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内生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
icon
搜索文档
杨伟民:“两个推动、一个确保”是“十五五”规划建议的最大亮点
证券时报网· 2025-11-01 19:38
十五五规划指导思想 - 核心指导思想是推动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这被视为规划的最大亮点[1] - 规划提出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这对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至关重要[1] 供给侧发展策略 - 在供给侧,将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1] - 目标是在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培育新动能,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上取得实质性突破性进展[1] 需求侧与内需模式 - 在需求侧,将更多依靠居民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1] - 规划提出促进形成更多由内需主导、消费拉动、内生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这是一个全新的提法[2] - 十五五期间需以国内循环的稳定性对冲国际循环的不确定性,因为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具有高度不确定性[2] 消费与投资结构 - 十五五期间要增强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主动力的作用,在国内需求中投资的贡献率会比目前有所提高,但投资占国内总需求的比重很难恢复到过去的峰值水平[2] - 经济保持在合理区间,必须更多依靠居民消费的持续扩大[2] - 当前存在居民消费占总需求和最终消费比重过低、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低等结构性矛盾[2]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权威学习辅导材料:加大投资于人力度 形成拉动经济增长良性循环
证券时报网· 2025-10-31 16:11
文章核心观点 - 惠民生是促消费的前提和基础,促消费是惠民生的重要途径,必须将两者紧密结合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 [1][2] - 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但当前面临就业收入承压、消费能力和意愿不足等突出问题 [1] - “十五五”时期将通过精准施策,统筹促就业增收入、扩大优质供给、完善制度机制和政策协同来推动惠民生与促消费结合 [3] 惠民生与促消费的内在联系 - 消费是收入的函数,就业是财富之本和收入之源,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取决于就业和收入增长状况 [1] - 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生育、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问题会直接影响居民消费意愿 [1] - 形成“人力资本提升—居民收入增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是核心目标 [2] 当前面临的挑战 - 受多重因素影响,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承压,收入分配结构有待优化 [1] - 消费能力和意愿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优质消费供给不足,促进消费的制度机制不健全 [1][2] “十五五”时期具体政策措施 - 统筹促就业增收入稳预期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包括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多渠道稳定扩大就业、优化创业环境、支持重点群体就业 [3] -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 [3] - 扩大优质消费品和服务供给,以放宽准入和业态融合扩大服务消费,通过品牌引领、标准升级和新技术应用推动商品消费扩容升级 [3] - 完善促进消费制度机制,清理汽车住房等消费不合理限制,建立健全适应新业态的管理办法,落实带薪错峰休假,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 [3] - 强化政策协同联动,加大直达消费者的普惠政策力度,增加政府资金用于民生保障支出 [3]
“十五五”规划建议: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实施更加积极的宏观政策
北京商报· 2025-10-28 17:43
宏观经济治理 - 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 强化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 [1] - 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 发挥产业价格就业消费投资贸易区域环保监管等政策作用 [1] - 促进形成更多由内需主导 消费拉动 内生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 [1] 经济调控政策 - 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实施更加积极的宏观政策 [1] - 持续稳增长 稳就业 稳预期 [1] - 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强化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健全预期管理机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