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
搜索文档
理财的底层逻辑:在不确定的时代守住确定性
搜狐财经· 2025-11-03 08:07
理财核心理念 - 理财的本质不是追逐暴利,而是在不确定的世界里增加确定感,其目的不是暴富而是避免慌乱 [1] - 理财更深层的意义是在不同阶段为未来的自己留退路,年轻时积累底气,中年时对抗风险,老年时守住尊严 [1] - 理财不仅仅是数字游戏,更是一个认识自己的过程,其最终目的不是金钱堆积而是内心笃定 [10] 风险偏好与资产配置 - 市场上理财产品风险等级多样,从低风险的银行理财、货币基金到高风险的股票、期货、加密资产 [3] - 理财高手并非选中暴涨投资,而是清楚自身风险承受能力 [4] - 30岁年轻人可采用6:3:1资产配置模型:60%稳健型理财、30%成长性投资、10%流动备用金 [5][8] - 40岁家庭支柱理财重心应是稳中求进,保值比暴利更重要 [5] 储蓄规划与资金管理 - 理财第一步不是投资而是储蓄与规划,需先管钱再让钱生钱 [6] - 建议采用财务三分表管理资金:生活账户70%、储蓄账户20%、投资账户10% [7][9] - 财富积累依靠习惯而非追逐风口,有计划地使用资金是关键 [7] 投资行为与市场心态 - 理财应避免两种极端:盲信专家推荐和过度恐惧市场而不敢开始 [10] - 长期持有优质指数基金5年以上收益率大概率为正,频繁买卖往往损失手续费和情绪 [10] - 理财核心原则是让时间成为朋友,通过理性与规律坚持对抗市场波动 [10]
经济日报:中小银行仍需平衡好净息差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03 07:38
存款利率调整现象 - 多家中小银行调整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出现长短期利率倒挂现象,例如上海华瑞银行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2.1%,低于三年期的2.15% [1] - 利率倒挂是指长期限存款利率低于短期限利率,与传统定价逻辑相反 [1] - 该现象是银行根据外部环境和自身情况进行的市场行为调整 [1] 利率倒挂成因分析 - 核心原因包括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至历史低位,长期高息存款挤压利润空间,中小银行息差压力更为突出 [1] - 市场利率下行预期强烈,银行主动下调长期产品利率以避免长期锁定高成本负债 [1] - 银行有优化负债结构的需求,通过降低中长期存款占比来增强资产负债管理灵活性 [1] - 临近年尾银行信贷投放力度加大导致资金需求增加,同时资本市场和财富管理机构分流银行存款 [2] - 部分银行为应对存款竞争压力,通过调整短期利率以保持市场份额并控制负债成本 [2] 对银行理财业务的影响 - 中小银行存款降息步伐加快,零售端存款出现明显流失迹象,投资者更倾向于选择收益更高的银行理财等投资 [2] - 银行理财产品主打稳健配置,力求在控制风险的同时帮助客户获取比定期存款更理想的收益 [2] - 降息有促进存款搬家的长期效应,但目前因调整利率的多为存款量较少且理财代销建设慢的中小银行,不会导致理财产品规模明显上升 [3] - 银行理财业务需通过产品创新来服务客户,如推出挂钩权益、贵金属类产品或“固收+”、短期限产品 [3] 未来挑战与展望 - 平衡净息差仍是中小银行面临的重要挑战,需继续优化负债结构并降低中长期成本 [4] - 市场预期存在降准降息可能性,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需要货币政策进一步发力 [4] - 全球货币政策宽松趋势为国内政策调整提供空间,新一轮降准降息组合值得期待 [4]
北京证监局等六部门出台《北京市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实施意见》
证券日报网· 2025-10-29 21:42
10月29日,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金融街发布"专场活动上,北京证监局等六部门出台《北京市推动中长 期资金入市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 北京证监局一级巡视员吴智伟介绍,《意见》主要内容有四方面:一是优化市场生态。推动建立健全商 业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的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推动树立长期业绩导向。提高在京上市公司质 量,鼓励具备条件的上市公司回购增持。 二是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支持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稳健发展。引导基金公司从规模导向向投资者回 报导向转变,努力为投资者创造长期稳定收益,持续提高权益类基金规模和占比。鼓励私募证券投资基 金丰富产品类型和投资策略,推动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提高权益类私募资管业务占比,适配居民差异 化财富管理需求。 三是优化商业保险资金、养老金权益投资政策环境。提升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投资覆盖面和灵活度, 支持具备条件的用人单位放开企业年金个人投资选择,鼓励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人探索开展差异化投资。 四是鼓励银行理财和信托资金积极参与资本市场,优化激励考核机制,畅通入市渠道,提升权益投资规 模。 吴智伟还介绍北京市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成果,在京上市公司质量有效提升,回报更优的 ...
增量约1.4万亿元!三季度银行理财规模大增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4 02:21
日前,工银理财董事长吴茜公开表示,截至今年9月末,银行理财规模已经超过32万亿元,达到32.1万 亿元。 "中信证券研究"也提及截至9月末银行理财规模为32.11万亿元。《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与截至 今年6月末的30.67万亿元存续规模相比,银行理财规模在第三季度增长约1.4万亿元,虽然第三季度规模 整体大幅增长,但各月增幅有所分化。 中信证券数据显示,7月银行理财规模超预期增长2万亿元,但9月份环比下降8500亿元。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9月份,银行理财规模环比下降,主要源于季末支援母行考核的季节 性回撤,叠加"双节"长假前投资者持现需求上升、权益市场分流资金等短期因素。随着10月份银行考核 压力消解及"双节"假期流动性需求回落,银行理财规模有望在月内实现修复。 9月理财规模环比下滑 固收类产品由于收益较为稳定,符合大多数银行理财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因此是银行理财主要的产品 类型,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超过95%。 随着国内利率不断下行,普益标准数据显示,银行固收类理财收益率在今年第三季度也出现整体下滑。 具体来看,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末,理财公司存续封闭式固收类理财产品的近1个月年 ...
透过利率传导看“存款搬家”本质
经济日报· 2025-10-22 06:00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深化发展与居民财富的不断积累,居民资产配置行为逐渐成为观察宏观经 济运行与微观主体决策的重要窗口。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人民 币存款增加22.71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2.73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4.81万亿元。可 以看出,近几个月以来,居民存款增速较前期高位有所回落,非银存款仍保持较快增长。 这一变化在资本市场回暖与利率下行的背景下,引发了广泛关注。不少市场机构将居民存款和非银存款 之间的变化,视同居民存款"搬家"到股市。这个理解很通俗,但并不够准确。所谓存款搬家,其实是居 民根据资产回报率的变化,把银行里的储蓄存款转换成其他资产的现象,本质上是居民资产重新配置的 一种表现。 存款搬家是居民资产选择多元化、市场化程度加深的产物。这背后是我国金融市场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 改革、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解这一点,就不必对存款一时的"搬家"或"回流"过度解读甚至焦虑 了。 作为资金的价格,利率的变动犹如指挥棒,引导着资金的流向,存款搬家正是不同金融市场之间收益率 相对变化后产生的结果。比如,当预期债券、股票收益率走高时,人们就会增加持有这类资 ...
【招银研究|固收产品月报】债市趋于震荡,配置从中短债开始(2025年10月)
招商银行研究· 2025-10-21 17:22
固收产品收益回顾 - 近一个月各类固收产品净值均上涨,含权债基以0.21%的收益率领先,其次为高等级同业存单指基(0.15%)、短债基金(0.12%)、中长期债基(0.12%)和现金管理类产品(0.10%)[3] - 从细分资产看,含权资产涨势突出,纯债资产收益分化,短期限品种表现优于中长期债券资产,例如中短债指数近一个月上涨0.18%,而长债指数下跌0.25%[8][9] - 本年以来含权债券基金累计上涨3.79%,表现显著优于中长债基金(0.61%)和货币基金(1.06%)[9] 债市回顾 - 过去一个月债市先跌后涨,整体情绪好转,短债表现强于长债,收益率曲线先陡后平,主要受中美贸易冲突升级削弱风险偏好及经济基本面偏弱、资金面缓和支撑[10] - 资金利率持稳,DR007中枢与上月持平多数时间在1.5%以内,3个月和1年期AAA同业存单利率均值分别上行2bp和1bp至1.58%和1.68%[11] - 利率债方面,1年期国债利率上行5bp至1.44%,5年期上行2bp至1.59%,10年期下行1bp至1.83%,期限利差走阔至47bp[16] - 信用债利率有所上行,3年期和5年期AAA中票利率分别上行1bp和9bp至1.96%和2.16%,信用利差略有扩大[20] 底层资产展望 - 预计资金面将维持充裕,DR007或在1.3%-1.6%区间波动,1年期AAA同业存单利率在1.5%-1.7%区间波动,货币政策维持适度宽松,不排除年内小幅降息或重启国债买卖[32] - 利率债市场多空交织,预计区间震荡陡峭运行,短端确定性较强,长端不排除回调风险,10年国债利率或将运行在1.6%-2.0%区间[33] - 信用债预计陡峭化运行,长久期品种波动加大,但信用风险溢价抬升幅度有限,中短久期高等级信用债性价比较高[35] - A股四季度或震荡向上但斜率放缓,转债表现与股市挂钩,建议维持偏股转债配置[37] 固收产品投资策略 - 短期策略建议优先中短期品种,长久期需重视赔率,适度调降杠杆,优先中短久期信用债并适度信用下沉[1] - 流动性管理需求投资者可持有现金类产品,预计收益相对平稳,长期看收益或下降至1%附近,可适度增加稳健低波理财、短债基金或理财[42] - 稳健型投资者建议继续持有纯债类产品,谨慎拉长久期,10年期国债利率回升至1.8%以上时可考虑逐步介入中长期债券基金[43] - 稳健进阶投资者可适时增配固收+产品,如含有转债和权益资产的固收+理财、QDII理财,策略包括量化中性、指数增强、多资产/多策略等[44] 资管行业动态 - 9月末银行理财规模较8月份回落1285亿至30.8万亿元,主要因季末理财资金回表需求抬升及债市偏弱引发部分赎回[38] - 预计理财规模仍有回升动力,因债市调整后性价比较高,且公募基金费率新规若提高赎回成本或促使投资者转向银行理财[38]
三季度业绩大超预期,“深蹲起跳”的非银金融有哪些标的值得关注?
新浪财经· 2025-10-21 16:38
在市场中聪明的投资者就像猎人,在众多板块中捕捉低估值标的。2025年以来中国权益资本市场表现良 好,截至10月14日,wind全A指数年初至今增长23.5%,而SW非银金融板块涨幅仅为10.6%,在全部行 业中排名较为靠后,这也让许多投资者嗅到了一些机会。 申万一级行业今年以来涨跌幅情况 数 据来源:同花顺IfinD 截至:2025.10.20 事实上,上周的5个交易日(2025年10月13日-2025年10月17日)中非银金融板块中的保险板块已经开始 跑赢沪深300指数。区间内,保险行业上涨3.73%,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2.22%,这似乎已经有了一些 苗头。但是要真正判断行业是否存在机会,还是需要从业绩和估值两方面考量。 从业绩端出发,近期,非银板块一些企业已经陆续公布今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其中,中国人寿:10月 19日发布业绩预告,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预增约50%到70%。新华保险:10月13日发布业绩预告, 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5%至65%。中国财险:10月16日发布业绩预告,预计前三季度净利 润同比预增约40%到60%。 可以发现各头部险企净利润同比增幅均超过40%,其中中国人寿以5 ...
非银存款连续两个月同比少增,存款搬家正在潮落
华夏时报· 2025-10-18 13:56
非银行存款变动趋势 - 2024年9月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减少1.06万亿元,同比少增1.97万亿元 [2] - 2024年8月非银存款新增1.18万亿元,同比多增0.55万亿元,但环比少增近万亿元 [2] - 2024年7月非银存款大幅增加2.1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 [2] - 2024年前七个月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4.69万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2.96万亿元多增1.73万亿元 [2] - 2024年前三季度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4.81万亿元,与2023年同期的4.5万亿元增幅相近,但第三季度增幅显著下行 [3] 居民与企业存款行为分析 - 2024年7月居民存款减少1.1万亿元,同比多减7800亿元,表明资金加速向金融产品转移 [2] - 2024年前三季度住户存款增加12.73万亿元,高于2023年同期的11.85万亿元 [3] - 2024年前三季度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53万亿元,而2023年同期为减少2.11万亿元,企业财务状况大幅改善 [3] - 存款转移行为在7月达到峰值后,于8月、9月开始消退,反映出居民风险偏好收敛 [3][5] 广义货币与市场流动性 - M1连续5个月改善,表明活期存款增加,企业和居民持有活期存款主要为后续投资,风险偏好扩大 [4] - 企业存款改善部分原因与政府发债及“专项债+专项贷款”推进清偿拖欠企业账款有关 [3][4] - 2024年12月监管将非银同业活期存款利率纳入自律管理,但从2024年数据看影响有限 [4][5]
资金回流 下半年住户存款新增首超2万亿
中国经营报· 2025-10-17 15:30
存款增长概况 - 2025年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22.71万亿元,其中9月单月增加2.96万亿元,为下半年以来住户存款首次单月增长超2万亿元 [1] - 9月末银行理财存量规模降至30.82万亿元,较8月末减少1284.71亿元 [2] - 8月人民币住户存款增加1100亿元,低于去年同期的7100亿元,7月减少1.1万亿元,同比多减7800亿元 [4] 存款变动驱动因素 - 9月存款激增与银行季末存款考核及持续存款营销有关,商业银行对理财产品期限进行合理安排以确保资金衔接 [2] - 理财资金收益率波动及权益市场行情波动导致局部存款搬家,但居民风险偏好整体未发生较大变化 [2] - 8月非银存款增加1.18万亿元,高于去年同期的6300亿元,7月大增2.1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部分长期限定期存款到期后资金可能进入股市 [4] 未来资金流向展望 - 随着季末效应消退,后续资金流向将取决于资本市场走势与理财产品创新力度 [1] - 预计10月理财规模将再度扩张,存款搬家现象仍将延续,M1—M2剪刀差明显收窄反映资金循环效率提升 [4] - 长期看资金在存款、理财与股市间的动态平衡将成为常态,权益市场有望演绎慢牛行情,银行理财公司正积极创新产品 [5] 行业应对策略 - 商业银行需优化资产负债配置策略,利用金融科技升级服务模式,创新金融产品并加载特色化增值服务以提升服务体验 [3]
中信证券:测算9月理财规模环比下降8500亿
新浪财经· 2025-10-17 08:24
银行理财规模变动分析 - 2025年9月末银行理财规模环比下降8500亿元至32.11万亿元 [1] - 回撤幅度大于2018-24年9月回撤均值0.66万亿元但低于2023-24年均值1.1万亿元 [1] 规模变动驱动因素 - 规模下降主要源于季末支援母行考核的季节性回撤及国庆长假前投资者持现需求上升 [1] - 权益市场分流资金等短期因素共同影响规模 [1] 未来规模展望 - 进入10月后季末考核压力消解及双节假期流动性需求回落理财规模有望在月内实现修复 [1] - 预计10月单月规模有望回升一万亿元以上全年理财规模高点有望达到33.5万亿元以上 [1] - 长期来看低利率时代"固收+"理财产品仍是理财规模增长的重要发力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