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混动汽车
icon
搜索文档
吉利汽车:下半年将推出5款新车,冲刺300万辆年度销量目标
新浪财经· 2025-07-30 15:57
公司动态 - 吉利汽车集团于7月30日举办2025年度中期经营工作大会 [1] - 公司CEO淦家阅宣布下半年将推出5款混动产品包括极氪9X 领克10 EM-P 吉利银河A7及吉利银河M9 [1] - 公司设定年度销量目标为300万辆 [1] 产品规划 - 公司计划下半年密集投放混动产品线 [1] - 新产品涵盖极氪 领克 吉利银河三大品牌 [1] - 产品矩阵包含至少5款混动车型 [1]
全球车市格局生变?“大而美”法案“扇动翅膀”,混动市场或迎“小阳春”
华夏时报· 2025-07-12 06:41
法案核心内容 - "大而美"法案提前终止7500美元电动汽车购置抵免至2025年9月30日,削弱消费者购买动力 [2] - 2026年起电动汽车需满足60%本土化组件比例(2030年提升至100%),否则无法享受税收优惠 [2] - 新增电动汽车250美元注册费及混动车100美元注册费,弥补汽油税缺口 [2] - 取消拜登时期50万个充电桩建设预算,阻碍充电网络完善 [2] - 撤销加州2035年禁售燃油车豁免权,允许燃油车继续销售 [3] - 联邦土地油气钻探许可从每年续期改为四年有效期,加速化石能源项目落地 [3] - 工厂设备投资可100%抵扣税收,先进制造项目投资税收抵扣比例提高至35% [6] 对电动汽车行业影响 - 巴克莱预测10月起美国电动汽车销量或骤降20%,3-6万美元价格区间车型冲击最大 [2] - 摩根大通测算特斯拉年利润因抵免取消减少12亿美元,碳积分收入5.95亿美元将消失(占当季净收入14.6%) [4] - Rivian、Lucid等新势力若9月底前未完成融资将面临现金流断裂风险 [4] - 日产推迟美国工厂两款电动跨界车投产近一年,本田削减电动汽车投资3万亿日元并转向13款混动车型 [5] - 福特终止下一代电气架构开发项目,可能收缩电动皮卡产能 [6] 对混动及燃油车行业影响 - 混动车型注册费比电动汽车便宜150美元/辆,废除CAFE标准罚款使车企更易达标 [8] - 43%潜在电动汽车消费者可能转向混动车型,中国插混销量上半年同比增长31.1%至252.1万辆 [8] - 中国插混车型出口增速显著,1-5月同比增长2倍至31.5万辆,海外充电设施不足地区更受欢迎 [9] 对全球供应链及竞争格局影响 - 法案将中俄企业列为FEOC,禁止使用其关键矿物及电池组件,2025年后项目使用FEOC组件将无税收优惠 [7] - 拟禁止2027年后在美销售联网车辆使用中国产软硬件,威胁比亚迪、蔚来等出口 [7] - 现代汽车投资90亿美元将美国年产能从100万辆提升至120万辆以规避25%关税 [6]
林泰新材(920106):乘用车湿式纸基摩擦片国产先锋,混动放量+产能释放驱动高成长
东吴证券· 2025-07-06 23:1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林泰新材,给予“买入”评级 [1][1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林泰新材是乘用车湿式纸基摩擦片国产唯一品牌,新能源混动车系放量与产能释放并驱成长,多领域拓展渗透打开成长空间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50/2.15/3.23亿元,对应最新PE为40.30/28.21/18.73倍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林泰新材:乘用车自动变速器摩擦片国产先锋,技术壁垒构筑护城河 - 深耕湿式纸基摩擦片,打造乘用车领域国产唯一品牌 公司成立于2015年,掌握核心技术,打破国外垄断,是国内唯一规模化配套企业,产品配套多家车企及厂商,2024年对比亚迪批量供货并获称号 [11] - 股权结构较为集中,子公司业务协同分工明确 截至2025年一季度,刘健夫妇为实际控制人,下辖南通林泰与上海林泰两家子公司 [13][14] - 管理层行业经验丰富,研发团队技术能力优秀 董事长刘健等高管经验丰富,公司建立优秀研发团队,拥有多个研发平台 [16] - 产品用于湿式离合器与制动器的扭矩传递,覆盖市场主流自动变速器 主要产品为湿式纸基摩擦片和对偶片,应用于多种主流自动变速器,提前实现国产化目标 [21] - 近五年业绩复合增速达50%,25Q1毛利率提升至49% 2021 - 2024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速分别达24.09%和50%,2025Q1归母净利润同比+287.62%,毛利率同比+7.86pct 自动变速器摩擦副营收占比超7成,各产品毛利率稳步提升,综合利率上升,费用率下降 [23][29][33] 卡位乘用车高景气赛道,混动车系放量与产能释放并驱成长 - 湿式纸基摩擦片为自动变速器核心零件,直接决定起步和制动的连贯性与舒适度 自动变速器渗透率高,湿式纸基摩擦片是核心部件,国产化率低,与对偶片配合实现制动和传动需求,纸基材料是主导品种 [35][40][44] - 受益于混动汽车份额增长驱动,乘用车摩擦片市场需求稳步提升 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增长,混动汽车市场份额将大幅增加,自动变速器摩擦片需求总体呈上升态势,预计2035年需求量达74,450.40万片 [54][58][63] - 国产替代浪潮中占据先发优势,募投扩产突破产能瓶颈 全球仅少数供应商配套乘用车领域,林泰新材是国内唯一抗衡的国产品牌,技术指标与国外无实质差异且更具性价比 已与多家国内企业建立供货关系,进入麦格纳供应链 2021 - 2024H1产能利用率高,募投项目建成后产能将大幅提升 [68][73][80] 加速布局海外提升市占率,多领域拓展渗透打开成长空间 - 与麦格纳达成DCT量产合作,构筑全球化供应链地位 2024年12月DCT项目通过麦格纳量产审核,提升公司多方面实力,拓展产品应用渠道 [83] - 推进纸基替代金属基,期待工程机械与农机渗透率提升 工程机械和农机领域当前主要用金属基摩擦材料,存在不足,国外已推广纸基摩擦片 公司产品技术指标良好,已进入多家企业,相关销售金额和占比上升 预计2035年工程机械、农机、商用车自动变速器摩擦片市场规模分别达57.26亿元、2.94亿元 [85][94][90] - 开展飞行汽车技术验证,切入新型赛道延伸潜力 我国低空经济发展迅速,预计2035年产业规模达6万亿元 湿式纸基摩擦片可应用于无人机和飞行汽车领域,公司已与飞行汽车制造商合作研发 [100][105]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计2025 - 2027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34/6.08/9.15亿元,同比增速为38.78%/40.20%/50.52%;实现归母净利润1.50/2.15/3.23亿元,同比增速为85.29%/42.87%/50.63%;毛利率水平分别为48.54%/48.79%/49.38% 参考可比公司,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09][110][111]
2025年过半,纯电和混动之争该结束了吧?
36氪· 2025-07-03 09:56
新能源汽车补能基础设施发展 - 截至2025年5月末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超过1440万台同比上升45.1% [4] - 高速公路服务区已建设充电设施5929个累计建成充电桩约3.5万个 [4] - 蔚来在全国建成超过8000座充换设施其中换电站数量达3371座苏浙沪区域累计建成1044座换电站 [8][6] 纯电动汽车使用现状 - 长三角地区高速服务区充电桩充足纯电出行无需特别规划 [6] - 导航软件已提供专门新能源车选项功能完善匹配车主需求 [14] - 车主心态逐渐适应纯电汽车特性高峰期充电等待时间基本控制在1小时内 [11] 混动车型使用经济性 - 某混动车型年行驶26000公里能耗成本3200元(电费1600元+油费1600元) [17] - 相比原有A级油车每月1000-1200元燃料成本混动车费用仅为零头 [18] - 混动车型可兼顾日常通勤低成本与长途出行无需补能焦虑 [15][21] 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 - 2025年新能源车选择已不存在技术障碍最优解取决于个人需求 [23] - 纯电车型在中远期将主导市场但过渡期仍存在不确定性 [26] - 换电模式在800伏快充普及背景下仍具特定场景优势 [9][8]
炮轰价格战和造假者,学习雷军一年后,魏建军选择超越
搜狐财经· 2025-05-24 17:29
小米YU7发布会 - 小米全新SUV YU7在战略新品发布会上正式亮相,雷军演讲中将Model Y和保时捷等竞品作为对标对象 [2] - 小米YU7主打色"宝石绿"被外界解读为暗讽法拉利Purosangue [2] - 小米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雷军宣布推出高阶驾驶培训课程 [5] - YU7宣称具备835km续航和3.23秒0-100km/h加速性能,直接对比Model Y [9] - 发布会后24小时内收获近9万辆订单 [9] 技术亮点与争议 - 小米发布自主研发芯片玄戒O1,采用台积电第二代3nm工艺,被媒体称为国内3nm芯片设计突破 [7] - ARM官网证实玄戒O1是其与小米联合开发,基于ARM芯片定制服务平台 [7] - 小米YU7宣称解决"汽车工业140年未解决的防晒难题"并采用三层镀银防晒技术 [5] - 全景曲面投影技术被称作"黑科技",但宝马概念车已有类似设计 [5] - 碳纤维机盖被质疑虚假宣传,过去两个月遭遇高速事故、马力限制等信任危机 [5] 长城汽车动态 - 魏建军在魏牌新车发布会上发布下一代全动力智能超级平台,包含全球最大混动电池组、行业首个纯电续航超400km等技术 [9] - 长城汽车2024年销量123.45万辆,同比微增0.37%,低于行业平均4.5%增速 [11] - 一季度销量同比下滑6.73%,净利润大跌45.6% [13] - 魏建军多次公开强调内燃机仍有50年生命力,认为混动而非纯电将成为主流 [11] - 批评行业无底线价格战导致企业亏损和品质下滑 [11] 行业竞争格局 - 华为、小米入局后,"创飞友商"成为车企发布会新风格 [9] - 魏建军承认向雷军学习营销方式,认为"学习不丢人" [9] - 长城在上海车展展出4.0TV8发动机,与行业新能源趋势形成反差 [11] - 外资车企高管抱怨与小米的竞争"不是公平之战" [5] - 车企高管普遍追求流量效应,长安汽车公开羡慕雷军的热搜体质 [4]
纯电生意不好做,理想取消今年纯电车发布计划
晚点LatePost· 2024-05-20 22:32
公司战略调整 - 理想汽车宣布2024年内不再发布新的纯电车型,原计划下半年发布的3款纯电SUV推迟至2025年上半年[4][5] - 公司调整年销量目标,从80万辆下调至56万-64万辆,并同步缩减门店扩张计划,从880家调整为不到600家[11][12] - 组织架构经历重大调整,CEO李想管理范围收缩至产品线,新设三个车型产品线部门,原500人规模的CEO办公室大幅精简[11][12] 财务与运营表现 - 2024年一季度营收256亿元,同比增长36.4%,但净利润从9.3亿元降至5.9亿元[4] - 首款纯电车型MEGA销量未达预期,上市首月售出3229辆,次月仅1145辆,远低于8万辆年目标[9] - 美股股价当日下跌14%,市值缩水至227亿美元[7] 产品与市场策略 - 纯电战略节奏误判,将MEGA的"商业验证期"错误当作"高速发展期"经营[9] - 计划在下一款产品发布前建成2000座超充站(当前400座),以缓解补能焦虑,目标对标特斯拉中国的1900座[11] - 门店策略转向关闭低效小店,扩建大店以容纳MEGA等新车型,当前零售店数量474家覆盖142城[11][12] 行业趋势观察 - 全球纯电市场遇冷:美国仅4%消费者购买过电动车,福特电动车业务一季度亏损13亿美元[13] - 混动车型需求上升:比亚迪一季度混动车销量28.3万辆(同比+14.5%)超越纯电车型[13] - 传统车企加速转向混动,丰田/现代/Stellantis等追加投资,丰田北美混动车销量同比增20%[15] 竞争格局分析 - 中国市场头部车企分化:比亚迪一季度销量62.4万辆(+2.1%),特斯拉38.6万辆(-4.5%)[6] - 豪华品牌表现疲软:奔驰/宝马在华销量分别下降7%和3.8%,奥迪增长13.9%[6] - 全球仅特斯拉/比亚迪实现纯电业务盈利,2023年单车净利润分别为5.90万元/0.99万元,理想为3.14万元[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