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工智能+储能
icon
搜索文档
聚焦AIDC智算储能丨双登股份全球研发总部(新型储能零碳产业园)开工
据了解,双登股份全球研发总部(新型储能零碳产业园)定位为 "零碳技术创新高地、全球人才集聚平台" , 核心聚焦 AIDC智算中心储能领域 。 项目将围绕 " 绿电 + 储能 "技术迭代, 定向研发定制化储能电池、智能调度算法及一体化储能系统 , 针对性 解决智算中心 "绿电消 纳"与"供电安全"双重痛点。同时,全球研发总部(新型储能零碳产业园)将依托能碳管理平台实现研发用能精细化管控,打造零碳理念践行样 本,构建"研发突破 - 产品迭代 - 产业赋能"的闭环生态。 政策资本双重赋能 夯实行业龙头地位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开工距双登股份资本市场关键布局仅一周有余。 8 月 2 6 日, 国家《关于深入实施 "人工智能+" 行动的意见》发布当 日,双登股份成功登陆 港 交所主板,成为 港股 "AIDC智算中心储能" 领域首家上市企业 。 9 月 4 日,双登股份(06960.HK)全球研发总部(新型储能零碳产业园)开工仪式在江苏泰州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副主任黄学杰教授,中科大碳中和研究院执行院长孔力以及来自清华 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厦门大学、南京理工 ...
双登股份登陆港交所主板 其全球研发总部开工,泰州市委书记参加仪式
扬子晚报网· 2025-09-05 10:56
双登股份董事长、总裁杨锐博士在开工仪式致辞。"零碳算力地球"的实现离不开储能技术的支撑,全球 研发总部(新型储能零碳产业园)是双登立足全球视野、紧扣"人工智能+储能"发展方向、兑现上市承诺 的重点投资项目,是全力打造双登践行ESG承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载体"。 未来,双登股份将以全球研发总部(新型储能零碳产业园)启用为新起点,深度参与全球零碳园区标准共 建,构建开放型能源应用生态赋能合作伙伴,与各方携手共筑可持续智慧能源新时代。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开工距双登股份资本市场关键布局仅一周有余。8月26日,国家《关于深入实施"人 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发布当日,双登股份成功登陆港交所主板,成为港股"AIDC智算中心储能"领域 首家上市企业。"政策+资本"的双重利好,不仅印证了市场对其AIDC智算储能核心技术价值的认可,更 凸显了投资者对双登把握"人工智能+储能"产业机遇能力的信赖,为此次全球研发总部(新型储能零碳产 业园)的落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开工仪式上,泰州市姜堰区委书记孙靓靓在致辞中表示,双登股份深耕通信领域储能核心赛道,已成长 为"隐形冠军"。此次全球研发总部(新型储能零碳产业园)开工既是双登贯彻"双 ...
双登股份全球研发总部(新型储能零碳产业园)开工
中证网· 2025-09-04 21:48
项目概况 - 双登股份全球研发总部(新型储能零碳产业园)于9月4日在江苏泰州正式开工 [1] - 项目定位为零碳技术创新高地和全球人才集聚平台 核心聚焦AIDC智算中心储能领域 [1] - 项目将围绕绿电+储能技术迭代 研发定制化储能电池 智能调度算法及一体化储能系统 [1] 技术重点 - 针对性解决智算中心绿电消纳与供电安全双重痛点 [1] - 依托能碳管理平台实现研发用能精细化管控 打造零碳理念践行样本 [1] - 构建研发突破-产品迭代-产业赋能的闭环生态 [1] 资本背景 - 项目开工距公司港交所主板上市仅一周有余(8月26日上市) [1] - 公司成为港股AIDC智算中心储能领域首家上市企业 [1] 战略定位 - 项目是公司立足全球视野 紧扣人工智能+储能发展方向的战略投资项目 [1] - 项目被定位为践行ESG承诺 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载体 [1] - 董事长杨锐博士强调储能技术对实现零碳算力地球的关键支撑作用 [1]
海博思创获评2025年北京市先进级智能工厂
中证网· 2025-08-18 20:43
公司荣誉与认证 - 海博思创凭借"基于大数据驱动的高性能储能产品智能工厂"项目获评2025年北京市先进级智能工厂 [1] - 智能工厂的绿色制造模式曾获"北京市绿色工厂"认证 [3] 智能工厂技术架构 - 工厂以"人工智能+储能"为核心 深度融合数字孪生、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 [1] - 建立设备与建筑数字化3D模型 实现生产制造、物流仓储、运营管理等多子系统数据深度打通 [1] - 搭建基于多物理场耦合的数字化设计平台 集成国际领先仿真软件实现产品性能虚拟验证与优化 [2] - 建立数字孪生工厂虚拟生产过程 实现设备运动状态模拟和物料运动状态模拟 [2] 生产运营管理 - 通过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手段集中显示生产质量、设备状态、能源消耗等关键信息 [2] - 实现生产管控的可视化、透明化、高效化 [2] - 构建"产品+服务+数据"的新型智能制造生态 从单一产品制造商蜕变为数智化驱动服务型制造标杆 [2] 产品与服务创新 - 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 为每颗电芯赋予唯一数字身份编码 [2] - 通过物联网技术全程采集从产品设计到交付的全流程数据 [2] - 在运维阶段依托海量数据提供健康状态监测、辅助运维方案决策等预测性维护服务 [2] - 新设计储能产品自带能量回收功能 实现运行过程中能源高效利用 [3] 可持续发展与环保 - 建立覆盖全价值链的碳足迹管理系统 通过数字孪生技术优化生产工艺 [3] - 单位产品碳排放较行业平均水平显著下降 [3] 业务扩展与行业影响 - 以北京智能工厂为标杆母版 将智能制造模式推广至珠海、酒泉、大同等地 [3] - 布局打造集"智能产线、智能仓储、智能物流"于一体的智能制造基地 [3] - 实现全国智能生产基地的集成联动与协同高效运转 [3] - 通过技术输出和标准制定推动整个产业链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