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合规
搜索文档
四天三家券商被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30 16:42
监管处罚概况 - 2024年9月23日至9月26日四天内,中信建投、中信证券与财通证券三家券商被地方证监局点名处罚[2] - 尽管违规事由和所处地域不同,但密集处罚反映出券商在合规执行和内控实效方面存在薄弱环节[2][3] 中信建投违规详情 - 因持续督导未尽责受罚,涉及新三板挂牌公司阳光中科[2] - 阳光中科在2023年9月至2024年4月期间多个车间陆续停产但未披露该重大经营变化[5][6] - 中信建投于2024年1月知悉停产情况但未督促企业履行信披义务[6] - 阳光中科目前已被ST,其8条PERC电池产线已全部停产[7] 中信证券违规详情 - 济南分公司因"无证销售基金"等问题收到警示函[2][9] - 具体问题包括不具备基金从业资格的营销人员开展基金销售活动,以及个别员工未使用统一宣传材料[9] - 此类违规在行业中较为常见,2025年以来已有国投证券、华龙证券、国盛证券等多家券商因此受罚[9] 财通证券违规详情 - 因境外子公司管控不足被指出三大问题,涉及决策跟踪、风控机制及董事任职资格等方面[2][11] - 财通证券总经理助理、财通香港时任董事长一同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措施[11] - 财通香港通过多家持牌子公司在香港展业,复杂架构对母公司穿透管理提出更高要求[11] - 境外子公司管控相关罚单整体较少,2024年中原证券曾因类似问题被点名[12] 行业影响与启示 - 监管持续压实中介责任,机构需在业务拓展中筑牢风控根基[3] - 券商在担任企业IPO保荐机构同时承担新三板主办券商职责时,即使IPO失败也不可放松后续督导[6] - 设有境外子公司的券商,尤其是子公司之下再设多个运营子公司的,应加强一体化管理与风控机制建设[12]
四天三家券商被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30 16:27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庆假期前四天内,中信建投、中信证券与财通证券三家券商因不同违规事由被地方证监局点名,反映出券商行业在多个业务环节的合规执行与内部控制存在薄弱环节 [1][2] - 监管措施密集出现,共同指向券商在业务拓展中需加强风控根基,以应对监管持续压实中介责任的趋势 [1][2] 中信建投违规事件 - 中信建投因其持续督导的新三板挂牌公司阳光中科未按规定披露重大经营变化而受罚,暴露出持续督导环节的松懈 [1][6] - 阳光中科在2023年9月至2024年4月期间多个车间(二期166车间、一期182车间、三期182车间)陆续停产,但未进行信息披露 [6][7] - 中信建投作为主办券商于2024年1月知悉停产情况,但未督促企业履行信披义务,最终被福建证监局点名 [6][7] - 阳光中科目前已被ST,其8条PERC电池产线已全部停产,系列严重问题的出现是中信建投持续督导不力被查出的关键 [7] 中信证券违规事件 - 中信证券(山东)济南分公司因存在“无证销售基金”等问题收到警示函,具体包括不具备基金从业资格的营销人员开展基金销售活动,以及个别员工未使用公司统一宣传材料推介基金产品 [1][9] - 无证销售基金在行业内较为多见,原因在于员工考取资格需要时间,而分公司销售压力大,容易默许无证员工参与销售 [9] - 2025年以来,除中信证券外,另有国投证券、华龙证券、国盛证券等多家券商因类似问题被点名 [10] 财通证券违规事件 - 财通证券因对境外子公司管控不足被指出三大问题:未有效建立覆盖境外子公司的决策事项落实跟踪及评估制度、未健全对境外子公司的风险管控机制、提名的境外子公司部分董事不符合任职条件 [1][12] - 相关问题涉及的境外子公司指向财通香港,该公司是财通证券全资子公司,并通过多家持牌子公司在香港展业,复杂架构对母公司的穿透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12] - 财通证券总经理助理、财通香港时任董事长一同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措施 [12] - 境外子公司管控相关的罚单整体较少,近两年来除财通证券外,2024年中原证券也曾因类似问题被点名 [13]
四天三家!券商连现罚单 中信建投、中信、财通被点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30 14:40
文章核心观点 - 在9月23日至9月26日四天内,中信建投、中信证券与财通证券三家券商因不同违规事由被地方证监局点名,反映出券商机构在合规执行和内控实效方面存在薄弱环节,需在业务拓展中加强风控管理 [1][2] 中信建投违规详情 - 中信建投因其持续督导的新三板挂牌公司阳光中科未披露重大经营变化而受罚,阳光中科在2023年9月至2024年4月期间多个车间陆续停产但未进行信息披露,中信建投在2024年1月知悉情况后未督促企业履行信披义务 [1][4][5] - 阳光中科主要收入依赖太阳能电池片及光伏组件销售,车间停工停产对其持续经营能力有重大不利影响,该企业两度备战IPO均告终止,目前已被ST,其8条PERC电池产线已全部停产 [4][5][6] - 此次处罚提醒券商,若同时担任企业IPO保荐机构和新三板主办券商,即使企业IPO失败,也不可放松后续督导,需在发现问题后第一时间督促企业纠正 [5] 中信证券违规详情 - 中信证券(山东)济南分公司因存在“无证销售基金”和员工未使用公司统一宣传材料推介基金产品两大问题收到警示函 [1][6] - 不具备基金从业资格的营销人员开展销售活动的情节在行业内更为多见,常因销售压力大、持证人员有限而导致券商默许甚至要求无证员工销售 [1][6] - 2025年以来,已有多家券商包括国投证券、华龙证券、国盛证券等因同样问题被点名 [6] 财通证券违规详情 - 财通证券因对境外子公司管控不足被指出三大问题:未有效建立决策事项落实跟踪及效果评估制度、未健全对境外子公司的风险管控机制、提名的境外子公司部分董事不符合任职条件 [1][7] - 问题所涉境外子公司指向财通香港,该公司是财通证券全资子公司及国际化战略平台,通过其在香港的多家持牌子公司提供证券交易、资产管理和机构融资等服务 [7] - 财通证券并非通过财通香港单一主体展业,而是进一步通过多个子公司运营业务,复杂的架构对母公司的穿透管理提出更高要求,此类境外风控罚单在行业内相对鲜见 [1][7][8]
投教观察|你中招了吗?百余张券商罚单现投资“雷区”
南方都市报· 2025-09-15 17:32
监管处罚总体情况 - 以披露日期为准,今年以来证监会、交易所、央行及行业协会已针对券商开出机构罚单114张 [2][3] - 从处罚类型看,半数罚单的处罚措施是出具警示函,责令改正(含限期改正)和警示(含口头警示和书面警示)占比分别为19.3%和14.9% [3] - 有5家机构被罚款,其中东海证券因保荐业务违规被罚款4500万元并没收违法所得1500万元,东吴证券因同类违规被罚款563.60万元并没收违法所得772.84万元 [3] 被罚机构分布 - 中信证券、长江证券和申万宏源(含旗下子公司)罚单数量最多,均为5张 [3] - 国联民生证券和东北证券罚单数量均为4张,渤海证券、浙商证券、西南证券、天风证券等罚单数量达到3张 [3] 违规业务类型分析 - 投行业务违规是最常见的处罚原因,涉及罚单43张,其中保荐业务违规占36张 [6] - 证券从业人员违规是第二常见的处罚原因,涉及罚单27张,其中未能严格规范工作人员执业行为和未履行勤勉尽责义务的罚单分别为17张和5张 [6] - 证券经纪业务违规出现次数也较多,共涉及20张罚单,占比达17.5% [6] 经纪业务具体违规行为 - 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违规相关罚单有7张,例如东北证券因对投资者风险揭示不充分等问题被予以书面警示 [6] - 有3张罚单涉及违规提供证券融资融券服务,例如光大证券一营业部因在融资融券业务中为客户"绕标套现"提供便利等被出具警示函 [7] - 浙商证券和国投证券均因违规承诺收益被罚,例如其工作人员在销售基金过程中存在误导性陈述并承诺投资收益 [7] - 存在券商工作人员挪用客户资金的情况,如东北证券一营业部原负责人以帮助客户理财为由取得客户资金但未实际用于购买理财产品 [7] 监管政策导向 - 监管层多次强调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将不断健全投资者保护长效机制,对各类侵害投资者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 [8] - 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文件,要求严格落实证券期货基金经营机构及销售机构的适当性管理责任,未尽义务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8] - 监管层明确要压实证券公司和销售机构等主体的责任,督促提升治理水平和合规风控能力,严格落实投资者适当性制度 [8] - 对券商违规行为保持"零容忍"高压态势,旨在倒逼中介机构恪尽职守,重塑行业"看门人"责任 [10]
上海证券一营业部被警示
国际金融报· 2025-08-26 23:13
监管处罚 - 上海证券宁波北仑新大路证券营业部因未有效履行适当性管理职责、客户资金划转异常核查不及时、未充分履行信息报送职责被宁波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2] - 营业部时任负责人沈春雨因对违规行为负有责任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3] - 违规行为违反《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第三条、《证券经纪业务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和《合规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 [2] 行业合规问题 - 处罚涉及的适当性管理缺失、资金划转核查滞后和信息报送不力是证券行业长期存在的通病 在中小券商和基层营业部中更为突出 [3] - 合规能力正取代牌照红利成为券商核心竞争力 行业分化将取决于能否将合规内化为经营基因 [3] - 中小券商可探索通过云服务外包部分监控功能的"轻量级合规"模式 集中资源突破细分市场 [3] 公司背景 - 上海证券成立于2001年5月 注册资本26.1亿元 系国泰君安证券和上海国际集团投资控股的综合类证券公司 [3] - 公司拥有1家期货子公司、1家分公司和66家营业网点 形成以上海为中心 覆盖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经济圈的经营网络 [3]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6亿元 同比增长53.89% [4] - 2024年净利润9.55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171% [4]
券商注意!投行罚单鲜见类型出现,中信、国投证券已“中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6 14:31
监管处罚事件 - 中信证券与国投证券因在再融资项目中出具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核查意见被上交所点名,需提交书面整改报告[1][5] - 处罚核心原因包括:未及时报告其他交易所纪律处分、核查意见失实、未审慎关注审核程序适用事项[8] - 此次处罚类型在行业中较为鲜见,涉及小额快速融资资格管理漏洞[4][7][9] 小额快速融资机制 - 仅上市公司定增可申请小额快速融资,具备特定资质的券商可协助申报[9] - 券商若被证监会/交易所处罚,12个月内丧失申报小额快速项目资格[9] - 当前行业存在漏洞:已提报的小额快速项目在被罚后缺乏主动撤回机制[9][11] 行业合规漏洞与改进建议 - 质控严格的中信证券被罚表明此为行业共性问题,需建立跨部门通报机制[11] - 关键改进措施:被罚后需24小时内向三大交易所汇报、内部通报处罚案例、质控部门监督撤回不合规项目[12] - 需强化质控部门对已申报项目的动态审核,避免保代"无心违规"[12] 处罚执行细节 - 整改报告需保荐业务负责人、质控负责人、内核负责人联合签字并加盖公章[6] - 处罚力度高于常规警示函,但主要起警示作用而非反映问题严重性[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