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球博弈
icon
搜索文档
中美达成实质性协议!欧洲掏500亿买气递投名状,全球博弈新棋局
搜狐财经· 2025-10-29 17:58
中美经贸关系 - 美国财长贝森特表示美国不会再对中方加征100%的关税,中美已就经贸谈好核心框架 [1][11] - 此举被外媒称为“今年最给力的好消息”,反映两国均基于自身利益和全球局势计算后选择缓和 [11] - 美国选择“收缩战线,盯着重点”,因贸易战导致其国内制造业成本上涨和民众购物价格提高,持续对抗无益 [11] 欧洲经济与战略困境 - 欧盟主动向美国递送投名状,包括对美汽车关税再砍10到20个百分点,以及承诺三年多购买500亿立方米美国液化天然气 [3] - 欧洲GDP占全球比重持续下滑,从一战后占全球33%降至2023年欧盟27国加英国占比不足16% [5] - 欧洲在俄乌冲突中应对乏力,除进行第19轮对俄制裁外,只能向美国求援,自身提供的军事装备如60多年前的豹一坦克因保养不善无法使用 [7] - 欧洲陷入战略焦虑,表现为一方面以中俄贸易为由制裁中企,另一方面担忧自身产业链竞争力,甚至认为中企收购挪威矿泉水品牌威胁安全 [9] 全球竞争战略路径选择 - 美国根据兰德公司报告,采取“少挑事、多谈判”的“竞争性共存”策略,旨在避免与中国直接冲突,集中精力争夺新一轮科技革命主导权 [13] - 中国选择“扎根实体经济,靠科技突围”,明确六个攻坚的科技方向: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聚生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 [13] - 中国强调金融需服务实体经济并防范风险,避免走西方“脱实向虚”的金融霸权老路 [15] 全球秩序演变与产业启示 - 全球旧霸权秩序(如欧洲殖民体系、美国金融与技术霸权)正面临瓶颈,新秩序将趋向多极化,各国影响力取决于自身发展水平而非军事恐吓或结盟 [17][19] - 新的全球秩序核心在于“做好自己”,中国的发展模式强调以实体经济为根本、科技突破为驱动,不搞零和博弈,应对全球不确定性 [21] - 全球产业竞争的未来关键在于能否实现自身良好发展并助力他人,而非争夺霸权地位 [21]
中美即将重返谈判桌!列出的三大问题,蕴含中美博弈的关键因素!
搜狐财经· 2025-10-21 01:00
全球博弈格局 - 当前市场呈现分裂状态,避险资产黄金白银暴涨,而代表经济繁荣的股市下跌 [1] - 博弈本质是中国争夺实物资产定价权,而美国维护金融资产定价权 [12] - 中国通过稀土和港口等手段精准打击供应链,美国通过货币宽松支撑美股和美债 [12] 稀土的战略地位与影响 - 稀土是卡住半导体等关键产业链的命门,其重要性体现在F-35发动机、核潜艇声纳、特斯拉Model 3驱动电机及海上风电发电机等高端制造领域 [7][9] - 中国对稀土出口实施“适当审核”,其不确定性比直接断供更致命,使美国半导体企业难以规划供应链 [9] - 稀土开采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且污染环境,西方最终能弥补供应链,但中国旨在获得未来几年的主动权 [14] 半导体产业链的脆弱性 - 芯片制造涉及上千道工序,晶圆生产周期长达2-3个月,一旦中断将导致晶圆污染报废和设备需重新校准 [5] - 台积电一座5纳米工厂每小时折旧造成的价值可观,停工几周损失难以计算 [5] - 2021年因缺车载MCU芯片,通用和福特关厂几周,市值蒸发几百亿 [9] 中国的反制措施与效果 - 中国对美国制造或持股超25%的船舶停靠中国港口征收每吨400元费用 [10] - 全球前20大深水港中国占多数,新加坡港和澳大利亚黑德兰港也依赖中国贸易,成本最终将转嫁给美国消费者并推高其通胀 [12] - 通胀抬头将迫使美联储停止宽松政策,进而影响特朗普的救市计划 [12] 美国的应对与内在矛盾 - 美国采取货币宽松以应对政府停摆等压力,本质是向市场注水 [12] - 财政部发债抽走1万亿美元流动性,直接抵消了美联储的宽松效果,银行间拆借利率未降 [12] - 美国科技公司估值过高,经济数据疲软,人工智能叙事一旦破灭,美股将难以支撑 [12] 市场情绪与资本动向 - 黄金暴涨反映市场担忧美联储失去独立性及美元超发失控 [10] - 资本既想赚取热钱带来的快钱,又担忧全球债务爆雷的风险 [14]
欧美抱团“去稀土”,中国优势还能守多久?
搜狐财经· 2025-09-30 09:37
全球“去稀土化”的战略背景 - 全球稀土供应高度集中,中国掌握70%以上产量和市场份额,并形成了从开采到加工的完整产业链 [3][5] - 稀土被视为中国在全球博弈中的重要筹码,美国和西方因供应链安全焦虑而推动“去稀土化”战略 [1][3] - 美国和欧洲的动作旨在摆脱对中国稀土产业的依赖,争夺资源控制与技术主导权,这是一场战略布局和经济较量 [5][7] 主要国家/地区的战略与行动 - 美国商务部在2022年发布报告,指出高性能永磁体几乎完全依赖进口,存在供应链风险,因此国内支持研发“无稀土”永磁体,对外将中国稀土企业列入实体清单进行制裁 [1] - 欧盟提出“欧洲关键原材料联盟”,推进内部合作与替代材料研发,并考虑联合G7设定稀土价格下限或对中国出口稀土征税,以拉动本土投资 [3] - 德国VAC公司成功研发一种完全不含重稀土的钕铁硼合金,性能堪比传统稀土磁体,标志着技术上的突破 [1] 技术研发与替代进展 - 除VAC外,韩国材料科学研究院、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剑桥大学、DeepMind等机构也在深挖潜力材料,推动“无稀土”永磁体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化 [3] - 当前“无稀土”材料性能在中低端应用场景逐渐可用,但在高温稳定性和磁能积等关键指标上仍落后于传统稀土磁体 [3][5] - 工业界已开始试水“无稀土”永磁体,但技术路径复杂且产业转型成本高昂,短期内难以撼动钕铁硼在高端应用的主力地位 [5] 行业影响与未来格局 - 钕铁硼磁体是高端制造、新能源、电动车、航空航天领域的心脏,其替代进程将直接影响全球相关产业格局 [1][3][7] - 长期来看,“无稀土”材料可能在中低端市场占据空间,但航空航天、精密工业和高性能电动汽车等领域仍将依赖传统稀土磁体 [5] - 这场竞争是智力、资本和技术的三重较量,中国拥有资源、产业链和技术积累的优势,但需警惕技术替代的潜在威胁,博弈将长期而激烈 [5][7]
创金合信基金魏凤春:下半年全球资产配置的变化
新浪基金· 2025-07-01 17:08
全球资产配置趋势 - 中国资产重估趋势明显 北证50上涨38.7% 恒生指数上涨21% 恒生科技上涨19.5% [1] - 安全仍是配置逻辑前提 伦敦金上涨24.7% 银行股涨幅居A股第二 [2] - 传统产业收益走低 煤炭房地产表现疲软 [2] - 主题投资暗含产业演化逻辑 包括DeepSeek 机器人 创新药 固态电池等 [2] - 美国权益市场构建复杂头部状态 科技股经历大幅调整后反弹 [2] - 流动性是基本驱动力 人民币稳定升值 央行降息 类平准基金发挥作用 [3] 市场风格转换 - 近期科技成长板块领涨 计算机 国防军工 通信涨幅居前 [4] - 微盘股和成长股仍受青睐 石油 食品饮料 银行开始调整 [4] - 中东危机缓解后原油冲高回落 黄金上冲动能减弱 [4] 外部变量变化 - 全球风险溢价下降 中美博弈进入纳什均衡 中东危机可控 [6] - 美国债务压力缓解 稳定币法案推动市场规模达3.7万亿美元 [7] - 家庭偿债额占可支配收入比例从2008年16%降至2025年11% [7] - 美联储降息概率加大但仍谨慎 关注关税战对通胀影响 [8] - 技术仍是博弈重心 人工智能是竞争蓝海 [9] 未来展望 - 全球资产重新配置趋势延续 资金流出美元资产 [11] - 科技仍是布局重心 关注自动驾驶 脑机接口等技术进展 [11] - 黄金投资分歧加大 稳定币对冲其去美元化价值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