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红利

搜索文档
资金“抢跑”迹象明显私募憧憬“趋势行情”
中国证券报· 2025-07-09 04:50
市场资金动态 - A股市场量价齐升,上证指数创年内新高,私募机构判断"趋势性行情"到来 [1] - 6月私募证券产品备案1100只,为年内单月次新高,上半年备案总数5461只,较去年下半年增长逾100% [1] - 百亿级股票私募平均仓位达79.96%,66.06%机构仓位大于八成,21.35%机构仓位五成至八成 [2] - 公募权益类基金整体仓位92.44%,环比微降但仍处历史中等偏高水平 [2] - A股融资余额持续超过1.8万亿元,处于近两年高位,显示场内做多情绪升温 [2] 增量资金潜力 - 居民储蓄年均新增规模持续保持在15万亿元以上,利率下行背景下资产再配置需求显现 [2] - 长期国债收益率低于沪深300与恒生指数股息率,股市趋势性上涨可能吸引储蓄资金流入 [2] - 政策引导下公募、保险、社保、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有望持续流入,低利率环境或推动更多储蓄资金通过理财、基金进入股市 [2] 长期趋势支撑因素 - 中国软硬实力增强被全球投资者逐步定价,资产重估广度扩展,地产调整周期已探明底部 [2] - 中国优势从制造业升级为"工程师红利"与"创新红利",优秀企业与产品支撑资本市场长期走强 [3] - 美元降息周期启动、人民币资产基本面企稳、国内结构性刺激政策有望成为下半年重要催化力量 [3] - 美联储降息背景下国内流动性宽松,无风险利率下行,人民币汇率走强与经济基本面企稳共同支撑市场 [3] 私募机构布局策略 - 采取"红利+科技"组合,关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新一代通信技术等科技成长方向,同时配置低市净率高股息资产 [5] - 港股南向资金偏好红利板块,金融创新与海外资金回流或推动港股科技板块数年上行期 [5] - 保持中等偏高仓位,聚焦科技与消费主线,关注估值偏低的有色板块修复机会 [5] - 港股重点关注高股息金融、能源板块,需警惕前期估值偏高板块的业绩验证风险 [5] 行业配置建议 - A股可聚焦政策支持与基本面改善的科技成长方向(人工智能、新能源车、创新药)及高股息资产(电力、运营商) [6] - 港股能源、电信等红利板块及低估值科技龙头投资机会更优 [6] - 中国资产估值相比欧美市场仍"比较便宜",优质权益资产或吸引更多资金流入,下半年A股港股或呈现指数震荡拉升但结构分化态势 [6]
外企、外商、外资回流中国 市场磁吸力挡不住
证券时报· 2025-07-02 08:44
中国市场磁吸效应 - 中国市场呈现显著"磁吸效应",外籍人员日均超7000人涌入深圳华强北采购电子产品[1][17] - 外资机构加速布局中国,恒生指数年内涨幅超20%领跑全球主要市场[1][24] - 1-5月全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4万家,同比增长10.4%,超半数德资企业计划两年内增资[12] 制造业外资动态 - 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投产4个月,年产1万台Megapack储能系统,单台储能规模3.9兆瓦时,已出口数百台至欧洲及大洋洲[3][4] - 特斯拉在上海临港投资40亿元建设吉瓦时级电网侧储能电站,一期300兆瓦时预计年内投运[6] - 德国汉高收购苏州博克工厂,优化产线生产施华蔻等品牌,打造亚洲战略基石[6][9][10] 金融业外资布局 - 美国汉斯集团、淡马锡在华设立私募股权子公司,友邦人寿等获批筹建保险资管公司[11] - 法巴证券、安盛环球再保险等外资金融机构3月在上海集体开业[11] - 橡树资本在沪设立5只QDLP基金,投资中国股票、债权及不动产领域[11] 香港外资枢纽作用 - 港股恒生指数累涨超20%,宁德时代上市吸引科威特投资局、瑞银等基石投资者[23][24] - 债券通"北向通"4月成交额破万亿人民币,前4月外资经港购入内地债券达3.74万亿人民币[25] - 中东资本转向结构性合作,通过合资公司参与中国科技与基建项目[25][26] 供应链与创新优势 - 华强外商采购聚焦高性价比智能产品,并依托供应链定制化生产[18] - 西门子称中国占全球工业产值30%,是其全球创新"训练场"[14] - 特斯拉强调中国为储能与车端核心市场,将坚定深耕[13] 政策与便利化措施 - 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实施后,一季度免签入境外国人占比达71.3%[19][20] - 北京、上海为外籍商务人士提供5年多次签证及180天停留期[20] - 跨境商旅订单量较2019年增长97%,新增外企来华目的地170个[19]
中部大省,拼命“抢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30 22:32
长沙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政策 - 长沙市发布青年人才创业"双肩包"行动计划 提供从落地到上市的全周期支持 被视为系统性培养创业者的超级攻略 [2] - 湖南将大学生创业提升至"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 省委书记沈晓明多次公开邀请全球大学生来湘创业 [2] - 湖南启动"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系列行动 5月12日专题研究促进高校毕业生留湘政策 [2] 全国"抢人大战"升级趋势 - 2025年各地抢人政策从落户补贴升级至无息贷款 天使母基金等 杭州六小龙现象刺激竞争白热化 [3] - 一线城市首次加入抢人行列 广东全省推出60万个岗位 多省份主政者两会期间公开邀约人才 [5] - 抢人策略从拼数量转向求质量 更注重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按需精准引才 [5] 湖南人才战略差异化路径 - 湖南出台《支持大学生创业若干措施》等政策 目标将毕业生创业比例从1-2%提升至国际水平的30% [6] - "湘才留湘"招聘会提供3万余岗位 "优才来湘"面向全国提供1万个计划 系统性构建产业人才生态 [8] - 利用文旅产业优势 2024年接待游客7亿人次 旅游收入破万亿 通过"文旅+"人才大会提供超万个岗位 [10] 区域协同与产业联动策略 - 湖南实施"湘商回归"工程 通过吸引投资带动产业升级和人才集聚 [10] - 湘潭留潭就业率突破20% 地市基于产业结构推出针对性政策 形成全省抢人网络 [11] - 长沙新消费品牌如文和友 茶颜悦色等均由年轻人创业兴起 现有2000余家加盟店的黑色经典为典型案例 [14] 人才留存核心竞争力 - 长沙推出求职免费住宿 低门槛融资等15项支持措施 打造"低成本创业 高品质生活"差异化优势 [16] - 北京 上海 深圳等地延长免费住宿期至15天 长沙凭借低消费高生活质量形成比较优势 [13] - 湖南定位为哺育"金种子"的土壤 通过产业揽人 政策抢人 生活留人构建完整生态链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