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日产N7
icon
搜索文档
颜值驾控双冠王!2025款东风eπ007凭军工安全+全能实力搅动15万级家轿市场
新能源家轿市场竞争格局 - 10-15万价格区间成为家庭用户新能源车核心战场,安全性能是关键竞争要素 [1] - 2025款eπ007定位全能家轿,以军工级安全为基础重新定义价值标准 [1][23] - 日产N7主打合资品质与成熟工艺,小鹏M03聚焦智能科技属性 [15][19][23] 2025款eπ007产品力分析 安全性能 - 采用笼式车身结构,71.5%高强钢+20.3%热成型钢,关键部位强度达1500MPa [2] - C-NCAP碰撞测试得分率93.78%,儿童保护项目获满分 [2] - 马赫电池通过10针贯穿穿刺/电芯腰斩/高空跌落等极限测试零起火 [2] - 全系标配20项智驾功能包括AEB和全速自适应巡航 [2] 设计与驾控 - 宽体轿跑设计搭配无框车门+电动尾翼,颜值领先同级 [3][4][5] - 纯电四驱版0-100km/h加速进入3秒俱乐部 [5] - 50:50轴荷比+低重心设计,245/40 R20轮胎提升35%过弯抓地力 [5][7] - 悬架调校兼顾舒适与韧性,转向反馈精准直接 [5][6] 续航与能效 - 纯电版续航650km,增程版综合续航1230km [8] - CLTC馈电油耗低至4.2L/100km [9] 智能与舒适 - 15.6英寸大屏搭载eπOS 2.0系统,支持SOA场景自定义 [10][11] - 内饰获钟南山团队"五星健康车"认证,怠速噪音仅35dB [12][13] 价格策略 - 起售价11.59万元,提供价值44800元六重权益包含终身质保 [14] 竞品对比 日产N7 - 售价区间11.99-14.99万,通过7400+项测试验证工艺可靠性 [15] - 电池通过146项超国标认证,智驾功能侧重高速NOA场景 [16][17] - 目标用户为注重成熟稳定性的家庭群体 [18] 小鹏M03 - 起售价11.98万,搭载XNGP全场景智驾系统及20+感知硬件 [19] - 车身采用73%高强钢+铝合金,电池通过球击测试零起火 [20][21] - 定位智能科技先锋用户群体 [22] 行业趋势 - 安全性能+全能体验成为15万级家轿新标准 [23][25] - 差异化竞争路径显现:军工安全/合资品质/智能科技 [23][24][25]
小米狂飙“牵引” 上半年纯电增速赶超增混
高工锂电· 2025-07-24 19:58
纯电市场增长态势 - 纯电车型摆脱增长乏力 重新掌握增长主动权 [1][2][10] - 2025年1-6月中国纯电车型累计销售4415万辆 同比增长462% 增速超越插混车型的311% [8] - 纯电增速远超2023年249%和2024年155%的水平 终结插混连续四年增速领跑格局 [8] 现象级车型市场表现 - 小米SU7与YU7两款车型展现惊人市场号召力 YU7三分钟狂销20万辆刷新行业纪录 [6] - 小鹏P7+搭载亿纬锂能磷酸铁锂电池 实现续航700公里及30分钟快充80% 成为20-30万元级黑马 [12] - 小鹏M03将高阶智驾下探至15万元以下市场 上市后快速打开市场 [13] 多阵营协同发展格局 - 造车新势力以技术迭代抢占细分市场 零跑C11在15-20万元级SUV市场稳步增长 [11][14] - 传统车企比亚迪海豚2025年6月销量同比大幅增长 成为10-15万元级走量王 [16] - 合资品牌日产N7和大众ID7 X通过用户思维和技术路线回归 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显著 [17][18] 动力电池产业链联动 - 2025年上半年纯电动车动力电池装车量占比冲破80% 纯电动乘用车独占60%份额 [20] - 宁德时代在小米供应链中占据核心地位 上半年小米交付量超15万辆拉动其装机量 [23] - 弗迪电池通过内供比亚迪海豚和外供小米SU7/YU7及小鹏M03实现份额扩张 [25][26][27] - 中创新航依托广汽埃安稳定销量 亿纬锂能凭借小鹏P7+配套巩固磷酸铁锂优势 [29]
跌了5年,合资车企迎来拐点时刻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7-23 22:40
合资车企市场格局变化 - 广汽菲克于2025年7月8日正式破产,国产Jeep品牌彻底退出中国 [2] - 三菱汽车于2025年7月22日宣布终止在华合资合作,完全退出中国汽车生产业务 [3] - 2020-2024年合资车企市场份额从60%暴跌至34.8%,但2024年11月起开始止跌回升,2025年上半年稳定在36% [4][5][6] 头部合资车企表现 - 上汽大众2025年上半年销量52.3万辆(+2.3%),6月单月9.6万辆(+15.1%) [7][13] - 一汽-大众上半年销量43.61万辆(+3.5%),6月单月8.7万辆(+12.5%) [7][13] - 一汽丰田上半年销量37.8万辆(+16%),6月单月7.2万辆(+14%) [7] - 广汽丰田铂智3X累计订单破3万台,连续多月蝉联合资纯电SUV销量冠军 [14][17] 合资车企成功要素 - "外方战略+中方能力"双轮驱动模式成为破局关键 [9][10] - 本土化研发体制创新(如广汽丰田设立中国首席工程师RCE体制) [17] - 营销创新:上汽大众"油电同进"、一汽丰田"时光焕新计划"等 [13][18] - 守住燃油车基本盘(大众系燃油车市场份额同比提升0.7-1个百分点) [13] 日系车企分化明显 - 本田在华遭遇滑铁卢:2025年上半年销量31.5万辆(-24.2%),东风本田暴跌37.4% [20][23] - 日产相对乐观:东风日产N7累计交付破万台,斩获合资纯电车型销量榜首 [26] - 本田失利原因:燃油车基盘失守、新能源定价失误、本土化研发滞后 [23][24] 边缘化合资车企现状 - 神龙汽车2025年6月销量仅3077辆(-10.7%) [33] - 长安福特1-5月累计销量7.6万辆(-16.43%) [34] - 长安马自达推出首款纯电车型EZ-6但市场表现波动(首月2445辆→两个月后498辆) [37] - 边缘化车企尝试转型:长安马自达启动"双百翻番"战略,神龙汽车推出新品牌"示界" [40] 市场回暖案例 - 北京现代2025上半年销量10万辆,6月单月21713辆(环比+66%) [28] - 悦达起亚上半年销量124027辆(+13.2%),6月单月23245辆(+12.5%) [29]
车企都不好过,谁特别不好过?以及,围攻比亚迪
凤凰网财经· 2025-07-14 22:19
全局市场表现 - 2025年1~6月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量达1327.9万辆,同比增长12.2%,零售端累计销量1090万辆,同比增长10.8% [3] - 1~5月汽车出口量216万辆,同比增长15%,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16万辆,同比增长33%,占整体出口43% [3] - 传统燃油车促销力度稳定在23.3%,新能源车促销力度回调至10.2%,较上年同期增加1.6个百分点 [3] - 70%私人购车用户享受以旧换新政策优惠,但6月底补贴额度消耗后信贷政策收紧导致7月初销量下滑 [3][4] - 6月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达56.6%,上半年仅27.5%4S店完成销量目标 [4] 传统自主车企竞争 - 比亚迪上半年销量214.6万辆(同比+33%),年度目标完成率39%,吉利增速最快(同比+47%),长城完成率最低仅14% [5] - 自主燃油车6月促销率18.3%,较去年同期增2.5个百分点,合资燃油车促销达23.1%历史峰值 [5][10] - 吉利新能源车型销量72.52万辆(同比+126%),占其总销量51.5%,奇瑞出口55.03万辆(同比+3.3%)占总销量近半 [7] 新势力分化与策略 - 12家新势力中仅3家达成年度目标40%,零跑累计交付超80万辆,小鹏MONA M03连续8个月月销超3万辆 [8] - 新势力两条路径:融入主流市场拼性价比或跨界品牌高端化,小米YU7和华为问界M8展现非车企品牌势能 [8][9] 合资车企复苏迹象 - 主流合资车企上半年批发量55.3万辆(同比+11%),一汽丰田增速16%领跑,上汽通用同比+8.6% [10] - 合资新能源渗透率仅5.3%,但铂智3X销量1.91万辆接近凯美瑞,日产N7销量0.99万辆进入品牌前五 [10] 下半年市场趋势 - 价格战持续,新车发布伴随隐性降价,补贴政策精准度决定需求释放 [11] - 新能源车需拓展工具属性外溢价空间,技术优势需转化为营销竞争力 [11] - 合资车企本土化策略加码,自主车企面临同质化与合资反扑双重压力 [13]
日系新能源行不行
新财富· 2025-07-02 14:31
核心观点 - 日系合资车企在新能源转型中面临销量波动和结构性挑战,但日产N7和丰田铂智3X凭借产品力仍具市场潜力 [2][5][6][7][29] - 购车人群年轻化(95后为主)和女性占比提升导致日系品牌历史影响力减弱,形成"时间差"挑战 [10][12][17] - 新能源时代"经济耐用"标签失效,智能科技迭代加速缩短置换周期,丰田油混成为少数继承该标签的产品 [20][21][22] - 日产需通过N7(12万B级车)冲击月销1万辆巩固基本盘,丰田则依靠凯美瑞等传统车型维持销量优势 [25][26][28] 短期销量表现 - 广汽丰田铂智3X:4月销量6727辆(峰值),5月回落至4344辆,预计稳态5000-6000辆 [2][5][7] - 东风日产N7:5月销量3034辆,但周销量已爬升至1500-1600辆(月销6000-7000辆潜力),累计大定17215辆 [2][6][7] - 经济型新能源车分级标准:5000辆/月获市场关注,1万辆为"小爆款",1.5万辆成当家产品 [4] 产品竞争力分析 - 日产N7核心优势:12万级B级车(4930mm车长/540km续航),标配8295P芯片+Momenta智驾,配置无短板 [6] - 丰田铂智3X:10.98万起+激光雷达智驾下放至14万级,但吸引力因监管收紧和竞品降价减弱 [5] - 丰田油混独特α:百公里油耗4.2L(0.3元/km),电池终身保修,全球累计销量3000万辆 [22] 结构性挑战 - 用户代际差异:2025年首购用户(95后)的"品牌受教育期"(2010年后)与日系黄金期(2008年30.79%市占率)错位 [12][15][17] - 消费群体变迁:新能源车主中35岁以下占比70%(日产N7/零跑B10),女性占比达34%(2022年) [10][12] - 产品属性冲突:电动车低成本+短置换周期削弱"经济耐用"优势,智能化投入不足成次要制约 [20][21] 日系车企分化 - 丰田表现最优:凯美瑞5月销量18983辆(同比正增长),6款车型月销超1万辆 [22][26][28] - 日产产品断层:除轩逸(28618辆)外无月销过万车型,N7承担转型重任 [26][28] - 技术路线差异:丰田油混(HEV)形成护城河,日产/本田混动布局薄弱 [22]
新能源大跃进时代结束,中国车市依然存在变数
虎嗅· 2025-06-19 15:07
市场整体表现 - 5月国内乘用车总销量187.3万辆,同比增长9.71%,1-5月累计销量同比增长5.3% [2] - 新能源车渗透率达51.59%,较4月仅增长0.02个百分点,自2024年11月以来波动区间为50%-51.59% [7][8] - 自主品牌市场份额62.7%,首次突破60%为2024年8月,最高达63.67% [10][11] 新能源与燃油车格局 - 新能源渗透率进入平台期,自主与海外品牌份额争夺胶着 [12] - 比亚迪5月上险量28.2万辆,同比增长7.14%,低于行业9.71%的增速 [13][15] - 吉利5月销量18.5万辆,同比大增49.3%,银河品牌贡献7.1万辆 [16][18] 自主品牌动态 - 长安5月销量10.9万辆(+18%),但1-5月累计下滑3.1%,新能源品牌阿维塔同比增长2.1倍 [19][21] - 奇瑞5月销量9.7万辆,燃油车占比仍高,捷途旅行者等车型为主力 [22][23] - 长城5月销量5.6万辆(+17.1%),1-5月累计下滑6.9% [24] 合资品牌表现 - 丰田5月销量12.8万辆(+7.6%),1-5月累计增长7.9%,跑赢大盘 [26] - 大众5月销量15.6万辆(+11.6%),但1-5月累计下滑4.2% [28] - 本田/日产5月销量同比下滑超20%,日产N7首月销量3375辆 [29][31][32] 豪华车市场 - BBA中奔驰5月下滑17%,宝马/奥迪分别下滑10.7%/7.9% [34] - 雷克萨斯5月销量1.49万辆(+6.95%),沃尔沃/凯迪拉克销量为1.24万/0.79万辆 [36] - 理想/鸿蒙智行5月上险量均达4.4万辆,接近BBA单月水平 [34] 新势力竞争 - 特斯拉5月销量同比下滑29.7%,1-5月累计下滑9% [39] - 问界M8首月销量1.18万辆,M9同期销量1.52万辆 [41] - 小鹏5月销量2.7万辆,MONA M03跌破万辆至9864辆 [44] - 蔚来5月总销量2.52万辆(+20%),萤火虫首月销量3480辆 [46]
高安全性与性价比兼备:10-15万元价位内最值得购买的三款新能源轿车
行业政策动态 - 工信部发布最新动力电池安全要求"GB 38031—2025"标准 将主流车企和电池供应商已掌握的安全技术纳入强制标准 旨在封杀低价低质产品进入市场 对注重品质与安全的品牌影响甚微 [1] 日产N7产品分析 - 定价11 99万至14 99万元 经历7400项研发测试和5500多项新车试制质量确认 搭载四针刺多电芯无热蔓延超安全电池 通过146项高标准测试 提前满足2026年新国标要求 [2] - 配备16项主动安全系统 包括前向碰撞预警 后向碰撞预警 以及由Momenta提供的高速领航NOA和城市记忆领航NOA等智能辅助驾驶功能 [2] 东风奕派eπ007产品分析 - 采用笼式超高强度结构车身设计 高强度钢占比71 5% 热成型钢占比20 3% 关键乘员舱区域使用1500MPa超高强度钢板 获"2023中国十佳车身"认证 C-NCAP得分率93 78% [3] - 马赫电池通过多针针刺 电芯腰斩 高空跌落等极端测试 10根钢针完全贯穿电芯无起火 无爆炸 具备不怕戳 不怕挤 不怕泡 不怕摔 不怕震等特性 [3][4] - 官方售价11 59万元-14 99万元 配备全系标配辅助驾驶模拟显示系统 自动紧急制动AEB等主动安全配置 提供价值44800元六大权益好礼 [4] 小鹏MONA M03产品分析 - 售价11 98万元起 全系标配2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7个摄像头等20余项硬件感知设备 具备碰撞预警 紧急制动辅助等12项主动安全系统 支持XNGP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 [5] - 高强度钢+铝合金使用率73% 实现车身轻量化 新一代磷酸铁锂电池在防水 防火 防爆等方面表现卓越 [6] 市场竞争格局 - 日产N7依托合资品牌底蕴 适合家庭用户 小鹏MONA M03以智能化体验见长 适合年轻消费者 东风奕派eπ007以超高强度车身和极致电池防护构建全方位安全体系 性价比突出 [7] - 10-15万元价格区间内 三款车型均为安全靠谱的品质选择 消费者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 [7]
重组预期落空“东风系”全线大跌 前5个月集团年度目标完成率仅22%
新浪财经· 2025-06-06 17:10
重组结果 - 东风汽车集团暂不涉及资产和业务重组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分立汽车业务为独立央企[1] - 持续四个月的"东风长安重组猜想"正式终结 此前市场预期合并后将形成年销量超500万辆的"中国神车"[2] - 重组预期落空导致"东风系"上市公司股价全线大跌 而"长安系"普遍上涨[2]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1061.97亿元 同比增长6.86% 净利润0.58亿元实现扭亏 但扣非净利润仍亏损0.25亿元[2] - 净利润较2017年140亿元峰值差距巨大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实际净亏损达7亿至7.5亿元[2] - 总销量189.59万辆同比下降9.2% 仅完成年初320万辆目标的77.5%[2] 业务结构 - 合资品牌销量110.52万辆同比下滑9.2% 其中东风日产下滑12.7% 东风本田暴跌29.2%[3] - 新能源汽车销售39.46万辆同比增长13.4% 占总销量比重提升4.1个百分点至20.8%[3] - 岚图品牌年销量8万辆 仅占集团总销量的4.2%[3] 转型挑战 - 2025年销售目标设定为300-320万辆 其中新能源车100万辆 海外出口50万辆[4] - 前5个月整体销量下降17.1%至67.28万辆 乘用车销量下降20.5% 全年目标完成率仅22.4%[4] - 要实现年度目标 剩余7个月月均销量需达34万辆 是目前月销量的3倍[5] 发展规划 - 计划2024年推出10款新车 新能源车占300万辆年度目标的三分之一[6] - 东风本田2025年将推出纯电SUV S7 东风日产亮相首款纯电车型N7并计划推出五款新能源车[3] - 公司在氢燃料商用车领域取得突破 开发出400kW氢燃料电堆[5]
融入本土后,日系电动车重获中国消费者喜爱?
观察者网· 2025-05-26 17:13
丰田电动车表现 - 丰田推出纯电动SUV铂智3X(bZ3X),起售价10.98万,大幅低于此前车型bZ4X和bZ3 [1] - 铂智3X交付量突破1万辆,后续订单1.2万张待交付 [1] - 丰田4月中国新车销量同比增长21%至14.28万辆,电动车销量同比增长84%至9400辆 [1] - 铂智3X由丰田与广汽联合开发,中国团队主导设计,使用中国本土电池和Momenta驾驶辅助系统 [1] - 丰田亚洲区负责人表示中国供应链对铂智3X至关重要 [1] - 中国市场贡献丰田及雷克萨斯约五分之一全球销量 [2] - 丰田将在上海新建全资雷克萨斯工厂,计划2027年投产 [2] 日产电动车表现 - 日产推出纯电轿车N7,起售价11.99万,上市1小时订单突破1万台 [2] - 日产4月销量同比下降16%,但创下1月以来月度最高水平 [2] - N7配备车载冰箱、AI按摩座椅,高配车型搭载Momenta系统 [2] - 日产彻底改变造车流程,由中国合资公司主导设计、开发和零部件选型 [2] 本田电动车表现 - 本田推出纯电SUV S7,起售价从25.99万骤降至19.99万,但4月销量仅62辆 [3] - 本田4月中国整体销量同比骤降40.82%至43689辆 [4] 行业竞争格局 - 丰田和日产表现略好于本田,但与中国本土车企差距明显 [5] - 丰田bZ3X在外资电动车销量中名列前茅,但在总榜仅排第20位 [5]
比亚迪「腹地」的挑战者们
新财富· 2025-05-21 14:59
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 -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核心城市仅占全国土地面积0.33%,新一线城市合计不超过3%,而广袤的县域市场承载超八成人口,构成经济型新能源车最大需求底盘 [1] - 近半年新能源车价格竞争区间从20-30万转向两端的10-20万和20-30万,其中10-15万价格带因首次购车需求集中且注重用车成本成为行业焦点 [1][2] - 20-30万区间存在"定价陷阱",2023年该区间市场规模5307.5亿元,低于10-20万(8398.5亿)和30-40万(7738.5亿),且需求多样性导致车企定位困难 [3][5][6] 10-15万价格带竞争态势 - 比亚迪在该价位具有统治力,2024年秦/宋/元三大家族合计销量220万辆占其总销量50%以上,但市占率已从爆发期回落至1/3左右 [8][9][12] - 新势力零跑通过B系列(B10/B01)切入10-15万市场,B10紧凑型SUV对标比亚迪宋/元,单周销量达1500辆,B01轿车采用差异化设计吸引年轻用户 [19][20][22][23] - 小鹏MONA M03上市后月销稳定1.5万辆,超越其原有20万级车型表现,通过智能化配置和年轻化设计分流比亚迪潜在客户 [16][18][19] 20-30万价格带市场表现 - 特斯拉Model Y和小米SU7成为该区间头部产品,2025年4月销量分别达20.8万和15.3万辆,理想L6/L7、问界M7等月销在0.5-1.1万辆区间 [7] - 该价位消费者追求"价值感最大化",需求涵盖身份认同、家庭需求等多维度,导致除头部品牌外多数车型月销仅5000辆水平 [6][7] - 智界R7等新品呈现"上市即巅峰"特征,6个月后销量回落至5000辆附近,反映该区间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挑战 [6][7] 传统车企转型策略 - 吉利银河通过星舰7(插混SUV)、E5(纯电SUV)和L6(插混轿车)形成产品矩阵,4月三款车型合计销量2.87万辆,星耀8中大型轿车进一步下探11.58万起 [27][28][30] - 长安深蓝S05/S07月销合计1.29万辆,但智能化水平和品牌力弱于新势力,产品迭代速度制约发展 [28][29] - 合资品牌中东风日产N7表现突出,中大型轿车定价11.99万起,上市1小时订单破万,精准卡位原轩逸用户转化需求 [34][35] 市场增长与渠道布局 - 2024年1-4月10-15万新能源车销量79.9万辆同比翻倍,比亚迪增速40-50%显示新进入者正蚕食份额,如小鹏MONA M03半年贡献6万辆增量 [41] - 比亚迪拥有6500家经销商(三线以下3500家),零跑、小鹏加速下沉市场布局,渠道覆盖成为竞争关键要素 [43] - 经济型市场产品成功要素包括:精准续航设计(500km左右)、成本控制(三电占比60%)、差异化外观(避免网约车形象) [18][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