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再贷款工具
icon
搜索文档
深圳以五个“一流”打造产业金融高地
证券时报· 2025-05-10 02:08
构建一流创新资本形成机制 - 培育壮大耐心资本 推动国资和政府投资基金成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和大胆资本 引导社会金融资本设立长周期考核机制[1] - 优化科创型企业债权和股权融资协同机制 支持"高新"及"战新"企业债券融资 推动科技型企业、金融机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参与债券市场"科技板"[1] 培育一流标杆企业 -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涉及上市入口把关、治理水平提升、投资价值提升 深圳现有境内外上市企业584家(境内424家 境外160家) A股市值8.61万亿元 占全国7.84%[2] - 强化并购重组主渠道作用 支持上市公司产业整合 打造行业龙头 自"并购六条"发布至一季度末 深圳上市公司披露并购交易184笔 金额406.87亿元[2] 建设一流行业机构 - 支持头部机构通过并购重组、组织创新做优做强 鼓励中小机构差异化发展 引导头部券商拓展境外业务 提升国际影响力[2] - 吸引境内外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专业服务机构落户深圳[2] 构筑一流资本市场生态体系 - 支持深交所深化多层次市场建设 完善股债产品体系 发挥区域性股权市场"塔基"功能 争取创新试点[3] - 推动深港交易所互联互通 配合5项对港合作措施落地 深化"跨境理财通"等机制[3] 一流风险防控体系 - 坚持"四早"原则(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 强化央地协作与源头防控[3] - 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 防范重点领域风险 守住系统性风险底线[3]
刚刚,利好来了!深圳,重磅发布
证券时报· 2025-05-09 19:15
深圳打造全球产业金融高地行动方案 - 深圳市发布《行动方案》从创新资本形成、标杆企业培育、行业机构建设、生态体系构筑等方面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服务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1] - 目标构建适配高质量发展需求、优质创新资本集聚的高质量资本市场 [1] 培育耐心资本与科创金融生态 - 推动国资和政府投资基金成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引导社会资本设立长周期考核机制 [2] - 深圳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管理人1599家,管理基金7487只规模1.41万亿元,2024年新增基金数量全国首位 [2] - 优化科创企业债权股权协同机制,支持"高新""战新"企业债券融资,推动参与债券市场"科技板" [2] - 阳光保险出资45亿元在深成立并购基金,银行保险机构加速汇聚为科创提供资金支持 [3] 上市公司质量提升与并购重组 - 深圳共有境内外上市企业584家(A股424家),市值8.61万亿元,占A股总家数7.84% [4] - 2024年上市公司分红超2300亿元,回购注销金额超百亿元创历史新高 [4] - 2024年深圳A股上市公司研发投入1999亿元(全国第二),同比增长9.54% [5] - 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超170家,专精特新企业超13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70家 [5] - 2025年一季度深圳上市公司披露并购交易184笔金额406.87亿元,标的库中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近九成 [5] 金融机构发展与资本市场建设 - 深圳证券公司23家(全国第二),公募基金32家、期货14家、私募3107家均居前三 [6] - 管理规模超百亿私募股权创投机构27家居全国第一 [6] - 2024年深圳企业通过境内外市场直接融资超7000亿元,其中IPO融资217.84亿元 [6] - 支持深交所深化多层次市场建设,发挥区域性股权市场"塔基"功能 [6]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 推动深港交易所互联互通,配合5项对港合作措施落地 [7] - 深圳5家券商入选"跨境理财通"2.0首批试点数量全国第一 [7] - 参与沪港通、深港通的深市A股公司236家,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 [7]
刚刚,利好来了!深圳,重磅发布!
证券时报· 2025-05-09 19:03
深圳市建设产业金融中心行动方案核心要点 培育耐心资本与科创金融生态 - 推动国资和政府投资基金成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和大胆资本,引导社会资本设立长周期考核机制 [3] - 深圳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管理人达1599家,管理规模1.41万亿元,2024年新增基金数量全国首位 [3] - 优化科创企业债权股权协同机制,支持"高新""战新"企业发债,科技型企业参与债券市场"科技板" [3] - 险资加速布局深圳,阳光保险出资45亿元成立并购基金,银行AIC基金密集设立 [4] 上市公司质量提升与并购重组 - 深圳境内外上市企业584家(A股424家),总市值8.61万亿元,占A股7.84% [6] - 2024年上市公司分红超2300亿元,回购注销金额超百亿元创历史新高 [6] - A股上市公司研发投入1999亿元(全国第二),战略新兴企业超170家,专精特新企业超130家 [7] - 2024年Q1深圳上市公司披露并购交易184笔,金额406.87亿元,标的库中科技创新企业占比近90% [7] 资本市场机构建设与开放 - 深圳证券公司23家(全国第二),公募基金32家,百亿级私募股权机构27家(全国第一) [9] - 2024年深圳企业直接融资超7000亿元,其中IPO融资217.84亿元,债券融资超6500亿元 [10] - 推动深港交易所互联互通,236家深圳公司参与沪港通/深港通(全国第二),5家券商入选"跨境理财通"2.0首批试点 [10]
民生证券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陶川:“双降”之外的政策深意
中国经济网· 2025-05-08 19:32
政策背景与时机 - 发布会为4月政治局会议后稳市场、稳经济的宏观政策序曲,释放关键政策信号[1] - "赶早"借鉴去年"924"经验,政策影响更趋平稳持久[2] - "赶巧"因中美经贸谈判在即,稳定市场预期对争取谈判主动至关重要[2] 货币政策调整 - 央行实施"双降",降息超预期而降准符合预期[3] - 降息空间打开因4月PMI显示出口受冲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且汇率约束减轻[3] - 住房公积金利率下调,房地产需求端刺激政策空间进一步拓展[3] - 结构性货币政策"量扩价廉",创设多项再贷款工具并普遍下调利率0.25个百分点[4] 房地产与实体经济支持 - 房地产支持政策加码,迅速落实政治局会议"更好满足住房消费需求"要求[3] - 政策性金融工具或成稳定国内投资重要抓手,2022年对实体经济提振效果显著[4] - 央行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工具,为财政支持消费打开空间[5] 资本市场政策 - 中央汇金公司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市场底部企稳态势基本确立[6] -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落地,强化以投资人利益为导向的市场功能[6] 财政政策预期 - 财政支持服务消费的增量政策或于年中释放,当前存量政策未完全落实[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