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化利用

搜索文档
上海推动垃圾分类系统化、精细化—— 从理念倡导到全民行动
人民日报· 2025-07-19 05:34
垃圾分类智能化管理 - 上海徐汇区试点智能化垃圾箱房 配备自动投放口和洗手池 提升居民投放便利性 [1] - 垃圾分类综合监管平台实时监控投放和处理环节 通过物联网探头检测垃圾满载状态并推送预警信息 [1] - 2023年上海将建成至少25条智慧收运线路 湿垃圾运输处置实现智能品质监控 [2] 垃圾分类成效数据 - 2023年上半年上海可回收物日分出量7947吨 有害垃圾1.9吨 湿垃圾8811吨 干垃圾日清运量17387吨 [1] - 相比2019年条例实施前 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日分出量分别增长196%和1340% 湿垃圾增长60.8% 干垃圾减少15% [1] -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3.6% 居全国前列 [1] 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 - 上海已建成15座垃圾焚烧设施 日处理能力2.8万吨 可转化为清洁电力 [3] - 2023年底湿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将提升至1.1万吨/日 焚烧与湿垃圾资源化总能力达3.9万吨/日 [3] 绿色低碳生活体系 - 全市布局1.5万个"沪尚回收"服务点 198个中转站和14个集散场形成便民回收网络 [4] - 约3000家绿色餐厅践行"光盘行动" 电商企业快递包装减量超96% [4] - 专家指出上海垃圾分类成功得益于法律制度保障 全程闭环管控和市民自觉参与 [4]
刘非调研渣土消纳工作
杭州日报· 2025-07-02 10:52
渣土消纳工作调研 - 强调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多措并举提升渣土消纳能力,健全长效治理机制,推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1] - 要求巩固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成效,为美丽杭州建设提供支撑 [1] 渣土消纳场建设运营 - 实地查看钱塘区友谊村"围垦抬升"区块,要求加强消纳场所运行管理,解决运输和安全生产问题 [2] - 推进剩余消纳场所建设,确保如期投用 [2] 渣土资源化利用项目 - 调研笕桥12号项目,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创新利用途径,拓展产品市场 [2] - 强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 [2] 数字化监管平台建设 - 要求迭代升级渣土监管服务平台,强化全流程动态管理 [2] - 推动产销动态平衡和问题自动预警,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 [2] 渣土治理体系构建 - 强调全市统筹,构建市级统筹、属地主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治理体系 [3] - 优化城区平衡方案,提升应急调度执行率,保障重大项目建设 [3] 全过程监管执法 - 加强源头管控、运输监管、消纳规范和严格执法 [3] - 加大联动执法力度,杜绝违规倾倒现象 [3]
王建民:用科技的力量让秸秆变废为宝
中国青年报· 2025-05-29 12:50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创始人王建民从2009年大学毕业返乡创业开始,历经16年发展,将企业打造成为集秸秆收储、纤维提取、餐具生产、智能设备制造和技术输出为一体的多元化高新技术企业 [1] - 公司建立了"合作社+农户+生产企业"的秸秆收储模式,形成覆盖800公里半径的收储网络,直接带动4000余户农民增收,创造2000多个就业岗位 [2] - 公司每年通过秸秆收储为农民带来直接经济收入超过3000万元,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2] 技术创新与专利 - 公司团队攻克秸秆纤维提取、成型工艺等技术难题,取得授权专利41项,发表行业论文10余篇 [2] - 干湿压热熔工艺技术多次获得科学技术奖,填补国内纸浆模塑行业技术空白,目前国内尚无对标工艺 [2] - 环保餐具使用小麦、芦苇、稻草等废弃秸秆为原料,在自然状态下45-90天可完全降解,达到家庭堆肥标准 [1] 产品应用与市场 - 秸秆产品已应用于食品、医疗、工业、农业、建筑材料和娱乐玩具等多个领域 [1] - 秸秆餐具成为国外餐桌上的环保产品,实现资源化、高值化应用 [1] - 公司计划未来5年通过技术输出和模式复制,带动全国30个县实现秸秆产业化利用,创造1万个就业岗位 [3] 社会影响与荣誉 - 公司创始人王建民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新时代青年先锋称号 [1] - 公司与退役军人事务局合作开展就业创业项目,创始人被评选为滨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就业创业导师 [2] - 公司创新模式有效解决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2]
旺能环境:公司炉渣资源化项目已实现净利润,2024年新增6个资源化项目
全景网· 2025-05-08 09:33
公司战略重心 - 生活垃圾处理增量市场主动规避中西部地区新建项目,因吨发投资较高且边际效益有限 [2] - 并购市场坚持审慎务实策略,建立严格项目评估体系,不盲目追求规模扩张 [2] - 资源化利用升级:炉渣资源化项目已实现净利润,2024年新增6个项目预计带来增量利润 [2] - 蒸汽供热优化:通过150-200元/吨业务提升能源效率,收益率显著高于传统发电 [2] - 存量资产盘活:参与绿证交易和VCS减排项目,推进SBTi认证,提升绿色低碳价值 [2] - 创新绿电应用场景,建立"绿电+高附加值产业"商业模式应对国补退坡 [2] - 海外市场拓展:以泰国、越南为桥头堡,沿"一带一路"深化东南亚布局 [2] 行业现状 - 截至2023年底生活垃圾处理行业日处理产能达86万吨,新建项目集中在中西部 [2] - "双碳"战略推动绿证交易和碳足迹认证需求,环境成本降低趋势明显 [2] 业务发展 - 蒸汽供热业务单位价格区间为150-200元/吨 [2] - 海外市场已进入泰国和越南,计划拓展东南亚其他地区 [2]
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 召开情况的公告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5-04-27 16:14
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 - 公司于2025年4月25日召开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董事、总裁凌锦明等高管出席,就经营成果及财务指标与投资者互动交流 [1] 战略规划与产能布局 - 资源化利用板块完成国内产能建设,珠海新虹和金昌高能二期投产,重点开发金、银、铂族金属等多元金属回收能力 [2] - 环保运营板块拥有13个垃圾焚烧项目(11,000吨/日处理能力)、8个固废危废处置项目(16.18万吨/年牌照量)及4个有机垃圾处理项目 [2] - 环保工程板块向"工程承包+运维服务"转型,客户结构从政府转向大企业 [2] - 国际化战略加速,重点拓展东南亚、中亚、拉美及非洲市场 [2][6][10]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145亿元(同比+37.04%),归母净利润4.82亿元(同比-4.52%),经营活动现金流7.6亿元(由负转正) [7] - 2025年Q1营收33.08亿元(同比+5.86%),归母净利润2.25亿元(同比+15.75%),经营活动现金流2.62亿元(同比+162.75%) [7] - 金昌高能项目已进入稳定生产阶段 [8] 业务运营与风险管理 - 资源化业务利润来自加工环节,通过加速存货周转和套期保值降低金属价格波动风险 [3] - 财务费用高企因资金阶段性需求,公司计划降低资产负债率 [3] - 江西鑫科项目完成产线升级,进入产能爬坡期 [5] 研发与技术投入 - 研发费用增长聚焦智能监控、自动化设备及冶炼工艺优化,全部费用化处理 [4][13] - 产学研合作推动全流程降本增效,研发强度将维持 [4][13] 行业前景与趋势 - "双碳"政策推动资源循环利用标准完善,"无废城市"建设加速 [12] - 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及物联网技术优化分选与处理环节 [12] - 工业固废危废处置需求随城镇化增长,产业链整合加速 [12] - 国际合作提升技术与管理水平,全球化发展成为趋势 [12] 未来增长驱动因素 - 金属回收品类扩展(铂族金属、铋、锑等)及产能爬坡释放利润 [6][10] - 环保运营板块业绩持续增长,国际化战略打开海外市场 [6][10] - 全产业链协同效应提升多金属资源化盈利空间 [10]
大地海洋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4.99% 资源化业务稳健发展
证券日报· 2025-04-24 20:41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47亿元,同比增长0.99%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596.96万元,同比增长54.99% [2] - 危险废物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36亿元,同比增长2.33% [2] - 电子废物板块实现营业收入6.94亿元,同比增长0.24% [3] 业务发展 - 公司围绕危险废物和电子废弃物处理板块,持续强化资源化利用能力 [2] - 构建了危险废物"收集-运输-贮存-利用-处置"的完整循环利用产业链体系 [2] - 通过整合拆解、分类、回收等多个环节,不断提升电子废物资源回收效率 [3] - 拆解产物销售至下游再生资源利用企业,作为工业原料使用,市场认可度高 [3] 数字化建设 - 自主开发"小蚂哥"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危险废物全流程追踪与数据汇总 [2] - 平台将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贯穿于危险废物回收、处置与利用的全过程 [2] - 作为业内少数将"互联网+"技术覆盖危废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企业 [2] - 平台未来可扩展整合固废、电子废物、一般工业废弃物等多个品类 [3]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浙江省仅有的5家纳入国家拆解基金补贴名单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定点处理企业之一 [4] - 可深化与上游回收企业、个人回收商合作,优化回收网络 [4] - 通过技术创新与工艺改进,提高资源回收率与环保水平 [4] - 需要密切关注政策动态,加强与政府部门沟通交流 [4][5] - 可通过多元化业务拓展分散政策风险,如探索新兴环保领域业务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