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业全产业链
icon
搜索文档
一个单品搭起全链条,一年卖出两亿斤的“南瓜密码”
齐鲁晚报网· 2025-09-23 11:35
公司运营规模与效率 - 公司日均贝贝南瓜出货量达70万斤,其中子公司柒亩田农业日均销量为30万斤(150吨)[2] - 仓库运营繁忙,每日从内蒙古产地直发15至20车货,仓库内另有4至5辆35吨半挂车的货量[2] - 采用“快进快出”模式以减少损耗,从产地采摘到运抵仓库仅需3至4天,到货后最快当天即可完成分拣发货,显著降低了仓储成本和水分流失[3] 销售渠道与市场分布 - 销售网络覆盖海内外,产品远销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等国,中国台湾地区的订单常态化,占总销量的10%[2] - 国内渠道包括京东、美团等电商平台、知名商超及批发市场,线上渠道表现火爆,抖音平台拥有100多万粉丝的账号货源全部来自该公司,每日需为其发出5个半挂车的货[2] - 海外订单批量大,例如发往马来西亚的订单一批次包含6000个礼盒装加两三万件散装产品[2] 产品品质管理与分级 - 实施严格的品质分级制度,礼盒装每盒5斤,出货价约10元,普通散装每斤0.8元至1元[2] - 分拣环节要求严格,工人对每颗南瓜进行检查,剔除水大、有疤、不粉糯的“次果”,以确保口感与品质[2] - 海外运输质量稳定,例如上月29日发出的货物经20天海航顺利送达,未出现质量问题[2] 全产业链整合与基地布局 - 公司构建了“种源筛选-基地种植-技术跟踪-分拣销售”的全产业链框架,通过整合资源掌握市场主动权[4][5] - 种植基地分布广泛,覆盖内蒙古、甘肃、新疆、海南、云南以及缅甸、老挝等地区,老挝自有基地规模达2300亩[4] - 对合作基地有规模要求,通常需200亩以上,并为每个基地配备专业技术员,从播种到采摘实行标准化流程管理[4] 核心技术优势与种子研发 - 种子选育是核心优势,总部通过多年试验筛选出口感好、产量高、抗病毒的品种,目前主推“黑贝1号和黑贝9号”贝贝南瓜[5] - 种子选育流程严谨,第一年试种10个品种并筛选出1至2个优良品种,第二年小范围推广测试适应性,第三年成功后再全国铺开[5] - 公司具备种子、技术、农资、销售四大关键板块的明确分工,全链优势保障了365天持续供货能力,从而掌握大型客户资源[5] 区位优势与资源协同 - 公司深度依托潍坊寿光作为“中国北方最大蔬菜集散中心”的区位优势,此地生鲜品类齐全,约95%的蔬菜可找到流通渠道[6] - 寿光先进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公司提供了坚实支撑,本地走出去的技术员遍布全国,形成了技术外溢效应[6] - 与电商平台共享仓储物流资源,贝贝南瓜可与其他品类(如红薯、小番茄)一同发货,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6]
辣椒地里的援疆故事:广东企业带动种植户亩均利润达两千
南方都市报· 2025-09-19 21:57
公司业务与运营 - 公司从事辣椒种植和粗加工,销售辣椒干、辣椒粉、辣椒颗粒等产品[1] - 公司计划建设精品辣椒干车间,升级设备增加杀菌和检验细微杂质功能[2] - 公司通过开展育苗、种植、加工全产业链带动业务,从2023年至今营收从5000多万增长到7000万[2] 生产规模与效益 - 2024年公司辣椒种植面积约13000亩,每亩干辣椒产量达500公斤[1] - 公司带动175户种植户参与生产,种植户每年每户利润平均每亩地达2000元[2] - 合作种植户梁林海有80亩地,2024年一亩地利润达到2800元[1] 行业前景与战略 - 辣椒应用场景广泛,经过深加工后可应用于美妆、医药等多方面[1] - 公司选择图木舒克市因其独特气候和较长日照时间,十分适合辣椒种植[1] - 公司与当地种植户达成供应协议,确保辣椒销路[1]
“链”出新气象!肇庆高要五大特色产业迈向“新味来”
南方农村报· 2025-09-19 17:04
文章核心观点 - 肇庆市高要区通过发展“虾米鸭鹅桂”五大特色农业产业,并构建全产业链,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兴旺,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8][9][10] 高桂虾产业 - 罗氏沼虾养殖面积达12万亩,年产量4.8万吨,养殖面积全国最大,产量和综合产值全国最高,占广东省70%、全国50%以上 [20][21] - 采用“茜草+冬棚”生态模式和“稻虾共作”模式,后者实现亩年产罗氏沼虾300斤、丝苗米1000斤,产值约1.2万元 [23][31][32] - 预计2025年罗氏沼虾综合产值将超过70亿元,目前全产业链从业人员8万多人,养殖户年均收入超20万元 [21][22][35][36] - 线上与美团买菜、盒马鲜生等平台合作,线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水产综合交易中心,平台日均交易量超10万斤,全年交易额超10亿元 [27][28][29][30] 高要大米产业 - 水稻播种面积超49.8万亩,年产量达21.9万吨,是珠三角地区重要的“米袋子” [38][39] - 全区水稻平均单产达441公斤,显著高于408公斤的全市平均水平 [54] - 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7%,位居肇庆市首位、广东省前列,拥有初加工企业31家、深加工企业3家,粮食深加工企业年加工量超20万吨 [50][51] - 通过建设活道大米产业园等,打响了“活道大米”品牌,带动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15亿元 [40][41][42] 高桂鸭产业 - 现有存栏肉鸭、蛋鸭和种鸭约270万羽,鸭苗年出栏563万羽,肉鸭年出栏超1400万羽,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30.45亿元 [56][57] - 引进粤港澳大湾区亿只高桂鸭全产业链项目,达产后每年可养殖加工肉鸭1亿只,年产值超55亿元,年创税收超5000万元,带动当地就业超500人 [58][59][60][61] - 预计2025年肉鸭综合产值超32亿元,2026年超40亿元,2027年超50亿元 [65][66] 高桂鹅产业 - 肉鹅年出栏量超2752万羽,占全省出栏量的七成,一产产值超47亿元,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51.6亿元 [67][68][73][74] - 当地肉鹅养殖以本地黑鬃鹅为主,是广东省四大名鹅之一,是珠三角及港澳地区烹饪烧鹅的上乘原料 [68][69][70] - 计划将蚬岗镇打造成鹅苗出栏超1.5亿羽的高桂鹅专业镇,预计2025年高桂鹅综合产值超55亿元,2027年力争超70亿元 [78][79][80] 高要肉桂产业 - 肉桂种植面积超70万亩,占全国20%,但肉桂产品年出口量占全国出口总量的50%以上,出口创汇达7500万美元 [81][82][83][89][90] - 可口可乐所用肉桂香料90%从高要引进,产业拥有经营主体102家 [90][91] - 通过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和标准化种植管理模式,全面提升肉桂产量和质量,并创新开发“高桂”系列品牌 [91][92][93][94][95]
打造具有利津特色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齐鲁晚报网· 2025-09-18 18:15
农业产业链发展 - 形成"1+4"农业全产业链格局 通过沿链布局项目实现产业集聚[3][4] - 大童牧业年屠宰规模达130万只 年供应北京市场肉羊20.79万只 占北京市场份额10.1%[4] - 凯盛浩丰现代智慧农业示范园采用智能温室技术 番茄年产量2000吨 产值收益近6000万元[4] - 东宠生物科技高端宠物食品项目利用屠宰废弃物和工业余热 烘焙粮生产规模位列全省第3[4] 盐碱地开发利用 - 实施40536亩盐碱地改造提升项目 通过排水排盐技术使盐分从5‰降至2‰[5] - 采用节水节肥技术使盐碱地节水60% 节肥30% 亩均效益提升20%[5] - 自主培育耐盐碱玉米新品种东玉5号 引进耐盐品种科豆35等[5] - 济粱4号高粱在2‰-6‰盐碱地亩产达413公斤 齐黄34大豆在3‰盐碱地亩产329.7公斤[5] 农产品品牌建设 - 黄河口滩羊 汀罗羊肚菌等8大特色农产品入选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目录 占全市57%[6] - 津浩牌利津鲈鱼纳入2024年第三批农耕产品记忆索引名录[6] - 临河瓜果合作社甜瓜和西瓜获绿色食品A级认证 善地科技11种谷物加工品通过有机认证[6] - 组织企业参加好品山东上海推介会 盐碱地特色农产品北京推介会等展会活动[6]
瓜果飘香、禾谷满仓、鱼跃人欢 希望田野上处处金秋好“丰”光
央视网· 2025-09-13 13:27
黑龙江秋收作业 - 黑龙江垦区新华农场16万亩玉米实现高效机械化收割 配备收割 剥皮 秸秆粉碎还田一体化作业[3] - 种植户实现地头直接售粮和即时变现 收购商田间现场完成称重交易[1][3] - 友谊农场11个管理区启动水稻收获 种植户提前与食品加工企业签订收购协议实现收割直接交付[5][7] 江西仙女湖秋捕产业 - 仙女湖秋捕期持续7天 预计捕获100万斤鱼 总产值达500万元[14] - 采用集中收网作业模式 每日清晨十余艘渔船协同捕捞 渔获经分拣称重后通过十余辆货车发往全国[12][14] - 捕捞场面壮观 鱼群密集如沸腾饺子 形成独特观赏性渔业生产场景[11] 内蒙古葡萄产业 - 乌海市葡萄种植面积达1.85万亩 年产量近万吨 形成红提 巨峰等多品种种植体系[16][21] - 构建种植加工观光全产业链 建成30余处葡萄主题观光园 年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 吸纳就业近万人[18][21] - 延伸加工产业链 产品涵盖原榨果汁 葡萄干 葡萄酒等深加工品类 提升产品附加值[23] 新疆向日葵产业 - 喀什地区向日葵种植面积达6.6万亩 依托充足光照与昼夜温差优势 预计10月上旬进入采收期[24][26] - 葵花籽作为炒货原料经济效益可观 具备生长周期短 易管理 市场需求稳定等特点[24] - 形成田园观光经济 6万余亩金色花海吸引游客打卡 为农户开辟增收新路径[23][24]
亚洲大型全品类果蔬汁加工企业在菏泽初长成
大众日报· 2025-08-13 10:08
佳美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 公司采用世界领先的600MPa超高压灭菌设备和HPP超高压冷灭菌技术生产生鲜饮料,产品供应瑞幸咖啡、喜茶、古茗等知名企业[1] - 公司被列入农业农村部"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实现牡丹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零的突破[1] - 公司进驻菏泽30年来完成22次增资,累计投入超2亿美元,亩均投入突破1000万元,亩均产出500万元,亩均税收50万元[1] - 2025年1至5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6亿元,同比增长61.15%,税收2963万元,同比增长53.28%[1] - 公司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签约20万亩标准化农产品基地,带动10余万户增收,每年为农民创造4000万元以上收入[2] 菏泽特色农业产业 - 菏泽规上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牡丹省级农高区通过验收,郓城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获评国家级园区[2] - 成武、单县、巨野大蒜入选国家级产业集群,菏泽牡丹、单县羊肉汤跻身全省农产品公共品牌前列[2] - 芍药鲜切花产量占全国市场60%以上[2] - 牡丹产业形成从种植到全产业链融合的成熟生态,拥有30余处标准化种植基地,对全国牡丹苗木供给率超85%,出口量占全国90%[3] - 120余家牡丹相关企业开发出11大类260余种产品,涵盖牡丹籽油、茶、日化品、生物医药等,远销海内外[3] 曹县汉服产业 - 曹县是全国最大原创汉服生产基地,原创汉服加工企业占比超90%,从业者近10万人[4] - 汉服产业已形成方圆5公里的完整产业链条,涵盖面料供应、设计打版、生产制作、电商销售、品牌孵化等环节[4] - 全县汉服上下游企业达2753家,网店数量突破1.5万个[4] - 2025年上半年汉服销售额达61.4亿元,同比增长10.27%,占据全国市场"半壁江山"[4] - 当地职业院校开设美学、服装设计、直播电商等定向专业,培养1100余名在校生作为产业升级"生力军"[4]
首农食品集团打造农业新场景
北京商报· 2025-05-28 21:35
首农食品集团农业转型升级 - 公司正积极推动传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构建农业全产业链条和优势产业集群 [1] - 西郊农场首农庄园占地1040亩 拥有100余亩5000余株樱桃树 3栋现代化连栋温室和39栋高效节能日光温室 温室面积达600亩 [1] - 园区生产100多种蔬菜水果 "南果北种"产品10余种 30余种产品获绿色食品A级认证 [1] 翠湖智慧农业创新工场 - 该项目是北京市高效设施农业首个试点项目 占地878亩 [3] - 21万平方米大型智能连栋温室已建成运营 成为京津冀地区最大蔬菜生产单体连栋温室 [3] - 温室主要覆盖材料和主体框架实现80%以上国产化替代 建设成本降低30% [3] 裕农优质农产品种植业务 - 公司拥有自主基地1427.5亩 合作基地超6000亩 [3] - 通过不同纬度 季节和设施向京内3家 京外3家工厂输送原料 [3] - 年加工蔬菜2.66万吨 服务全国8000余家餐饮门店 [3]
为奥运供餐,全产业链打造潍坊“临朐一桌好饭”品牌
齐鲁晚报网· 2025-05-22 22:28
公司概况 - 千喜鹤集团是国内唯一完成北京奥运会和冬奥会餐饮保障的食品企业[1] - 公司临朐项目是潍坊市重点智慧农业产业项目,以中央厨房为主体融合品牌、研发、技术、产业、销售渠道等优势[1] - 项目占地100亩,总投资6亿元,建设内容包括中央厨房配餐功能区、净菜加工区、饮品加工区等8大板块[1] - 目前净菜生产车间已投产,生产订单持续向好[1] 项目规划 - 全面建成后预计年产净菜产品2.5万吨,年主营业务收入9.9亿元,税收2200万元[1] - 目标打造山东半岛预制菜标杆企业和江北最大团餐供应基地[1] - 项目将带动1200余户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1] 区位优势 - 项目落户潍坊临朐得益于当地丰富农业资源、良好产业基础及优越地理位置[2] - 当地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仅用2个月办结开工前所有手续[2] - 高效协调临时用电、地面清理、供水铺设等建设工作加速项目落地[2] 产业链布局 - 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业全产业链,涵盖智慧团餐、农业深加工、食品供应链等5大服务[2] - 通过优化平台打造特色中高端产业,完善产业链布局推动县域经济发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