投生态培育 - 深圳市出台促进创投高质量发展等多项政策,7只AIC试点基金落地,总规模超220亿元 [3] - 截至2025年9月底深圳私募股权创投基金规模近1.37万亿元,投资中小企业1.38万个、高新技术企业1.11万个、种子期和起步期企业近万个 [3] - 管理规模超百亿元的私募股权及创投基金管理人共26家,居全国前列 [4] 行业机构综合实力 - 前三季度辖区24家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净利润超450亿元,均居各辖区第一 [4] - 31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资产管理规模达到12.30万亿元,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达到8.36万亿元,位列全国第二 [4] - 截至8月底辖区私募基金管理人2953家,管理基金规模1.97万亿元,数量及管理规模均居全国第三 [4] 研发投入与创新活力 - 2024年深圳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达2103亿元,较2020年增长91.35% [4] - 比亚迪研发投入超540亿元,位居全国上市公司首位 [4] 金融"五篇大文章"实践成效 - 绿色金融方面深圳证券公司承销绿色债(含ABS)规模超2000亿元,居全国第一 [6] - 普惠金融方面期货公司服务产业客户超2万户,开展"保险+期货"项目814单 [6] - 养老金融方面公募基金管理养老金规模超2万亿元 [6] 投资者回报与保护机制 - "十四五"期间深圳上市公司累计分红近9900亿元,远超股权融资额,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 [7] - 2024年累计现金分红超1800亿元,招商银行、中国平安等龙头企业连续分红超10年以上 [7] - 598家次公司实施股份回购达458.23亿元,9家基金公司发行首批主动权益类浮动费率基金 [7] "十五五"发展规划与目标 - 聚焦助力深圳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金融中心,引导耐心资本向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领域集聚 [8] - 着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 [8] - 通过构建"五个一流"的高质量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金融中心 [8]
融资超2.8万亿!深圳资本市场“十四五”圆满收官
搜狐财经· 2025-11-21 13:21
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 深圳资本市场 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最新数据显示 截至三季度末 深圳辖区A股上市公司达424家 总市值突破11万亿元 规模位居全国第二 前三季度,辖区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0万亿元、净利润4577.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36%和3.98%,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和活力。 融资规模创新高,资本市场赋能实体经济成效显著 "十四五"期间,深圳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规模实现历史性突破,累计超2.8万亿元,较"十三五"期间增幅超过50%,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其中,股权融资 突破4000亿元,110家企业通过IPO募集资金超1100亿元;交易所债券市场融资(含ABS)规模超过2.4万亿元,公募REITs"首发+扩募"累计募资规模稳居 全国前列。 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成效尤为突出。科创板、创业板上市公司IPO数量占同期深圳IPO家数超过80%,创业板和科创板上市公司总数达213家,在全国大 中城市中位列第一。佰维存储、云天励飞、影石创新等一批标志性IPO案例,正是深圳资本市场精准对接科技企业需求的生动实践,持续畅通"科技-产业- 金融"的良性循环。 还多措并举培育壮大耐心资本:深圳市出台促进创 ...
对于产业金融中心,深圳提出六个“全球一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9 18:04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黄子潇 深圳报道 二是打造全球一流的创新资本形成中心,重点打造四个一流:世界一流交易所——支持深交所发展成为 服务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多层次债券市场,支持深圳股权交易中心加快推动PE/VC份额转让试点;一 流投行——培育引导证券机构坚持功能型、集约型、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方向,坚持服务科技创新、支 持辖区头部证券机构通过并购重组等做大做优做强;一流投资机构——坚持投资者利益优先,坚持价值 投资,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投研体系,全面提升机构核心竞争力;一流的配套服务——高水平打造香蜜 湖、前海、深圳湾西丽湖风投创投集聚区,发挥深圳创投日等产融对接。 11月19日上午,第十九届深圳国际金融博览会(深圳金博会)举行开幕式。 会上,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吴坤生表示,面向"十五五"新征程,深圳将以建设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 业金融中心为目标,重点聚焦六个方面发力。 分别为:打造全球一流的科技产业金融互促发展高地、打造全球一流的创新资本形成中心、打造全球一 流的金融科技中心、打造全球一流的跨境人民币服务高地、打造全球一流的财富管理中心、打造全球一 流的金融安全示范地。 今年2月,2025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 ...
解码资本培育深圳实践:从“单点突破”迈向“集群共进”|决胜“十四五” 擘画“十五五”·地方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证券时报· 2025-11-19 07:40
文章核心观点 - 深圳资本市场在“十四五”期间取得显著成就,股权融资超4000亿元,科技类上市公司占比和研发强度全国领先,累计分红规模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 [1] - 深圳“十五五”规划的核心目标是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金融中心,构建适配高质量发展、创新资本集聚的资本市场 [1][9] “十四五”期间深圳资本市场发展成果 - 资本市场累计实现股权融资超4000亿元,助力先进制造项目落地 [3] - 创业板与科创板上市公司占辖区上市企业总数的50.24%,“含科量”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 [3] - 2024年上市公司研发支出合计2103.35亿元,较2020年增长91.35%,比亚迪以541.6亿元居A股研发投入之首 [3] - 证券公司保荐科创板、创业板企业项目近300家,承销科创债超5000亿元,科技主题基金存续规模超5000亿元 [3] - 2025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累计营收5.2万亿元、净利润4577.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36%和3.98% [4] - 实施并购重组497家次,涉及金额超900亿元,例如立讯精密收购德国莱尼集团控制权、华润三九收购天士力28%股份 [4] - 2025年上半年六成以上上市公司涉及海外业务,收入合计5801.4亿元,同比增长18.11%,境外上市公司达169家 [4] - 上市公司1486家次实施现金分红,总额近9900亿元,累计分红金额远超同期股权融资额,598家次公司实施股份回购近460亿元 [6] - 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投资项目超2万个,在投本金超万亿元,4只险资基金落地规模近200亿元,AIC试点基金总规模达221.6亿元 [7] - 深圳证监局共承办案件131件,作出行政处罚88件,罚没金额超5亿元 [7] 关键市场数据指标 - 境内上市公司达424家,较2020年末的314家增长35.03% [15] - 境内总市值12.71万亿元,较2020年末的10.15万亿元增长25.22%,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 [17] - 2024年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合计6.88万亿元,较2020年的5.27万亿元增长30.55% [20] - 2025年上半年海外收入5801.40亿元,较2020年半年度的2082.51亿元增长178.58%,海外收入占比从9.28%提升至17.60% [22] - 2024年研发投入2103.35亿元,较2020年增长91.35% [29] - “十四五”期间累计分红总额9893.88亿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 [31] - 2021年至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纳税1.91万亿元,较“十三五”同期增长20.89% [34] - 2025年前三季度24家证券公司营收1043.52亿元、净利润457.51亿元,均居全国第一 [35] - 31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资产管理规模12.30万亿元,公募基金管理规模8.36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二,权益类基金规模2.13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三 [37] “十五五”规划与发展方向 - 证监会提出“五个着力”,包括增强韧性抗风险、提高制度包容适应性、提升监管执法震慑力、推动更高水平开放、加强党风廉政和队伍建设 [9] - 深圳将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金融中心,实施银行、证券、保险、风投创投等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 [9] - 发挥耐心资本优势,引导资金向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集聚,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畅通“科技—产业—金融”循环 [10] - 推动注册制走深走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深化深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加强跨境监管合作 [10] -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支持上市公司聚焦主业、提升治理透明度,引导行业机构强化功能性发挥 [10] - 全力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强化风险处置的央地合力机制,深化跨部门证券执法司法协作,依法从严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11]
深圳金博会全新升级 “2025湾区财富大会”同期启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3 22:01
第十九届深圳金博会概况 - 第十九届深圳国际金融博览会将于11月19日至21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 [1] - 展会主题为“产业金融新高地,科创赋能向未来”,设置九大特色主题展区,展览面积达1.5万平方米 [1] - 吸引全球288家机构参展,预计迎来超1万名专业观众 [1] 展会功能与核心活动 - 本届金博会功能升级,致力于打造金融机构发布新产品、新服务、新解决方案的首发平台 [1] - 活动采用“1+3+N”模式,即一场开幕式暨主旨大会、三场平行大会、N场金融主题会议和产融对接活动 [5] - 开幕式上将重磅发布深港携手打造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相关政策 [1][4] 深圳金融业发展成果与展望 - “十四五”期间深圳金融业年均增速达6.45%,2025年前三季度金融业增加值实现3987.6亿元,同比增长14.5% [3] - “十四五”以来深圳培育超13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连续两年新增数量居全国城市第一 [3] - 2025年前三季度全市新增13家境内外上市公司,多数来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领域 [3] - “十五五”期间深圳将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金融中心,推动科技-产业-金融深化协同 [3] 2025湾区财富大会安排 - 作为金博会主题活动之一,2025湾区财富大会将于11月20日举行,由21世纪经济报道等联合主办 [5] - 上午主论坛将围绕财富管理、资产重估、另类投资、科技赛道投资等主题进行分享 [5] - 下午“湾区金融大咖会”将进行两场主题研讨,聚焦全球资产配置新范式和高净值客户投资行为变迁 [6]
深圳以五个“一流”打造产业金融高地
证券时报· 2025-05-10 02:08
构建一流创新资本形成机制 - 培育壮大耐心资本 推动国资和政府投资基金成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和大胆资本 引导社会金融资本设立长周期考核机制[1] - 优化科创型企业债权和股权融资协同机制 支持"高新"及"战新"企业债券融资 推动科技型企业、金融机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参与债券市场"科技板"[1] 培育一流标杆企业 -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涉及上市入口把关、治理水平提升、投资价值提升 深圳现有境内外上市企业584家(境内424家 境外160家) A股市值8.61万亿元 占全国7.84%[2] - 强化并购重组主渠道作用 支持上市公司产业整合 打造行业龙头 自"并购六条"发布至一季度末 深圳上市公司披露并购交易184笔 金额406.87亿元[2] 建设一流行业机构 - 支持头部机构通过并购重组、组织创新做优做强 鼓励中小机构差异化发展 引导头部券商拓展境外业务 提升国际影响力[2] - 吸引境内外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专业服务机构落户深圳[2] 构筑一流资本市场生态体系 - 支持深交所深化多层次市场建设 完善股债产品体系 发挥区域性股权市场"塔基"功能 争取创新试点[3] - 推动深港交易所互联互通 配合5项对港合作措施落地 深化"跨境理财通"等机制[3] 一流风险防控体系 - 坚持"四早"原则(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 强化央地协作与源头防控[3] - 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 防范重点领域风险 守住系统性风险底线[3]
深圳出台专项行动方案!锚定“五个一流”建设产业金融中心
南方都市报· 2025-05-09 23:44
深圳市资本市场建设行动方案核心观点 - 深圳推出20项举措构建高质量资本市场,目标在"十五五"期间形成创新资本集聚、适配高质量发展的市场体系,打造五个"一流"机制(创新资本形成、标杆企业、行业机构、市场生态、风险防控)[1] - 重点支持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20+8"产业,完善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长期资本政策,推动国资基金成为耐心资本[2] - 截至2025年5月深圳A股上市公司达423家,其中科创板+创业板211家全国第一,方案从上市入口、持续监管、投资价值、产业链整合四方面提升质量[3][4][5] 创新资本形成机制 - 建立科技企业梯度培育机制,覆盖"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三层,支持硬科技企业利用上市/并购"绿色通道"[2] - 深交所将增加科创制度供给,丰富并购重组工具和股权激励制度,同时强化债券市场"科技板"对高新企业的融资支持[2] 上市公司质量提升 - 上市入口端强化跨部门监管,打击违规代持、利益输送,实施"一企一策一专班"培育机制[3] - 持续监管聚焦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构建防假打假体系,加强大股东等"关键少数"监管,完善退市协同机制[4] - 将市值管理纳入国企考核,强化分红监管,支持回购增持优化流动性,打击操纵市场行为[4] - 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整合产业链,开发并购贷款工具,支持数字化转型和境内外供应链布局[5] 行业机构建设 - 推动投行/投资机构差异化发展,头部机构通过并购重组做优做强,中小机构特色化经营[6] - 强化投行业务以"上市公司质量"为导向的监管,支持券商拓展境外业务提升国际影响力[6] - 引导资管机构优化投研能力,创新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产品,加快权益投资发展[7] 资本市场生态体系 - 深交所将深化多层次市场建设,发展股债衍生品市场,发挥区域性股权市场"塔基"功能[8] - 加强穿透式监管和跨境协作,建立深港监管通报机制,完善舆情应对和投资者保护体系[8][9] - 推动深港交易所互联互通,落实5项对港合作措施,吸引QFLP/QDIE等境外机构落户[9] 风险防控体系 - 建立"四早"风险处置原则,强化数据共享和跨部门协同,完善地方金融风险监测平台[9][10] - 综合运用兼并重组、破产清算等工具处置风险,压实上市公司和机构稳市责任,防范私募基金等重点领域风险[10]
深圳决定建设“产业金融中心”后,“施工图”来了|新产业金融观察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9 21:38
深圳建设产业金融中心行动方案 - 深圳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设"产业金融中心"并发布配套《行动方案》,提出二十条措施从创新资本形成机制、标杆企业培育、行业机构建设、生态体系构筑和风险防控五方面推进 [1] - 目标到2026年底构建适配高质量发展需求的高质量资本市场,"十五五"期间形成五个"一流"体系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 [2] 创新资本形成机制 - 推动国资和政府基金成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和大胆资本,南山区、福田区允许符合条件的项目最高容亏100% [3] - 完善债券融资服务体系,支持科技型企业参与债券市场"科技板",立讯精密和深投控各拟发行1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 [3] - 推动保险资金投资私募股权与创业基金,支持社保基金、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加快发展权益投资,已落地51亿元大湾区科创专项基金及百亿级保险基金 [4] 上市公司质量提升 - 深圳现有境内外上市企业584家(境内424家/境外160家),总市值8.61万亿元 [6] - 强化上市入口监管,2024年上市公司分红超2300亿元、回购注销超百亿元,将市值管理纳入国企评价体系 [6] - 支持并购重组,2025年一季度并购标的库收录425家企业(含43家IPO撤否企业及382家科创企业) [7]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 前海股权交易中心"专精特新"专板已入板301家企业,其中80.73%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含17.6%小巨人企业) [8] - 深化深港金融合作,"跨境理财通"2.0在深新增2.7万投资者,跨境收付420亿元(较1.0增长6倍),占大湾区近50% [9] - "前海30条"落地率超90%,推出14项全国首创实践,跨境贸易投资试点规模达900亿元 [9]
深圳:增强深圳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维护市场平稳运行
快讯· 2025-05-09 18:21
深圳资本市场稳定性提升方案 - 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与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监管局联合印发《深圳市关于发挥资本市场作用 建设产业金融中心行动方案(2025-2026年)》,旨在增强深圳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并维护市场平稳运行 [1] - 方案提出健全常态化风险处置机制,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承接、接管托管、司法重整、破产清算等措施综合处置风险 [1] - 建立风险防控化解问责及督办机制,明确各部门各单位在上市公司风险化解中的责任 [1] 市场参与主体作用强化 - 激发上市公司内生稳市动力,推动其主动维护市场稳定 [1] - 引导行业机构发挥维护市场稳定健康运行的主力军作用 [1] - 推动中长期资金发挥市场稳定器功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