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环保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亚光股份: 亚光股份:关于全资子公司新增募集资金专户并签署三方监管协议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17 17:17
证券代码:603282 证券简称:亚光股份 公告编号:2025-036 浙江亚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全资子公司新增募集资金专户 并签署三方监管协议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 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一、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一)募集资金管理制度情况 为规范募集资金的管理和运用,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公司根据《中华 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1 号——规范运作》等相关规定和要 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了《浙江亚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制度》 (以下简称"《募集资金管理制度》")。 根据《募集资金管理制度》,公司对募集资金实行专户存储。2023 年 3 月 9 日公司分别与募集资金专户存储银行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温州龙湾支行、兴业 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温州龙湾支行及浙江泰隆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温州分行签 订了《募集资金专户存储三方监管协议》。2023 年 3 月 27 日,公司及子公司河 北乐恒节能设备有限公司与沧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大 ...
2025新消费市场趋势发展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6-12 23:16
新消费市场背景与现状 - 经济增长奠定新消费市场基础,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87895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网上零售额155225亿元,增长7.2%,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比26.8% [1][11][13] - 技术进步推动市场变革,移动互联网普及及大数据、AI技术应用赋能精准营销与个性化服务 [1][9] - 政策支持力度显著,国务院计划3-5年构建新型消费体制机制,发改委统筹3000亿元特别国债释放消费潜力 [1][10] - 消费模式呈现四大特点:消费升级(品质/品牌需求提升)、线上线下融合(全渠道零售)、数据驱动(精准营销)、共享经济渗透 [1][15][16][18][19] 新消费市场消费者行为 - 需求多样化趋势显著,品质、健康、环保、个性化需求提升,如益生菌食品、定制服装受青睐 [21][22][23][26] - 购买决策受五类因素影响:个人特征(年龄/性别差异)、产品特性(质量/价格)、购物环境(线下布局/线上界面)、社会影响(家庭/社交媒体)、情感因素(情绪/品牌情感) [30][31][32][33] - 行为新趋势包括绿色消费(节能家电增长)、个性化消费(年轻群体主导)、体验式消费(露营/民宿场景) [34][35] 新消费市场重点领域 - 乳业饮料领域创新加速,企业严控质量并推出健康功能性产品 [2] - 宠物经济规模显著增长,产业链完善且新兴业态涌现 [2] - 医美行业进入悦己驱动新周期,项目多样化与科技进步推动革新 [2] - 珠宝钻石领域年轻化趋势明显,培育钻石与黄金消费热度攀升 [2] 新零售行业发展趋势 - 全渠道零售成主流,线上线下融合通过同价/线上下单线下提货等模式实现 [3] - 智能化服务升级,AI与大数椐技术应用于精准营销、智能客服 [3][18] - 供应链优化通过物流技术升级与协同合作降低成本并提升配送效率 [3] - 跨界合作创新常态,零售企业与科技/餐饮/娱乐行业联合打造消费综合体 [3] 新消费市场未来展望 - 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服务消费(旅游/文娱/健康)比重上升 [3] - 绿色低碳产品前景广阔,环保产品/节能家电/有机食品需求增长 [3][34] - 线上线下融合强化,实体零售数字化与电商布局线下体验店 [3] - 年轻消费者与银发经济群体成为两大核心客群 [3]
北化股份(002246) - 2025年6月1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11 16:24
产能与市场 - 公司持续关注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经营实际论证产能需求,暂无扩产计划 [3] - 2024 年度,公司硝化棉产品产能利用率约 85% [3] - 2025 年硝化棉市场需求整体稳定,高端彩印市场增长快,含能棉需求因国际形势增长 [3][4] - 公司硝化棉产品可用于烟花行业,在环保烟花领域有技术储备,需进一步谋划 [4] - 高端油墨产品主要出口欧洲,传统油漆用硝化棉产品出口东南亚占比高,公司调整产品结构提升效益 [4] 安全与风险 - 安全事故对行业影响大,未来监管会更严格 [3] - 公司致力于提升硝化棉生产线本质安全水平,确保产线安全风险可控 [3] 经营情况 - 2024 年防化及环保产业受专项订货及审价退款影响,营收和利润下滑,2025 年相关需求将增长 [5] - 2024 年硝化棉产销量同比减少主要因西安生产线关停致产品结构调整 [5] - 2025 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加 14,690 万元,增幅 49.50%,利润总额同比增加 4,572 万元 [6] 公司定位与规划 - 公司实际控制人支持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指导发挥上市平台功能 [5] - 公司目前无股权激励计划,正在结合政策论证,内部通过绩效考核等方式激励 [5][6] - 集团公司基于投资者关系等指标进行市值管理,成立领导小组支持上市公司发展 [6] - 公司将聚焦主责主业,论证闲置募集资金投向,其他资金用于生产线升级改造和储备 [6] - 泵业 7500 吨/年绿色智能铸造生产线项目建设期 18 个月,24 个月完成整体验收,完成后支撑泵业向高端化发展 [6] 其他问题 - 防化产品使用周期受应用频次和场景影响,需具体分析 [5] - 硝化棉产品成本中原材料和人工成本比重较大,近几年安全环保投入增长 [6] - 2024 年公司员工收入整体提升,因人员结构优化,增加高层次人员引进 [6]
年省49万度电 深圳李宁中心获LEED铂金级认证
新浪财经· 2025-06-05 12:52
可持续发展战略 - 深圳李宁中心获得LEED v4 1 O+M:EB铂金级认证 该认证覆盖全球180个国家和地区 仅5%建筑获此殊荣 [1] - 公司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度融入企业战略 构建涵盖环保产品、绿色运营、供应链管理、员工关怀与社会公益等领域的行动方案 [2] - 在日常运营各场景注重绿色实践 包括资源能源管理、清洁能源应用和节能降耗 [2] 硬件升级与能效优化 - 中央空调系统升级与VRV多联机改造实现节能效率30%提升 年节电量达49万度 [1] - 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通过算法优化实现供能精准匹配 保障用能需求 [1] - 创新接入虚拟电厂响应平台 显著提升用能效率与系统稳定性 [1] 环保管理与生态建设 - 实施垃圾分类管理措施 提升可回收资源循环利用率 [1] - 园林绿化保留移栽乔木 选用本地易存活绿植构建可持续景观生态 [1] - 2800平方米运动主题公园融合品牌运动基因 组织运动、文化、环保主题活动优化办公环境 [1]
破万亿,“以旧换新”撬动消费升级
搜狐财经· 2025-06-04 15:15
政策成效与市场表现 - 截至5月底家电数码家装等领域以旧换新行动累计带动商品销售额突破1.1万亿元发放消费补贴约1.75亿份 [1] - 政策带动家电销售7761.8万台数码产品更新5662.9万件家装焕新订单完成5762.6万单 [3] - 全国累计受理汽车补贴申请412万份电动自行车置换需求达650万辆 [3] 政策机制创新 - 中央财政补贴通过精准靶向引导激活地方配套资金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2] - 湖北黑龙江江苏等地针对智能家电新兴消费品类定向增加补贴比例实现产业升级精准匹配 [2] - 四川广东甘肃等地将智能手机适老产品纳入补贴范畴响应老龄化与消费升级需求 [2] - 北京浙江福建等地通过政务平台实现"支付立减""秒级审核"降低操作门槛 [2] 消费与产业升级联动 - 以旧换新推动消费需求从功能满足向品质体验跃迁驱动产业端技术迭代与供给创新 [3] - 智能家电高性能数码产品节能环保产品成为增长主攻方向适老化科技产品销量显著提升 [3] - 政策引导企业向智能制造绿色科技人性化设计等高附加值领域转型形成消费端与产业端良性循环 [4] 数智化升级路径 - 本轮以旧换新以智能化节能化适老化为核心突破点精准锚定消费升级前沿 [3] - 消费理念向绿色化智能化人本化跃迁推动产业链在数字经济浪潮中深度共振 [4] - 政策通过打通消费堵点倒逼供给创新构建"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动态平衡机制 [5]
21社论丨深挖潜力提振消费,做强国内大循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9 01:23
消费市场整体表现 - 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174亿元,同比增长5 1%,反映消费者信心和预期回升改善 [1] - 消费结构显著提升,体育娱乐用品零售额大幅增长23 3%,金银珠宝等升级类商品需求旺盛 [1] - 服务消费增速高于商品零售,显示消费从温饱型向体验型转变 [1] 以旧换新政策效果 - 4月通讯器材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9 9%、38 8%、26 9% [2] - 以旧换新政策推动绿色消费理念普及,促进相关产业转型发展 [2] 城乡消费均衡发展 - 4月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 2%,1-4月累计增长4 7% [2] - 4月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 7%,1-4月累计增长4 8% [2] - 电商、物流普及缩小城乡消费差距,促进消费均衡性提升 [2] 消费市场未来趋势 - 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旅游、文娱、健康服务等领域将保持快速增长 [4] - 绿色低碳产品需求上升,环保产品、节能家电、有机食品等销售增长 [4] - 线上线下零售业态融合加速,实体零售数字化赋能提升体验 [4] - 年轻消费者和银发经济将成为重要主力军,推动个性化与健康需求增长 [4]
奢侈品市场放缓 “平替”“二手”崛起 年轻人消费风向变了 为价值埋单 不为LOGO付费
广州日报· 2025-05-20 03:26
奢侈品市场放缓与消费趋势转变 - 今年以来奢侈品市场明显放缓,"平替"需求上涨,消费者情绪价值需求达到新高度 [1] - 57.2%消费者在质量功能相近时更偏爱性价比更高的替代商品,90后00后群体尤为明显 [1] - 消费者从为"梦想"与"品位"买单转向偏好"质价比"与"新文化"表达,"价值导向"消费成为主流 [1] 轻奢市场受冲击与平替文化崛起 - 轻奢市场失去价格优势,被快时尚与新高街品牌冲击 [3] - 快时尚品牌通过与大牌设计师联名提升格调,高街品牌以"小众设计师+定价优势"吸引年轻人 [3] - 近半数奢侈品消费者认为品牌价格虚高,性价比成为年轻消费者衡量奢侈品的新准则 [2] - 过去三年全球奢侈品平均售价累计上涨约15%,产品质量和形象频遭质疑 [2] 二手奢侈品与可持续消费兴起 - 年轻一代更注重性价比和个性化消费,对二手奢侈品接受度更高 [4] - 二手奢侈品平台Vestiaire Collective去年营收增长25%,"绿色消费"成为长期增长引擎 [4] - Isabel Marant与Vestiaire联名推出二手系列,Alexander McQueen推出回购项目构建二手闭环生态 [5] - 可持续环保产品融入年轻人生活场景,成为时髦社交符号 [5] 消费模式与溢价逻辑重构 - 消费者从"品牌迷信"转向"价值导向"的消费新模式 [3] - 时尚商品的"溢价逻辑"正在被重构,"质价比之战"和消费者觉醒是平替风潮兴起的主因 [6] - 真正的奢侈是让更多人享有超越期待的美学体验,而非价格标签 [6] - 行业将回归产品本身,谁能让必需品变得有趣、有态度、有身份,谁就拥有未来话语权 [6]
隆华科技2024年年报解读:经营活动现金流骤降,财务费用大幅增长
新浪财经· 2025-04-22 18:14
营业收入 - 2024年营业收入为27.11亿元,较2023年的24.67亿元增长9.87% [1] - 制造业收入23.44亿元,占比86.48%,同比增长10.73% [1] - 工程承包及服务收入3.66亿元,占比13.52%,同比增长4.70% [1] - 电子新材料收入6.78亿元,占比25.02%,同比大幅增长43.38% [1] - 高分子复合材料收入3.30亿元,占比12.19%,同比增长3.94% [1] - 节能环保产品及服务收入17.02亿元,占比62.79%,同比增长1.54% [1] - 西南地区增长70.76%,华南地区增长62.70%,国外市场增长41.67% [1] 净利润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1亿元,较2023年1.27亿元增长3.37% [2]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16亿元,较2023年1.31亿元下降11.57% [2]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0.15亿元,包括政府补助0.13亿元、债务重组损益0.05亿元 [2] 每股收益 - 基本每股收益0.15元/股,较2023年0.14元/股增长7.14% [3] 费用 - 销售费用1.16亿元,较2023年1.07亿元增长8.38% [4] - 管理费用1.34亿元,较2023年1.24亿元增长8.55% [4] - 财务费用0.50亿元,较2023年0.40亿元增长24.60% [4] - 利息费用从0.72亿元增加到0.79亿元 [4] - 研发费用1.25亿元,较2023年1.16亿元增长7.90% [4] 研发投入 - 研发投入金额1.25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4.62%,较2023年4.73%略有下降 [4] - 研发人员总数变化:硕士从63人减少到52人,本科以下从62人增加到106人 [5] - 30岁以下人员从101人减少到77人,40岁以上从83人增加到108人 [5] 现金流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25.85亿元,增长16.59% [7]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26.30亿元,增长26.47% [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0.45亿元,较2023年1.38亿元减少132.53% [7]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12.56亿元,增长13.61% [7]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15.26亿元,增长46.66% [7]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70亿元,较2023年0.65亿元减少514.00% [7]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9.35亿元,增长93.78% [8]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6.83亿元,增长13.89% [8]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52亿元,较2023年-1.17亿元增长315.89% [8] 董监高报酬 - 董事长李占强税前报酬145万元 [9] - 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李波波税前报酬147.09万元 [9] - 总经理刘玉峰税前报酬135万元 [9] - 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张源远税前报酬135万元 [9] - 2024年实际支付董监高报酬共1,375.11万元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