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化管理
icon
搜索文档
上海推动垃圾分类系统化、精细化—— 从理念倡导到全民行动
人民日报· 2025-07-19 05:34
垃圾分类智能化管理 - 上海徐汇区试点智能化垃圾箱房 配备自动投放口和洗手池 提升居民投放便利性 [1] - 垃圾分类综合监管平台实时监控投放和处理环节 通过物联网探头检测垃圾满载状态并推送预警信息 [1] - 2023年上海将建成至少25条智慧收运线路 湿垃圾运输处置实现智能品质监控 [2] 垃圾分类成效数据 - 2023年上半年上海可回收物日分出量7947吨 有害垃圾1.9吨 湿垃圾8811吨 干垃圾日清运量17387吨 [1] - 相比2019年条例实施前 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日分出量分别增长196%和1340% 湿垃圾增长60.8% 干垃圾减少15% [1] -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3.6% 居全国前列 [1] 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 - 上海已建成15座垃圾焚烧设施 日处理能力2.8万吨 可转化为清洁电力 [3] - 2023年底湿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将提升至1.1万吨/日 焚烧与湿垃圾资源化总能力达3.9万吨/日 [3] 绿色低碳生活体系 - 全市布局1.5万个"沪尚回收"服务点 198个中转站和14个集散场形成便民回收网络 [4] - 约3000家绿色餐厅践行"光盘行动" 电商企业快递包装减量超96% [4] - 专家指出上海垃圾分类成功得益于法律制度保障 全程闭环管控和市民自觉参与 [4]
青岛地铁15号线建设“加速跑”
齐鲁晚报· 2025-07-10 05:23
工程建设进展 - 青岛地铁15号线天山一路站至天山二路站TBM左线贯通,实现区间双线贯通,正线区间全长约2.5km [2] - 项目团队采用"双线联动"机制,将右线施工经验应用于左线,攻克断层破碎带掘进等技术难题 [2] - 建立TBM设备管理体系,通过"一机一档"管理,设备故障重复率同比下降75% [2] 施工管理方法 - 采用精细化、智能化、机械化管理为核心,应用"超前注浆加固+智能监测排水"方案 [2] - 执行"班组责任制",在不同施工阶段明确履约管控重点,合理组织生产 [3] - 强调超前地质预报和周边沉降监测,保障全过程精准分析和全要素精准管控 [3] 项目意义与影响 - 青岛地铁15号线建成后将串联城阳、李沧、崂山三区,缓解主城区南北向交通压力 [3] - 天山一路站至天山二路站区间双线贯通标志着地铁15号线施工进入"快车道" [3] 后续工作计划 - 在相关单位统筹安排下,继续强化安全质量管控,优化工序衔接与资源配置 [3] - 全力保障剩余工程高效推进,为青岛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增添新动能 [3]
房山鲜食玉米开启采摘季,半天就能送上北京市民餐桌
新京报· 2025-07-03 15:51
行业分析 - 鲜食玉米产业采用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从种植生产到包装销售实现一体化运营 [1][4] - 行业采用"线上+线下"销售模式 通过小程序和电话预订覆盖京津冀及其他城市 [4][5] - 鲜食玉米采摘季持续20天左右 未来将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 [6] 公司运营 - 窦店村鲜食玉米种植面积达100亩 种植"农科糯336"等优质品种 其中"农科糯336"为全国十大优秀甜加糯玉米品种之一 [4] - 公司采用生物防治技术 施用发酵牛粪替代农业化肥 实现有机健康种植 [5] - 生产环节采用农机装备进行智能化管理 同时邀请专家指导种植 今年种植密度增加 预计产能比去年增加近500穗 [5] 产品特点 - 鲜食玉米皮薄无渣 颗粒饱满 甜粒与糯粒比例约为1:3 具有低脂营养、清香甜糯的特点 [4][5] - 产品采用独立包装 全程冷链锁鲜 从采摘到市民餐桌仅需半天时间 [4][5] - 品牌"鲜玉米窦"已获得消费者认可 线上线下均收获好评 销售额较往年翻一番 [5] 技术支撑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提供技术支持 "农科糯336"采用人工杂交选育技术从上万个杂交组合中选出 [5] - 推广研究员蔡万涛对点帮扶农场 更新种植方案并多次到田间指导生产 [5] - 公司回收玉米秸秆 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5] 人力资源 - 采摘工人一半来自窦店村 坚持人工作业以确保品质 人工分选不同大小的优质玉米 [5] - 农户凌晨开始劳作 根据当日订单精准开展采摘工作 [4][5]
余姚梁周线SG-1标段项目:把好现场“安全关”,护航施工稳步推进
中国能源网· 2025-06-17 10:56
项目建设进展 - 余姚经济开发区西南园区配套道路(一期)工程是余姚市首条城区高架快速路,SG-1标段路面道路长约4.356公里,高架长约3.293公里 [3] - 截至目前矮T梁预制343榀、小箱梁预制878榀,各类预制梁板架设进度已达92% [6] - T梁架设已完成292榀,为后续桥面系施工及整体贯通奠定坚实基础 [4][6] 安全管理措施 - 公司采用网格化管理模式,配备安全网格员全程监督高空作业和架梁作业 [3][4] - 安装智能AI监控设备"移动哨兵",在危险作业区域部署"视频+喇叭+一键喊话"应用实现可视化管控 [3][4] - 严格执行特种设备"一机一档"管理,每月进行专项检查维修保养 [3] 技术保障体系 - 推行平安守护系统等信息化平台,明确不同地点高清视频设置标准实现智能化管理 [4] - 落实班前十分钟安全教育,每周由工程、技术、安全部门联合开展培训 [3] - 架梁过程中安全技术人员实时控制运提架等关键工序,严格落实施工作业标准 [5] 制度建设 - 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全面检查设备备案手续 [3] - 构建穿透式网格化责任体系,安排专职安全员全程监督作业 [4] - 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制度和专项施工方案,确保操作规范 [5]
调研速递|西安西测测试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接受投资者调研,聚焦财务与业务发展要点
新浪财经· 2025-05-20 20:50
财务数据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虽仍为负值,但同比改善2,780.53万元,主要因经营现金流出同比增加较大,其中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同比增加 [2] - 2024年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达15.3%,研发资本化率仅8.2%,公司表示研发费用会计处理严格按会计准则进行 [2] - 2024年政府补助占净利润约-1.85%,公司持续关注补助申请及现金流管理 [2] - 2025年计划研发投入增长35%,但公司称目前尚未涉及量子检测及AI故障诊断技术 [2] - 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33.57%,净利润亏损扩大至0.45亿元,毛利率同比下降至32.4%,因新增实验室产能尚未充分释放 [3]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延长至130天,公司制定制度加强清理 [3] 存货与子公司经营 - 2024年公司存货较2023年有所增加,主要因电子装联业务增加 [2] - 子公司西测电子净利润亏损扩大至0.18亿元,公司表示投资者提及的技术路线切换问题与公司具体业务有差异 [2] 资产负债与投资 - 资产负债率升至49.8%,有息负债率达36.5%,公司称负债规模仍在正常范围,会根据业务需要采取匹配融资工具 [3] - 2024年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同比下降89%,相关子公司处于投入及取证阶段,尚未盈利 [3] -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8%用于电磁兼容实验室扩建,现有产能利用情况较好 [3] - 合同负债同比下降28%,公司称新签项目规模在预期范围内 [3] - 关联交易金额占比超20%,公司表示交易正常、价格公允 [3] - 资本性支出同比下降31%,公司按战略规划推进投入并关注数字化能力提升 [3] - 短期借款规模同比下降17%,公司关注资金管理与偿债能力,匹配相应融资方式 [3] 业务布局与人员管理 - 民用航空检测收入占比不足8%,公司民机业务主要集中在机载设备检测服务 [3] - 员工总数同比增加16.7%,检测工程师占比下降至58%,公司称不断完善薪酬激励机制,无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 [3] 同业对比 - 对比同业,公司持续在信息化、智能化方面投入提升管理效率 [3]
佛山绿健公司打造医疗废物全流程智能化处置体系
中国环境报· 2025-05-14 14:41
公司概况 - 广东绿健医疗废物处理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是混合所有制国有控股企业,由佛山市环境保护投资有限公司控股,专注于医疗废物处理技术研发及处置项目运营,并拓展医疗废水、污泥粪渣处置等业务,目标是打造"医疗环保大管家"战略的科技型环保企业 [1] - 佛山市绿健医疗废物处置有限公司是佛山市环境保护投资有限公司全资国企,佛山市唯一具备医疗废物全链条服务资质的企业,承担全市医疗机构医废的收集、运输及处置任务,通过"数智赋能医疗废物全过程管理"平台成为行业智能化标杆 [1] - 两家企业在技术研发与运营实践中紧密协同,共同推动医废处理行业高质量发展 [2] 项目概况 - 佛山绿健公司构建了覆盖收运、处置、客户服务的全流程智能化解决方案,实现医废管理"收运高效化、处置自动化、服务精准化",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示范 [3] - 在收运端创建"智能收集站点+智慧收运系统",配套智能称重及手持终端设备,实现医废精准溯源与高效集运,全市已布局76个站点,2021年升级医疗废物溯源系统,通过智能物联网+云端平台+移动端应用实时监控医废全流程 [3] - 在处置端首创"机器人自动装卸装置+智能立体仓库",实现医疗废物全自动卸料、上料及焚烧,大幅减少人工接触 [3] - 在客户服务端搭建一体化客服系统,整合电子合同、转移联单、数据统计、收费对接等功能,打造医废管理"一张图" [3] 技术特点 - 实现全链条数据溯源,智能收集站实时采集医废种类、重量、来源等数据,结合云端平台实现全程可追溯 [4] - 实现自动化安全处置,机器人卸料系统降低人工干预,智能立体仓库优化仓储效率 [4] - 实现智慧化决策支持,通过大数据分析客户需求,优化服务流程,提升行业监管效能 [4] 项目特点 - 项目实现医疗废物"收运—处置—服务"全流程智能化,智能收集站解决小型医疗机构收运难题,机器人技术确保高危作业安全 [5] - 佛山市的成功实践验证了智能化管理模式的标准化复制条件,为全国"无废城市"建设提供可借鉴方案 [5] 效益分析 - 生态环境效益显著,智能监管系统防止医废流失,机器人卸料系统降低人工感染风险,推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6] - 经济效益体现在降低收运成本、减少人工成本、节约客服成本,并带动小型医疗机构签约数量增长 [7] - 社会效益包括阻断医废处置环节感染风险,杜绝医废非法流失,维护公共安全,项目模式在广东省获得省级部门认可 [7]
深圳机场去年营收超47亿 净利超4亿
南方都市报· 2025-04-29 07:15
文章核心观点 深圳机场2024年年报及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营收、利润等指标增长良好,三大运营指标刷新历史纪录,在业务拓展和技术创新方面有举措,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2][4] 2024年年报情况 整体财务指标 - 实现营业收入47.4亿元,同比增长13.8%;归母净利润4.43亿元,同比上升11.7%;扣非归母净利润3.54亿元,成功扭亏;经营现金流净额为19.06亿元,同比增长65.6% [2] 运营指标 - 航班起降42.8万架次,旅客吞吐量6147.7万人次,首次突破6000万人次,全国排名均为第四,分别同比增长8.9%、16.6%;货邮吞吐量188.1万吨,同比增长17.6%,排名全国第三 [2] 营收构成 - 航空性收入为20.95亿元,同比增长16.22%;地面服务收入7.68亿元,同比增长10.58%;租赁及特许经营收入9.63亿元,同比增长10.64%;物流收入4.10亿元,同比增长30.57%;广告收入3.90亿元,同比增长3.28%;其他非航收入1.09亿元,同比增长7.07% [2] 子公司及参股公司情况 - 子公司中深圳市机场国内货站有限公司利润贡献最高,净利润达3464万元;深圳机场雅仕维传媒有限公司利润贡献度最低,净利润亏损达1272.62万元 [3] - 参股公司中深圳机场国际货站有限公司净利润1.78亿元,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亏损1.82亿元 [3] 资产情况 - 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总资产为241.74亿元;归母净资产为113.52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2.1% [3] 业务发展与创新 - 在航空物流和商业租赁等非航空业务上持续拓展,航空物流业务增长得益于跨境电商快速发展、货运航点增加及新业务模式探索 [4] - 着重在技术创新方面投入,应用智能化管理和自动化设备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4] 高管薪酬 - 剔除独立董事、监事会主席、监事后,14位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合计领取报酬844.20万元,平均薪酬87.41万元,年薪中位数为89.08万元,总经理及非独立董事刘锋薪酬最高为99.23万元,审计法务部部长陈国平薪酬最低为62.29万元(2024年任期不满1年的不参与统计) [4] 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情况 - 实现营业总收入12.55亿元,同比增长11.20%;归母净利润1.63亿元,同比增长72.20%;扣非净利润1.36亿元,同比增长93.3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49亿元,同比增长43.29%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