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保税维修
icon
搜索文档
“修全球” 生意如何越做越大?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08 10:09
保税维修业务发展现状 - 保税维修业务规模持续扩大,全国已累计落地保税维修项目280多个 [5] - 2024年1-5月杭州综合保税区保税维修进出口货值达2793万元,同比增长46.4% [7] - 广东省2024年1-5月保税维修进出口额增至217.7亿元 [14] 保税维修业务范围 - 维修产品包括国际贸易中的资本品(飞机、船舶、医疗器械等)和高附加值消费品(手机等) [5][8] - 第一批自贸试验区保税维修产品目录涵盖飞机、船舶等高附加值产品 [5] - 维修产品目录持续扩容,新增航空器内燃引擎、无人机、汽车变速箱等产品 [11] 保税维修业务模式 - 保税维修采用"两头在外"模式,货物从境外运入境内维修后复运出境 [5][8] - 企业可免除进口税和进口许可证件,显著降低维修成本 [8] - 杭州博日科技完成首笔货值超140万元的荧光检测仪保税维修业务 [5] 保税维修区域扩展 - 保税维修从综合保税区扩展到浙江、四川、安徽等地的区外试点区域 [10] - 空客成都公司通过区外保税维修单架飞机节约4000万元担保额度 [10] - 福建厦门获批全国首个"非自产医疗机械保税维修业务"试点,预计年增5000万美元营业额 [11][12] 政策支持与创新 - 上海浦东实施全国首部保税维修地方性法规,拓展"两头在外"业务试点 [13] - 商务部计划出台自贸试验区保税维修管理规定并扩大维修产品范围 [14] - 海关运用数字化手段实时监控维修货物数据,推动业务规模持续做大 [6][7] 企业案例与效益 - 安徽蚌埠国显科技通过保税维修降低海外产品售后维修费用,提升国际竞争力 [8] - 贝莱胜电子(厦门)可承接全球同类产品维修,预计年增5万台维修量 [12] - 保税维修帮助企业积累产品性能数据反哺研发,提升制造工艺 [5]
“含新量”“含金量”不断提高 上半年外贸展现独特韧性与活力
证券日报· 2025-06-28 00:25
外贸总体表现 - 前5个月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7.94万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5月份进出口总值3.81万亿元,增长2.7% [1] - 制造业依靠全产业链优势、技术进步和市场结构优化,在全球出口格局中保持坚实地位 [1] 贸易伙伴结构 - 东盟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前5个月贸易总值3.02万亿元,增长9.1%,占外贸总值16.8% [2] - 欧盟为第二大贸易伙伴,贸易总值2.3万亿元,增长2.9%,占12.8% [2]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4.2%,对非洲增长12.4% [2] 贸易主体活力 - 前5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10.25万亿元,增长7%,占比57.1%,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 [3] - 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5.21万亿元,增长2.3%,占比29% [3] - 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资企业数量达7.3万家,为5年来同期最高 [4] 产品结构优化 - 前5个月机电产品出口增长9.3%,占整体出口比重60%,其中集成电路增长18.9%、通用机械增长9.5%、电动汽车增长19%、船舶增长18.9% [4] - 跨境电商、保税维修等新业态发展迅速,全国累计落地保税维修项目280多个 [4] 下半年发展建议 - 以新质生产力驱动贸易结构升级,加大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研发投入 [6] - 强化多元化市场布局,依托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基础设施项目带动设备出口 [6] - 加强国际合作对接CPTPP、DEPA等高标准经贸协定,增强规则制定话语权 [6]
南财观察|服务赋能“中国造”在前海与世界深度连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4 17:10
中国外贸总体表现 - 2024年中国外贸总额达43万亿元,连续第8年稳居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 [1] - 深圳进出口额突破4万亿元,时隔9年重夺中国内地"外贸第一城"称号 [1] - 外贸发展重点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强调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融合效应 [1] 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融合 - 世界贸易组织预测到2040年服务贸易将占全球贸易30%以上,服务贸易每增长10%可带动商品贸易增长6% [1] - 服务进口每增加1%,制造业出口增加0.3%,商业服务进口每增加1%则总出口增加1.4% [1] - 制造业向产业链高附加值服务端延伸,突破传统加工组装模式 [1] 深圳前海的制度创新 - 前海实施"MCC前海"多国集拼模式,每标箱节省物流成本约400美元,报关时间缩短近一半 [3] - 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占全国货物贸易6.2%,深圳连续三年全国第一,2024年达3720亿元 [5] - 前海跨境电商监管场站处理全市95%跨境电商货量,进出口额3752.5亿元,增长49.9% [6] 保税维修与产业链延伸 - "两头在外"保税维修模式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报关效率提升 [9] - 第三批综保区维修目录新增核磁共振零件、单反相机、无人机等深圳优势产品 [9] - 西门子医疗设备保税维修中心落地前海,首批维修货物贸易额达391万元 [9] 跨境电商与新业态发展 - 2024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2.71万亿元,同比增长14% [5] - 前海推动"一线直通、智联监管"改革,货物通关时长从1-2天缩短至半天 [6] - 前海跨境电商集聚区进出口1210.30亿元,增速超100%,吸引亚马逊、谷歌等头部企业入驻 [6] 深港规则衔接与人才流动 - 前海试点香港建筑师负责制,推动"五方责任主体"向国际"三方责任主体"模式转型 [12] - 26类1066名港澳专业人士在前海便利执业,涵盖金融、法律、税务等领域 [13] - 粤港澳联营律所制度促进不同法系融合,香港律师与内地律师可同所执业 [13] 全产业链服务模式探索 - 影石创新海外营收占比76%,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体现高附加值产品全球化 [8] - 前海布局游戏出海、软件外包、知识产权等新兴业态,构建完整服务链条 [10] - 泡泡玛特Labubu通过设计+品牌店模式推动传统玩具行业升级 [10]
深圳亮出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招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 前海将优化外国人才服务、深化深港联合引才机制、便利港澳专业人士执业 [1] - 河套将加强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引进港澳知名高校优势学科重点科研项目 [1] - 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应用雇员合同制、薪酬市场化管理等新机制 [1] - 建设国际科技人才综合服务平台 [1] 推进金融、技术、数据等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 前海将推出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打造赴港上市培育基地,发展壮大耐心资本、大胆资本 [1] - 探索多元化数据流通交易方式,加快建设深港数据跨境安全便捷通道、前海离岸数据中心 [1] - 河套将探索内地和香港创投资本共同设立创投基金,组建河套合作区跨境双币早期母基金 [1] - 创新国际性产业和标准组织管理制度,推动注册流程简化、注册时间缩短 [1]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 前海将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保税维修、保税展示交易等新模式、新业态 [2] - 巩固提升运输、金融、电信等优势行业,发展游戏出海、软件外包、知识产权、跨境旅游、国际会展等业态 [2] - 河套将探索便利的出入境及停居留政策,推进皇岗口岸重建,实施货物"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监管模式 [2] - 积极探索"一区两园"在科技创新、双招双引等方面的双向互利合作模式 [2] 健全科学化、精细化、法治化治理模式 - 前海将完善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集聚一流商事调解机构,提供专业高效便捷的商事争议解决服务 [2] - 河套将推动出台河套深圳园区条例,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调解、仲裁、诉讼一站式多元解纷体系 [2]
前海将打造赴港上市培育基地 布局保税维修等新业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9 21:05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政策解读 政策核心内容 - 中办国办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要求深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提升服务贸易 [1] - 前海作为核心区域,已落地17项改革举措,2024年GDP达3008.8亿元(同比+8.6%),进出口7066.5亿元(同比+42.4%),实际使用外资266.5亿元(占深圳全市60.4%) [1] - 重点部署四大改革任务: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金融技术数据赋能高质量发展、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健全法治化治理模式 [2][3][4] 金融与科技领域举措 - 前海将聚焦新兴金融、跨境金融、供应链金融、科技金融,推出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打造赴港上市培育基地 [1][3] - 已推出"科技初创通"信贷,落地深圳首家险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牌照,设立"专精特新"专板 [3] - 科技体制改革方面,前海将提供专利快速预审服务,建设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服务香港大学等机构科研成果转化 [2] 贸易与开放政策 - 货物贸易领域首创"一次检测、一次认证、一体通行"模式,发展跨境电商、保税维修等新业态 [3][4] - 服务贸易将实施跨境负面清单和CEPA开放清单,推动运输、金融、电信等优势行业,拓展游戏出海、软件外包等新业态 [3][4] -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2024年进出口5367亿元(同比+52.3%),综保区进出口3752.5亿元(同比+49.9%) [5] 数字与数据产业布局 - 上线深港数据跨境验证平台,启动全国首个数据经纪人创新中心,建设国际数据产业园 [3] - 扩大增值电信开放,吸引外资落地全资互联网数据中心、内容分发网络,开展互联网接入服务 [6] - 支持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软件开发,搭建游戏出海服务平台,拓展文创数字贸易 [6] 人才与法治环境 - 已实施入境签证、永久居留等便利政策,将深化深港联合引才机制,便利港澳专业人士执业 [2] - 率先落地"港资港法""港资港仲裁",完善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集聚商事调解机构 [4]
我国北方首个自贸试验区汇聚特色产业集群
天津自贸试验区发展成果 - 天津自贸试验区作为我国北方首个自贸试验区,挂牌10年来通过系统性、集成性制度创新突破产业瓶颈,汇聚了一批特色产业集群 [1] - 创新金融领域形成规模,探索联合租赁、跨境转租赁、保税租赁、离岸租赁等40个租赁模式 [1] - 首创保理行业标准、创新政策30余项,成为全国商业保理行业的机构聚集地 [1] "保税+"业务发展 - 保税维修涵盖航空航天、工程机械、船舶等众多品类,成为国内业务模式最丰富、政策制度创新最多的地区 [1] - 保税研发首次应用于航空领域,有力推动了国产飞行模拟机研制 [1] 网络货运产业 - 打造共享经济企业综合服务系统,累计整合全国司机426.6万名,车辆392.5万辆 [1] - 2024年完成运单5367万单、货运量5.8亿吨,运费总金额超900亿元 [1] - 服务延伸至运输装备、成品油网络零售等上下游领域,形成完整行业生态 [1] 生物医药产业 - 实施临床急需进口药品绿色通道试点、进口研发药品白名单制度、境外生物制品跨境分段生产等创新举措 [1] - 出台基因和细胞产业促进条例,吸引200余家重点生物医药企业聚集 [1] - 区内生物医药企业产值规模近500亿元 [1] 未来发展计划 - 围绕培育新质生产力和产业链堵点难点问题持续开展创新探索 [2] - 加快打造更高能级科创生态,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2] - 努力将天津自贸试验区打造成高质量发展的示范者和引领者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