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燃油车

搜索文档
全球车市格局生变?“大而美”法案“扇动翅膀”,混动市场或迎“小阳春”
华夏时报· 2025-07-12 06:41
法案核心内容 - "大而美"法案提前终止7500美元电动汽车购置抵免至2025年9月30日,削弱消费者购买动力 [2] - 2026年起电动汽车需满足60%本土化组件比例(2030年提升至100%),否则无法享受税收优惠 [2] - 新增电动汽车250美元注册费及混动车100美元注册费,弥补汽油税缺口 [2] - 取消拜登时期50万个充电桩建设预算,阻碍充电网络完善 [2] - 撤销加州2035年禁售燃油车豁免权,允许燃油车继续销售 [3] - 联邦土地油气钻探许可从每年续期改为四年有效期,加速化石能源项目落地 [3] - 工厂设备投资可100%抵扣税收,先进制造项目投资税收抵扣比例提高至35% [6] 对电动汽车行业影响 - 巴克莱预测10月起美国电动汽车销量或骤降20%,3-6万美元价格区间车型冲击最大 [2] - 摩根大通测算特斯拉年利润因抵免取消减少12亿美元,碳积分收入5.95亿美元将消失(占当季净收入14.6%) [4] - Rivian、Lucid等新势力若9月底前未完成融资将面临现金流断裂风险 [4] - 日产推迟美国工厂两款电动跨界车投产近一年,本田削减电动汽车投资3万亿日元并转向13款混动车型 [5] - 福特终止下一代电气架构开发项目,可能收缩电动皮卡产能 [6] 对混动及燃油车行业影响 - 混动车型注册费比电动汽车便宜150美元/辆,废除CAFE标准罚款使车企更易达标 [8] - 43%潜在电动汽车消费者可能转向混动车型,中国插混销量上半年同比增长31.1%至252.1万辆 [8] - 中国插混车型出口增速显著,1-5月同比增长2倍至31.5万辆,海外充电设施不足地区更受欢迎 [9] 对全球供应链及竞争格局影响 - 法案将中俄企业列为FEOC,禁止使用其关键矿物及电池组件,2025年后项目使用FEOC组件将无税收优惠 [7] - 拟禁止2027年后在美销售联网车辆使用中国产软硬件,威胁比亚迪、蔚来等出口 [7] - 现代汽车投资90亿美元将美国年产能从100万辆提升至120万辆以规避25%关税 [6]
新能源大跃进时代结束,中国车市依然存在变数
虎嗅· 2025-06-19 15:07
市场整体表现 - 5月国内乘用车总销量187.3万辆,同比增长9.71%,1-5月累计销量同比增长5.3% [2] - 新能源车渗透率达51.59%,较4月仅增长0.02个百分点,自2024年11月以来波动区间为50%-51.59% [7][8] - 自主品牌市场份额62.7%,首次突破60%为2024年8月,最高达63.67% [10][11] 新能源与燃油车格局 - 新能源渗透率进入平台期,自主与海外品牌份额争夺胶着 [12] - 比亚迪5月上险量28.2万辆,同比增长7.14%,低于行业9.71%的增速 [13][15] - 吉利5月销量18.5万辆,同比大增49.3%,银河品牌贡献7.1万辆 [16][18] 自主品牌动态 - 长安5月销量10.9万辆(+18%),但1-5月累计下滑3.1%,新能源品牌阿维塔同比增长2.1倍 [19][21] - 奇瑞5月销量9.7万辆,燃油车占比仍高,捷途旅行者等车型为主力 [22][23] - 长城5月销量5.6万辆(+17.1%),1-5月累计下滑6.9% [24] 合资品牌表现 - 丰田5月销量12.8万辆(+7.6%),1-5月累计增长7.9%,跑赢大盘 [26] - 大众5月销量15.6万辆(+11.6%),但1-5月累计下滑4.2% [28] - 本田/日产5月销量同比下滑超20%,日产N7首月销量3375辆 [29][31][32] 豪华车市场 - BBA中奔驰5月下滑17%,宝马/奥迪分别下滑10.7%/7.9% [34] - 雷克萨斯5月销量1.49万辆(+6.95%),沃尔沃/凯迪拉克销量为1.24万/0.79万辆 [36] - 理想/鸿蒙智行5月上险量均达4.4万辆,接近BBA单月水平 [34] 新势力竞争 - 特斯拉5月销量同比下滑29.7%,1-5月累计下滑9% [39] - 问界M8首月销量1.18万辆,M9同期销量1.52万辆 [41] - 小鹏5月销量2.7万辆,MONA M03跌破万辆至9864辆 [44] - 蔚来5月总销量2.52万辆(+20%),萤火虫首月销量3480辆 [46]
李书福:吉利不会放弃传统内燃机汽车研发与制造,收购全球老牌车企是为了学真本领【附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分析】
前瞻网· 2025-05-29 10:40
公司战略与布局 - 吉利坚持"两条腿走路"战略,不放弃传统内燃机汽车的研发与制造,持续投入并坚持技术引领 [2] - 公司反对内卷式恶性竞争和无底线商业行为,主张打价值战、技术战、品质战、服务战、品牌战和企业道德战 [2] - 吉利通过全球收购老牌汽车企业(如沃尔沃)学习造车技术、品控体系、安全技术和空气动力学技术标准,旨在提升专业造车能力 [2] - 公司旗下拥有多个品牌(吉利、沃尔沃、领克、Polestar等),涵盖不同市场定位和消费群体,产品系列丰富多样 [3]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从2022年的31.6%上升至2024年1-11月的40.3% [3] - 2024年1-11月纯电动汽车产量超过680万辆,占全部新能源汽车产量约60%,销量超过670万辆,占比接近60% [5] - 行业预计两三年后将实现油电平权,资本市场对汽车公司的估值方法可能发生变化 [7] 产品与技术发展 - 公司产品涵盖轿车、SUV、MPV等多种车型,动力系统包括传统燃油、油电混动、插电混动和纯电动 [3] - 吉利将在油车的智能化和节能化上加大投入,以巩固在中国油车市场的地位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