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理念

搜索文档
龙华双馆展示深圳绿色建造实力 秀绿色科技 亮“低碳底牌”
深圳商报· 2025-08-12 06:46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进入百日倒计时。近日,记者来到龙华区两大赛事承办区场馆——龙华文体中心与 简上体育综合体,探访这两个展示深圳绿色建造实力的"鲜活窗口"。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 受场地限制,体育场馆在垂直方向上进行叠加布置。利用地形高差解决场地限制和体量庞大功能复杂的 矛盾。简单说,就是用最少的材料撑起最大的空间,建材消耗少,碳排放自然随之降低。 场馆的"外衣"大有讲究。外层铝拉板网+内层low-e彩釉玻璃组成的双层皮肤系统,像会呼吸的屏障—— 既能遮挡强光、捕捉自然光,又能引导空气自然流通。更巧妙的是,表皮设计与结构模数保持一致,腰 桁架与承接桁架构成的钢结构体系清晰可见,既省去多余装饰,又透出朴素的工业美感。这种"去繁就 简"的思路,不仅降低了装修环节的碳排放,更回归了"为运动让渡空间"的本质。 现场,记者看到,各楼层植入的露台、花园、架空休憩空间,通过楼梯与地面广场相连,鼓励市民闭馆 后继续使用——在这里,运动不局限于场馆内,露台健身、花园休憩、广场远眺,都成了低碳生活的一 部分。这种"建筑-城市-自然"的融合设计,让简上体育综合体不仅是运动场馆,更成为周边市民乐于驻 足的"低碳活力枢纽"。 从龙华文 ...
上海推动垃圾分类系统化、精细化—— 从理念倡导到全民行动
人民日报· 2025-07-19 05:34
垃圾分类智能化管理 - 上海徐汇区试点智能化垃圾箱房 配备自动投放口和洗手池 提升居民投放便利性 [1] - 垃圾分类综合监管平台实时监控投放和处理环节 通过物联网探头检测垃圾满载状态并推送预警信息 [1] - 2023年上海将建成至少25条智慧收运线路 湿垃圾运输处置实现智能品质监控 [2] 垃圾分类成效数据 - 2023年上半年上海可回收物日分出量7947吨 有害垃圾1.9吨 湿垃圾8811吨 干垃圾日清运量17387吨 [1] - 相比2019年条例实施前 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日分出量分别增长196%和1340% 湿垃圾增长60.8% 干垃圾减少15% [1] -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3.6% 居全国前列 [1] 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 - 上海已建成15座垃圾焚烧设施 日处理能力2.8万吨 可转化为清洁电力 [3] - 2023年底湿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将提升至1.1万吨/日 焚烧与湿垃圾资源化总能力达3.9万吨/日 [3] 绿色低碳生活体系 - 全市布局1.5万个"沪尚回收"服务点 198个中转站和14个集散场形成便民回收网络 [4] - 约3000家绿色餐厅践行"光盘行动" 电商企业快递包装减量超96% [4] - 专家指出上海垃圾分类成功得益于法律制度保障 全程闭环管控和市民自觉参与 [4]
绿色低碳风劲吹 多领域逐“绿”向“新”释放经济发展新潜力
央视网· 2025-06-29 17:19
家电行业绿色升级 - 一级能效产品成为消费新趋势 价格门槛因国补和以旧换新政策降低 [2] - 头部生产企业采用轻量化+低能耗设计 洗衣机排水泵盖启用免喷涂工艺 [2] - 冰箱70%-80%部件采用可循环材料 绿色设计贯穿生产全流程 [2] - 2025年前5个月某回收企业拆解废旧家电超46万台 加速智能产线升级应对需求增长 [2] - 2025年以来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1 1万亿元 [3] 新能源汽车及配套发展 - 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推动县域绿色消费 浙江长兴门店可选车型日益丰富 [4] - 四川绵阳安州建设大型充电枢纽 秀水镇新充电站可同时容纳82辆车 配备41个充电桩 [4] - 成青路充电站2025年日均服务量同比增100% 日均货车通行量超2万辆 [4] 闲置物品交易生态 - 二手商品流通体系建设试点启动 鼓励搭建回收-质检-流通一体化平台 [6] - 某平台热门机型售价仅为新品四到六折 提供透明估价和便捷回收服务 [6] - 深圳质检中心日处理量达1 7万件 采用立体物流系统实现高效分拣 [6] - 2025年5月二手回收订单同比增40% 交易订单同比增43% 累计减排相当于291亿公里燃油车碳排放 [7]
2025年六五环境日:美丽中国绘新卷 你我携手共护绿水青山(视频)
中国经济网· 2025-06-05 08:00
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来,全国各地探索形成守绿换金、添绿增金、点绿成金、借绿生金等转化路径和生态市场、生态旅游等实践模式,让良好生态环境释放出无限经济价值 [2] - 建成7批共572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240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积极推进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2] - 在生态保护补偿、生态权益交易、资源产权流转、生态产业开发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有特色、可借鉴、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和发展模式 [3] 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 塞罕坝从荒漠沙地变身万顷林海,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绿色奇迹" [3] - 浙江"千万工程"让乡村实现美丽蝶变,成为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 [3] - 长江禁渔后,江豚跃出江面的身影重现,祁连山麓雪豹频繁现身,生态系统日益向好 [3] 全民参与生态治理 - 今年六五环境日主题为"美丽中国我先行",呼吁每个人从身边小事做起,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 [2] - 从餐桌上的"光盘行动"到日常生活中的"无塑生活",从选择"绿色出行"到对物品进行"旧物改造",越来越多的人将低碳理念融入生活 [3] - 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汇聚起来便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力量,为美丽中国增添了最鲜活的注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