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学研医协同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经济样本观察·企业样本篇|品驰医疗:让中国人用上自己的脑起搏器
新华社· 2025-07-11 15:04
公司发展历程 - 2000年王忠诚院士提出研发国产脑起搏器的设想,打破国外垄断局面 [3][4] - 2008年品驰医疗注册成立 [5] - 2009年脑起搏器投入临床试验 [6] - 2013年获国家药监局产品注册证正式上市,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7][8] 技术突破与创新 - 攻克可充电技术、远程程控、变频刺激、高场强磁共振兼容等核心技术 [9] - 解决电极导线在高场强MRI下射频致热难题,研发全球领先解决方案 [11] - 自主研发关键零部件馈通连接器,打破进口依赖并实现对外供应 [9] - "脑起搏器关键技术、系统与临床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0] 市场地位与产品线 - 脑起搏器占中国市场份额超50%,累计造福数万名患者 [10] - 全球唯一同时拥有四个系列主流植入式神经调控产品线的企业 [10] - 核心产品线包括脑起搏器、迷走神经刺激器等,均已进军海外市场 [13][14] 产学研协同模式 - 与清华大学合作基础理论研究,与北京天坛医院等临床机构联合开发 [11] - 共建神经调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承担多项国家重点科研课题 [12] - 推动国内神经调控行业从模仿跟随转向自主创新,带动十余家相关企业发展 [12] 国际化布局 - 2016年脑起搏器获欧盟CE认证,进入欧洲、亚洲、南美洲市场 [13] - 2023年迷走神经刺激器完成拉丁美洲首例海外植入 [13] - 计划结合神经调控技术与中医疗法,打造中国特色医疗解决方案 [14]
领航细胞病理新赛道 打造肿瘤早筛"中国芯"——言鼎生物医疗团队斩获青岛产业领军殊荣
华夏时报· 2025-05-30 19:49
公司动态 - 言鼎集团旗下"细胞液体病理活检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项目团队入选青岛市产业领军人才(团队)[1][3] - 项目由肖乐义教授领衔 聚焦肿瘤早期筛查与预后监测领域[3] - 公司董事长刘元柱代表团队领取荣誉证书[1] 技术研发 - 项目整合生物医学工程、微流控技术、多模态医疗大数据等跨学科力量[5] -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符合率超90%[7] - 已获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 开发全自动检测分析仪[7] 战略布局 - 构建"引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 形成跨学科创新联合体[5] - 与青岛大学、中科院理化所等建立合作 共建多个联合实验室[5] - 在北京、珠海等地设立分支机构 形成全国性布局[5] 行业影响 - 技术目标实现核心部件国产化 推动临床仪器国产替代[8] - 项目将提升癌症早期检测技术自主创新能力[8] - 通过提高肿瘤早筛率降低医疗支出 支撑健康中国建设[8] 发展规划 - 持续深化"产学研医"协同创新模式[10] - 打造覆盖肿瘤早筛、精准诊断、个体化治疗的全产业链生态[10] - 为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链发展注入新动能[8][10]
深圳先进院研究成果填补行业空白 “含镁可降解高分子骨修复材料”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
深圳商报· 2025-05-16 01:01
产品与技术 - 含镁可降解高分子骨修复材料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转化医学研究与发展中心秦岭、赖毓霄团队历经15年研发成功 [1] - 该材料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创新医疗器械第三类植入器械注册审批,正式获准上市 [1] - 材料采用低温3D打印方法开发,攻克了3D打印骨科器械的多项技术难点,实现含镁骨修复材料的精准成型 [1] - 材料具有仿生结构和适宜强度,力学强度与人体松质骨相近,能在手术中稳定应对冲击力 [1] - 材料在6至9个月内完全降解并被人体充分吸收,降解过程中释放的镁离子参与新骨形成和生理代谢 [1] 临床效果 - 在北京积水潭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等八家医院完成176例骨缺损患者的多中心临床试验 [2] - 临床试验结果显示24周植骨融合率达98%以上,无排异反应,展现优异生物相容性 [2] 行业地位 - 该成果填补行业空白,为骨缺损修复提供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港方案" [1] -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开数据,目前尚无镁相关骨修复材料作为医疗器械应用于临床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