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红利

搜索文档
资金“抢跑”迹象明显私募憧憬“趋势行情”
中国证券报· 2025-07-09 04:50
● 本报记者 王辉 近期A股市场量价齐升,上证指数已创下年内新高。从私募业内的投资动态来看,不少机构判断"趋势 性行情"已然到来。私募备案数量激增、机构仓位高企、融资余额维持高位,各种"抢跑"迹象明显。市 场参与热情明显提高,增量资金悄然涌动。 增量资金蓄势待发 畅力资产董事长宝晓辉直言,当前资金维度的数据已能支持趋势性行情启动。"近期A股量价齐升,成 交额同步放大,显示增量资金入场,市场参与度持续提高。"宝晓辉乐观判断,在利率下行的影响下, A股市场具备承接居民储蓄转移的巨大潜力。"最近十几年的历史经验显示,当资金面扩张而房地产市 场表现相对不尽如人意时,资金往往倾向于涌入资本市场,2007年与2015年两轮市场大行情均遵循此逻 辑。" 云脊资产总经理梁力表示,2022年以来,中国居民储蓄年均新增规模持续保持在15万亿元以上。随着利 率下行,长期国债收益率已低于沪深300指数与恒生指数的股息率,资产再配置成为大众的现实选 项,"若股市出现阶段性趋势性上涨,很可能吸引储蓄资金大量流入。" 百亿级私募银叶投资相关负责人进一步认为,长线机构增仓为上半年行情提供了显著助力。政策面 上,"长钱长投"机制逐步完善,公募 ...
新华财经周报:6月30日至7月6日
新华财经· 2025-07-06 19:21
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 - 国务院复制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77条试点措施,涵盖服务贸易、货物贸易、数字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等7个方面,其中34条措施推广至其他自贸试验区,包括加强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场景创新、优化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等 [1] - 上海自贸试验区前5个月进出口总值超9000亿元,占全国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值比重超26% [6] 税收优惠政策 - 境外投资者以中国境内居民企业分配的利润在2025-2028年期间用于境内直接投资,可按照投资额的10%抵免应纳税额,税收协定税率低于10%的按协定执行 [2] - 前5个月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达6361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减税1407亿元,先进制造业减税降费及退税4158亿元 [4] 中美贸易动态 - 美国恢复EDA软件、乙烷、飞机发动机等产品对华出口,双方团队正在落实伦敦框架有关成果 [3] - 商务部接受34家欧盟白兰地企业的价格承诺申请,这些企业产品满足条件可免缴反倾销税 [3] 金融监管与改革 - 人民银行修订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业务规则,明确CIPS参与者账户管理、注资等流程 [3] - 贵金属和宝石交易超10万元须履行反洗钱义务,要求从业机构开展客户尽职调查 [1][6] - 证监会推动健全常态化稳市机制,防控债券违约、私募基金等领域风险,深化"两创板"改革 [5] 行业经济数据 - 6月中国制造业PMI为49.7%,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5%,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7%,均较上月上升 [2] - 6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录得50.4%,较前一月上升2.1个百分点并重回扩张区间 [6] - 6月财新中国服务业PMI录得50.6%,较5月回落0.5个百分点,为2024年四季度以来最低 [5] 基础设施建设 - 前5个月全国农村公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11.6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2.8万公里,改造危桥1424座,农村公路总里程超460万公里占全国85% [6] 国际能源与就业 - 欧佩克8个主要产油国决定8月日均增产54.8万桶,7月日均增产41.1万桶 [7] - 美国6月新增就业岗位14.7万个,远超预期的11.75万个,失业率从4.2%降至4.1% [8] - 欧元区6月综合PMI终值从50.2上修至50.6,创三个月新高,但新增业务持续13个月收缩 [8]
77条,复制推广,更大范围释放制度创新红利 高水平开放打出“组合拳”
央视网· 2025-07-04 10:43
政策内容 - 国务院部署复制推广77条试点措施,覆盖服务贸易、货物贸易、数字贸易、知识产权等七大领域 [1][3] - 试点措施源自上海自贸试验区2023年11月以来的制度创新成果,包含多项具有高含金量的先进经验 [1] 政策特点 - 措施涉及范围广、突破力度大,涵盖传统议题(贸易投资)及新议题(知识产权、数字贸易、金融等),多数突破现行管理制度或填补制度空白 [5] - 77条措施中多数针对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领域,如知识产权保护、数字跨境流动、国企改革等 [7] 实施路径 - 复制推广分两层次推进:部分措施全国推广,部分限于自贸试验区范围内 [5] - 要求各地区统筹开放与安全,动态调整优化实施举措以应对新情况 [5] 预期影响 - 措施将显著降低制度交易成本,产生积极经济和社会效果 [5] - 通过更大范围推广,进一步释放改革开放红利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7]
外企、外商、外资回流中国 市场磁吸力挡不住
证券时报· 2025-07-02 08:44
中国市场磁吸效应 - 中国市场呈现显著"磁吸效应",外籍人员日均超7000人涌入深圳华强北采购电子产品[1][17] - 外资机构加速布局中国,恒生指数年内涨幅超20%领跑全球主要市场[1][24] - 1-5月全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4万家,同比增长10.4%,超半数德资企业计划两年内增资[12] 制造业外资动态 - 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投产4个月,年产1万台Megapack储能系统,单台储能规模3.9兆瓦时,已出口数百台至欧洲及大洋洲[3][4] - 特斯拉在上海临港投资40亿元建设吉瓦时级电网侧储能电站,一期300兆瓦时预计年内投运[6] - 德国汉高收购苏州博克工厂,优化产线生产施华蔻等品牌,打造亚洲战略基石[6][9][10] 金融业外资布局 - 美国汉斯集团、淡马锡在华设立私募股权子公司,友邦人寿等获批筹建保险资管公司[11] - 法巴证券、安盛环球再保险等外资金融机构3月在上海集体开业[11] - 橡树资本在沪设立5只QDLP基金,投资中国股票、债权及不动产领域[11] 香港外资枢纽作用 - 港股恒生指数累涨超20%,宁德时代上市吸引科威特投资局、瑞银等基石投资者[23][24] - 债券通"北向通"4月成交额破万亿人民币,前4月外资经港购入内地债券达3.74万亿人民币[25] - 中东资本转向结构性合作,通过合资公司参与中国科技与基建项目[25][26] 供应链与创新优势 - 华强外商采购聚焦高性价比智能产品,并依托供应链定制化生产[18] - 西门子称中国占全球工业产值30%,是其全球创新"训练场"[14] - 特斯拉强调中国为储能与车端核心市场,将坚定深耕[13] 政策与便利化措施 - 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实施后,一季度免签入境外国人占比达71.3%[19][20] - 北京、上海为外籍商务人士提供5年多次签证及180天停留期[20] - 跨境商旅订单量较2019年增长97%,新增外企来华目的地170个[19]
中部大省,拼命“抢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30 22:32
长沙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政策 - 长沙市发布青年人才创业"双肩包"行动计划 提供从落地到上市的全周期支持 被视为系统性培养创业者的超级攻略 [2] - 湖南将大学生创业提升至"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 省委书记沈晓明多次公开邀请全球大学生来湘创业 [2] - 湖南启动"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系列行动 5月12日专题研究促进高校毕业生留湘政策 [2] 全国"抢人大战"升级趋势 - 2025年各地抢人政策从落户补贴升级至无息贷款 天使母基金等 杭州六小龙现象刺激竞争白热化 [3] - 一线城市首次加入抢人行列 广东全省推出60万个岗位 多省份主政者两会期间公开邀约人才 [5] - 抢人策略从拼数量转向求质量 更注重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按需精准引才 [5] 湖南人才战略差异化路径 - 湖南出台《支持大学生创业若干措施》等政策 目标将毕业生创业比例从1-2%提升至国际水平的30% [6] - "湘才留湘"招聘会提供3万余岗位 "优才来湘"面向全国提供1万个计划 系统性构建产业人才生态 [8] - 利用文旅产业优势 2024年接待游客7亿人次 旅游收入破万亿 通过"文旅+"人才大会提供超万个岗位 [10] 区域协同与产业联动策略 - 湖南实施"湘商回归"工程 通过吸引投资带动产业升级和人才集聚 [10] - 湘潭留潭就业率突破20% 地市基于产业结构推出针对性政策 形成全省抢人网络 [11] - 长沙新消费品牌如文和友 茶颜悦色等均由年轻人创业兴起 现有2000余家加盟店的黑色经典为典型案例 [14] 人才留存核心竞争力 - 长沙推出求职免费住宿 低门槛融资等15项支持措施 打造"低成本创业 高品质生活"差异化优势 [16] - 北京 上海 深圳等地延长免费住宿期至15天 长沙凭借低消费高生活质量形成比较优势 [13] - 湖南定位为哺育"金种子"的土壤 通过产业揽人 政策抢人 生活留人构建完整生态链 [16]
外资独资券商再添新军:信和证券全控背后的中国资本市场开放密码
搜狐财经· 2025-05-20 19:18
信和证券独资化进程 - 信和证券通过收购北京国资公司33%股权实现100%全资控股,成为继摩根大通、高盛、渣打、法巴证券后的第五家外资独资券商[1] - 公司股权演变历经三个阶段:2018年持股比例提升至51%成为首家控股内地券商的外资机构,2022年增持至67%,2025年完成全资控股[3] -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达9139万元,资产规模179亿元,跨境并购交易金额同比增长45%,中概股回归项目市占率18%[5] 外资券商行业战略布局 - 2025年一季度外资控股券商数量增至11家,包括新开业的法巴证券和提交申请的城堡证券[6] - 外资机构重点布局三大领域:中国超200万亿元个人可投资资产的财富管理市场、硬科技领域投融资需求、制度型开放带来的跨境业务场景[6] - 2024年高技术制造业外资增长53.4%,新能源和人工智能领域创新活力持续释放[6]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外资机构推动业务创新:高盛中国推出"AI+投资顾问"系统,摩根大通证券开发跨境碳排放权交易平台[6] - 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渣打证券2024年协助中资企业在新加坡发行绿色债券超50亿美元[6] - 人才竞争加剧:某头部券商2024年流失的投行业务骨干中32%流向外资机构[6] 监管政策配套升级 - 2024年证监会修订《外国投资者战略投资管理办法》,投资门槛从3000万美元降至1000万美元[7] - 推出信用债ETF质押式回购试点,便利外资参与债券市场[7]
迈瑞医疗(300760) - 2025年5月1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9 08:36
国内市场情况 - 过去几年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因医疗新基建等保持较高增速,迈瑞国内市场实现超 20%复合增长 [2] - 短期地方财政资金紧张使医院设备采购承压,但已现好转迹象,医疗专项债一季度发行规模同比快增,国家支持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2][3] - 不同品类医疗设备月度招标自 2024 年 12 月持续复苏,公司预计三季度国内业务迎重大拐点 [3] - 长期国内市场增长潜力大,人口老龄化等基本面未变,公司通过多种方式拓宽市场规模,对国内市场长期增长有信心 [3] - 今年上半年国内收入反映去年招标下滑,一季度国内业务同比降超 20%,环比去年四季度增超 50% [6] 国际市场情况 - 一季度国际业务同比增长不到 5%,过去两年复合增速超 15%,发展中国家过去两年复合增速近 19% [6] - 预计二季度国际业务增速恢复,发展中国家全年有望维持快速增长,未来国际业务收入占比有望提升 [7] 公司竞争优势 - 发展历经“性价比红利”“工程师红利”“技术创新红利”三个阶段,目前靠原创性和智能化创新走向全球引领并突破高端客户 [4] - 建立三大业务线并在高潜力领域布局,业务布局广度和深度远超国际品牌,有望成首家闯入全球医疗器械 TOP 20 的中国公司 [4][6] 管理层相关 - 核心管理层团队稳定,经验丰富,将带领公司迈向全球前 20 目标,公司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新业务和数智化人才储备 [8] - 薪酬激励制度遵循按岗位定薪酬、按绩效评价、个人薪酬与公司长远利益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原则 [8] 投资与合作 - 收购惠泰医疗 20%股份,以产业投资整合者角色合作,提升双方产品研发创新能力,推动电生理及相关耗材业务发展 [9] - 在多职能为惠泰医疗赋能,助力其提升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研发上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相关产品已获批上市 [9][10] 业务营收与展望 - 2024 年体外诊断业务收入 137.65 亿,同比增 10.82%,国际同比增 30%;医学影像产线收入 74.98 亿,同比增 6.60%,国际同比增超 15%;生命信息与支持产线收入 135.57 亿,微创外科同比增超 30%,国际同比双位数增长 [11] - 今年底将发布新产品,未来三年化学发光项目每年新增至少 15 项,IVD 仍会是重要增长引擎 [12] - 微创外科、动物医疗、心血管三个种子业务去年合计收入占比达 12%,有望长期高速增长 [12] 政策影响与订单确认 - 特朗普降低医疗价格政策只涉及药品,不影响公司在美业务,公司美国销售收入占比约 6% [14] - 集采后招标流程合规集中,从收到订单到收入确认时间不长,公司业务占有率提升,巩固成熟业务国内第一地位,加快 IVD 等业务市占率提升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