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生育

搜索文档
刺激老百姓买房,湖北多地接连放大招
搜狐财经· 2025-07-07 09:05
最近湖北多地政策频发。 孝感、荆门、武汉……一个接一个放大招,房贷首付降到15%,购房补贴直接给,公积金想怎么用就怎 么用。 看这样子,是想学学去年的天门市了。 2024年,那个一口气推出12万购房补贴、10万公积金提取的小城市,同时配套多个生育刺激政策。结果 呢?生育率增幅直接蹿到全国第一。 这等于给湖北全省打了个样板。 壹、天门模式的启发:钱给到位了,人就来了 去年天门的政策我仔细研究过。 生二孩给6万,生三孩给12万,还能跟其他职业补贴叠加。算下来,一个三孩家庭光购房补贴就能拿到 20多万。 关键是,这钱不是画大饼,是真金白银。 结果怎么样?2024年天门生育率 6.77‰,同比增长 17%,远高于全国 5.8% 的同比增幅,全国第一。 这给了湖北其他地方很大启发:原来刺激消费和生育,真的可以立竿见影。 现在看孝感的政策,房贷首付15%,这是什么概念?100万的房子,首付15万就能买。对比之前30%的 首付,直接省了15万。 荆门更直接,买停车位契税100%补助,买商业用房50%补助。 钱砸下去,市场立马就有反应。 贰、为什么是湖北?时机和底气都在这 湖北敢这么干,不是没道理的。 首先,湖北的财政还撑得 ...
国家级催婚:“单身税”要来了,影响有多大
虎嗅APP· 2025-06-30 18:22
以下文章来源于国民经略 ,作者凯风 国民经略 . 在这里,读懂中国经济、城市和楼市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国民经略 ,作者:凯风,题图来自:AI生成 01 人口危机最严峻的国家,出手了。 就此而言, 与其说是"单身税",不如说是"全民生育税"。 不过,这笔税费与医疗保险深度捆绑,收入越高缴的越多,无论本国国民还是外国人,只要缴纳医疗 保险,都避无可避。 同时,无论有没有孩子都要出钱,而最终受益的只有育儿家庭,这与"单身税"或"丁克税"、"无孩 税"有了一定重合。 虽然并非传统"单身税",但"单身税"之说并非空穴来风,在历史上"国家级逼婚"层出不穷。 古希腊、罗马曾对超过婚龄的单身男士征收"单身税",有地方超过30岁的未婚男性,或被剥夺选举 权。 即使到了近现代,"单身税"仍然不绝于书。 苏联曾专门征收"未婚、独身和少子女公民税",后调整为面向已婚无子女人士征收,即"无孩税",直 到1992年才正式取消。 日本政府计划于2026年4月起实施"儿童与育儿支援金"制度,向所有人征收每年2400日元~12000日 元 (约120元~600元) 税费,用于补贴育儿家庭。 | 年收入 | 2026年度 | 2027年度 ...
呼和浩特生娃奖励政策会全面铺开吗?
集思录· 2025-03-19 23:29
文章核心观点 - 呼和浩特生育补贴政策慷慨,或从投资基建转向投资生育和促销费,若铺开影响大,还探讨了政策复制及刺激生育的其他配套措施等问题 [1] 生育补贴政策内容 - 呼和浩特生育一孩一次性发放育儿补贴10000元;生育二孩发放育儿补贴50000元,每年10000元直至孩子5周岁;生育三孩及以上发放育儿补贴100000元,每年10000元直至孩子10周岁 [1] 政策影响及推广 - 呼和浩特人口三百多万,按补贴后出生率千分之八算约两万多人,平均每孩补贴5万花费不到20亿压力不大,政策或复制到粤东粤西等人口大市 [1] - 三四线地方政府花大价钱补贴,小孩成年后去一二线工作生活,账难算,且目前生育补贴存在号召为主、有条件限制、企业响应情况不一及补贴难拿到等问题 [10] 刺激生育的其他建议 - 加大企业裁员特别是非正常裁员成本,指示国有银行针对断贷多孩家庭少起诉、慎拍卖,债务可重组并调低利率 [3] - 生三胎女性参照退役军官规定国家安排工作,招公务员生过娃才有资格报考,二胎加分,三胎加更多分,在职公务员二胎加补贴,三胎加更多补贴,同等情况优先考虑孩子多的人升职,事业单位、国企参照此规定 [6] - 出手管管996加班违法行为,让家长有时间照顾小孩 [7] 生育现状及观念 - 单纯给钱只能刺激低收入群体,出生人口教育是大问题,应刺激中产多生孩子,但中产因怕失业和失去房子及自我实现意识觉醒,靠补贴刺激生育效果有限 [3] - 现在穷人结不起婚,农村婚育成本高,生育率未因放开生育而暴涨 [11] - 只要给钱农村生三孩的会很多,不给钱也有很多家庭生两个 [9] 其他相关问题 - 2014年买房补贴,10年过去了房贷还清补贴还没下来 [2] - 地方政府拖欠工程款多年未结 [4] - 十年前添二娃被罚款,如今政策反转 [8]
“如果发生育补贴1500亿,我希望是这个数的50倍”丨一线
吴晓波频道· 2025-03-14 23:58
文章核心观点 - 适婚适育群体婚育需求下降,政府、企业等需形成合力刺激生育,以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社会现状 [2][4][19] 分组1:生育现状与困境 - 呼和浩特3月13日发布育儿补贴政策,一孩10000元,二孩50000元,三孩100000元,当地202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9222元/年 [1] - 2023年黄冈师范学院团队调查显示大学生中不打算结婚和生育的比例分别达45.35%和54.21%;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数610.6万对,较2023年减少157.4万对,为2013年的45.3%;2023年我国总和生育率是1.0,仅高于韩国 [5] - 90后已婚未孕女性李聪不敢跳槽,传媒行业女生林雪因生育会压缩个人时间而不想生 [2] 分组2:不同生育选择案例对比 - 李聪生育态度随缘,排斥辅助生育;林雪受家人催生但以女性生育和抚养成本高反对生育;杨静蕾喜欢孩子,通过“试管”生育双胞胎女孩后又自然怀孕男孩 [6] - 李聪认为养娃风险大,把孩子前途看得重;杨静蕾育儿低成本、低期望,两个大娃0 - 2岁每人花费约5万元,低于报告估算 [6][7] - 生育意愿强烈与低成本、低期望育儿观是普通经济条件家庭养育多娃的必备条件;生育意愿薄弱与高成本、高期望育儿观使适育群体趋向“不想生” [10][11] 分组3:政府刺激生育政策 -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发放育儿补贴”,还强调发展托幼一体服务等配套措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多种提案建议 [2] - 黄文政推测中央层面补贴力度约1500 - 2000亿元,他认为应加大力度,国内人口生育率应从1.0提升到2.1以上,总投入可能是GDP规模的5% - 10% [13][16] - 湖北天门自2023年9月起实施生育补贴政策,三娃家庭最高可拿28.51万元,2024年出生人口同比增加1050人,增幅17%,高于全国5.8%的增幅 [14][15] 分组4:企业激励生育举措 - 两会期间“设妈妈岗”话题冲上热搜,北京市房山区招聘会有家政等公司设置“妈妈岗” [16] - 携程自2023年7月1日起为入职满3年员工每新生育一个孩子每年补贴一万元至孩子满5周岁,2025年4月起家有18周岁及以下子女的员工增加3天“陪伴日” [17] 分组5:专家观点与建议 - 人口学者何亚福认为发钱给育儿家庭有利于刺激消费、促进就业和提升经济增长预期 [17] - 受访专家认为应给予企业税收减免以提升其激励生育的动力 [18] - 专家认为政府应补贴所有孩次,整治“内卷式”竞争、缩短工作时间,推行15年免费教育,政策向“不敢生”群体倾斜,推广低成本育娃观 [22][24] 分组6:生育带来的积极影响 - 三娃宝妈杨静蕾生育后动力变强,学做抖音、练普通话、组织夏令营等,获得成就感和信心 [25]
两会再提楼市、股市,释放了什么信号?
虎嗅APP· 2025-03-05 21:13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宏观政策,扩大内需,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风险;报告中的超预期政策释放了多方面信号,涉及GDP增速、财政赤字率、房地产、股市、生育政策和科技产业等领域 [1][2] 分组1:两个关键数字 - 2025年我国GDP增速目标为5%左右,与去年持平;财政赤字率为4%左右,为近年来新高 [2] - GDP增速关乎政策力度和就业基本盘,每增长1个点可拉动150 - 200万个就业;今年外贸承压,稳增长重任落到消费上 [5][6][8] - 4%的赤字率释放财政加码信号,按当前GDP总量意味着5.6万亿财政空间;新增赤字可用于化解地方债务、房地产收储等拉动经济,但要防范债务风险 [9][10][13] 分组2:房地产 - 过去会议对房地产定调变化,今年报告着墨多,未来一两年最大任务是“止跌回稳”,包括成交量和房价 [15][16][19] - 房地产市场已调整3年多,与高峰相比,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降40%以上,房价回落2 - 3成;当前部分超大特大城市房价降幅收窄、成交量回暖 [20][21][23] - 止跌回稳不等于上涨,不同城市分化,人口净流入的超大特大城市或先行,三四线城市房价探底难 [24][25][26] 分组3:股市 - 重要会议多次强调“稳住楼市股市”,释放对资本市场重视信号,股市地位凸显 [29][30][34] - 股市是经济晴雨表,能扭转预期、接力楼市形成财富效应、为新兴产业和地方国资提供直接融资 [36][37][38] 分组4:刺激生育 - 报告提出逐步推进学前免费教育、发放育儿补贴、发展托幼一体服务等刺激生育政策 [41] - 生育补贴力度是关键,湖北天门高额补贴使2024年出生人口增17%;学前免费教育财政负担不大,利好婚育意愿 [45][47][49] 分组5:科技产业 - DeepSeek扭转中美AI竞赛战局,人工智能成资本市场叙事主线和地方政府布局重点 [55][56] - 报告提出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培育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和智能制造装备 [57] - 大国科技交锋影响城市竞争,未来产业是城市竞争关键,科技革命重构经济版图和城市竞争格局 [60][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