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通识教育

搜索文档
南大“AI试炼场”发布 无缝对接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
环球网资讯· 2025-07-07 11:50
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研讨会 - 会议主题为"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创变与守正",聚焦人才培养与科技变革的深度融合路径 [1] - 来自全国高校、企业等领域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 [1] - 南京大学"AI试炼场"平台在会上正式发布 [1] 南京大学"AI试炼场"平台 - 平台定位为AI智能体资源库与应用平台,面向南京大学师生 [1] - 主要功能包括:AI算力、模型、工具与智能体、教学科研AI知识库 [1] - 平台由南京大学联合超星、阿里云共同打造 [1] - 平台特色:丰富的AI智能体矩阵、强大的智能体开发平台、安全可靠的云端算力、深度融入教学科研的AI知识库 [1] - 平台目标:推动AI时代通识教育从重知转向知行合一 [1] 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理念 - 中国科学院院士吕建提出人才培养应贯通知识、思维、创造、知行、做人五个维度 [2] - 强调需要平衡教育的慢变量和人工智能的快变量 [2] - 南京大学本科生院院长王骏提出需要顶层设计与深耕实践相结合 [2] - 计划建立产学研跨界交流机制,培育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最佳实践案例" [2]
教育部发布两条新规 助力AI时代中小学教育
经济观察报· 2025-05-15 15:12
《指南》旨在以素养培育为核心,构建一套科学完备的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体系,通过螺旋式课程设计实 现从认知启蒙到创新实践的素养发展:小学阶段注重兴趣培养与基础认知,初中阶段强化技术原理与基 础应用,高中阶段注重系统思维与创新实践。同时,推动人工智能教育从局部试点转向全域覆盖。 过去的AI基于用户的提示语来生成一段文本,但现在海量的中间提示语由AI自己通过搜索和推理完 成。AI的易用性和生成内容的质量直接提升了一个巨大的台阶。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今天的AI并不为 过。 但将AI引入教育,并不是"教编程"那么简单。《指南》指出,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目标是普及技术原 理、应用场景和伦理安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核心素养。基于此,《指南》明确了学生学什么、怎 么学,更对怎么保障、如何实施,确保 AI 教育既安全又落地。将"伦理安全"作为核心教学内容,要求 学生理解技术背后的规则。例如,在设计 AI 模型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算法歧视了某个群体,该怎 么办?"这种"批判性思维"比单纯的技术操作更重要。 5月13日,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和《中 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 ...
张钹院士:人工智能时代,要培养个人的人工智能基础素养
环球网资讯· 2025-04-13 11:42
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政策推进 - 教育部2018年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提出开展普及教育并支持高校资源对外开放[3] - 教育部2024年11月印发通知明确2030年前在中小学基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3] - 北京市教委2025年秋季起要求全市中小学每学年开展不少于8课时人工智能通识教育[3] - 广东省推出"2素养1纲要"方案通过通识课提升学生人工智能核心素养[3] 教育机构布局与课程体系 - 清华大学成立AIGE研究中心整合学术资源培养人工智能时代建设者[4] -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指出需解决教学方案设计、教师培养、人才选拔体系等复杂问题[5] - 清华大学发布"大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及系列读本[5] 教育目标与实施挑战 -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钹提出教育目标包括正确理解AI技术、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合理使用AI[3] - 行业面临跨领域协作难题需整合科学家、教育专家、商业机构等社会力量[4][5] - 技术快速迭代对教师知识更新和教学质量评测提出挑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