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晶硅片

搜索文档
「最委屈的985」,将中国光伏送上全球第一
36氪· 2025-09-19 08:56
文章核心观点 - 兰州大学校友主导的光伏企业推动中国光伏产业从技术追随者发展为全球领导者 通过选择单晶硅技术路线实现颠覆性突破 [9][24][71] - 兰州大学凭借扎实的物理 化学学科基础和地域劣势转化的科研优势 成为光伏产业人才培育和技术创新的核心基地 [49][55][69] - 中国光伏产业在全球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产业链各环节占比超90% 并持续刷新光电转换效率世界纪录 [15][30][67] 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变革 - 全球光伏产业早期以多晶硅技术为主导 因技术门槛低且投入少 尽管光电转换效率较低 [17][18] - 隆基绿能创始人团队通过技术分析坚定选择单晶硅路线 认为其在发电成本上具备长期优势 最终改变产业格局 [23][27][24] - 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多晶硅价格暴跌90% 2011年西方"双反"调查重创多晶硅企业 单晶硅企业隆基迎来发展机遇 [28][29] 兰州大学校友产业影响力 - 隆基绿能由兰州大学物理系同班同学李振国 钟宝申 李文学创立 被称为"光伏三剑客" 单晶硅片过去十年累计出货量全球第一 组件过去六年出货量稳居全球前两名 [9][11][30] - 光伏产业链关键企业均由兰大校友主导:TCL中环副董事长沈浩平研发全球首创G12太阳能单晶硅片 禾望电气创始人韩玉 连城数控实控人李春安均来自兰大 [32][35][36] - 兰大校友企业突破金刚线切割技术 将硅晶切片成本从2005年5-6元/片降至2020年0.3元/片 [36] 中国光伏产业全球地位 - 中国在多晶硅 硅片 电池片 组件等产业链各环节占比均超过90% [15] - 2024年中国太阳能发电量达839太瓦时 位居全球第一 美国(306.2太瓦时) 印度(136.8太瓦时)分列二三位 [16] - 隆基绿能持续突破技术极限:2022年晶硅电池转换效率26.81% 2024年5月达27.3% 10月组件效率25.4%打破海外品牌36年垄断 [30] 兰州大学科研与学科实力 - 物理 化学学科实力雄厚:物理学专业2025软科排名全国第19 化学学科ESI全球排名第127位 QS稳定全球前300-400名 [53][54] - 恢复高考后本科校友中产生12名两院院士 109名国家杰出青年 80年代赴美留学物理化学考试连续4年全国第一 [48][50] - 氢能与低碳中心研发"液态阳光"技术:全球首套千吨级示范工程实现太阳能→电能→绿氢→甲醇的能源转化 综合效率提升6.3% [60][62] 产学研融合创新 - 草学学科(全国排名第一)与光伏结合 研发光伏场区植被配置模式 编制《干旱半干旱区光伏电站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导则》 [63][64] - 毛乌素沙漠东昇光伏电站通过植被恢复实现生态修复 光伏发电 环境治理与农牧民增收协同发展 [66] - 隆基研发团队核心来自兰大: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徐希翔为兰大物理系毕业 材料与新能源学院科研人员长期驻场研发 [30]
储能和光伏行业共振,碳中和ETF泰康(560560)上涨2.48%,前十大权重股深度参与储能和光伏行业
新浪财经· 2025-09-15 12:16
碳中和ETF泰康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15日11:21碳中和ETF泰康(560560)上涨2.48%盘中换手3.61%成交266.86万元[1] - 跟踪指数中证内地低碳经济主题指数(000977)强势上涨2.89%[1] - 成分股晶盛机电(300316)上涨12.11%湖南裕能(301358)上涨11.39%天赐材料(002709)上涨9.99%宁德时代(300750)科达利(002850)等个股跟涨[1] 储能行业政策与市场 - 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核心目标为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预计带动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2] - 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7376万千瓦未来三年需实现装机量翻番以上年复合增长率超20%[2] - 电力现货连续运行地区市场建设指引支持储能作为独立主体参与现货市场交易通过峰谷价差套利获得收益[2] - 政策要求新能源项目接入公共电网按容/需量缴纳输配电费下网电量免系统备用费降低分布式能源接入成本[2] 光伏行业技术与发展 - N型技术凭借转换效率高衰减率低优势全面替代传统P型技术铜电镀无银化等降本技术成为研发焦点[3] - 2025年上半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212GW累计装机突破1000GW(1太瓦)标志着规模进入太瓦时代[3] - 受欧美贸易政策影响对欧洲巴西等传统市场出口下滑但对菲律宾阿尔及利亚哥伦比亚等新兴市场出口额猛增超51个国家增幅达100%以上[3] - 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行动方案依法治理光伏等领域低价竞争引导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效益比拼优化产能布局[3] 碳中和ETF成分股业务 - 前十大权重股深度参与储能和光伏行业包括宁德时代阳光电源亿纬锂能隆基绿能通威股份等企业[4][5] - 宁德时代位居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第一取得阿联酋19GWh全球最大储能项目订单[4][5] - 阳光电源为全球光储龙头储能系统开拓至欧洲中东等新兴市场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连续多年稳居第一[4][5] - 亿纬锂能作为储能电池前列企业目前储能产能已供不应求[4][5] - 隆基绿能是全球最大的单晶硅片和太阳能组件制造商多次刷新晶硅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业务贯穿垂直一体化产业链[4] - 通威股份为全球高纯晶硅生产和太阳能电池片核心供应商高纯晶硅产能全球领先成本与技术优势突出[4] 指数结构与投资特性 - 中证内地低碳经济主题指数由清洁能源发电能源转换及存储清洁生产及消费与废物处理等公司组成全面反映低碳经济主题表现[5] - 指数精选50家低碳经济核心企业构建清洁能源发电—能源转换存储—清洁生产消费全产业链布局[5] - 碳中和ETF(560560)通过一篮子持股有效规避个股淘汰风险精准捕捉龙头红利[5]
最委屈985
投资界· 2025-09-05 15:02
文章核心观点 - 兰州大学校友在中国光伏产业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技术路线创新和产业布局推动中国光伏成为全球领导者 [5][10][13] - 隆基绿能作为兰大校友企业代表 通过坚持单晶硅技术路线实现全球市场领先 并持续打破光电转换效率世界纪录 [5][10][13] - 中国光伏产业在全球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产业链各环节占比超过90% 发电装机容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 [7][8] 技术路线变革 - 全球光伏产业早期以多晶硅技术为主导 因技术门槛低且前期投入少 但光电转化效率较低 [8][9] - 隆基绿能创始人团队通过技术分析选择单晶硅路线 认定其在度电成本上具备长期优势 尽管技术难度和投入更高 [10][11] - 2008年金融危机和2011年欧美"双反"调查导致多晶硅企业衰退 单晶硅企业迎来发展机遇 [11] - 单晶硅技术效率显著高于多晶硅 隆基绿能2024年晶硅组件效率达25.4% 打破海外品牌36年垄断纪录 [12][13] 企业成就与行业地位 - 隆基绿能单晶硅片过去十年累计出货量全球第一 组件过去六年出货量稳居全球前两名 [5] - 中国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全球占比超过90% 包括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组件 [7] - 中国太阳能发电量2024年达839太瓦时 位居全球第一 美国306.2太瓦时位列第二 [8] - 光伏电池量产效率超过26% 实验室效率突破34.7% 使光伏发电成为全球最经济发电方式之一 [7] 兰大校友产业影响 - 隆基绿能三位联合创始人李振国、钟宝申、李文学均为兰大物理系86级同班同学 [4][13] - TCL中环副董事长沈浩平(兰大校友)研发全球首创G12太阳能单晶硅片 将半导体晶圆技术应用于光伏 [13][14] - 禾望电气(年营收37亿)创始人韩玉为兰大82级物理系校友 主营光伏逆变器业务 [14] - 连城数控实控人李春安为兰大校友 突破日本金刚线切割技术 使硅晶切片成本从2005年5-6元/片降至2020年0.3元/片 [15] 科研创新与产业应用 - 兰大氢能与低碳中心开发光伏-光热复合发电系统 综合效率提升6.3% [23] - 全球首套千吨级"液态阳光"示范工程通过太阳能发电制备绿氢 转化二氧化碳为甲醇 实现太阳能化学储存 [24][26] - 兰大草学团队研发光伏场区植被配置模式 编制《干旱半干旱区光伏电站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导则》 实现生态与能源协同发展 [26] 兰州大学学科实力 - 化学学科ESI全球排名前1% 2023年位列全球第127位(国内第15位) QS排名稳定全球前300-400名 [20] - 物理学专业2025年软科排名全国第19位 领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1] - 恢复高考后本科校友中12人当选两院院士 109人入选国家杰出青年 [18]
硅业分会:原材料价格上行 带动单晶硅片延续涨势
智通财经网· 2025-09-04 16:32
单晶硅片价格走势 - N型G10L单晶硅片(182*183.75mm/130μm)成交均价1.28元/片 环比上涨2.40% [1][3] - N型G12R单晶硅片(182*210mm/130μm)成交均价1.38元/片 环比上涨0.73% [1][3] - N型G12单晶硅片(210*210mm/130μm)成交均价1.60元/片 环比上涨1.91% [1][3] 市场供需状况 - 原材料多晶硅价格持续上涨带动硅片企业看涨后市 [1] - 海外需求持续且电池片采买订单较为火热 [1] - 183与210N型硅片需求较好 210RN需求相对较弱 [1] 行业生产情况 - 行业整体开工率小幅增加 [1] - 两家一线企业开工率分别为52%和50% [1] - 一体化企业开工率在54%-80%之间 其余企业开工率50%-80% [1] 下游产品价格 - 电池片主流价格维持在0.28-0.29元/W [2] - 组件主流价格0.66-0.68元/W 环比上涨0.01元/W [2] 后市展望 - 若多晶硅价格继续上行 183硅片有望领涨 [2] - 国内终端组件需求暂未明显回暖 [2] - 下游组件价格无法跟涨可能限制硅片涨价空间 [2]
“最委屈的985”,将中国光伏送上全球第一
36氪· 2025-09-02 15:20
公司发展历程 - 1986年兰州大学86级新生约定未来企业取名"隆基" [1] - 三位兰大同班同学创办隆基绿能 单晶硅片过去十年累计出货量全球第一 组件过去六年累计出货量稳居全球前两名 [4] - 隆基绿能创始人李振国2005年联系同学钟宝申进军光伏产业 选择单晶技术路线 [9] - 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多晶硅价格暴跌90% 2011年西方"双反"调查使多晶巨头衰落 隆基单晶路线迎来春天 [11] - 隆基2022年11月创造晶硅电池转换效率26.81%世界纪录 2024年5月提升至27.3% 2024年10月晶硅组件以25.4%效率打破海外品牌36年垄断 [11] 技术路线选择 - 全球光伏产业长期采用多晶技术路线 因技术门槛低且前期投入少 [6][7] - 隆基经过缜密技术分析放弃多晶路线 选择技术难度高且投入更大的单晶路线 [9] - 分析显示即使多晶铸锭降为零成本 单晶在每度电成本上仍具优势 [11] - 中环股份副董事长沈浩平研发全球首创G12太阳能单晶硅片 将半导体晶圆技术应用于光伏行业 [12][13] 行业地位与影响 - 中国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全球占比超过90% 总装机和新增装机容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 [5] - 2024年中国太阳能发电量839太瓦时位居全球第一 美国306.2太瓦时排名第二 [5][6] - 隆基光伏三剑客(李振国、钟宝申、李文学)代表兰大人将中国光伏送上全球第一 [4][11] - 连城数控突破日本金刚线切割技术 将硅晶切片成本从2005年5-6元/片降至2020年0.3元/片 [14] 兰大校友网络 - 兰大校友遍布光伏产业链 包括隆基绿能、TCL中环、禾望电气、连城数控等企业 [12][13][14] - 禾望电气年营收37亿元 为国内新能源领域最具竞争力电气企业之一 [13] - 兰大恢复高考后本科校友中产生12位两院院士 109人入选国家杰出青年 [16] - 李春安早期投资隆基前身新盟电子 现为隆基第四大自然人股东 [14] 科研创新与产业化 - 兰大氢能与低碳中心提出光伏-光热复合发电系统 综合效率提升6.3% [21] - 全球首套千吨级"液态阳光合成规模化示范工程"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驱动化学转化 [21] - 兰大研发光伏场区植被配置模式 编制中国首个新能源基地环境保护及生态修复行业标准 [23][24] - 兰大化学学科ESI全球排名第127位 国内第15位 QS排名稳定全球前300-400名 [19]
隆基绿能拟入局储能
新浪财经· 2025-09-01 20:17
隆基绿能储能业务布局 - 公司已参股储能企业精控能源并考虑收购另一家储能企业 [1] - 公司对储能业务评估中但未公开确认参股精控能源事宜 [2] - 精控能源为Tier 1储能厂商 拥有31 GWh全球自有产能和10 GWh以上全球并网量 [5] 精控能源业务背景 - 精控能源主营动力电源/智慧储能/氢燃料电池系统 掌握电源管理系统IPCP等核心技术 [5] - 股东包括阿特斯(持股1.96%)/固德威(持股1.54%)/苏州高新(持股6.7%)等新能源企业 [6] - 公司法人沈俊英 董事长SHI MINJIE持股19.76%为最大股东 [6] 光伏行业竞争格局 - 隆基绿能为全球前四大组件商中唯一未布局储能的企业 [7] - 同行晶科能源储能签单超预期 目标全年出货6 GWh 天合光能目标出货超8 GWh [9] - 阳光电源储能营收已超逆变器主业 上半年净利润77.35亿元 [10] 公司经营表现 - 2024年净利润亏损86.18亿元 2025年一季度再亏14.36亿元 [8] - 二季度亏损收窄至11.33亿元 较2024年同期减亏26.61亿元 [8] - 预计四季度实现主营业务毛利与费用打平 [8] 氢能业务发展 - 隆基氢能2022年产能1.5 GW位列全球第一 预计2025年达5-10 GW [12] - 2023年曾考虑将氢能降级为第三曲线 后重申坚定发展氢能 [12][13] - 当前绿氢行业商业化进度慢于预期 市场规模增长放缓 [14] 行业发展趋势 - 储能成为光伏企业新增长点 阿特斯聚焦储能后上半年净利润达7.31亿元 [9] - 储能行业竞争激烈 中标价格持续走低 新进入者面临挑战 [15] - 光储融合成为行业主流方向 多家企业推出一体化解决方案 [9][10]
硅业分会:本周单晶硅片价格小幅探涨 成本端支撑下价格有望维持上行
智通财经网· 2025-08-28 15:49
本周下游电池、组件价格较上周持平,其中电池片主流价格0.28-0.29元/W,组件主流价格0.65-0.67 元/W。展望后市,硅片价格后续走势仍取决于下游电池以及组件端接受程度,若硅片价格超过其预期心 理价位,硅片高价成交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虽然终端需求仍较为疲软,产业链处于供需错位的局面。 但是,短期内在多晶硅价格高位的成本端支撑下,硅片价格下跌概率较低,有望维持小幅震荡上行走 势。 | 硅片现货价格(wafer) | | | | | | --- | --- | --- | --- | --- | | 项目 | 最高价 | 最低价 | मधीर | 波动% | | P 型 M10 单晶硅片-182*182 mm /150um | --- | --- | --- | --- | | N 型 G10L 单晶硅片-182*183.75 mm /130μm | 1.25 | 1.23 | 1.25 | 4.17% | | N 型 G12R 单晶硅片 -182*210 mm /130μm | 1.4 | 1.35 | 1.37 | 1.48% | | P 型 G12 单晶硅片-210*210 mm /150um | ...
隆基绿能运营效率提升中期减亏26.6亿 授权专利超3500项竞争破内卷
长江商报· 2025-08-25 11:5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28亿元同比下降15% [2][3] - 归母净利润亏损25.69亿元但同比减亏26.61亿元 [2][3] - 扣非净利润亏损33.04亿元同比减亏19.73亿元 [3] - 第二季度营收191.61亿元环比增长40% 亏损额较第一季度收窄21% [4] 经营数据与行业环境 - 硅片出货量52.08GW(对外销售24.72GW) 电池组件出货量41.85GW [2][4] - 行业主要产品价格跌破成本线导致增量不增收 [2][4] - 2024年全年亏损86.18亿元 系2013年以来首次年度亏损 [5] - 行业面临供需失衡 同质化竞争加剧及地缘政治风险上升 [4][5] 成本控制与运营优化 - 销售费用8.39亿元同比减少4.9亿元 管理费用13.43亿元同比减少3.95亿元 [5] - 资产减值损失合计12.7亿元同比减少45.75亿元 [5] - 运营提效是减亏主要因素 [2][5] 技术研发与专利储备 - 上半年研发支出7.51亿元 [2][8] - 累计获得授权专利3500余项 其中BC电池组件专利480项 [2][8] - HPBC2.0量产组件转换效率达24.8% [8] 产品战略与全球化布局 - BC技术产品上半年出货约4GW 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 [2][8] - 预计2025年末HPBC2.0高效产能占比超60% [8] - 业务遍及160余个国家和地区 形成垂直一体化产业生态 [6] - 单晶硅片十年累计出货全球第一 组件六年累计出货稳居前二 [6] 行业趋势判断 - 全球光伏市场从爆发式增长转入平稳发展阶段 [2][6] - 竞争模式由同质化价格战转向差异化价值竞争 [2][6] - 具备技术创新与全球化布局能力的企业将率先突破行业内卷 [6]
隆基绿能上半年营收328亿:扣非后净亏33亿高瓴套现6亿浮亏超80亿
新浪财经· 2025-08-23 11:06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328亿元,较上年同期385.29亿元下降14.9% [1] - 上半年净亏损25.69亿元,较上年同期净亏损52.3亿元收窄50.9% [1] - 扣非后净亏损33亿元,较上年同期52.64亿元收窄37.3% [1] - 计入政府补助4.65亿元 [1] - 资产负债率60.72%,有息负债率21.45% [1] 业务运营情况 - 构建单晶硅片、电池组件、分布式光伏解决方案、全球绿色光伏建筑解决方案、地面光伏解决方案、绿氢装备等业务板块 [1] - 上半年硅片出货量52.08GW,其中对外销售24.72GW [1] - 电池组件出货量41.85GW,其中组件出货量39.57GW [1] - 光伏行业主要产品市场销售价格跌破行业成本线 [1] 股权结构变化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李振国持股14.08%,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5.62% [1] - 高瓴旗下HHLR管理有限公司持股5.43%,为第三大股东 [1] - 李喜燕持股5.02%,李春安持股2.11% [1] - 2025年第二季度股权结构变化不大 [1] 高瓴投资历程 - 2020年下半年以每股70元价格收购6%股权,交易对价总额158.4亿元 [2] - 2023年通过转融通和大宗交易将持股比例降至5%以下 [4] - 2025年6月30日至8月22日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37,557,175股 [5] - 减持价格区间14.88元至16.62元/股,套现5.83亿元 [5] - 持股比例降至4.999999%,为后续减持留出空间 [5] 投资回报分析 - 以2025年8月22日收盘价16.52元计算,公司市值1252亿元 [5] - 高瓴剩余持股价值62.6亿元 [5] - 考虑分红派息和持有成本,投资浮亏至少80亿元 [6] - 减持行为引发部分投资者不满 [7]
晶澳科技: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关于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之法律意见书
证券之星· 2025-08-22 21:19
公司主体资格与背景 - 晶澳科技为深交所上市公司 股票代码002459 前身为天业通联 于2019年12月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并更名[3][4] - 公司注册资本330,967.9544万元人民币 主营业务为单晶硅棒 单晶硅片 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的生产与销售 以及光伏电站开发运营[5] - 公司依法设立且有效存续 不存在《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的不得实施股权激励的情形[6] 股权激励计划概述 - 公司拟实施2025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 旨在完善治理结构 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增强管理团队与核心骨干责任感[9][10] - 激励对象共计1,975人 包括董事 高级管理人员 核心技术人员及核心骨干 不含独立董事 监事及持股5%以上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亲属[10][11] - 计划授予股票期权总数16,177.6185万份 占公司总股本330,968.16万股的4.89% 任何一名激励对象累计获授股票不超过总股本1%[12][15] 激励计划具体条款 - 股票来源为公司回购或定向发行的A股普通股 行权价格为每份9.15元 定价参考草案公布前1个交易日均价12.20元及前60个交易日均价10.88元的较高者75%[11][19][20] - 计划有效期最长60个月 等待期分别为12个月和24个月 行权期分两期 每期行权比例50%[16][17][18] - 行权条件包括公司层面业绩考核与个人绩效考核 2025年考核目标为以2024年净利润为基数实现减亏 2026年目标为净利润转正[24] 法定程序与信息披露 - 公司已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四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激励计划草案及相关议案 关联董事杨爱青 曹仰锋已回避表决[25][26][31] - 尚需履行激励对象名单公示 内幕信息自查 股东大会审议等程序 股东大会需以特别决议方式审议且关联股东回避表决[27][28] - 公司需按监管要求及时披露董事会决议 激励计划草案 考核管理办法等文件 并履行持续信息披露义务[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