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税维修

搜索文档
深耕“保税+”生态体系
深圳商报· 2025-09-28 14:52
盐田综合保税区参展物博会 - 盐田综合保税区以整体形式参展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物流与供应链博览会,集中展示“保税+”生态体系下的产业创新成果与协同发展实力,并再次荣获“优秀物流示范园区”称号 [1] - 展位设计涵盖保税维修、冷链物流、跨境电商、国际供应链、保税文化等多个产业领域,通过“一对一”洽谈和定制化方案讲解达成多项积极合作意向 [1] “保税+”生态体系与服务模式 - 园区重点推介“保税+”生态,涵盖从保税仓储到跨境电商、冷链物流到保税文化、加工制造到研发设计的全链条政策红利与灵活功能叠加,为企业提供“政策最优解” [2] - 详解高效服务模式,包括“7×24小时”通关以及港-区-城全天候无缝衔接,旨在通过“保税+”赋能供应链服务业发展 [2] 盐田区及保税区的战略定位与产业基础 - 盐田区坐拥全球单体吞吐量最大的集装箱码头盐田港,是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和“深港合作范例”的主阵地,并拥有深圳唯一入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核心枢纽 [3] - 盐田综合保税区依托盐田港枢纽优势,集聚了275家现代物流与国际贸易等领域的企业,形成了加工制造、研发设计、物流分拨、检测维修、销售服务五大核心功能 [3] - 园区检测维修产业规模占深圳全市超六成,建有深圳首个高标冷链保税仓储设施,是大湾区最具活力的保税经济功能区之一 [3]
全国首部自贸试验区立法完成修订,上海明确下一步开放新举措
第一财经· 2025-09-26 17:51
立法修订与实施 - 全国首部自贸试验区立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完成修订,将于2025年9月29日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12周年之际正式施行 [1] - 此次修订是对上海自贸试验区十多年来改革创新举措的系统性集成式制度安排,旨在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2] - 修订以立法的稳定性、前瞻性和开放性应对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展示发展韧性并坚定境内外经营主体信心 [2] 投资贸易便利化 - 条例总结固化了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境外投资备案管理、通关便利、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等成熟制度经验 [3] - 对货物贸易新业态、跨境贸易全流程数字化、免予办理强制性产品认证工作试点、国际航行船舶药械补给供应等创新举措作出制度性安排 [3] - 未来将落实全国版和自贸试验区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开展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和治疗技术开发应用试点 [4] 金融开放与创新 - 条例明确支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 [3] - 将审慎探索符合条件的期货经营机构开展境外期货经纪业务,为大宗商品生产贸易企业跨境套保业务提供服务 [5] - 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跨国公司开展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5] 数据流动与数字经济 - 条例明确建立负面清单和操作指引相结合的数据安全合规出境机制,促进数据跨境流动 [3] - 将实施以负面清单和操作指引为核心的数据安全合规出境机制,推动开展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登记 [6] - 高标准建设国际数据经济产业园,重点布局新型数据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国际数据加工枢纽 [6] 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 - 条例明确新形势下上海自贸试验区产业布局和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发展方向 [3] - 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重点产业,承担全产业链集成创新改革任务 [7] - 鼓励外商投资设立研发中心,支持链主企业联合上下游、产学研各方共同开展前沿技术攻关 [7] 人才与要素集聚 - 实行更加便捷的外国人出入境、停居留政策,为外籍人才办理长期居留和永久居留手续提供绿色通道 [6] - 在空间载体、科研平台、项目支持等方面为科学家工作室提供配套支持 [6] - 探索开展自然科学研究人员高级职称自主评审,加大全球优秀人才集聚力度 [6] 贸易新业态与要素管理 - 支持企业开展“两头在外”保税维修业务,探索开展大型医疗设备、飞机零部件等保税维修业务试点 [5] - 完善“中国洋山港”籍国际船籍港配套政策,推动LNG、高低硫混兑燃料油等燃料在国际航行船舶燃料保税加注中的应用 [5] - 深化市区协同,推动新型储能、具身智能、深海探采、新材料等未来产业发展 [7]
海口空港综合保税区保税维修业务跻身全国前三
中国新闻网· 2025-09-03 21:42
行业地位与业务规模 - 海口空港综合保税区维修业务进出口值在全国综保区排名第三 [1] - 2024年监管49架次飞机和16台航空发动机开展保税维修 货值达311.3亿元 同比增长3.3倍 [1] - 2024年1-8月监管58架次飞机和9台发动机开展保税维修 货值370.2亿元 同比增长67.4% [1] 业务拓展与模式创新 - 维修业务范围扩展至泰国 越南 韩国等境外航空公司 [1] - 完成首单保税租赁业务和首票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业务(1210模式) [1] - 创新发动机"直通入区"监管模式 解决绕路进出综保区问题 [2] 监管与服务优化 - 建立"预审材料 即时审批 快速通关"通关机制应对新增维修业务 [2] - 实施航空器维修免关税服务新模式 优化进出境及减免税手续 [2] - 通过信息化辅助监管系统实现国内国际维修业态分类监管 [2]
预订火爆、客流猛增……一文读懂外资来华新趋势
央视新闻· 2025-08-11 11:04
主题公园行业 - 上海迪士尼、北京环球影城、上海乐高乐园等主题公园暑期预订火爆且客流猛增 [1] - 上海乐高乐园拥有八大主题区 其中"悟空小侠"主题区为全球首发 体现本土化努力 [2] - 哈利·波特制片厂之旅投资28亿元人民币 正式落址上海并预计2027年开业 [2] - 主题公园消费拉动系数达1:18.8 即每收入1元可带来18.8元综合消费 [6] - 主题公园能带动周边交通、酒店和商业基础设施升级 形成经济聚集区 [6] - 国际投资商看好中国庞大游客基数和经济增长前景 [4] - 主题公园项目重点采用VR、AR、AI等高科技提升游客沉浸体验 [8] 餐饮行业 - 某外资餐饮品牌在中国市场门店数量突破1000家 其中近500家为过去两年新增 [10] - 该品牌前500家门店耗时28年完成 而最近两年新增门店数量达500家 [10] - 中国市场成为亚太区创新范本 本地潮流设计和研发创新被多国学习 [14] - 企业顺应健康饮食和体重管理消费趋势 加快推出本地化创新产品 [12] - 中国消费者日益重视饮食健康 推动细分市场发展潜力 [12] 保税维修服务业 - 保税维修政策使医疗设备维修周期从4-6周缩短至5-7天 [18][22] - 西门子深圳保税维修中心上半年完成近2000个磁共振线圈维修 [22] - 申报磁共振成像装置零部件保税维修进出口近6000项 货值约930万美元 [22] - 深圳海关数据显示 1-7月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维修进出口货值44.5亿元 同比增长近10% [22] - 保税维修形成生产订单与维修订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22] - 新政策提升企业全球竞争力并改善客户服务效率 [20]
“修全球” 生意如何越做越大?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08 10:09
保税维修业务发展现状 - 保税维修业务规模持续扩大,全国已累计落地保税维修项目280多个 [5] - 2024年1-5月杭州综合保税区保税维修进出口货值达2793万元,同比增长46.4% [7] - 广东省2024年1-5月保税维修进出口额增至217.7亿元 [14] 保税维修业务范围 - 维修产品包括国际贸易中的资本品(飞机、船舶、医疗器械等)和高附加值消费品(手机等) [5][8] - 第一批自贸试验区保税维修产品目录涵盖飞机、船舶等高附加值产品 [5] - 维修产品目录持续扩容,新增航空器内燃引擎、无人机、汽车变速箱等产品 [11] 保税维修业务模式 - 保税维修采用"两头在外"模式,货物从境外运入境内维修后复运出境 [5][8] - 企业可免除进口税和进口许可证件,显著降低维修成本 [8] - 杭州博日科技完成首笔货值超140万元的荧光检测仪保税维修业务 [5] 保税维修区域扩展 - 保税维修从综合保税区扩展到浙江、四川、安徽等地的区外试点区域 [10] - 空客成都公司通过区外保税维修单架飞机节约4000万元担保额度 [10] - 福建厦门获批全国首个"非自产医疗机械保税维修业务"试点,预计年增5000万美元营业额 [11][12] 政策支持与创新 - 上海浦东实施全国首部保税维修地方性法规,拓展"两头在外"业务试点 [13] - 商务部计划出台自贸试验区保税维修管理规定并扩大维修产品范围 [14] - 海关运用数字化手段实时监控维修货物数据,推动业务规模持续做大 [6][7] 企业案例与效益 - 安徽蚌埠国显科技通过保税维修降低海外产品售后维修费用,提升国际竞争力 [8] - 贝莱胜电子(厦门)可承接全球同类产品维修,预计年增5万台维修量 [12] - 保税维修帮助企业积累产品性能数据反哺研发,提升制造工艺 [5]
“含新量”“含金量”不断提高 上半年外贸展现独特韧性与活力
证券日报· 2025-06-28 00:25
外贸总体表现 - 前5个月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7.94万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5月份进出口总值3.81万亿元,增长2.7% [1] - 制造业依靠全产业链优势、技术进步和市场结构优化,在全球出口格局中保持坚实地位 [1] 贸易伙伴结构 - 东盟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前5个月贸易总值3.02万亿元,增长9.1%,占外贸总值16.8% [2] - 欧盟为第二大贸易伙伴,贸易总值2.3万亿元,增长2.9%,占12.8% [2]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4.2%,对非洲增长12.4% [2] 贸易主体活力 - 前5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10.25万亿元,增长7%,占比57.1%,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 [3] - 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5.21万亿元,增长2.3%,占比29% [3] - 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资企业数量达7.3万家,为5年来同期最高 [4] 产品结构优化 - 前5个月机电产品出口增长9.3%,占整体出口比重60%,其中集成电路增长18.9%、通用机械增长9.5%、电动汽车增长19%、船舶增长18.9% [4] - 跨境电商、保税维修等新业态发展迅速,全国累计落地保税维修项目280多个 [4] 下半年发展建议 - 以新质生产力驱动贸易结构升级,加大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研发投入 [6] - 强化多元化市场布局,依托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基础设施项目带动设备出口 [6] - 加强国际合作对接CPTPP、DEPA等高标准经贸协定,增强规则制定话语权 [6]
南财观察|服务赋能“中国造”在前海与世界深度连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4 17:10
中国外贸总体表现 - 2024年中国外贸总额达43万亿元,连续第8年稳居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 [1] - 深圳进出口额突破4万亿元,时隔9年重夺中国内地"外贸第一城"称号 [1] - 外贸发展重点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强调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融合效应 [1] 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融合 - 世界贸易组织预测到2040年服务贸易将占全球贸易30%以上,服务贸易每增长10%可带动商品贸易增长6% [1] - 服务进口每增加1%,制造业出口增加0.3%,商业服务进口每增加1%则总出口增加1.4% [1] - 制造业向产业链高附加值服务端延伸,突破传统加工组装模式 [1] 深圳前海的制度创新 - 前海实施"MCC前海"多国集拼模式,每标箱节省物流成本约400美元,报关时间缩短近一半 [3] - 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占全国货物贸易6.2%,深圳连续三年全国第一,2024年达3720亿元 [5] - 前海跨境电商监管场站处理全市95%跨境电商货量,进出口额3752.5亿元,增长49.9% [6] 保税维修与产业链延伸 - "两头在外"保税维修模式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报关效率提升 [9] - 第三批综保区维修目录新增核磁共振零件、单反相机、无人机等深圳优势产品 [9] - 西门子医疗设备保税维修中心落地前海,首批维修货物贸易额达391万元 [9] 跨境电商与新业态发展 - 2024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2.71万亿元,同比增长14% [5] - 前海推动"一线直通、智联监管"改革,货物通关时长从1-2天缩短至半天 [6] - 前海跨境电商集聚区进出口1210.30亿元,增速超100%,吸引亚马逊、谷歌等头部企业入驻 [6] 深港规则衔接与人才流动 - 前海试点香港建筑师负责制,推动"五方责任主体"向国际"三方责任主体"模式转型 [12] - 26类1066名港澳专业人士在前海便利执业,涵盖金融、法律、税务等领域 [13] - 粤港澳联营律所制度促进不同法系融合,香港律师与内地律师可同所执业 [13] 全产业链服务模式探索 - 影石创新海外营收占比76%,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体现高附加值产品全球化 [8] - 前海布局游戏出海、软件外包、知识产权等新兴业态,构建完整服务链条 [10] - 泡泡玛特Labubu通过设计+品牌店模式推动传统玩具行业升级 [10]
深圳亮出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招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24 08:08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 前海将优化外国人才服务、深化深港联合引才机制、便利港澳专业人士执业 [1] - 河套将加强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引进港澳知名高校优势学科重点科研项目 [1] - 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应用雇员合同制、薪酬市场化管理等新机制 [1] - 建设国际科技人才综合服务平台 [1] 推进金融、技术、数据等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 前海将推出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打造赴港上市培育基地,发展壮大耐心资本、大胆资本 [1] - 探索多元化数据流通交易方式,加快建设深港数据跨境安全便捷通道、前海离岸数据中心 [1] - 河套将探索内地和香港创投资本共同设立创投基金,组建河套合作区跨境双币早期母基金 [1] - 创新国际性产业和标准组织管理制度,推动注册流程简化、注册时间缩短 [1]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 前海将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保税维修、保税展示交易等新模式、新业态 [2] - 巩固提升运输、金融、电信等优势行业,发展游戏出海、软件外包、知识产权、跨境旅游、国际会展等业态 [2] - 河套将探索便利的出入境及停居留政策,推进皇岗口岸重建,实施货物"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监管模式 [2] - 积极探索"一区两园"在科技创新、双招双引等方面的双向互利合作模式 [2] 健全科学化、精细化、法治化治理模式 - 前海将完善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集聚一流商事调解机构,提供专业高效便捷的商事争议解决服务 [2] - 河套将推动出台河套深圳园区条例,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调解、仲裁、诉讼一站式多元解纷体系 [2]
前海将打造赴港上市培育基地 布局保税维修等新业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9 21:05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政策解读 政策核心内容 - 中办国办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要求深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提升服务贸易 [1] - 前海作为核心区域,已落地17项改革举措,2024年GDP达3008.8亿元(同比+8.6%),进出口7066.5亿元(同比+42.4%),实际使用外资266.5亿元(占深圳全市60.4%) [1] - 重点部署四大改革任务: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金融技术数据赋能高质量发展、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健全法治化治理模式 [2][3][4] 金融与科技领域举措 - 前海将聚焦新兴金融、跨境金融、供应链金融、科技金融,推出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打造赴港上市培育基地 [1][3] - 已推出"科技初创通"信贷,落地深圳首家险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牌照,设立"专精特新"专板 [3] - 科技体制改革方面,前海将提供专利快速预审服务,建设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服务香港大学等机构科研成果转化 [2] 贸易与开放政策 - 货物贸易领域首创"一次检测、一次认证、一体通行"模式,发展跨境电商、保税维修等新业态 [3][4] - 服务贸易将实施跨境负面清单和CEPA开放清单,推动运输、金融、电信等优势行业,拓展游戏出海、软件外包等新业态 [3][4] -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2024年进出口5367亿元(同比+52.3%),综保区进出口3752.5亿元(同比+49.9%) [5] 数字与数据产业布局 - 上线深港数据跨境验证平台,启动全国首个数据经纪人创新中心,建设国际数据产业园 [3] - 扩大增值电信开放,吸引外资落地全资互联网数据中心、内容分发网络,开展互联网接入服务 [6] - 支持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软件开发,搭建游戏出海服务平台,拓展文创数字贸易 [6] 人才与法治环境 - 已实施入境签证、永久居留等便利政策,将深化深港联合引才机制,便利港澳专业人士执业 [2] - 率先落地"港资港法""港资港仲裁",完善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集聚商事调解机构 [4]
我国北方首个自贸试验区汇聚特色产业集群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4-30 09:01
天津自贸试验区发展成果 - 天津自贸试验区作为我国北方首个自贸试验区,挂牌10年来通过系统性、集成性制度创新突破产业瓶颈,汇聚了一批特色产业集群 [1] - 创新金融领域形成规模,探索联合租赁、跨境转租赁、保税租赁、离岸租赁等40个租赁模式 [1] - 首创保理行业标准、创新政策30余项,成为全国商业保理行业的机构聚集地 [1] "保税+"业务发展 - 保税维修涵盖航空航天、工程机械、船舶等众多品类,成为国内业务模式最丰富、政策制度创新最多的地区 [1] - 保税研发首次应用于航空领域,有力推动了国产飞行模拟机研制 [1] 网络货运产业 - 打造共享经济企业综合服务系统,累计整合全国司机426.6万名,车辆392.5万辆 [1] - 2024年完成运单5367万单、货运量5.8亿吨,运费总金额超900亿元 [1] - 服务延伸至运输装备、成品油网络零售等上下游领域,形成完整行业生态 [1] 生物医药产业 - 实施临床急需进口药品绿色通道试点、进口研发药品白名单制度、境外生物制品跨境分段生产等创新举措 [1] - 出台基因和细胞产业促进条例,吸引200余家重点生物医药企业聚集 [1] - 区内生物医药企业产值规模近500亿元 [1] 未来发展计划 - 围绕培育新质生产力和产业链堵点难点问题持续开展创新探索 [2] - 加快打造更高能级科创生态,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2] - 努力将天津自贸试验区打造成高质量发展的示范者和引领者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