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生育

搜索文档
发钱了,背后是什么信号?
大胡子说房· 2025-08-16 13:11
昨天最大的新闻,当属育儿补贴的出炉。 最新的《育儿补贴 方案》提到: 从2025年1月1日起,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至其年满3周岁 育儿补贴按年发放,现阶段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 所以,这一次育儿补贴,不仅包括了未来的新生婴儿,还包括了过往出生的未满3岁的小孩,发钱的力度不小。 那具体这次要发多少钱呢? 我们稍微找了一下数据。 2022-2024年期间,大概有2812万人的出生人口,这一部分人口按应补贴月数折算发补贴,补贴规模大概能达到 854亿元 ; 2025年的新出生人口,预计在960万人左右,按照每孩每年3600元补贴的话,对应的补贴规模大概是 347亿元 。 | 出生年月 | 2025年 | | | 2026年 2027年 补贴金额 2025年 | | | 2026年 2027年 补贴金额 | | | 2025年 2026年 | | 2027年 补贴金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2年 | | | | 20 ...
开始发钱了,背后是什么信号?
大胡子说房· 2025-07-29 19:28
育儿补贴政策概述 - 从2025年1月1日起对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 每孩每年3600元 按年发放至满3周岁 [1] - 2022-2024年出生的2812万未满3岁婴幼儿按应补贴月数折算发放 补贴规模854亿元 [1] - 2025年预计新生960万人 对应补贴规模347亿元 2025年总补贴规模约1200亿元 [1] - 若未来10年新生儿维持960万/年规模 累计补贴将达3470亿元 [2] 财政可行性分析 - 补贴资金可通过国有金融机构非税收入覆盖 去年单月同比增加3698亿元 仅需三分之一即可填补年度生育补贴缺口 [2] - 政策具有长期性和不可逆性 强调"现阶段标准3600元" 暗示未来可能加码 [5] 政策目标与实际效果评估 - 双重目标:刺激生育与刺激消费 但实际效果可能有限 [2] - 3年累计10800元补贴仅占育儿成本零头 难以抵消生育决策中的高潜在成本 [3] - 全球生育率普遍下滑 日韩新加坡等国的补贴经验显示难以扭转趋势 [3] - 每月300元补贴对小城市刚性支出的覆盖有限 对消费刺激作用微弱 [4] 国际比较与政策象征意义 - 补贴力度显著低于国际水平:日本新生儿家庭可获2.5万元 0-3岁每月750元 新加坡一孩补贴4万元 [6] - 首次实现全国全覆盖的全民福利 标志政策态度转向 预示可能进入全民福利时代 [5] 财政刺激的延伸影响 - 生育补贴可能开启更广泛财政刺激 包括社保拨款或消费现金发放 [7] - 强大生产能力支撑货币信用 发钱可能带动资产价格上涨 类似美国疫情期间市场表现 [8] - 需重点关注与财政补贴强关联的产业和资产 可能成为新一轮财富分配红利 [8]
刺激老百姓买房,湖北多地接连放大招
搜狐财经· 2025-07-07 09:05
湖北多地房地产与生育刺激政策分析 天门模式的成功案例 - 天门市2024年推出12万购房补贴和10万公积金提取政策,配套生育刺激措施后生育率达6 77‰,同比增长17%,增幅全国第一[3] - 生育补贴力度显著:二孩家庭补贴6万,三孩家庭补贴12万,叠加职业补贴后三孩家庭购房补贴可达20多万[3] - 政策带动商品房销售面积逆势上涨,证明真金白银补贴能有效刺激消费和生育意愿[13][17] 湖北全省政策推广现状 - 孝感市将房贷首付比例降至15%,100万房产首付从30万降至15万[4] - 荆门市推出停车位契税100%补助、商业用房契税50%补助[6] - 武汉市将多孩家庭购房补贴扩展至全市范围[8] - 政策延续性明确:孝感补贴延续至2025年,武汉政策延长至年底[14] 政策实施的财政与人口基础 - 湖北省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37亿元,全国排名第11位,具备财政支撑能力[7] - 常住人口5800万,人口结构优于东北地区,老龄化压力相对可控[7] - 天门案例证明政策有效性,形成可复制的"降成本刺激消费"模式[9][17] 经济政策转型逻辑 - 通过降低房贷首付、生育补贴等手段重新分配财富,减少银行利润换取居民消费能力提升[16] - 聚焦家庭三大开支(房产、育儿、汽车)同步发力,缓解居民压力以释放消费潜力[12][16] - 政策导向从GDP总量转向民生福祉,形成"精准滴灌"式经济刺激新范式[21][22] 行业影响与区域示范效应 - 房地产行业首付门槛降低直接提升购房需求,契税补助刺激商业地产去库存[4][6] - 生育相关行业(母婴、教育等)将受益于人口增长红利[3][17] - 湖北省政策组合拳为全国提供可复制的"民生导向型"经济刺激模板[22][23]
国家级催婚:“单身税”要来了,影响有多大
虎嗅APP· 2025-06-30 18:22
日本人口危机与生育政策 政策内容 - 日本政府计划2026年4月起实施"儿童与育儿支援金"制度 向所有缴纳医疗保险者征收年费2400日元至12000日元(约120元至600元) 采用累进税率 年收入200万日元者2026年缴纳2400日元 2028年增至4200日元 年收入1000万日元者2026年缴纳12000日元 2028年增至19800日元 [3][4] - 该政策被民间称为"单身税" 但官方否认 强调其全民性质 资金用于补贴育儿家庭 与医疗保险深度捆绑 无论是否有子女均需缴纳 [5] 历史背景 - 历史上存在类似"单身税"政策 古希腊罗马对超龄未婚男性征税 苏联曾征收"无孩税"至1992年 韩国近年有21%民众支持类似政策 [6][7] - 日本当前面临"国难级"人口危机 总人口连续14年下降 2023年出生人口跌破70万 国民人数萎缩至1.2亿 年减少近90万人 [9][10][11] 人口现状 - 日本生育率全球垫底 老龄化率全球第一 单身家庭占比达38% 东京独居家庭比例高达52% 预测2035年15岁以上人口半数单身 [13][17] - 2023年结婚登记数不足50万对 创1945年以来新低 研究显示未来1/3男性和1/5女性可能终身不婚 [16][17] 既有政策效果 - 日本1994年起累计投入66万亿日元(约3万亿人民币)刺激生育 当前年投入约3万亿日元(1500亿人民币) [19] - 现有福利包括:一次性生育补贴50万日元(2.5万元) 0-3岁儿童年补贴12-18万日元 幼儿园至大学教育免费 三孩家庭公立大学全免学费 [20][21][22] - 政策未能扭转生育颓势 主因包括经济停滞30年 阶层固化 社会"内卷"严重 以及全球性生育成本高企问题 [24][25] 政策困境 - 生育下滑具有代际惯性 补贴仅能减缓下降速度 需系统性解决方案 但政策干预仍优于不作为 [26] - 核心矛盾在于"超单身社会"与"低欲望社会"现象 年轻人普遍奉行"不结婚 不生育 不买房"的三不主义 [15][18]
呼和浩特生娃奖励政策会全面铺开吗?
集思录· 2025-03-19 23:29
文章核心观点 - 呼和浩特生育补贴政策慷慨,或从投资基建转向投资生育和促销费,若铺开影响大,还探讨了政策复制及刺激生育的其他配套措施等问题 [1] 生育补贴政策内容 - 呼和浩特生育一孩一次性发放育儿补贴10000元;生育二孩发放育儿补贴50000元,每年10000元直至孩子5周岁;生育三孩及以上发放育儿补贴100000元,每年10000元直至孩子10周岁 [1] 政策影响及推广 - 呼和浩特人口三百多万,按补贴后出生率千分之八算约两万多人,平均每孩补贴5万花费不到20亿压力不大,政策或复制到粤东粤西等人口大市 [1] - 三四线地方政府花大价钱补贴,小孩成年后去一二线工作生活,账难算,且目前生育补贴存在号召为主、有条件限制、企业响应情况不一及补贴难拿到等问题 [10] 刺激生育的其他建议 - 加大企业裁员特别是非正常裁员成本,指示国有银行针对断贷多孩家庭少起诉、慎拍卖,债务可重组并调低利率 [3] - 生三胎女性参照退役军官规定国家安排工作,招公务员生过娃才有资格报考,二胎加分,三胎加更多分,在职公务员二胎加补贴,三胎加更多补贴,同等情况优先考虑孩子多的人升职,事业单位、国企参照此规定 [6] - 出手管管996加班违法行为,让家长有时间照顾小孩 [7] 生育现状及观念 - 单纯给钱只能刺激低收入群体,出生人口教育是大问题,应刺激中产多生孩子,但中产因怕失业和失去房子及自我实现意识觉醒,靠补贴刺激生育效果有限 [3] - 现在穷人结不起婚,农村婚育成本高,生育率未因放开生育而暴涨 [11] - 只要给钱农村生三孩的会很多,不给钱也有很多家庭生两个 [9] 其他相关问题 - 2014年买房补贴,10年过去了房贷还清补贴还没下来 [2] - 地方政府拖欠工程款多年未结 [4] - 十年前添二娃被罚款,如今政策反转 [8]
“如果发生育补贴1500亿,我希望是这个数的50倍”丨一线
吴晓波频道· 2025-03-14 23:58
文章核心观点 - 适婚适育群体婚育需求下降,政府、企业等需形成合力刺激生育,以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社会现状 [2][4][19] 分组1:生育现状与困境 - 呼和浩特3月13日发布育儿补贴政策,一孩10000元,二孩50000元,三孩100000元,当地202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9222元/年 [1] - 2023年黄冈师范学院团队调查显示大学生中不打算结婚和生育的比例分别达45.35%和54.21%;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数610.6万对,较2023年减少157.4万对,为2013年的45.3%;2023年我国总和生育率是1.0,仅高于韩国 [5] - 90后已婚未孕女性李聪不敢跳槽,传媒行业女生林雪因生育会压缩个人时间而不想生 [2] 分组2:不同生育选择案例对比 - 李聪生育态度随缘,排斥辅助生育;林雪受家人催生但以女性生育和抚养成本高反对生育;杨静蕾喜欢孩子,通过“试管”生育双胞胎女孩后又自然怀孕男孩 [6] - 李聪认为养娃风险大,把孩子前途看得重;杨静蕾育儿低成本、低期望,两个大娃0 - 2岁每人花费约5万元,低于报告估算 [6][7] - 生育意愿强烈与低成本、低期望育儿观是普通经济条件家庭养育多娃的必备条件;生育意愿薄弱与高成本、高期望育儿观使适育群体趋向“不想生” [10][11] 分组3:政府刺激生育政策 -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发放育儿补贴”,还强调发展托幼一体服务等配套措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多种提案建议 [2] - 黄文政推测中央层面补贴力度约1500 - 2000亿元,他认为应加大力度,国内人口生育率应从1.0提升到2.1以上,总投入可能是GDP规模的5% - 10% [13][16] - 湖北天门自2023年9月起实施生育补贴政策,三娃家庭最高可拿28.51万元,2024年出生人口同比增加1050人,增幅17%,高于全国5.8%的增幅 [14][15] 分组4:企业激励生育举措 - 两会期间“设妈妈岗”话题冲上热搜,北京市房山区招聘会有家政等公司设置“妈妈岗” [16] - 携程自2023年7月1日起为入职满3年员工每新生育一个孩子每年补贴一万元至孩子满5周岁,2025年4月起家有18周岁及以下子女的员工增加3天“陪伴日” [17] 分组5:专家观点与建议 - 人口学者何亚福认为发钱给育儿家庭有利于刺激消费、促进就业和提升经济增长预期 [17] - 受访专家认为应给予企业税收减免以提升其激励生育的动力 [18] - 专家认为政府应补贴所有孩次,整治“内卷式”竞争、缩短工作时间,推行15年免费教育,政策向“不敢生”群体倾斜,推广低成本育娃观 [22][24] 分组6:生育带来的积极影响 - 三娃宝妈杨静蕾生育后动力变强,学做抖音、练普通话、组织夏令营等,获得成就感和信心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