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金融中心
icon
搜索文档
【王牌决策情报;2025年5月13日 星期二】
搜狐财经· 2025-05-13 02:35
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 - 资本市场在现代金融中占据战略地位,发展关键在于提高上市公司竞争力,需提升科技水平和优化结构,让科技型企业占据重要位置 [2][3] - 国家级经开区改革创新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2024年1至9月全国229家国家级经开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2万亿元(同比增长6.3%),进出口总额7.3万亿元(同比增长10.4%) [5] 跨境电商与外贸 - 国务院新增15个跨境电商综试区,总数达178个,形成“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推动外贸优化升级 [7] 银发经济与养老服务 - 吉林省提出通过规划引领、项目支撑和创新驱动实现银发经济三大突破,重点推动机构养老、康复辅具产业、旅居养老等领域发展,建立全省统一养老服务信息平台 [9] 区域金融与科技支持 - 深圳印发产业金融中心行动方案,提出构建高质量资本市场,强化债券创新品种运用,支持“高新”及“战新”企业债券融资 [11] - 福建省培育科技型上市后备企业,每年精选100家优质企业重点培育,建立省、市、县三级指导服务机制 [13] 再制造产业 - 2025再制造产业发展大会在唐山举办,聚焦机电产品再制造产业规范化发展,推动工艺技术研发和成果应用,现场展示透平机叶片等再制造项目 [15] 天使母基金投资 - 广州天使母基金成立近一年,目标规模100亿元,已完成7只子基金设立(实缴3.87亿元)和14个项目投资(金额7000万元),重点投向硬科技领域 [17]
深圳以五个“一流”打造产业金融高地
证券时报· 2025-05-10 02:08
证券时报记者卓泳 5月9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联合深圳证监局发布《深圳市关于发挥资本市场作用建设产业金融中心 行动方案(2025—2026年)》。该《行动方案》明确,从构建一流创新资本形成机制、培育一流标杆企 业、建设一流行业机构、构筑一流资本市场生态体系、一流风险防控体系等方面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枢 纽功能,服务深圳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力争构建形成适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优质创新资本集聚 的高质量资本市场。 在构建一流创新资本形成机制方面,《行动方案》指出,要培育壮大耐心资本,推动国资和政府投资基 金成为更有担当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和大胆资本,引导多层次社会金融资本设立长周期业绩考核、激 励约束和容错机制。 此外,《行动方案》指出,要优化科创型企业债权和股权融资协同衔接机制。一方面要支持"高 新"及"战新"企业开展债券融资;另一方面要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金融机构、私募股权投资机 构参与债券市场"科技板"。 在培育一流标杆企业方面,《行动方案》从把好上市入口关、推动治理水平提升、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 资价值等方面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深圳共有境内外上市企业584家,其中 沪深北交易 ...
深圳出台专项行动方案!锚定“五个一流”建设产业金融中心
南方都市报· 2025-05-09 23:44
深圳市资本市场建设行动方案核心观点 - 深圳推出20项举措构建高质量资本市场,目标在"十五五"期间形成创新资本集聚、适配高质量发展的市场体系,打造五个"一流"机制(创新资本形成、标杆企业、行业机构、市场生态、风险防控)[1] - 重点支持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20+8"产业,完善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长期资本政策,推动国资基金成为耐心资本[2] - 截至2025年5月深圳A股上市公司达423家,其中科创板+创业板211家全国第一,方案从上市入口、持续监管、投资价值、产业链整合四方面提升质量[3][4][5] 创新资本形成机制 - 建立科技企业梯度培育机制,覆盖"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三层,支持硬科技企业利用上市/并购"绿色通道"[2] - 深交所将增加科创制度供给,丰富并购重组工具和股权激励制度,同时强化债券市场"科技板"对高新企业的融资支持[2] 上市公司质量提升 - 上市入口端强化跨部门监管,打击违规代持、利益输送,实施"一企一策一专班"培育机制[3] - 持续监管聚焦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构建防假打假体系,加强大股东等"关键少数"监管,完善退市协同机制[4] - 将市值管理纳入国企考核,强化分红监管,支持回购增持优化流动性,打击操纵市场行为[4] - 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整合产业链,开发并购贷款工具,支持数字化转型和境内外供应链布局[5] 行业机构建设 - 推动投行/投资机构差异化发展,头部机构通过并购重组做优做强,中小机构特色化经营[6] - 强化投行业务以"上市公司质量"为导向的监管,支持券商拓展境外业务提升国际影响力[6] - 引导资管机构优化投研能力,创新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产品,加快权益投资发展[7] 资本市场生态体系 - 深交所将深化多层次市场建设,发展股债衍生品市场,发挥区域性股权市场"塔基"功能[8] - 加强穿透式监管和跨境协作,建立深港监管通报机制,完善舆情应对和投资者保护体系[8][9] - 推动深港交易所互联互通,落实5项对港合作措施,吸引QFLP/QDIE等境外机构落户[9] 风险防控体系 - 建立"四早"风险处置原则,强化数据共享和跨部门协同,完善地方金融风险监测平台[9][10] - 综合运用兼并重组、破产清算等工具处置风险,压实上市公司和机构稳市责任,防范私募基金等重点领域风险[10]
5月9日重要资讯一览
证券时报网· 2025-05-09 22:57
货币政策与金融支持 - 中国人民银行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年利率1.5% 期限最长3年 覆盖26家全国性金融机构 重点支持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及养老产业[2] - 央行2025年Q1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实施适度宽松政策 保持流动性充裕 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重点支持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小微等领域[3] - 央行强调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管理人民币汇率 防范超调风险 同时探索强化宏观审慎功能以维护金融稳定[3] 资本市场监管与改革 - 证监会就《证券结算风险基金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旨在增强证券结算系统风险防范能力[4] - 证监会2025年立法计划聚焦强化行为监管 拟出台《衍生品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等5项重点法规 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等文件[4] - 深圳发布产业金融中心建设行动方案 计划2025-2026年构建创新资本形成机制 培育标杆企业 强化资本市场枢纽功能[6] 行业监管与专项行动 - 国家多部门联合部署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专项行动 重点整治伪报瞒报、夹藏走私等行为 强化行刑衔接机制[5] - 住建部推进民营经济支持政策 拟完善制度设计优化民企参与住房建设改革的政策环境[5] - 欧洲议会通过汽车排放法规修订案 放宽乘用车及厢式货车二氧化碳减排合规要求 被批评为环保政策倒退[6] 上市公司动态 - 三花智控获证监会备案批准发行H股[8] - 文灿股份获得三合一电机壳新项目定点[8] - 恒而达拟850万欧元收购SMS公司高精度数控磨床业务[8] - 梦百合计划0.85亿至1.7亿元回购股份[8] - 龙蟠科技子公司签署1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销售协议[8] - 法拉第未来2025年Q1收入30万美元 融资现金流入超过经营支出[8]
深圳决定建设“产业金融中心”后,“施工图”来了|新产业金融观察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9 21:38
深圳建设产业金融中心行动方案 - 深圳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设"产业金融中心"并发布配套《行动方案》,提出二十条措施从创新资本形成机制、标杆企业培育、行业机构建设、生态体系构筑和风险防控五方面推进 [1] - 目标到2026年底构建适配高质量发展需求的高质量资本市场,"十五五"期间形成五个"一流"体系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 [2] 创新资本形成机制 - 推动国资和政府基金成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和大胆资本,南山区、福田区允许符合条件的项目最高容亏100% [3] - 完善债券融资服务体系,支持科技型企业参与债券市场"科技板",立讯精密和深投控各拟发行1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 [3] - 推动保险资金投资私募股权与创业基金,支持社保基金、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加快发展权益投资,已落地51亿元大湾区科创专项基金及百亿级保险基金 [4] 上市公司质量提升 - 深圳现有境内外上市企业584家(境内424家/境外160家),总市值8.61万亿元 [6] - 强化上市入口监管,2024年上市公司分红超2300亿元、回购注销超百亿元,将市值管理纳入国企评价体系 [6] - 支持并购重组,2025年一季度并购标的库收录425家企业(含43家IPO撤否企业及382家科创企业) [7]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 前海股权交易中心"专精特新"专板已入板301家企业,其中80.73%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含17.6%小巨人企业) [8] - 深化深港金融合作,"跨境理财通"2.0在深新增2.7万投资者,跨境收付420亿元(较1.0增长6倍),占大湾区近50% [9] - "前海30条"落地率超90%,推出14项全国首创实践,跨境贸易投资试点规模达900亿元 [9]
深圳:增强深圳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维护市场平稳运行
快讯· 2025-05-09 18:21
深圳:增强深圳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维护市场平稳运行 智通财经5月9日电,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监管局印发《深圳市关于发 挥资本市场作用 建设产业金融中心行动方案(2025-2026年)》,增强深圳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维护 市场平稳运行。健全常态化风险处置机制,加大跨部门协同力度,综合运用兼并重组、收购承接、接管 托管、司法重整、破产清算等措施处置风险。建立健全风险防控化解问责及督办机制,压实各部门各单 位在上市公司风险化解方面责任。激发上市公司内生稳市动力,引导行业机构发挥维护市场稳定健康运 行的主力军作用,推动中长期资金发挥市场稳定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