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外资回流
icon
搜索文档
惊!外资大举回流,中国资产“黄金时刻”真的来了?
搜狐财经· 2025-10-01 10:54
外资大举回流,中国资产迎来"黄金时刻"? 当华尔街的基金经理们开始重新审视中国市场的投资价值时,这个信号远比任何政策宣言都更具说服 力。 彭博社最新报道犹如一记惊雷,在全球资本市场掀起波澜——国际资本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 返中国。 资金面的变化更值得玩味。央行数据显示,今年前六个月的外资净流入量已超过去年全年的60%。国家 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李斌的发言更添了一把火:8月份境外投资者"总体上净买入"中国股票和债券。这种 官方确认的积极信号,往往预示着更持久的趋势。 但投资者最关心的莫过于:这轮行情能走多远? 光大证券的观点颇具代表性:国庆后市场有望延续升 势。历史数据显示,节后资金回流是大概率事件,更何况当前A股估值仍处于合理区间。中国银河则把 目光投向了即将召开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认为"十五五"规划的酝酿可能成为新的催化剂。 华泰证券的提醒则更为理性:节前市场可能维持震荡,但节后随着政策窗口打开,交投热情有望重燃。 这种审慎乐观的态度,恰恰反映了专业机构对市场节奏的精准把握。兴业证券张启尧的论断则直指本 质:当前行情已从估值修复转向盈利驱动,后续走势将取决于经济复苏的成色。 站在全球视角观察, 中国资产的这轮重 ...
南向资金继续加仓阿里,恒生科技ETF(520920)进入上市倒计时!机构看好恒生科技迎来“主升浪”行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6 10:55
南向资金动向 - 9月25日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110.46亿港元 大幅净买入阿里巴巴-W 46.32亿港元 腾讯控股11.11亿港元 [1] -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净买入超11400亿港元 为去年同期2倍以上 [1] - 恒生科技ETF(520920)9月30日上市交易 截至9月23日持有人户数6018户 户均持有202,728.32份 [1] 恒生科技指数表现 - 当前PE估值24.29倍 处于过去五年36.54%分位点历史低位 [1] - 2025Q2收入同比增速14.43% 净利润同比增速16.18% 领先港股主要指数 [2] - 指数涵盖30只科技龙头股 集中投资信息技术 可选消费 通讯服务领域 [1] 流动性环境改善 - 美联储9月降息及后续降息周期概率提升 直接缓解港股流动性困境 [2] - 历史数据显示美联储降息周期中恒生科技往往兼具绝对收益和超额收益 [2] - 外资回流预期与南向资金形成双驱动 可能开启主升浪行情 [3] 龙头企业动态 - 阿里云与英伟达达成Physical AI合作 集成软件栈缩短具身智能开发周期 [2] - 阿里云为迎接ASI时代 2032年全球数据中心能耗规模较2022年提升10倍 [2] - 指数可通过QDII投资网易 京东 携程 百度等非港股通科技公司 [1]
读研报 | 回流的外资,可能会买什么?
中泰证券资管· 2025-09-23 19:32
外资流入规模与趋势 - 5月至7月末长线稳定型外资机构资金累计流入约677亿港元短线灵活型外资机构资金流入约162亿港元 [2] - 8月14日至8月20日配置型外资净流入规模创2025年以来新高达69.8亿元主动配置型外资自2024年10月中旬以来首次转向净流入1.4亿元 [2] - 2025年9月第一周外资净流入中国内地市场约55亿美元其中股票基金净流入50.2亿美元多数为被动型基金 [2] 外资配置的行业偏好 - 外资偏好配置中国最具时代特征和全球比较优势的产业如创新药港股互联网龙头英伟达产业链新能源等 [4] - 外资在配置中国内地股票时偏好具备明确盈利增长预期和政策支持的行业7月以来对科技医疗材料等行业配置力度较大尤其关注AI产业链 [4] - 外资配置呈现结构性特征主要聚焦于高成长科技高股息资产及高端制造三大方向 [4] - 外资重仓日本和韩国股票集中在两国出口排名靠前的优质产业如机械汽车电子半导体以此类推外资加仓中国大概率增配具备出口竞争优势的中国高端制造如新能源化工医药等 [2] - A股外资对汽车银行电子等行业增配明显港股外资对软件与服务技术硬件等互联网增配较多 [5] 外资选股标准与特征 - 外资偏好具有基本面优势的标的2018年以来A股外资持仓ROE中枢值为17.2%2020年以来港股外资持仓ROE中枢值为11.0%均高于市场整体水平 [5] - 外资在两地上市股中持有更多AH溢价较低的个股AH溢价上升往往会推动外资更多流入港股 [5] - 外资不仅追逐当期高景气行业也注重行业景气度的边际变化 [4]
国泰海通|策略:私募积极加仓,外资重回中国市场
市场热度与情绪 - 市场交易热度小幅回升 全A日均成交额提升至2.5万亿元 上证指数换手率分位数上升至95% 沪深300换手率分位数上升至93% [3] - 个股上涨比例下降至32.0% 全A个股周度收益中位数下降至-1.66% [3] - 行业交易集中度持续提升 行业换手率历史分位数处于90%以上的行业有19个 汽车换手率维持榜首 部分传统行业交易活跃度明显抬升 [3] 资金流动状况 - 偏股基金新发规模上升至235.8亿元 基金股票仓位较上期减仓 [4] - 私募信心指数小幅回升 仓位突破78% 接近今年3月最高点 [4] - 外资流入9.2亿美元 北向资金成交占比小幅降至10.0% [4] - 融资净买入规模下降至508亿元 成交额占比上升至11.8% [4] - 被动资金净流入规模扩大至75.4亿元 被动成交占比环比下降至5.9% [4] 行业配置动向 - 融资资金净流入电子行业149.9亿元 非银金融行业66.0亿元 净流出国防军工行业4.8亿元 煤炭行业2.2亿元 [5] - 外资在电子 银行等行业流入明显 仅流出社会服务行业 [5] - 非银金融行业获被动资金净流入101.3亿元 有色金属行业净流入34.7亿元 电子行业净流出68.9亿元 医药生物行业净流出21.4亿元 [5] 全球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收涨0.6% 全球主要市场多数上涨 印尼和巴西股指涨幅居前达2.5% [6] - 南下资金单周净买入降至368.5亿元 处于2022年以来89%分位 [6] - 外资流入港股市场17.3亿美元 新兴市场获全球外资流入增加 中国和美国分别获净流入26.0亿美元和11.6亿美元 [6]
机械设备板块成近期公募机构调研焦点
证券日报· 2025-09-23 00:10
行业层面,机械设备成为上周公募机构调研最集中的行业,共有20家上市公司获102次调研,不论在覆 盖个股数量还是调研频次上均居首位。基础化工、电力设备和汽车行业紧随其后,上周获公募机构调研 次数均不少于50次,覆盖上市公司均不少于10家。不过,以往备受关注的电子行业上周热度明显下降, 仅有12家上市公司累计获公募机构37次调研,调研个股数量和频次较以往明显减少。 在参与调研的公募机构方面,上周有54家机构展现出极高的调研热情,每个工作日都安排了调研活动。 其中,43家机构的调研次数在5次至9次之间,保持着稳定的调研节奏;11家机构调研次数均不少于10 次。富国基金凭借24次调研的"成绩",位居公募机构调研次数榜首,成为上周调研最勤奋的机构。从调 研方向来看,钢铁行业是富国基金重点关注领域,被调研的上市公司数量多达5家。 富国基金9月21日发布的市场观点显示,中长期视角下,A股市场的盈利修复基础有望得到巩固;在"存 款搬家"、外资回流等多重因素共振下,A股市场不改震荡上行趋势。 华夏基金、招商基金和国泰基金调研次数分别为16次、14次和13次。其中,华夏基金调研主要集中在钢 铁和机械设备板块;招商基金和国泰基金均 ...
A股缩量调整成交骤降外资机构看好结构性机会
搜狐财经· 2025-09-20 07:18
市场表现 - A股市场缩量整理 三大指数小幅收跌 沪指跌0.30%至3820.09点 深证成指跌0.04%至13070.87点 创业板指跌0.16%至3091.00点 [1][2] - 市场成交额大幅萎缩至23238亿元 较前日减少8113亿元 市场观望情绪浓厚 [1][2] - 上涨股票数量超过1900只 近60只股票涨停 高位股出现分化 上海建工跌停 [2] 行业板块表现 - 能源金属 教育 旅游酒店 煤炭行业 电子化学品板块涨幅居前 [2] - 电机 汽车服务 医药商业 多元金融 汽车零部件板块跌幅居前 [2] 政策预期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于9月2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 金融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将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 [1][2] -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 证监会主席吴清 外汇局局长朱鹤新将出席发布会 [2] - 市场期待获得更多政策信号 关注监管层对金融业发展的总体评估和未来政策导向 [1][2] 指数调整影响 - 富时罗素指数调整于9月19日收盘后生效 引发多只大盘股尾盘异动 [1][3] - 富时中国A50指数纳入百济神州-U 新易盛 药明康德和中际旭创 [3] - 剔除中国核电 中国联通 国电南瑞和万华化学 [3] - 被纳入股票均为年内市值大涨个股 反映国际投资者对创新药和科技板块的结构性看好 [3] 资金流向 - 指数调整导致跟踪基金强制调仓 新易盛 中际旭创 药明康德和百济神州尾盘拉升 [3] - 中国核电 中国联通和万华化学出现下跌 [3] - 6月底A股成交额站上3万亿元 资金形成全面牛市预期 但9月进入整理期 [5] 美联储政策影响 - 美联储9月降息25个基点 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降至4.00%-4.25% [4] - 历史经验显示美联储降息周期启动后 国内权益类资产收益明显 创业板指领涨 成长风格领先 [4] - 预计将提振全球风险偏好 改善新兴市场流动性预期 A股与港股市场迎来外资回流利好 [1][4] 市场展望 - 四季度市场或呈现"政策驱动+盈利改善"双向支撑下的震荡上行态势 [5] - 科技成长 低波红利及景气度回升板块值得关注 [5] - AI将成为后续市场主线 海外算力产业链景气度对A股市场形成提振 [5]
业内人士:AH溢价处于合理水平
搜狐财经· 2025-09-18 07:58
港股市场持续走高的同时,AH溢价来到了阶段性低位,市场对于港股是否高估存在一定的分歧。部分 业内人士认为,基于当前的汇率和市场环境,AH溢价处于合理水平,后续在人民币升值及美元走弱的 中期趋势下,AH溢价依然有继续收窄的空间,港股资产或受益于全球流动性充裕和外资回流。若美国 进一步降息改善全球流动性以及AI企业的业绩持续兑现,或支持港股市场进一步上涨。(中国证券 报) ...
市场分析:新能源金融领涨,A股小幅上行
中原证券· 2025-09-17 17:41
市场表现 - A股市场低开高走小幅震荡上行 上证综指收报3876.34点涨0.37% 深证成指收报13215.46点涨1.16%[7] - 创业板指表现强于主板 上涨1.95% 科创50指数上涨0.91%[7] - 两市成交金额24032亿元 较前一交易日增加 处于近三年日均成交量中位数区域上方[3][7] - 超五成个股上涨 多元金融行业涨幅达3.93%领涨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涨2.90% 汽车行业涨2.13%[9] 估值与资金 - 上证综指平均市盈率15.73倍 创业板指数49.46倍 均处于近三年中位数水平上方[3][14] - 全球配置资金净流入A股 居民储蓄加速向资本市场转移形成增量资金[3][14] - 美联储释放降息信号 全球流动性预期宽松 美元走弱利于外资回流[3][14] 行业表现 - 多元金融 光学光电子 光伏设备及电池行业资金净流入居前 表现较好[3][7] - 贵金属 商业百货 旅游酒店 化肥行业跌幅居前 商贸零售行业跌0.95% 消费者服务跌1.07%[7][9] 政策与展望 - 国务院会议明确巩固经济回升势头 促消费稳地产政策持续发力提供支撑[3][14] - 货币政策延续适度宽松基调 结构性政策为重点 成交金额连续多日突破2万亿元[3][14] - 建议关注多元金融 光学光电子 光伏设备及电池行业投资机会 保持适度谨慎避免追高[3][14]
市场分析:机器人汽车领涨,A股小幅上行
中原证券· 2025-09-16 18:50
市场表现与指数数据 - 上证综指收报3861.87点,单日涨幅0.04%[8] - 深证成指收报13063.97点,单日涨幅0.45%[8] - 创业板指收报3087.04点,单日涨幅0.68%[9] - 科创50指数单日涨幅1.32%[8] - 两市成交金额23673亿元,处于近三年日均成交量中位数上方[3][8] 行业表现与资金流向 - 汽车行业涨幅1.75%,位列行业涨幅前五[10] - 计算机设备行业涨幅1.96%,位列行业涨幅第二[10] - 保险行业跌幅1.04%,位列行业跌幅前列[10] - 小金属和能源金属行业表现较弱,跌幅分别为0.93%和未列明具体值[2][8] - 互联网服务、汽车零部件等行业资金净流入居前[8] 估值与市场环境 - 上证综指平均市盈率15.74倍,创业板指48.91倍,均处于近三年中位数上方[3][15] - 国务院政策面形成多重利好叠加,促消费、稳地产政策持续发力[3][15] - 美联储释放降息信号,全球流动性预期宽松[3][15] - 居民储蓄加速向资本市场转移,形成持续增量资金来源[3][15] 风险提示 - 海外超预期衰退可能影响国内经济复苏进程[4] - 国内政策及经济复苏进度存在不及预期风险[4] - 国际关系变化可能带来经济环境超预期扰动[4]
博时宏观观点:债市或维持震荡格局
新浪基金· 2025-09-16 17:05
美联储降息的确定性增强,人民币呈现升值态势,外资回流中国资产的过程有望加速。叠加国内地产等 稳增长政策预期升温,内外部环境均利好权益资产,应保持多头思维。但伴随市场基本面压力加大,降 低市场上行的斜率预期。结构上,科技成长在经历快速上涨后拥挤度较高、波动加大,建议做好高切 低,把握估值相对低位但基本面预期有变化的方向。行业上,推荐传媒、计算机、电力设备、非银、有 色金属、食品饮料、医药生物。 海外方面,8月美国CPI略超预期,关税温和传导,暂时不影响美联储应对就业偏弱。目前市场预期9月 17日FOMC重启降息(25bp概率94%,50bp概率6%)。 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国内方面,8月私有部门融资需求偏弱、但流动性较为宽松,后续随着高基数下政府债净发行对社融增 长的支撑作用减弱,关注财政政策能否进一步发力稳增长。8月CPI受食品价格拖累下滑,PPI降幅收 窄。出口放缓,大部分原因可能来自海外需求的走弱。8月全球PMI再度回升至扩张区间,叠加美联储 即将开启降息周期、以及关税暂未恶化,外需仍有望支撑出口韧性。 市场策略方面,债券方面,上周月初资金面超预期边际收敛,权益市场维持韧性,赎回费率新规和央行 重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