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利多出尽
icon
搜索文档
主力资金出现强势买入!
鲁明量化全视角· 2025-07-13 12:37
市场表现 - 上周市场延续上涨,沪深300指数周涨幅0.82%,上证综指周涨幅1.09%,中证500指数周涨幅1.96%,市场轮动加快,机构资金全面加仓 [3] - 主板和中小市值板块均维持高仓位,风格判断为均衡 [2] 基本面分析 - 国内经济数据承压,CPI走平,PPI继续深跌,工业品价格呈现通缩特征,与全球主要商品指数背离,国内供需矛盾仍在调整中,对企业盈利形成压制 [3] - 海外方面,美国对多国加征"对等关税",包括日韩、加墨、欧盟,资本市场表现暂时平稳但经济冲击不可避免,美国就业市场走弱,6月财政赤字显著收窄,4月关税收入对财政收入的边际作用减弱 [3] - 美国"大美丽法案"更可能是市场利多出尽的高点而非新的上涨起点,对美股保持谨慎 [3] 技术面分析 - 自4月30日以来,多维度机构资金持续加仓,与基本面反向,上周二监测到主力资金及游资强力加仓信号,触发新的买入信号,主力资金空翻多行为值得关注 [4] - 5月以来增量资金带动A股持续反弹,上周二再现重要增量买入信号,游资持续活跃,机构主力资金从谨慎转为积极流入,形成中期看涨信号 [4] 仓位建议 - 主板建议从上周二收盘后重新转为高仓位,增量资金成为短期主导变量 [4] - 中小市值板块建议跟随主板信号灵活调整,同步重回高仓位,风格维持均衡 [4] 行业关注 - 短期动量模型建议关注钢铁、通信、传媒行业 [4]
近期市场反馈及思考3:关税预期反复下的核心矛盾梳理与策略应对-20250528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5-28 11:11
报告核心观点 报告总结投资者关心的宏观利率、信用及转债等话题并给出思考,指出债市核心矛盾是内需主线,虽关税超预期但外需变化也重要;分析降准降息等政策下流动性和债市情况,认为利多出尽概率小;提及“宏观审慎”管理对债市的潜在影响;还对银行卖债、信用债行情、理财买债、科创债和转债投资机会等进行探讨并给出策略建议 [2][7] 各目录要点总结 关税预期反复,如何把握债市的核心矛盾 - 部分投资者担心政策落地利多出尽、中美会谈外需向好及流动性收紧使债市回调,但多数认为发债高峰期流动性宽松,回调风险可控 [8] - 债市核心矛盾是内需,2008 年至今内需与 10 年国债利率相关系数 0.51,外需与 10 年国债利率相关系数 -0.28,债券利率与内需正相关、与外需负相关 [9] - 后续关注关税变化对风险偏好的脉冲及对内需政策对冲力度的影响,重点关注 5 - 7 月 PMI 等数据和 7 月政治局会议定调,5 - 7 月外需强内需弱对债市有利 [13][14] 降准降息 + 降低存款利率,流动性及债市会不会利多出尽 - 部分投资者担心降准降息和降低存款利率后流动性及债市利多出尽 [15] - 资金体验感逐步向好,5 月 > 4 月 > 3 月 > 2 月,4 月以来进入“看资金做债”阶段,资金利率波动区间 1.4% - 1.6%,负 Carry 成过去式 [15][16] - 资金中枢下台阶受对冲外部风险、货币财政配合和稳定资产价格影响,资金利率重回“对等关税”前位置概率小,下破 1.4% 概率也不大 [15][16] - 当下处于信用偏强、利率偏弱阶段,长端利率下行需契机,存单利率下行可推动 10 年国债下行 [17][18] 如何理解从“宏观审慎”的角度支持债券市场健康发展 - 从“宏观审慎”角度支持债市健康发展或成未来利率市场关注重点 [19] - 宏观审慎视角下债市运行存在广义信用品增长乏力、投资者面临更多利率风险、监管对利率和久期风险约束匮乏、银行及保险机构面临负债成本与资产回报倒挂压力等问题 [21] - 投资者结构、券种交易结构、税收制度未来可能是“宏观审慎”管理范畴,属中长期因素 [21] 银行是否会继续卖债,债券市场是否存在超预期的上行风险 - 6 月可能有银行卖债兑现利润,但与 Q1 情况不同,对投资者有较高配置价值 [22] - 未来一个季度关注关税谈判超预期和银行卖债情况,中期关注“宏观审慎”管理对债市的影响 [23] 从迟滞到补涨,信用债行情如何判断 - 4 月信用利差震荡因保护空间薄、资金倾向利率债、理财配置信用债力量未显著增长和信用债供给缺乏亮点 [24][25] - 打破信用利差震荡行情更可能是宏观因素,5 月存款利率下降或触发理财加大配置信用债力度,信用抢筹情况可能持续 [25] 当前什么信用策略和品种表现占优,若未来利差震荡行情有拐点机会,推荐什么信用策略和品种 - 当前 3 年以内中短端下沉策略占优,品种性价比排序城投 > 二永 > 产业;可适度挖掘 3 - 5 年中高等级信用债价值,品种性价比排序二永 > 产业 > 城投;对 5 年以上超长信用债参与需谨慎 [26] - 若利差震荡转向调整,短久期信用下沉性价比高;若转向下行,保持适度久期,二永性价比高 [27] 如何看待今年理财的买债行为,对信用债的配置有何变化,目前理财平滑净值整改的情况如何 - 今年一季度可能是理财净值平滑整改集中期,4 月以来理财规模扩容顺畅 [28] - 理财可能降低信用债投资比例降低净值波动,平滑净值整改对信用债影响呈局部性和脉冲式特征,市场交易方向确定后理财配置信用债力量可能增强 [28][29] 如何看待近期放量的科创债的投资机会 - 今年科创债发行主体扩容、用途灵活,供给和需求可能改善 [30] - 关注新发主体和民营科创债主体投资机会,需辨别部分主体信用风险,结合风险分散机制 [30] 投资者如何看待当下的转债市场 - 中美经贸会谈缓和权益修复加速,转债市场大小盘风格分化,大盘转债强劲,TMT 等回落 [31] - 债市波动区间不大、权益盈利改善存疑,转债估值提振空间不大但供需矛盾下有强支撑,机构情绪偏谨慎,期待评级结果带来交易机会 [31] 为何当前时点推荐临期转债策略 - 临期转债指静态剩余期限 2 年以内的存续转债,样本池有望扩大 [32] - 上市公司有促转股动力,实控人为个人的发行人促转股效果显著,参与临期转债需权衡确定性和性价比,遴选具备到期兑付能力的转债 [32]
降息来了,理财狂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0 17:50
金融行业动态 - 5月20日LPR下调10个基点 1年期LPR为3 0% 5年期以上LPR为3 5% [1] - 国有五大行同步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 三个月至二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均下调15个基点 邮储银行部分期限利率略高 [2] - 此次降息是对5月7日央行宣布降准降息的后续响应 与历史操作顺序不同 本次存款利率调整先于LPR下调 [1] 银行理财市场影响 - 4月末银行理财规模环比增长2 1万亿元至31 3万亿元 创年内新高 主要受益于季节性回流 债市利率下行及银行销售策略调整 [3] - 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持续改善 近三个月投资收益0 50% 较上月上升6BP 近六个月投资收益1 26% 较上月上升5BP [2] - 一年期存款利率跌破1% 银行理财作为"存款替代"的地位进一步强化 其收益"性价比"显著高于存款 [2] 债券市场反应 - 降息落地后债市呈现"利多出尽"行情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0 75BP至1 6625% 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1 25BP至1 9025% [5] - 市场已提前消化降息预期 5月19日利率债收益率普遍下行1-2BP 而政策实施当日交易情绪明显转弱 [4][5] - DR001利率稳定在1 5%附近 较降息前1 4%的水平小幅回升 资金环境维持宽松 [6] 债市前景分析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自去年末至今已下行约40BP 单次10BP降息使得全年降息空间预期降低 [6] - 后续关注点在于资金价格中枢能否突破1 4% 这将影响同业存单利率走势和收益率曲线修复 [7] - 长期利率下行趋势下 机构投资者将更多采用"固收+"策略应对纯债产品收益率下降 [7]
降准、降息、降房贷利率,债市再迎重磅利好
搜狐财经· 2025-05-07 17:23
货币政策调整 - 央行宣布自2025年5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释放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旨在缓解资金紧张并刺激经济增长 [1] - 自2025年5月8日起下调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0.1个百分点至1.4%,预计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同步下行0.1个百分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1] - 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5年期以上首套房利率从2.85%降至2.6%,其他期限同步调整,以支撑房地产市场和住房消费 [1] 债市行情 - 利率债短端上涨、长端下跌,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盘中上行至1.64%,国债期货全线下跌,30年期主力合约跌0.49%,10年期主力合约跌0.17% [3] - 信用债涨跌互现,存单全数上涨且涨幅显著 [3] - 国债、国开债、口行债、农发债等利率债品种收益率多数下行,其中国债1年期收益率下降1.75个基点至1.4450%,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2.50个基点至1.6375% [4] 资金面情况 - 央行开展逆回购1955亿元,当日逆回购到期5308亿元,净回笼3353亿元,资金面维持紧平衡,隔夜和7天资金价格均在1.65%附近 [6] - 逆回购到期规模较大,5月6日至7日累计到期逆回购规模达1.595万亿元,净投放考虑降准后仍为负值 [7] 债市影响因素分析 - 长端利率债回调可能因市场对政策宽松预期已充分消化,且现券收益率处于低位,进一步下行空间受限 [8] - 短期债市受政策宽松和经济数据双重影响,政策支撑与预期消化可能导致波动加剧,经济复苏压力仍提供基本面支撑 [8] - 长期需关注海外因素和经济基本面压力,建议配置时注重股债均衡 [8] 投资建议 - 利率债可适当把握波段交易机会,但需密切关注政策动态和经济数据变化 [9] - 信用债可关注中高等级城投债和商业银行永续债的配置价值,同时警惕信用风险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