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学研融合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上海交通大学2025年度“计算机85基金”颁奖仪式举行
环球网· 2025-09-22 17:59
基金概况 -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85基金暨杨元庆教育基金"是国内高校首个众筹教育基金 成立于2015年5月 2025年迎来10周年纪念 [1] - 基金由杨元庆个人捐资1000万设立 并接受1985届计算机系校友年度捐赠及社会捐赠 由理事会管理 采用国际先进运营模式 [2] - 截至2025年9月 基金累计奖励优秀本科生/硕士/博士生136人次 资助青年教师11人 总发放金额达630.4万元 [2] 基金运作与成果 - 基金设立"优秀学生奖学金"与"孙永强青年学者奖" 分别奖励优秀学生和支持青年教师 [1] - 所有11位获资助青年教师均获批国家级人才计划 2016年首届获奖者吴帆已成长为计算机学院常务副院长 [2][5] - 基金形成可持续支持体系 成为激励计算机学院师生的重要力量 搭建校友与母校联结桥梁 [2] 捐赠背景与理念 - 杨元庆捐赠动机包括回报母校培育之恩 助力计算机科学人才建设与科研创新 汇聚更多校友力量 [7] - 捐赠采用众筹方式 体现校友饮水思源情怀 无论事业成就与经济能力均愿回馈母校 [7] - 杨元庆长期关注基础科研与人才培养 2015年捐赠教育基金 2021年上海交大125周年校庆时捐资1亿元建设全国高校算力最强科学计算中心 [7] AI发展趋势 - AI发展存在两大方向:大模型技术向通用型人工智能演变 以及AI技术在各行各业应用落地 [11] - 中国在AI应用领域潜力巨大 拥有规模庞大市场和完整制造业体系 AI向实是中国制造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珍贵机遇 [11] - 混合式人工智能是实现AI普惠的最佳路径 包括混合式个人智能的"一体多端"架构和混合式企业智能的本地化部署 [12] 产学研合作 - 联想集团与上海交大2021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成立智能设备联合实验室和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 [13] - 合作领域包括个人智能 企业智能与材料及设备创新 已取得高亮不锈钢镁材料研制及云资源管理技术发明一等奖等成果 [13][14] - 双方正推进智能体个性化技术研究 致力于让AI更懂用户 实现"想你所想 做你所做" [14] 创新理念 - AI创新多出现在交叉学科领域 需要拓宽眼界和涉猎广泛以保持创新活力 [14] - 校企合作能加快AI创新速度 既推动科研水平提升也助力企业发展 实现共同成长 [13]
教育公益长期主义者杨元庆
搜狐网· 2025-09-19 12:45
基金设立与运营模式 -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85基金暨杨元庆教育基金是国内高校首个以众筹方式运营的教育基金 由杨元庆个人捐资1000万人民币设立杨元庆教育基金 并联合1985届计算机系校友共同捐赠成立 [1][3] - 基金由理事会管理 每年审议财务和运营 设立评审委员会负责奖励评审工作 采用国际先进的运营模式 [3] - 基金构成包括杨元庆教育基金年收益 1985届计算机系校友年度捐赠及社会捐赠 下设优秀学生奖学金和优秀青年教师奖 [3] 基金成果与资助规模 - 截至2025年9月 基金运行十年间共奖励优秀本科生 硕士及博士生136人次 资助青年教师11人 总发放金额达630.4万元人民币 [3] - 所有获资助青年教师均获批各类国家级人才计划 2016年首届获奖者吴帆已成长为计算机学院常务副院长 承担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 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0余项项目 [4] - 2025年度颁奖仪式颁发孙永强青年学者奖和优秀博士生奖学金 获奖者韩帅强调传承学术精神与实业报国情怀 鲁昱表示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和学科前沿 [4][5] 捐赠者背景与教育公益投入 - 杨元庆作为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 上海交大1981级计算机系校友 在2015年捐赠设立基金 2021年上海交大125周年校庆时个人捐资1亿元人民币建设全国高校算力最强的科学计算中心思源一号 [8] - 思源一号启用五年来支持多项重大科研突破:2022年助力银河系中心黑洞首张照片数据筛选 2023年完成海铃中微子望远镜概念设计 2024年成功研制高亮不锈镁材料并实现商业应用 [9] - 杨元庆2017-2023年间三次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个人捐赠:2017年捐1000万设立教育基金 2020年捐1000万支持新冠疫情科研攻关 2023年捐2亿元支持少年班学院楼建设 创该校最大校友个人捐赠纪录 [10] - 2022年向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求真书院捐赠 2023年位列中国高等教育最有承诺的大额捐赠人榜第6位 连续三年上榜 [11]
寻找新动能,上海民营企业争做“先吃螃蟹的人”
搜狐财经· 2025-09-19 09:31
上海民营经济整体贡献 - 2024年上海民营经济贡献全市近30%工业产值和固定资产投资 [1] - 民营经济创造全市75%新增就业岗位 [1] - 全市80%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为民营企业 [1] 沉浸式娱乐行业创新 - 博新全宇宙通过AI赋能实现文化资源全球化突破物理限制 [2] - 成功运营"消失的法老"等爆款项目并转为长期展览 [2] - 大空间沉浸式体验互动模式获得市场超预期反响 [2] 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 黑湖科技服务超3万家工厂实现数字化转型 [3] - 成为亚太地区服务工厂数量最多的工业软件开发商之一 [3] - AI技术迭代推动数字化解决方案市场需求增长 [3] 高端医疗装备国产突破 - 联影医疗扭转中国高端医疗设备依赖进口局面 [4] - 产品进驻全球近90个国家15000多家机构 [4] - 推动3.0T磁共振等高端设备自主研发破冰 [4] 产业集群协同效应 - 长三角地区产业化能力和设施配套能力全球领先 [4] - 联影医疗培育近千家国产供应商含近百家小巨人企业 [5] - 智元科技依托上海强大供应链实现关节等核心部件本地化 [5] 创新药研发支持体系 - 和元生物获得上海市前期政策支持建设超8万平方米产业基地 [5] - 投资逾15亿元在临港新片区建设精准医疗产业基地 [5] - 政府产业基金引导和多轮融资支撑行业发展 [6] 人工智能场景应用 - 西井科技中标上海机场FOD巡检设备项目 [6] - 打造全球首个AI+自动驾驶+FOD探测应用范例 [6] - 物流领域技术迭代依靠充足应用场景推动 [6]
上海企业反“内卷”的底气,从何而来?解放日报调研本市民营经济→
搜狐财经· 2025-09-17 14:54
上海民营经济整体贡献 - 2024年上海民营经济创造全市近30%工业产值和固定资产投资 [1] - 贡献全市75%新增就业 [1] - 全市80%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为民营企业 [1] 工业数字化领域 - 黑湖科技服务超30000家大中小工厂实现数字化转型 [4] - 成为亚太地区服务工厂数量最多的工业软件企业 [4] - 通过服务工厂柔性生产需求积累首批客户并实现行业领先 [4] 高端医疗装备领域 - 联影医疗扭转中国高端医疗设备80%以上CT、90%以上磁共振和100%PET-CT依赖进口的局面 [6] - 产品进驻全球近90个国家和地区15000多家临床及科研机构 [6] - 推动3.0T磁共振等高端医疗设备自主研发破冰 [6] 产业集群协同效应 - 长三角产业化能力和设施配套能力被评价为世界最好 [6] - 联影医疗培育近1000家优质国产供应商,其中近100家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8] - 助推数十家生态链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8] 智能机器人产业 - 智元机器人依托上海强大供应链,核心部件如关节来自周边工厂企业 [8] - 早期通过品牌客户对接加速产品优化过程 [8] - 零部件大规模量产和大模型迭代推动机器人快速发展 [9] 生物医药领域 - 和元生物从12平方米办公室起步,建成5000平方米综合研发平台 [9][10] - 在临港新片区投资超15亿元建设近8万平方米产业基地 [10] - 挂牌新三板后于2022年成功登陆科创板 [9][10] 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 西井科技产品落地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服务超200家客户 [10] - 从单一物流场景拓展至海港、空港等多式联运全节点 [10] - AI模型需要足够数据量和场景理解才能在垂直场景发挥价值 [10] 技术创新突破 - AI赋能使文化艺术资源突破物理空间限制走向世界 [3] - 新兴大模型迭代为工业数字化带来更丰富科技实践 [4][5] - 产学研融合创新构成企业重要优势 [8]
瑞德智能(301135) - 2025年9月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04 19:3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9,532.98万元,同比增长18.12%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19.60万元,同比增长11.94%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561.06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29.76%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7,717.17万元,同比增长162.73% [1] 产能布局与扩张 - 拥有广东顺德、安徽合肥、浙江绍兴和越南同奈四大研发生产基地 [2] - 浙江绍兴基地迁建后产能规模提升50%以上,2025年7月全面投产 [2] - 越南同奈基地产能已达饱和状态,正积极实施新厂房扩张计划 [2] - 形成"珠三角-长三角-东南亚"三极产能布局 [2] 战略发展与业务优化 - 业务结构呈现"基本盘稳固、增长极发力、未来点培育"健康态势 [1] - 持续深化"733工程"数字化投入,提升运营效率 [1] - 通过精益制造构建技术护城河,实现降本增效 [1] - 积极探索并购参股等资本运作方式拓宽业务边界 [2][3] 技术研发与创新 - 聚焦电机电动、汽车电子、AI算法、物联网通信等核心技术领域 [3] - 深化与高校战略合作构建产学研创新生态 [1] - 优化研发投入结构,构建硬件与质量体系融合的研发平台 [1] 市场前景与客户合作 - 下半年环境家电(电暖器、加湿器等)需求预计显著上升 [3] - 智能化升级与多国能效政策推动高精度控制器需求增长 [4] - 与主要客户合作关系稳固,响应及交付能力获认可 [4] - 主要客户库存健康,刚需品类订单韧性较强 [3] 投资并购规划 - 重点聚焦智能控制器主业高度相关细分领域 [3] - 针对机器人、医疗健康、宠物科技等战略业务评估并购机会 [3] - 通过技术合作或参股方式快速补充核心技术短板 [3] - 产业投资与资本协同已纳入长期发展规划 [3]
扬州市食药检中心拿下实验动物“通行证”,三大核心能力将得到重点拓展
扬子晚报网· 2025-08-22 14:24
核心资质获取 - 扬州食药检中心获得江苏省科技厅颁发的《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标志着动物实验室规范化建设全面完成[1] - 许可证涵盖小鼠、豚鼠、兔等核心实验动物类别 许可范围包括动物实验环境设施使用和技术操作及相关科研检测等全业务场景[1] - 该资质使中心具备依法依规开展实验动物研究与检验检测的资质条件[1] 业务能力提升 - 中心可更高效开展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产品的安全性评价研究[1] - 将为政府监管决策和企业创新研发提供精准权威的数据支持[1] - 已构建涵盖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等多领域的综合性检验检测技术矩阵[2] 未来发展规划 - 重点拓展三大核心能力:服务监管聚焦新型制剂、生物制品、化妆品等领域系统开展毒性试验与风险评估[2] - 赋能产业方面与本地头部药企合作协同推进创新药临床前研究缩短研发周期[2] - 开放共享方面向高校、科研院所开放实验动物资源促进产学研融合创新[2] 行业支撑作用 - 为提升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能力、助力区域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1] - 未来将持续提升动物实验室能级以规范化、标准化为引领扩大检验检测服务的科学性与覆盖面[2] - 为守护公众食品安全、推动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贡献更多检研力量[2]
抓好质量提升 推广共享制造 河北邢台做优特色产业集群
经济日报· 2025-08-03 05:51
产业集群发展 - 河北省邢台市开展"标准质量提升年"活动 聚焦标准引领 质量强基 质量提升 助企帮扶 品牌赋能 整治提升6个方面 推动特色产业集群规模 质量双提升 [1] - 邢台市突出抓质量提升和科技创新 加快发展以数字化智能化为基础的共享智造 从金融 招商引资 人才引育等多方面综合赋能 强龙头企业 强链条协作协同 力争44个集群营收今年突破6500亿元 [1] 质量提升措施 - 邢台市开展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行动 新建省级质检中心7个 实现特色产业集群省级以上检验检测机构全覆盖 [1] - 聘任4000余名首席质量官 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 并向特色产业集群中小工业企业延伸覆盖 [1] - 通过推进"助企引智"服务工作 已先后帮助90余家企业引进110余名国际质量专家 提升企业质量水平 [1] 共享制造与创新 - 推广产业集群共享制造场景 21个特色产业集群的34家企业建设了共享工厂或共享载体 参与企业2200余家 利润率平均提升10% [1] - 推动产学研融合创新 面向重点产业集群创新发展需求和技术瓶颈 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 推动省重点产业集群实现省级创新平台全覆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