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日产N7
icon
搜索文档
做高端电动车,别克要先撕掉“杂牌”标签
第一财经· 2025-09-17 09:26
2025.09.17 "目前市场的现实情况是,合资品牌在市场上要想卖得好,要比自主品牌相同定位车型性价比更高才 行。"近日,一家头部咨询机构汽车分析师向笔者表示,现在所有品牌定位都在被打破,最后消费者买 单的决定因素都落到了价格上,当下车市基本是靠性价比打天下的时代。 合资品牌其实一开始秉持的是"高举高打"的市场策略,但在高端新能源汽车上屡屡碰壁后,不少合资品 牌转变了市场打法,近两年来开始放平心态,推出高性价比新能源车,并采用本土的智能化方案,新能 源车型价格甚至"卷"得自主品牌更低。这也确实让合资品牌初步跑出来了几款热门新能源车型,其中8 月日产N7销量突破万辆,广丰铂智3X销量也超7000辆。 而仍定位高端的传统豪华品牌新能源汽车,8月销量最高的宝马i3销量不到1600辆,奔驰甚至没有一款 电动车月销量超千辆。 不过,售价24.99万元起的别克GL8插混版算是一个特例。该车8月销量在合资新能源车型中排在第三, 其销量已经超过了纯燃油版,插混版8月零售销量为5490辆,后者为4505辆。但别克GL8插混版的成 功,不排除是得益于该车在燃油车MPV市场打下的坚实市场基础。 "产品越便宜,销量会越好。但如果车 ...
做高端电动车,别克要先撕掉“杂牌”标签
第一财经· 2025-09-17 09:10
2025.09. 17 本文字数:1279,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肖逸思 在上汽通用别克宣布推出全新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后5个月,近日,别克至境首款车型至境L7正式亮相,该车定位20万~30万元中大型增程轿车。新 车虽然搭载激光雷达、Momenta R6飞轮大模型、高通8775芯片、超300公里纯电续航等,但在这个价格区间,合资品牌新能源车鲜有爆款案例。 事实上,以传统豪华品牌推出的新能源车型被戏称为"杂牌电动车"为标志,合资品牌的高端新能源之路就注定难走。 "目前市场的现实情况是,合资品牌在市场上要想卖得好,要比自主品牌相同定位车型性价比更高才行。"近日,一家头部咨询机构汽车分析师向笔者表 示,现在所有品牌定位都在被打破,最后消费者买单的决定因素都落到了价格上,当下车市基本是靠性价比打天下的时代。 合资品牌其实一开始秉持的是"高举高打"的市场策略,但在高端新能源汽车上屡屡碰壁后,不少合资品牌转变了市场打法,近两年来开始放平心态,推出 高性价比新能源车,并采用本土的智能化方案,新能源车型价格甚至"卷"得自主品牌更低。这也确实让合资品牌初步跑出来了几款热门新能源车型,其中 8月日产N7销量 ...
做高端电动车,别克要先撕掉“杂牌”标签|有点逸思
第一财经· 2025-09-17 03:34
靠性价比打天下的时代,合资高端电动车怎么突围? 在上汽通用别克宣布推出全新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后5个月,近日,别克至境首款车型至境L7正式 亮相,该车定位20万~30万元中大型增程轿车。新车虽然搭载激光雷达、Momenta R6飞轮大模型、高通 8775芯片、超300公里纯电续航等,但在这个价格区间,合资品牌新能源车鲜有爆款案例。 事实上,以传统豪华品牌推出的新能源车型被戏称为"杂牌电动车"为标志,合资品牌的高端新能源之路 就注定难走。 不过,售价24.99万元起的别克GL8插混版算是一个特例。该车8月销量在合资新能源车型中排在第三, 其销量已经超过了纯燃油版,插混版8月零售销量为5490辆,后者为4505辆。但别克GL8插混版的成 功,不排除是得益于该车在燃油车MPV市场打下的坚实市场基础。 "产品越便宜,销量会越好。但如果车企只是一味降低成本去造车,从长远来讲对品牌不利。"上汽通用 汽车副总经理薛海涛在接受笔者采访时称。 对于为什么别克敢逆市挑战推出高端子品牌,薛海涛总结了两点原因,一方面是在产品层面,原来别克 很多产品的主导开发权都不在中国。过去三年,别克经历了发展的最低谷,开始认识到与对手之间的差 ...
易车研究院:小城车市消费升级加速,新能源与个性化车型成新增长极
小城车市结构性变化 - 2017-2024年小城车市产品特征发生显著变化 经济中庸型产品(朗逸、轩逸、哈弗H6等)市场份额从63.52%大幅下滑至41.22% 失去超两成份额[1] - 2024年哈弗H6跌出小城车市销量TOP20 轩逸和朗逸分别位居第三和第五位[1] - 销量重心向主流品质型(份额从15.96%升至20.92%)和大气高端型(份额从3.13%升至8.20%)转移 宋家族、星越L、瑞虎8系、迈腾、帕萨特等车型实现快速提升[1] - 小巧可爱型份额升至6%左右 精致时尚型份额超过10% 海鸥、宏光MINIEV、元PLUS等成为新爆款[1] - 流线运动型份额从2.88%提升至6.29% 越野硬朗型份额从1.39%提升至4.14%[1] 小城车市消费趋势与产品特征 - 2020年起小城车市加速向升级化、节能化与代步化方向发展[2] - 2024年小城车市TOP20销量车型中14款为2020年及之后上市 其中海鸥、秦PLUS与宏光MINIEV占据前三名[2] - TOP20车型中5款为小电动 6款为混动车 3款为中型车 更好满足中年用户代步、节能与升级需求[2] - 未来随着中年女性和告老还乡群体增加 小城车市多元化趋势将更加明显 个性化产品增长空间不断拓展[1] 品牌竞争格局演变 - 2020-2025年一季度期间 大众、丰田、长安、本田、日产、哈弗、别克等大多数品牌在小城车市占有率持续下滑或突然萎缩[7] - 捷达、北京、起亚、奔腾、荣威、名爵等中小型品牌生存环境不断恶化[7] - 真正受益于小城机遇的仅有比亚迪、吉利、五菱、奇瑞、捷途等少数品牌[7] - 2023年比亚迪在小城车市占有率大幅攀升至11.14% 超越大众的10.82% 成为新领军品牌[8] - 2024年比亚迪市占率飙升至16.43% 在TOP20车型中占据7款 大众市占率跌破10%[8] - 2024年底吉利汽车凭借星愿、E5、星舰7等新产品强势进入 2025年一季度市占率迅速崛起逼近10% 导致比亚迪市占率大幅下跌至13.70%[8] 车企战略调整 - 比亚迪、吉利、长城、长安、奇瑞等车企过去十年制定"高端化战略" 推出腾势、仰望、方程豹、极氪、领克、坦克、阿维塔等售价20万元以上的高端品牌[18] - 蔚来、理想、小米、华为系等直接定位高端 聚焦大城市车市[18] - 2023-2024年小城车市崛起初期仅有少数车企受益 因多数车企经济中庸型产品更新停滞[18] - 主流车企需要兼顾"高端化战略"与"经济型战略" 构建新均衡战略体系 实现大城与小城市场两手抓[19] - 2025年吉利汽车基于统一平台全面突出性价比 契合小城消费需求 抓住比亚迪王朝与海洋并列布局的弱点[8] - 2025年下半年若比亚迪夏、唐L等新车不能及时优化定价并提升销量 而吉利星耀8、银河M9等快速上量 比亚迪将陷入被动局面[8] 市场驱动因素 - 2023-2024年小城车市崛起直接受益于2022-2025年各级政府密集出台的短期补贴政策[17] - 资本下沉带动青年返乡 "告老还乡"现象促使60后、70后带着资本与技术回乡养老创业[17] - 小城车市含金量不断提升 虽然老年和青年群体销量占比提高 但中年群体仍是主力军[17] - 小城车市崛起能否持续关键取决于土地/资源、资本、人力、技术与制度等要素的持续投入与改善[17]
颜值驾控双冠王!2025款东风eπ007凭军工安全+全能实力搅动15万级家轿市场
新能源家轿市场竞争格局 - 10-15万价格区间成为家庭用户新能源车核心战场,安全性能是关键竞争要素 [1] - 2025款eπ007定位全能家轿,以军工级安全为基础重新定义价值标准 [1][23] - 日产N7主打合资品质与成熟工艺,小鹏M03聚焦智能科技属性 [15][19][23] 2025款eπ007产品力分析 安全性能 - 采用笼式车身结构,71.5%高强钢+20.3%热成型钢,关键部位强度达1500MPa [2] - C-NCAP碰撞测试得分率93.78%,儿童保护项目获满分 [2] - 马赫电池通过10针贯穿穿刺/电芯腰斩/高空跌落等极限测试零起火 [2] - 全系标配20项智驾功能包括AEB和全速自适应巡航 [2] 设计与驾控 - 宽体轿跑设计搭配无框车门+电动尾翼,颜值领先同级 [3][4][5] - 纯电四驱版0-100km/h加速进入3秒俱乐部 [5] - 50:50轴荷比+低重心设计,245/40 R20轮胎提升35%过弯抓地力 [5][7] - 悬架调校兼顾舒适与韧性,转向反馈精准直接 [5][6] 续航与能效 - 纯电版续航650km,增程版综合续航1230km [8] - CLTC馈电油耗低至4.2L/100km [9] 智能与舒适 - 15.6英寸大屏搭载eπOS 2.0系统,支持SOA场景自定义 [10][11] - 内饰获钟南山团队"五星健康车"认证,怠速噪音仅35dB [12][13] 价格策略 - 起售价11.59万元,提供价值44800元六重权益包含终身质保 [14] 竞品对比 日产N7 - 售价区间11.99-14.99万,通过7400+项测试验证工艺可靠性 [15] - 电池通过146项超国标认证,智驾功能侧重高速NOA场景 [16][17] - 目标用户为注重成熟稳定性的家庭群体 [18] 小鹏M03 - 起售价11.98万,搭载XNGP全场景智驾系统及20+感知硬件 [19] - 车身采用73%高强钢+铝合金,电池通过球击测试零起火 [20][21] - 定位智能科技先锋用户群体 [22] 行业趋势 - 安全性能+全能体验成为15万级家轿新标准 [23][25] - 差异化竞争路径显现:军工安全/合资品质/智能科技 [23][24][25]
小米狂飙“牵引” 上半年纯电增速赶超增混
高工锂电· 2025-07-24 11:58
纯电市场增长态势 - 纯电车型摆脱增长乏力 重新掌握增长主动权 [1][2][10] - 2025年1-6月中国纯电车型累计销售4415万辆 同比增长462% 增速超越插混车型的311% [8] - 纯电增速远超2023年249%和2024年155%的水平 终结插混连续四年增速领跑格局 [8] 现象级车型市场表现 - 小米SU7与YU7两款车型展现惊人市场号召力 YU7三分钟狂销20万辆刷新行业纪录 [6] - 小鹏P7+搭载亿纬锂能磷酸铁锂电池 实现续航700公里及30分钟快充80% 成为20-30万元级黑马 [12] - 小鹏M03将高阶智驾下探至15万元以下市场 上市后快速打开市场 [13] 多阵营协同发展格局 - 造车新势力以技术迭代抢占细分市场 零跑C11在15-20万元级SUV市场稳步增长 [11][14] - 传统车企比亚迪海豚2025年6月销量同比大幅增长 成为10-15万元级走量王 [16] - 合资品牌日产N7和大众ID7 X通过用户思维和技术路线回归 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显著 [17][18] 动力电池产业链联动 - 2025年上半年纯电动车动力电池装车量占比冲破80% 纯电动乘用车独占60%份额 [20] - 宁德时代在小米供应链中占据核心地位 上半年小米交付量超15万辆拉动其装机量 [23] - 弗迪电池通过内供比亚迪海豚和外供小米SU7/YU7及小鹏M03实现份额扩张 [25][26][27] - 中创新航依托广汽埃安稳定销量 亿纬锂能凭借小鹏P7+配套巩固磷酸铁锂优势 [29]
跌了5年,合资车企迎来拐点时刻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7-23 14:40
合资车企市场格局变化 - 广汽菲克于2025年7月8日正式破产,国产Jeep品牌彻底退出中国 [2] - 三菱汽车于2025年7月22日宣布终止在华合资合作,完全退出中国汽车生产业务 [3] - 2020-2024年合资车企市场份额从60%暴跌至34.8%,但2024年11月起开始止跌回升,2025年上半年稳定在36% [4][5][6] 头部合资车企表现 - 上汽大众2025年上半年销量52.3万辆(+2.3%),6月单月9.6万辆(+15.1%) [7][13] - 一汽-大众上半年销量43.61万辆(+3.5%),6月单月8.7万辆(+12.5%) [7][13] - 一汽丰田上半年销量37.8万辆(+16%),6月单月7.2万辆(+14%) [7] - 广汽丰田铂智3X累计订单破3万台,连续多月蝉联合资纯电SUV销量冠军 [14][17] 合资车企成功要素 - "外方战略+中方能力"双轮驱动模式成为破局关键 [9][10] - 本土化研发体制创新(如广汽丰田设立中国首席工程师RCE体制) [17] - 营销创新:上汽大众"油电同进"、一汽丰田"时光焕新计划"等 [13][18] - 守住燃油车基本盘(大众系燃油车市场份额同比提升0.7-1个百分点) [13] 日系车企分化明显 - 本田在华遭遇滑铁卢:2025年上半年销量31.5万辆(-24.2%),东风本田暴跌37.4% [20][23] - 日产相对乐观:东风日产N7累计交付破万台,斩获合资纯电车型销量榜首 [26] - 本田失利原因:燃油车基盘失守、新能源定价失误、本土化研发滞后 [23][24] 边缘化合资车企现状 - 神龙汽车2025年6月销量仅3077辆(-10.7%) [33] - 长安福特1-5月累计销量7.6万辆(-16.43%) [34] - 长安马自达推出首款纯电车型EZ-6但市场表现波动(首月2445辆→两个月后498辆) [37] - 边缘化车企尝试转型:长安马自达启动"双百翻番"战略,神龙汽车推出新品牌"示界" [40] 市场回暖案例 - 北京现代2025上半年销量10万辆,6月单月21713辆(环比+66%) [28] - 悦达起亚上半年销量124027辆(+13.2%),6月单月23245辆(+12.5%) [29]
车企都不好过,谁特别不好过?以及,围攻比亚迪
凤凰网财经· 2025-07-14 14:19
全局市场表现 - 2025年1~6月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量达1327.9万辆,同比增长12.2%,零售端累计销量1090万辆,同比增长10.8% [3] - 1~5月汽车出口量216万辆,同比增长15%,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16万辆,同比增长33%,占整体出口43% [3] - 传统燃油车促销力度稳定在23.3%,新能源车促销力度回调至10.2%,较上年同期增加1.6个百分点 [3] - 70%私人购车用户享受以旧换新政策优惠,但6月底补贴额度消耗后信贷政策收紧导致7月初销量下滑 [3][4] - 6月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达56.6%,上半年仅27.5%4S店完成销量目标 [4] 传统自主车企竞争 - 比亚迪上半年销量214.6万辆(同比+33%),年度目标完成率39%,吉利增速最快(同比+47%),长城完成率最低仅14% [5] - 自主燃油车6月促销率18.3%,较去年同期增2.5个百分点,合资燃油车促销达23.1%历史峰值 [5][10] - 吉利新能源车型销量72.52万辆(同比+126%),占其总销量51.5%,奇瑞出口55.03万辆(同比+3.3%)占总销量近半 [7] 新势力分化与策略 - 12家新势力中仅3家达成年度目标40%,零跑累计交付超80万辆,小鹏MONA M03连续8个月月销超3万辆 [8] - 新势力两条路径:融入主流市场拼性价比或跨界品牌高端化,小米YU7和华为问界M8展现非车企品牌势能 [8][9] 合资车企复苏迹象 - 主流合资车企上半年批发量55.3万辆(同比+11%),一汽丰田增速16%领跑,上汽通用同比+8.6% [10] - 合资新能源渗透率仅5.3%,但铂智3X销量1.91万辆接近凯美瑞,日产N7销量0.99万辆进入品牌前五 [10] 下半年市场趋势 - 价格战持续,新车发布伴随隐性降价,补贴政策精准度决定需求释放 [11] - 新能源车需拓展工具属性外溢价空间,技术优势需转化为营销竞争力 [11] - 合资车企本土化策略加码,自主车企面临同质化与合资反扑双重压力 [13]
日系新能源行不行
新财富· 2025-07-02 06:31
核心观点 - 日系合资车企在新能源转型中面临销量波动和结构性挑战,但日产N7和丰田铂智3X凭借产品力仍具市场潜力 [2][5][6][7][29] - 购车人群年轻化(95后为主)和女性占比提升导致日系品牌历史影响力减弱,形成"时间差"挑战 [10][12][17] - 新能源时代"经济耐用"标签失效,智能科技迭代加速缩短置换周期,丰田油混成为少数继承该标签的产品 [20][21][22] - 日产需通过N7(12万B级车)冲击月销1万辆巩固基本盘,丰田则依靠凯美瑞等传统车型维持销量优势 [25][26][28] 短期销量表现 - 广汽丰田铂智3X:4月销量6727辆(峰值),5月回落至4344辆,预计稳态5000-6000辆 [2][5][7] - 东风日产N7:5月销量3034辆,但周销量已爬升至1500-1600辆(月销6000-7000辆潜力),累计大定17215辆 [2][6][7] - 经济型新能源车分级标准:5000辆/月获市场关注,1万辆为"小爆款",1.5万辆成当家产品 [4] 产品竞争力分析 - 日产N7核心优势:12万级B级车(4930mm车长/540km续航),标配8295P芯片+Momenta智驾,配置无短板 [6] - 丰田铂智3X:10.98万起+激光雷达智驾下放至14万级,但吸引力因监管收紧和竞品降价减弱 [5] - 丰田油混独特α:百公里油耗4.2L(0.3元/km),电池终身保修,全球累计销量3000万辆 [22] 结构性挑战 - 用户代际差异:2025年首购用户(95后)的"品牌受教育期"(2010年后)与日系黄金期(2008年30.79%市占率)错位 [12][15][17] - 消费群体变迁:新能源车主中35岁以下占比70%(日产N7/零跑B10),女性占比达34%(2022年) [10][12] - 产品属性冲突:电动车低成本+短置换周期削弱"经济耐用"优势,智能化投入不足成次要制约 [20][21] 日系车企分化 - 丰田表现最优:凯美瑞5月销量18983辆(同比正增长),6款车型月销超1万辆 [22][26][28] - 日产产品断层:除轩逸(28618辆)外无月销过万车型,N7承担转型重任 [26][28] - 技术路线差异:丰田油混(HEV)形成护城河,日产/本田混动布局薄弱 [22]
新能源大跃进时代结束,中国车市依然存在变数
虎嗅· 2025-06-19 07:07
市场整体表现 - 5月国内乘用车总销量187.3万辆,同比增长9.71%,1-5月累计销量同比增长5.3% [2] - 新能源车渗透率达51.59%,较4月仅增长0.02个百分点,自2024年11月以来波动区间为50%-51.59% [7][8] - 自主品牌市场份额62.7%,首次突破60%为2024年8月,最高达63.67% [10][11] 新能源与燃油车格局 - 新能源渗透率进入平台期,自主与海外品牌份额争夺胶着 [12] - 比亚迪5月上险量28.2万辆,同比增长7.14%,低于行业9.71%的增速 [13][15] - 吉利5月销量18.5万辆,同比大增49.3%,银河品牌贡献7.1万辆 [16][18] 自主品牌动态 - 长安5月销量10.9万辆(+18%),但1-5月累计下滑3.1%,新能源品牌阿维塔同比增长2.1倍 [19][21] - 奇瑞5月销量9.7万辆,燃油车占比仍高,捷途旅行者等车型为主力 [22][23] - 长城5月销量5.6万辆(+17.1%),1-5月累计下滑6.9% [24] 合资品牌表现 - 丰田5月销量12.8万辆(+7.6%),1-5月累计增长7.9%,跑赢大盘 [26] - 大众5月销量15.6万辆(+11.6%),但1-5月累计下滑4.2% [28] - 本田/日产5月销量同比下滑超20%,日产N7首月销量3375辆 [29][31][32] 豪华车市场 - BBA中奔驰5月下滑17%,宝马/奥迪分别下滑10.7%/7.9% [34] - 雷克萨斯5月销量1.49万辆(+6.95%),沃尔沃/凯迪拉克销量为1.24万/0.79万辆 [36] - 理想/鸿蒙智行5月上险量均达4.4万辆,接近BBA单月水平 [34] 新势力竞争 - 特斯拉5月销量同比下滑29.7%,1-5月累计下滑9% [39] - 问界M8首月销量1.18万辆,M9同期销量1.52万辆 [41] - 小鹏5月销量2.7万辆,MONA M03跌破万辆至9864辆 [44] - 蔚来5月总销量2.52万辆(+20%),萤火虫首月销量3480辆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