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成本

搜索文档
十张图看清中美消费差异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6-04 14:46
消费结构 - 2024年中国居民消费/GDP为39.9%,远低于美国的67.9%[3][7] - 2024年中国居民消费中服务消费占比46.1%,低于美国的68.5%[3][10] - 2024年中国居民消费中文化娱乐、金融保险占比分别为3.2%、0%,低于美国的10%、8.1%[14] 收入分配 - 中国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为52.8%,略低于美国的54.6%[3][17] - 中国居民收入主要依靠工资性收入(56.5%),财产性收入占比仅为8.3%,美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占比20%左右[3][22] 储蓄与支出压力 - 2023年中国居民储蓄率为43%,远超美国的17.4%[3][25] - 2024年中国房价收入比为28.5,远高于美国的3.3[3][29] - 中国将一个孩子抚养至18岁的成本/人均GDP的比值为6.9倍,仅次于韩国,高于美国的4倍左右[3][30] 养老与消费年龄 - 2023年中国养老金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第三支柱资产规模占GDP比重为8%/4%/0%,美国为10%/79%/57%[3][34] - 中国男性/女性消费高峰分别在33岁/40岁,美国为53岁/48岁[3][35]
“如果发生育补贴1500亿,我希望是这个数的50倍”丨一线
吴晓波频道· 2025-03-14 23:58
文章核心观点 - 适婚适育群体婚育需求下降,政府、企业等需形成合力刺激生育,以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社会现状 [2][4][19] 分组1:生育现状与困境 - 呼和浩特3月13日发布育儿补贴政策,一孩10000元,二孩50000元,三孩100000元,当地202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9222元/年 [1] - 2023年黄冈师范学院团队调查显示大学生中不打算结婚和生育的比例分别达45.35%和54.21%;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数610.6万对,较2023年减少157.4万对,为2013年的45.3%;2023年我国总和生育率是1.0,仅高于韩国 [5] - 90后已婚未孕女性李聪不敢跳槽,传媒行业女生林雪因生育会压缩个人时间而不想生 [2] 分组2:不同生育选择案例对比 - 李聪生育态度随缘,排斥辅助生育;林雪受家人催生但以女性生育和抚养成本高反对生育;杨静蕾喜欢孩子,通过“试管”生育双胞胎女孩后又自然怀孕男孩 [6] - 李聪认为养娃风险大,把孩子前途看得重;杨静蕾育儿低成本、低期望,两个大娃0 - 2岁每人花费约5万元,低于报告估算 [6][7] - 生育意愿强烈与低成本、低期望育儿观是普通经济条件家庭养育多娃的必备条件;生育意愿薄弱与高成本、高期望育儿观使适育群体趋向“不想生” [10][11] 分组3:政府刺激生育政策 -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发放育儿补贴”,还强调发展托幼一体服务等配套措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多种提案建议 [2] - 黄文政推测中央层面补贴力度约1500 - 2000亿元,他认为应加大力度,国内人口生育率应从1.0提升到2.1以上,总投入可能是GDP规模的5% - 10% [13][16] - 湖北天门自2023年9月起实施生育补贴政策,三娃家庭最高可拿28.51万元,2024年出生人口同比增加1050人,增幅17%,高于全国5.8%的增幅 [14][15] 分组4:企业激励生育举措 - 两会期间“设妈妈岗”话题冲上热搜,北京市房山区招聘会有家政等公司设置“妈妈岗” [16] - 携程自2023年7月1日起为入职满3年员工每新生育一个孩子每年补贴一万元至孩子满5周岁,2025年4月起家有18周岁及以下子女的员工增加3天“陪伴日” [17] 分组5:专家观点与建议 - 人口学者何亚福认为发钱给育儿家庭有利于刺激消费、促进就业和提升经济增长预期 [17] - 受访专家认为应给予企业税收减免以提升其激励生育的动力 [18] - 专家认为政府应补贴所有孩次,整治“内卷式”竞争、缩短工作时间,推行15年免费教育,政策向“不敢生”群体倾斜,推广低成本育娃观 [22][24] 分组6:生育带来的积极影响 - 三娃宝妈杨静蕾生育后动力变强,学做抖音、练普通话、组织夏令营等,获得成就感和信心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