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景相机
icon
搜索文档
影石CEO深夜发文庆祝大疆全景相机上市,还说了一句「公道话」
搜狐财经· 2025-08-02 10:36
大疆发布Osmo 360 8K全景相机 - 大疆发布首款全景相机产品Osmo 360 8K 起售价2999元 [1] - 该产品定位为超旗舰画质全景相机 [1] 影石公司对竞品的回应 - 影石CEO刘靖康公开祝贺大疆新品上市 同时强调自身产品优势 [2] - 影石列出五大独家功能:可更换镜片设计 微信全景视频分享 多模态大模型自动剪辑App 白色版本 全球Apple直营店销售 [2] - 影石推出价值599元的1TB一年云存储赠品服务 [2] 影石进军无人机市场战略 - 影石于7月28日官宣进入无人机市场 创立影翎Antigravity品牌 [4] - 将发布全球首款全景无人机产品 [4] - 进入无人机市场的决策基于三方面考量:公司使命愿景驱动 未满足的客户需求创造增量市场 业务带动公司能力成长 [5] - 该战略决策五年前已制定 并预见到可能促使大疆进入全景相机领域 [4][5] 影石对行业竞争格局的看法 - 高度评价大疆的实力 称其决策遵循物理规律第一性原则 [5] - 将大疆和GoPro比作行业重力 是行业存在的基础条件 [5] - 认为行业需要更多参与者共同创造 邀请用户参与产品公测和共创 [5] - 影翎Antigravity全景无人机品牌今日正式启动 [6]
中国银河:首次覆盖影石创新给予增持评级
证券之星· 2025-06-27 14:29
公司概况 - 影石创新成立于2015年,是全景相机、运动相机等智能影像设备龙头,"Insta360影石"品牌产品畅销全球,全景相机品牌即品类 [1] - 2024年公司营收55.7亿元,22-24CAGR65.3%,接近GoPro(2024年8.0亿美元,折合57.6亿元),2025Q1超过GoPro [1] - 公司上市即大幅上涨,当前高估值已充分反映发展潜力 [1] 行业需求 - 户外运动(骑行、滑雪、潜水等)和Vlogger(生活记录、旅拍等)对智能影像设备需求快速增长,全景相机/运动相机具有防抖性好、视角宽阔等性能优势 [2] - 全景相机"先拍摄后取景"功能解决运动爱好者无法分心取景的痛点 [2] - 智能影像设备应用场景多元,包括可穿戴摄影设备、无人机航拍、宠物监测等,2B领域应用于智能汽车、无人机、机器人等 [2] 全景相机市场 - 2023年全球全景相机市场规模50.3亿元/196万台,2017~2023CAGR12.3%/14.2%,预计2027年达78.5亿元/316万台,2023~2027CAGR11.8%/12.7% [3] - 公司2023年全球全景相机市占率67.2%排名第一,ONEX系列2024年销量110.4万台,收入占比52.3%,均价2642元/台 [3] - ONEX4支持5.7K全景视频拍摄,具备"子弹时间"等特效功能,相比GoPro具有质价比优势 [3] 运动相机市场 - 2023年全球运动相机市场规模314亿元/4461万台,2017~2023CAGR14.5%/21.2%,预计2027年达514亿元/6907万台,2023~2027CAGR13.0%/11.5% [4] - 公司2023年全球运动相机排名第二定位高端,2024年销量不足110万台,市占率估计不足3% [4] - GO系列和Ace系列2024年销量42.4万/26.6万台,收入占比16.2%/10.4%,均价2124/2169元/台 [4] 业务结构 - 2024年中国、美国、欧洲、日韩收入占比分别为23.6%、23.4%、23.4%、7.8%,线上线下渠道占比48%/52% [5] - 消费级产品占收入85.9%,销量223万台,均价2148元/台 [5] - ONEX系列、GO系列、Ace系列收入占比分别为52.3%、16.2%、10.4% [5] 财务表现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1.8/16.2/22.8亿元,2024-2027CAGR31.9%,EPS分别为2.94/4.03/5.69元 [6] - 过去归母净利润高增长,21-24CAGR55.3%,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PE59倍 [6]
华安证券:给予影石创新买入评级
证券之星· 2025-06-20 07:33
财务表现 - 2025年1-3月实现营业收入13.55亿元,同比大幅提升40.70% [1] - 2025年1-3月归母净利润1.76亿元,同比小幅下降2.5% [1] - 预计2025年1-6月营业收入32.14亿元-38.15亿元,同比增长32.38%~57.10% [1] - 预计2025年1-6月扣非净利润4.69亿元~5.54亿元,同比变动-4.64%~12.63% [1] - 净利润下降主要系研发投入同比提升3.21%,销售费用率同比提升3.18% [1] 产品结构 - 消费级产品占比公司营收近85% [2] - X系列全景相机占比2024年营收52.74% [2] - Go系列广角相机占比2024年营收16.30% [2] - Ace系列广角相机占比2024年营收10.44% [2] - X系列全景相机特色为全景拍摄,适用于多种户外运动场景 [2] - Go系列产品轻便小巧,可搭配配件实现第一视角记录 [3] - Ace系列翻转触控萤幕便于构图,适用于vlog和运动场景 [2] 市场地位 - 2023年全球消费级全景相机市场份额67.2%,位居第一 [4] - 预计2024年全球市场份额达到81.7% [4] - 主要竞争对手为日本理光(12.4%)和GoPro(9.2%) [4] - 产品配件覆盖8大应用场景,满足多样化拍摄需求 [4] 供应链 - 核心供应商包括文晔科技(IC)和弘景光电(镜头模组) [5] - 2024年IC采购金额8.22亿元,占比采购成本28.82% [5] - 2024年镜头模组采购额7.12亿元,占比24.93% [5] - 弘景光电镜头模组采购占比从2022年39.95%提升至2024年74.08% [6] - 文晔科技IC采购占比从2021年51.33%提升至2024年68.80% [6] 业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08亿、16.40亿、22.26亿元 [7] - 对应EPS分别为3.26、4.09、5.55元 [7] - 对应PE分别为62.62倍、49.94倍、36.79倍 [7]
影石老板哪来的胆子?
半佛仙人· 2025-06-11 16:58
公司发展历程 - 创始人刘靖康在25岁大学刚毕业时参加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其项目Insta360全景相机年营业额以亿为单位,合作者和竞争对手均为世界五百强,最终获得亚军[22][23] - 公司成立于2015年,仅用3年时间就成为全球全景相机出货量第一[42] - 2023年公司在全景相机全球市场份额达67.2%,在整个运动相机领域仅次于GoPro[88][90] 产品与技术突破 - 首款产品Nano采用创新设计,将相机改为手机配件,利用手机计算资源拼接照片,并通过物理连接替代Wi-Fi传输[49][50] - 产品迭代速度远超行业平均,软件3-6个月一迭代,硬件1年一迭代[70][71] - 从全景相机扩展到全景运动相机、拇指相机、手机稳定器、视频会议相机等多个产品线[99] 市场竞争策略 - 早期选择全景相机赛道是因为该领域相对巨头壁垒较弱,是经过冷静思考的"最优解"[75][76][77] - 通过深度研究GoPro用户需求,针对性推出自拍杆隐形、AI一键剪辑等功能,实现对GoPro的追赶和超越[67][68] - 采取独特的人才培养策略,通过报销运动费用鼓励技术人员参与极限运动,以更好理解用户需求[82][83][84] 关键数据表现 - Nano产品上线首月销量达2万台,销售额2000万元[56] - 全球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40.2%增长至2023年的67.2%,预计2024年将达81.7%[90] - 产品在极端环境下表现优异,包括海拔8000米以上和零下40摄氏度低温环境[8][9] 创始人特质 - 创始人以非传统形象出席重要场合,包括穿着文化衫参加上市敲钟仪式[12][13][17] - 被描述为"疯子"型创业者,具有敢想敢干、不断挑战新领域的特质[38][39][99] - 早期缺乏硬件经验但通过快速学习和试错推动产品落地[55][56]
差点被南京大学开除的“技术帝”,成了相机“新王”
和讯· 2025-06-03 19:04
公司概况 - 影石创新(688775 SH)于5月30日开启发行申购 发行价47 27元 股 总市值170亿元 中签率0 0355% [3] - 公司是全球全景相机市场领导者 2024年预计市场份额达81 7% 连续六年第一 远超老牌对手理光和GoPro [6][7]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0 41亿元 36 36亿元和55 74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 07亿元 8 3亿元和9 95亿元 [11] 产品与技术优势 - 全景相机实现360度无死角拍摄 支持创意玩法如隐形自拍杆 子弹时间特效等 在社交媒体引发热潮 [3][18] - 采用"边传边拼"算法将拼接时间从几小时压缩至5分钟 配套APP简化后期处理 降低用户门槛 [15][16] - 产品命名insta360体现"即时"理念 精准切入户外运动等垂直场景 通过用户UGC内容自然传播 [16][17] 市场表现 - 全球全景相机市场规模从2020年32亿元增长至2025年66 1亿元 中国市场从6 8亿元增至13 9亿元 均实现翻倍 [9] - 境外收入占比超70% 2022-2024年境外销售分别为15 96亿元 29 03亿元和42 23亿元 欧美日韩贡献八成海外收入 [32][33] - Insta360 X5在纽约快闪活动引发排队热潮 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33] 竞争格局 - 大疆计划7月发布首款消费级全景相机DJI Osmo 360 凭借无人机技术积累可能成为市场搅局者 [35][36] - GoPro于2024年3月发起337专利调查 若败诉可能导致产品在美禁售 目前调查仍在进行 [30] 创始人背景 - 创始人刘靖康33岁成为科创板最年轻董事长之一 大学期间以技术破解周鸿祎手机号闻名 [7][26] - 早期创业项目"名校直播"接触全景视频 发现传统设备拼接效率低等痛点 奠定产品开发方向 [13][14] IPO历程 - 2020年10月首次申报科创板 因社保缴纳等问题暂缓审议 2021年9月二次过会后又因股东信息披露问题受阻 [22][23][24] - 2025年2月最终获批 成为当年科创板首份注册批复 创始人曾发长文回应质疑强调公司业绩增长4倍 [25][27]
差点被南京大学开除的“技术帝”,成了相机“新王”
和讯财经· 2025-06-03 17:28
公司概况 - 影石创新(688775 SH)于5月30日开启发行申购 发行价47 27元/股 总市值170亿元 中签率0 0355% [1] - 公司是全球全景相机市场领导者 2024年预计市场份额达81 7% 连续六年第一 远超理光和GoPro等老牌对手 [1] - 创始人刘靖康33岁 成为科创板最年轻董事长之一 [2] 产品与技术 - 全景相机实现360度无死角拍摄 支持创意玩法如隐形自拍杆 "子弹时间"等 在社交媒体引发478万浏览量的旅行转场热潮 [1][4][8] - 首创"边传边拼"算法 将传统几小时拼接时间压缩至5分钟 配套APP简化出片流程 [6][7] - 产品命名insta360中"insta"强调即时性 契合年轻用户需求 [7] 市场表现 - 全球全景相机市场规模从2020年32亿元增至2025年66 1亿元(翻倍) 中国从6 8亿元增至13 9亿元 [4]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0 41亿 36 36亿 55 74亿元 归母净利润4 07亿 8 3亿 9 95亿元 [5] - 海外收入占比超70% 2024年境外销售42 23亿元 欧美日韩贡献八成海外收入 [12][13] 竞争格局 - 大疆计划7月发布首款消费级全景相机DJI Osmo 360 凭借无人机技术积累可能成为市场搅局者 [14] - GoPro于2024年3月发起337专利调查 若败诉可能导致产品在美禁售 [11][12] 创始人背景 - 刘靖康大学期间以技术破解周鸿祎手机号闻名 曾开发"名校直播"APP 后转型全景相机创业 [6][10] - IPO过程历经波折 包括社保缴纳问题 海关处罚 股东信息披露瑕疵等 2025年2月最终获批 [9][10][11]
大疆将于7月发布其首款全景相机DJI Osmo 360
快讯· 2025-05-29 17:52
公司动态 - 大疆计划于7月推出首款消费级全景相机DJI Osmo360 [1] - 产品已于2024年10月通过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认证 [1] - 从FCC披露的设计图来看,DJI Osmo360采用双镜头对称结构 [1] - 机身比市面上主流全景相机更为紧凑 [1] - 内置1950mAh电池,与运动相机Osmo Action5Pro规格一致 [1] 行业影响 - 全景相机赛道或将洗牌 [1]
301479,涨停!A股新热点
新华网财经· 2025-04-28 13:04
影石Insta360全景相机相关概念股表现 - 弘景光电因与影石创新的合作关系今日"20CM"涨停[3][4][6] - 影石Insta360新品X5全景相机在亚马逊八大站点运动相机品类销量榜霸榜[6] - 影石在全球全景相机市场份额连续六年第一 2024年预计达81.7%[6] - 全景相机核心壁垒在于AI和软件算法 影石专利集中在图像拼接、防抖等领域[6] - 影石科创板IPO注册获批 即将成为"全球智能影像第一股"[6] - 建议关注影石产业链三大机会:核心供应商、股权关联企业、产业链相关标的[6] 泡泡玛特IP经济表现 - 泡泡玛特今日上涨11.14% 股价再创历史新高[7][8] - 泡泡玛特官方应用登顶美国App Store购物榜[10] - LABUBU 3.0系列全球发售引发抢购风潮 内地线上开售迅速售罄[10][11] - 中金公司上调泡泡玛特2025及2026财年经调整净利润预测10%及8%[11] 市场整体表现 - 上证指数下跌0.03% 深证成指下跌0.43% 创业板指下跌0.55%[1] - PEEK材料、游戏、银行等板块涨幅居前 地产、消费等板块跌幅居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