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内河航运中心

搜索文档
济宁加速打造北方内河航运中心
齐鲁晚报网· 2025-08-14 15:51
核心观点 - 济宁市依托京杭大运河的区位优势和政策支持 正加速建设北方内河航运中心 通过港口智慧化、多式联运网络和港产城融合实现航运量高速增长和产业升级 [1][4][5][9] 港口运营表现 - 龙拱港7月集装箱吞吐量达35800标箱创单月历史新高 主要得益于铁路干线+内水联运创新模式及冷链、期货交割等新业务突破 [2] - 济宁市2023年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9600万吨且连续三年保持30%以上增长 集装箱吞吐量43.2万标箱同比增长138.7%并连续三年翻番 [4] - 2024年上半年济宁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575万吨同比增长10.4% 集装箱吞吐量20.9万标箱同比增长20.1%稳居全省内河首位 [4] 基础设施与效率提升 - 龙拱港开发专项TOS和"云上龙拱"海关系统 实现报关查验全程数字化 落箱时长缩短30%且装船效率提升50% [2] - 海关监管场所实现属地申报放行和现场查验 进出口货物可在港口完成一体化清关 国际航线已拓展至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地区 [3] 政策与战略定位 - 山东省将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作为省级重大战略 提出"一主四辅多点"港口群和"一纵两横、三干多支"航道网布局规划 [6] - 济宁入选国家港口型物流枢纽城市 梁山港入选国家多式联运示范项目 新能源船舶项目被列为国家重大产业战略备份基地 [6] 成本与竞争优势 - 京杭运河年货运量超9亿吨 运输成本仅为铁路的50%和公路的20% 凸显水运在低成本、大运量、低能耗方面的显著优势 [7] - 通过铁路、公路、水路形成三横一纵"丰"字形交通网络 与山东沿海港口群联动扩大航运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6] 发展目标与规划 - 济宁能源集团提出到2027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5亿吨、集装箱100万标箱 港航业产值突破1600亿元 [7] - 2030年目标为港口货物吞吐量2.0亿吨、集装箱150万标箱 港航业产值2200亿元并全面建成北方内河航运中心 [7] 产业融合与布局 - 形成梁山港煤炭物流园、龙拱港集装箱示范园等"七园联动"空间布局 深化港产城融合发展 [7] - 通过建设商贸物流、多式联运、临港产业、航运服务创新和绿色船舶制造五大中心 推动从区域节点向国家级航运资源配置中心跨越 [9]
山东济宁:从运河之都向北方内河航运中心的跃升
经济观察网· 2025-08-06 22:20
山东省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 - 《山东省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2025—2035年)》提出"一主四辅多点"内河港口群布局和"一纵两横、三干多支"内河航道网总体布局,济宁被定位为核心港口 [1] - 规划目标为总里程约3100公里的内河航道网,济宁境内251公里运河占通航里程近1/3,三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占比达70% [3] - 济宁港已形成八大港区联动发展格局,2024年将迈入"亿吨大港",港口吞吐量突破1亿吨、水路货运周转量增长7%以上 [3] 济宁北方内河航运中心建设目标 - 到2027年目标:港口货物吞吐量1.5亿吨、集装箱100万标箱,港航业产值1600亿元 [1] - 到2030年目标:港口货物吞吐量2.0亿吨、集装箱150万标箱,港航业产值2200亿元 [1][4] - 济宁市提出"13455"发展规划,包括3大使命、4大路径和5大中心建设 [5] 济宁能源集团转型发展 - 公司非煤营收占比从单一煤电产业提升至2024年的89% [5] - 旗下新能船业订单排至2027年,2025年计划开工125艘、交付100艘,累计签约168艘船舶订单,包括多个国际项目 [4] - 公司业务拓展至"港、贸、船、产、建、融"多元化格局,京杭运河济宁段船舶运力超700万吨,居沿线城市首位 [5] 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 内河船舶市场规模达万亿级,30万艘现有船舶中预计10%需换代、10%需改造升级 [5] - 京杭大运河30%航道等级未达标,在船舶标准化、港口现代化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6] - 11家港口企业与协会签署绿色港口倡议书,从清洁能源应用等多个维度推动行业绿色转型 [7] 战略定位与区域影响 - 济宁有望成为北方内陆对外开放高地,推动北方内陆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2] - 京杭运河南部港口已融入长三角港口群,北部地区规模化、现代化港口群建设有待加强 [6] - 济宁实践被视为北方内陆借势内河航运融入双循环的缩影,具有重要战略价值 [9]
山东圈出一个“新核心”!济宁5年冲刺北方内河航运中心,啥信号
齐鲁晚报· 2025-08-06 11:11
文章核心观点 - 山东省明确将济宁港定位为北方内河航运中心核心港 通过"一主四辅多点"布局构建黄金航道 推动济宁成为山东对内陆和国际开放的桥头堡 [1][7][21] - 济宁港凭借区位优势和政策红利 加速发展新能源船舶制造和多式联运 目标2030年建成北方内河航运中心 货物吞吐量达2亿吨 [3][4][13] - 内河航运成为上海港新增量来源 北方地区通过京杭运河接入全球经济循环 济宁港已覆盖长三角及19个国家 形成大规模经济循环体系 [11][12][18][20] 港口规划与定位 - 山东省颁布《山东省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2025-2035》 提出以济宁港为核心打造"一主四辅多点"内河港口群布局 [1] - 京杭运河被明确为骨干航道 济宁港被圈定为核心港 定位为北方内河航运中心和山东对内陆及国际开放的桥头堡 [1][7] - 济宁港通达50多个港口 覆盖全国20省份150多个城市 国际物流拓展至越南 泰国 德国等19个国家 [12] 新能源船舶制造发展 - 济宁能源投资50.3亿元建设全国首个内河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 2024年8月实现首批内河新能源智能商品船量产 [2] - 制造基地具备年造240艘 修100艘生产能力 涵盖LNG 绿电 氢能等动力类型 年内将下水100艘新能源船 [3] - 全球替代燃料船舶订单占比达55.5% 交通运输部安排1480亿专项资金支持老旧船舶报废更新 [3] 港口运营数据与目标 - 2024年济宁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9600万吨 连续三年保持30%以上增长 集装箱吞吐量43.2万标箱同比增长138.7% [5] - 2025年预计完成50万TEU集装箱吞吐量 2027年目标港口货物吞吐量1.5亿吨 100万标箱 港航业产值1600亿元 [5][13] - 2030年目标全面建成北方内河航运中心 港口货物吞吐量2亿吨 150万标箱 港航业产值2200亿元 [13] 区位优势与基础设施 - 京杭大运河纵贯济宁210公里 占大运河通航总里程24% 山东省80% 船舶运力超700万吨居运河沿线城市首位 [4] - 济宁拥有公铁水空综合运输体系 瓦日铁路 新兖铁路与京杭运河交汇形成"丰"字型物流大通道 [4] - 高等级航道增至360公里占全省58% 5000吨级轮船 万吨级船队直达长江 [17] 多式联运与区域合作 - 多式联运提高运输效率30% 降低运输成本20% 济宁港"瓦日铁路-京杭运河-长江水道-东南沿海"通道入选国家示范工程 [11] - 济宁港与上港集团 湖北港口集团 江苏港口集团开展业务及股权合作 济宁-太仓合作降低空驶率40% [21] - 内河集疏运模式使芜湖 合肥 无锡等地出货成本平均节省30%-40% [11] 产业与经济影响 - 2024年济宁港航临港产业突破千亿 贸易营收800亿元 2025年将突破1000亿元 吸引宁德时代 中集等企业入驻 [5] - 长三角城市群经济总量达33万亿元 京杭运河年货运量超9亿吨 成本为铁路1/2 公路1/5 [20] - 全国内河货运量49.53亿吨占水路运输50.5% 长江经济带80%原材料依赖内河运输 [20]
未来济宁将打造北方内河航运中心
齐鲁晚报· 2025-07-25 16:33
山东省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 - 山东省提出"一纵两横、三干多支"内河航道网和"一主四辅多点"内河港口群总体布局 [3] - 规划明确京杭运河为"骨干航道"、济宁港为"核心港" [3] - 济宁市锚定"打造北方内河航运中心"总体目标 [3] 济宁内河航运发展现状 - 济宁港完成上半年吞吐量5575万吨,同比增长10.4% [1] - 水路货运周转量达153.2亿吨公里,同比增长6.1% [1] - 京杭运河通航里程和船舶运力居沿线14个通航城市首位 [1] - 高等级航道增至360公里,占全省58% [1] - 开通集装箱航线29条,通达152个城市和16个国家 [1] 航运中心建设规划 - 加快修编《济宁港总体规划》 [3] - 启动编制《北方内河航运中心建设五年规划(2026-2030年)》 [3] - 加快出台《关于加快推动北方内河航运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 [3] 多式联运物流建设 - 构建"一干双线十二支"高等级航道网 [4] - 打造8个现代化多式联运枢纽 [4] - 济宁港2023年将迈入"亿吨大港",吞吐量突破1亿吨 [4] - 水路货运周转量预计增长7%以上 [4] 港产融合发展 - 搭建港航一体化产业互联网平台 [4] - 加快培育"七大百亿临港产业园区" [4] - 建设新能源船舶制造业基地,年内下水新能源船舶100艘 [4] - 港航业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