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价值投资理念
icon
搜索文档
杨德龙:大盘走势持续震荡调整 不会改变中长期向上走势
新浪基金· 2025-11-20 18:19
近期,大盘出现了反复震荡调整的走势,显示出在4000点这一关键关口,多空分歧明显加大。临近年 底,部分投资者出于兑现全年收益的考虑,出现一定程度的获利了结行为,这在情理之中。因此,年底 市场往往呈现反复震荡的特征,但这并不意味着本轮结构性行情的结束。我一直认为,一轮慢牛长牛行 情是提振消费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也是打破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局面的关键所在。此轮牛市已经启动:以 2024年9月24日政策发布为标志,市场由此开启了第一波大幅上涨,正式拉开牛市序幕;而自2025年6月 底起开启的上攻行情,则可视为牛市的第二阶段。在此阶段,指数成功突破4000点整数关口,这也是A 股历史上第三次站上4000点。 的是,算力相关板块在2025年已累积较大涨幅,年底部分投资者可能选择获利了结,导致市场出现阶段 性调整。但此类调整预计为科技牛进程中的正常波动,并非行情终结。投资者需加以区分,真正具备技 术突破能力、能持续兑现业绩的科技龙头,有望在2026年继续表现;而仅有题材或概念的个股,一旦回 调,可能难有再起机会。因此,在科技股投资中,仍需坚持价值投资理念,谨慎投资纯题材股,避免追 涨杀跌,方能在本轮慢牛行情中真正实现财富的稳健 ...
股市早观点,哪些热点?哪些消息?11月15日
搜狐财经· 2025-11-15 16:47
今年第三季度伯克希尔最大的个股持仓集中在两家科技巨头——苹果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其中,苹 果进一步被抛售,Alphabet则被首次建仓。考虑到巴菲特传统的价值投资理念以及他对高增长科技股的 谨慎态度,建仓Alphabet的举动令市场颇感意外。 关注我,更多股市资讯告诉你! 11月15日,欢迎来到股市早观点,我们来看看今天有哪些消息热点? 由于最近出现通胀持续的迹象,市场对美联储在12月会议上降息的预期明显下降。根据芝商所的 FedWatch数据,市场认为美联储12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已经从上周的67%降到不足50%。 周五,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下简称"伯克希尔")披露的13F报告显示,在今年底"退休"进入倒计时之 际,巴菲特领导的伯克希尔公司调整了对美国科技巨头的押注。 ...
巴菲特不留任 价值投资理念“不卸任”
证券日报· 2025-11-12 00:22
文章核心观点 - 沃伦·巴菲特卸任首席执行官职务,但其价值投资理念将继续引领A股及全球市场投资者 [1] - 价值投资理念具有跨越市场周期和行业更迭的普适性,其核心生命力在于长期陪伴优质企业成长 [1][2] - A股市场投资理念与生态正日益成熟,个人投资者和企业应分别提升研究能力与坚守发展质量,共同实践价值投资 [3] 监管倡导与市场环境 - 监管层长期倡导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性投资,这一思路对市场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1] - 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引导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保基金等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 [2] - 中长期资金入市将增强资本市场的配置稳定性和有效性,为优质企业提供持续资本支持,并为价值投资创造更好市场环境 [2] 市场参与者行为转变 - A股市场越来越多的个人投资者和机构开始关注企业基本面和成长空间,而非短期行情波动,体现价值投资理念的生根发芽 [1] - 短期交易和追逐热点的现象仍未完全消散,部分资金的快进快出加剧市场波动并使投资者错失长期收益 [1] - 个人投资者应放慢节奏、提升研究能力、学会耐心等待,在企业的长期成长中实现财富增值 [3] 企业价值创造与市场生态 - 企业的真正价值源于发展质量的持续提升、可持续的利润增长与透明规范的公司治理,而非短期业绩或概念炒作 [2] - 企业若只关注短期股价、追热点炒概念,将消耗投资者信任;唯有持续投入研发创新、公司治理和长期战略,才能成为资本市场长期赢家 [2] - 企业应敬畏市场、坚守初心,用可持续的业绩和透明的治理赢得资本的长期信任 [3]
巴菲特不留任价值投资理念“不卸任”
证券日报· 2025-11-12 00:10
文章核心观点 - 沃伦·巴菲特计划卸任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首席执行官,但其价值投资理念将继续引领A股及全球市场投资者 [1] - 价值投资理念具有跨越市场周期和行业更迭的普适性,其核心生命力在于长期关注企业基本面和成长空间 [1] - A股市场投资理念与生态正日益成熟,监管层倡导的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性投资思路对市场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1][2] 监管政策与市场环境 - 今年1月,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 [2] - 方案重点引导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 [2] - 随着中长期资金逐步入市,资本市场的配置稳定性和有效性将增强,为优质企业提供持续资本支持,并为价值投资创造更好市场环境 [2] 投资理念转变与市场现象 - 近年来A股市场越来越多的个人投资者和机构开始把眼光放得更长远,更加关注企业基本面和成长空间,体现了价值投资理念的生根发芽 [1] - 短期交易、追逐热点的现象仍未完全消散,部分资金的快进快出加剧了市场波动,并让投资者错失优质企业成长的长期收益 [1] - 投资者过度沉迷短期投机容易错失机遇,导致市场资金脱离价值主线,削弱长期资本形成的基础,不利于市场生态健康发展 [1] 企业价值与公司治理 - 企业的真正价值源于发展质量的持续提升、可持续的利润增长与透明规范的公司治理,而非短期业绩或概念炒作 [2] - 企业只关注短期股价表现,陷入“追热点”“炒概念”误区,最终会消耗投资者信任 [2] - 企业应在研发创新、公司治理、长期战略上持续投入,才能成为资本市场的“长期赢家” [2] 对市场参与者的启示 - 对个人投资者而言,应接过价值投资的“接力棒”,放慢节奏、提升研究能力、学会耐心等待,在企业长期成长中实现财富增值 [3] - 对企业而言,应敬畏市场、坚守初心,用可持续的业绩和透明的治理赢得资本的长期信任 [3] - 巴菲特成为价值投资标杆的原因在于其坚定坚守,精准选择有成长潜质的公司并陪伴企业成长 [2]
泉果基金创始人、总经理王国斌去世,公司发文悼念
搜狐财经· 2025-11-03 16:24
公司管理层变动 - 泉果基金创始人兼总经理王国斌因病于2025年11月3日逝世,享年57岁 [1] - 公司定于2025年11月9日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追思会 [4] 公司创始人与行业地位 - 王国斌被业内誉为"企业家型投资人",拥有超过三十年证券从业经验,是东方红资产管理创始人和首任董事长,君和资本联合创始人 [3] - 其率先提出并引领实践价值投资理念,以深厚专业素养与前瞻性视野为行业培养大批人才 [3] - 作为主要股东之一于2022年创办泉果基金,始终积极看待中国发展,坚定相信中国资本市场和资产管理行业未来 [3] 公司理念传承 - 公司所有员工将继续秉承王国斌思想和精神,以投资者长期价值最大化为宗旨 [3] - 公司强调资产管理是受人之托,守住"忠信"是本分和承诺 [3]
泉果基金讣告
中国基金报· 2025-11-03 16:24
泉果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 总经理王国斌先生,因病医治无效, 于2025年11月3日不幸逝世,享年 57岁。 王国斌先生,1968年2月生,浙 江金华人,中共党员,上海市人大代 表。北京大学学士、硕士,曾就读于 化学系、社会学系、光华管理学院。 来源:泉果基金微信公众号"泉果视点" 作为中国证券市场入行最早、并 始终坚持在投资一线的资深专业人士 之一,王国斌先生率先提出并引领和 实践价值投资理念,并以其深厚的专 业素养与前瞻性视野,为中国资产管 理行业培养了大批人才,做出了重要 贡献。 王国斌先生被业内誉为"企业家 型投资人",在证券市场从业超过三 十年 系车方红资产管理创始人 首 特此补告。 泉果基金 2025年11月3日 I T, ボリハム火! 白牡 任董事长,君和资本联合创始人。王 国斌先生怀揣"投资中国"之心、作为 主要股东之一于2022年创办了泉果 基金. 始终积极地看待中国发展,坚 定地相信中国资本市场和资产管理行 业的未来。 "做资产管理是受人之托,守 住'忠信'是我们的本分,也是我们的 承诺。"泉果基金所有员工将继续秉 承王国斌先生的思想和精神,寻清 泉,种良木,以投资者长期价值最大 化为宗 ...
公募行业展现高质量发展新气象
中国基金报· 2025-10-26 20:56
行业生态变革 - 行业正经历从“重规模”到“重质量”的触及根基的生态性变革,核心驱动力从规模导向切换为质量优先 [2] - 行业经营理念和运作模式被系统性重塑,推动形成“基金公司-销售机构-投资者”的良性互动闭环,减少短期逐利行为 [2] - 转变带来规模与业绩的正向循环,业绩优异、风格清晰的产品更易获资金认可,避免了“规模膨胀-业绩下滑”的恶性循环 [3] - 价值投资理念深度落地,机构短期择时、风格漂移行为减少,基金经理更聚焦企业长期价值 [3] - 方案推动行业从产品设计、客户服务到公司治理全面升级,尤其在权益投资和中长期资金管理领域角色更重要 [3] 投研能力建设 - 行业围绕投研体系建设、人才梯队培养、科技赋能发力,推动投研能力从“个体驱动”向“体系驱动”转型 [4] - 多家公司探索特色升级路径,“一体化”和“团队化”成为共同趋势,例如中欧基金的“资管工业化”和博时基金的投研一体化小组 [4][5] - 投研体系落地依赖稳定专业的人才队伍和长期导向的考核激励机制,如嘉实基金的“传帮带”机制和海富通基金的长期业绩导向考核 [5][6] - 科技赋能成为投研升级加速器,公司加大AI、大数据投入,实现数据驱动决策,如嘉实基金和海富通基金的应用 [6] 投资者服务与获得感 - 行业从降费让利、产品创新、投教陪伴三个维度落实“以投资者为中心”理念,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7] - 费率改革切实降低投资者持有成本,行业竞争逻辑向“业绩驱动”转型,并推出多批浮动费率产品,建立利益共担机制 [7] - 在市场走牛背景下,公司通过控制新发产品规模、暂停热门产品申购等方式优先维护持有人利益和投资体验 [8] - 投资者教育工作不断创新,如博时基金的创意干货内容和线下活动,以及中欧基金发布《服务公约》提出四大服务准则 [8][9] 产品创新与业务发展 - 行业产品供给从“供给驱动”转向“需求引领”,构建多元化、精细化、工具化的产品体系 [11] - 平安基金加速权益产品布局,主动与被动双轮驱动,并将主动权益产品细分为四大系列以满足不同需求 [11] - 嘉实基金推出首批新型浮动费率产品,未来将继续打造与投资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品体系 [12] - 博时基金在公募REITs领域深入布局,为实体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12] 合规风控与文化建设 - 费率改革和合规风控成为支撑行业转型的重要动力,督促管理人通过深度研究追求中长期超额收益 [13] - 海富通基金新增及修订多项合规制度,上线AI合规知识库,并新建专项方案强化流动性风险与信用风险防控 [14] - 诺德基金强化全员合规意识,定期重检制度流程,落实监督检查与风险防控,并培育合规文化 [14] - 海富通基金组织开展多轮企业文化大讨论,提升整体运转效率和组织活力 [14] 行业挑战与未来格局 - 转型面临内部惯性思维、利益格局局限及外部销售渠道模式、投资者习惯制约等多重挑战 [15][16][17] - 未来三到五年高质量发展是主旋律,行业从规模比拼转向价值竞争,具备核心能力的公司将脱颖而出 [18] - 竞争格局可能呈现强者恒强态势,主动权益投资能力强、产品布局多元化的公司及在被动型产品有优势的公司有望胜出 [18] - 适应工业化与数字化趋势、提供系统性一站式服务的公司更可能抢占先机 [19]
“新时代·新基金·新价值” | 公募机构携手走进商圈,筑牢市民财富安全防线
新浪基金· 2025-10-20 16:36
活动概况 - 东方基金联合银华基金、汇安基金、东兴基金、泓德基金、宏利基金及天相投顾共7家机构,于10月17日在北京龙湖丽泽天街举办“金融生活嘉年华”走进商圈活动 [1] - 活动是“新时代·新基金·新价值——北京辖区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引领行动”的组成部分,主线为“互动打卡+理财知识普及” [1] - 活动旨在通过趣味互动与专业讲解相结合的方式,推动理性投资理念深入大众生活场景,助力构建公众金融安全屏障 [1] 活动形式与内容 - 现场设置易拉宝展示区、防非反诈宣传册发放点与互动打卡专区,通过“打卡集章”、“知识问答”等环节引导参与者了解金融诈骗手段、正规投资渠道及个人金融信息保护 [3] - 公司专业内容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活语言,帮助市民在休闲消费场景中自然建立财富管理认知基础 [3] - 设置专题讲解环节,剖析“高收益陷阱”、“假冒理财”等典型诈骗手法,并结合公募基金运作逻辑与资产配置原则,系统介绍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基本理念 [4] 投教模式创新 - 活动强调“参与式学习”,推动投资者教育模式从“被动听”向“主动玩”升级,参与者在打卡过程中掌握防非反诈与养老规划等知识 [4] - 现场发放防非反诈手册以强化认知,整体营造“学金融、防诈骗、护权益”的良好氛围 [4] - 走进商圈是形式上的创新与服务理念的深化,将专业金融知识融入日常消费场景,拉近基金公司与公众的距离 [5]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活动是“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行业理念从“机构中心”向“用户中心”转变 [5] - 活动气氛热烈,市民参与踊跃,反馈在轻松氛围中学习理财知识既实用又有趣 [5] - 未来各机构将继续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通过更多元、更贴近的互动方式深化投资者教育,助力公众提升金融素养,为首都金融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6]
相差近70%!两大指数走势极端分化,投资者如何应对?
券商中国· 2025-10-12 07:31
A股市场极端分化表现 - 上证指数突破3900点创10年来收盘新高[1] - 科创100指数今年以来大涨超过60%而红利指数下跌近8%两大指数走势相差近70%[1][3] - 约500只个股走出翻倍行情占比接近10%[1][3] 主要指数估值与表现对比 - 科创100指数市盈率达300倍今年以来上涨60.99%[3][6] - 科创50指数市盈率达200倍今年以来上涨55.63%[3][6] - 红利指数市盈率仅7.5倍股息率4.61%今年以来下跌7.19%[3][6] - 沪深300指数市盈率14.43倍今年以来上涨19.68%[6] 投资者心理误区警示 - 认为别人在股市赚的钱就是自己赔的钱会导致失去理智盲目投资[1][3] - 嫉妒他人收益可能引发盲目追高行为造成实际亏损而非仅心理亏损[3][5] - 牛顿在南海泡沫中先获利了结后因朋友继续盈利而高位追入损失2万英镑[4] 投资纪律核心原则 - 投资首要原则是永远不要赔钱其次不要忘记第一条规则[8] - 股票代表企业所有权企业价值不依赖于股票价格[9] - 投资回报取决于买入价格价格越高回报越低[10] - 市场在乐观与悲观间摆动聪明投资者逆向交易[10] - 坚持安全边际原则避免支付过高价格[10] - 投资成功依赖内心批判性思考不被情绪左右[10] - 短期跑输市场不重要长期避免重大亏损才是关键[10]
从10.6万亿元“红包”看A股新生态
证券日报· 2025-09-24 00:20
文章核心观点 - “十四五”期间A股上市公司通过分红和回购向投资者派发“红包”合计10.6万亿元,比“十三五”增长超八成,相当于同期股票IPO和再融资金额的2.07倍 [1] - 10.6万亿元“红包”反映了A股市场生态从“重融资、轻回报”到“融资与回报并重”的质变,由政策引导、企业觉醒与投资者成熟共同构筑 [1] - 市场正形成“融资—发展—回报—再融资”的良性循环,推动更成熟、健康的资本市场加速成型,增强对全球资本的吸引力并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4] 政策生态演变 - 政策生态实现从“引导约束”向“生态塑造”跨越,监管层构建起全链条制度框架,新“国九条”对多年未分红或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限制大股东减持、实施风险警示 [2] - 《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鼓励中长期分红规划与频次优化,配合央行设立的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形成“激励+约束”的政策合力 [2] - 政策创新体现在培育市场习惯,鼓励一年多次分红,推动中期分红成为新常态,使分红回购从“应急措施”转向“常态化机制” [2] 上市公司行为变化 - 上市公司生态实现从“积累资金”到“共享收益”的理念跃迁,分红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回馈” [3] - 2024年有9家公司分红超500亿元,33家超100亿元;在上市满五年的公司中,2024年度近五年连续现金分红的公司数量较2023年度增长6% [3] - 上市公司行为模式升级,“回购注销”占比显著提升以增厚每股收益;分红主体从传统行业向多元领域延伸,高科技上市公司分红增速亮眼 [3] 投资者理念转换 - 投资者生态实现从“短期博弈”到“长期价值”的逻辑转换,价值投资理念深入人心,高股息资产受资金青睐 [4] - 市场偏好形成正向激励,推动更多上市公司发布中长期股东回报规划,并设定高于历史均值的分红率 [4] - 投资者通过企业成长分享收益,从“博弈价差”到“分享价值”的转变使市场投机氛围淡化,理性生态凸显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