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药外包(CXO)
icon
搜索文档
阳光诺和回应被昔日大客户起诉:“起诉点站不住脚”
新浪财经· 2025-07-07 17:00
诉讼案件 - 阳光诺和与湖南恒生制药因2000万元技术开发合同纠纷进入民事诉讼,公司为被告方 [1] - 纠纷源于2018年签署的替格瑞洛原料药及片剂研发合同,合同约定若湖南恒生未支付研发费用50%则生产批件所有权自动转让给阳光诺和 [1] - 湖南恒生制药指控阳光诺和未按合同转移批准文号且未安排生产销售,而阳光诺和认为对方未支付费用导致批件自动转移,将积极应诉 [3][4] - 阳光诺和已对湖南恒生制药3644万元应收账款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4][5] 财务数据 - 公司2024年营收10.78亿元(同比+15.7%),扣非净利润1.65亿元(同比-8.31%) [7] - 2025年一季度营收2.31亿元(同比-8.49%),扣非净利润2020万元(同比-69.67%) [10] - 2017-2023年营收从0.36亿元增至9.32亿元,CAGR达64%,扣非净利润从0.01亿元增至1.8亿元 [9] 业务合作 - 湖南恒生制药曾是公司重要客户,2020年贡献收入3164.6万元(占营收9.12%) [6] - 湖南恒生制药是国家集采中标企业,曾中标奥美拉唑钠(8.4元/盒)和头孢西丁钠(43元/盒) [6] 行业背景 - 医药外包行业2018-2022年营收增速普遍超30%,净利润增速超50%,但2023年起行业普遍出现业绩放缓 [10] - 公司正拓展创新药、改良型新药及动保领域以应对行业降温 [10]
与中国医药产业脱钩?美药企成本或将增加一半
第一财经· 2025-05-15 13:05
中美医药产业关系 - 美国原料药高度依赖中国进口,2019年仅有12%为本国生产,88%依赖进口[2] - 中国承担全球约三分之一原料药供应,出口规模从2013年236亿美元增至2022年517.9亿美元[2] - 美国若强行脱钩将导致部分药企成本增加50%,且重建本土产业链需10-15年[6][13] 中国原料药产业优势 - 中国在抗生素、维生素等大宗原料药及前体药领域具有难以替代的规模和技术优势[3] - 2024年Q3中国FDA DMF备案量达153份,同比增长57.7%,远超印度的110份和美国的13份[4] - 中国凭借化工基础、人工成本(STEM人才年毕业量)和规模效应形成核心竞争力[6] 创新药与CXO领域发展 - 中国创新药企通过战略合作参与全球分工,2024年跨国药企30%高额预付款交易涉及中国企业(2022年仅3%)[8] - 中国CXO全球占比从2024年14.8%预计提升至2030年19.5%,市场规模达4823亿元[9] - 药明康德支持2024年美国31款获批小分子药物中的6款,全球前十小分子药物中4款由其生产[10][11] 美国药品成本结构 - 美国生物制药公司74%临床前/临床服务外包至中国,主要因中国效率高且成本节省60%-75%[12][13] - 美国药价高企主因利润被制药商、保险公司等瓜分,产业回流无法根本解决降价需求[15][16] - 中国原料药占全球30%产能,其成本优势可能进一步被美国降价政策强化需求[16] 产业转移与替代挑战 - 全球原料药生产重心20世纪90年代从欧美转向亚太,中国凭借环保成本、人工和技术投入崛起[4][5] - 印度受限于基础工业薄弱,PLI计划进展低于预期,无法取代中国规模优势[6] - 中国CXO已形成从研发到生产的一体化产业链网络,交付效率成为核心竞争力[11]
与中国医药产业脱钩?美药企成本或将增加一半
第一财经网· 2025-05-15 12:53
中国原料药产业优势 - 美国88%的原料药依赖进口,其中中国承担全球约三分之一的供应[2][3] - 中国原料药出口规模从2013年236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517.9亿美元,疫情期间抗生素等大宗原料药需求激增推动增长[2] - 中国在抗生素类、维生素类大宗原料药及前体药等特定品种上具有难以替代的规模和技术优势[3] - 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提交153份DMF备案,同比增长57.7%,远超印度的110份和美国的13份[4] 全球供应链依赖与产业转移 - 美国重建原料药产业需10-15年,受制于人力成本、工业基础等结构性因素[6] - 中国具备化工基础、STEM人才储备和规模优势,印度等国家难以替代[6] - 全球原料药生产重心已从欧美转向亚太,环保成本上升是欧美产能下滑主因[4][5] - 中美贸易摩擦可能导致部分订单转移,但产业回流规模和程度短期内不可高估[5] 创新药产业链发展 - 过去十年FDA批准的462种新药中,小分子药物占三分之二,前25家获批企业无中国公司[7] - 中国创新药企通过战略合作参与全球分工,2024年跨国药企30%大额预付款交易涉及中国企业(2022年仅3%)[7] - 中国CXO行业全球占比从2024年14.8%预计提升至2030年19.5%,市场规模达4823亿元[8] - 药明康德服务全球1/6临床期小分子药物,2024年支持6款美国上市小分子药物开发[9] CXO行业竞争力 - 美国生物制药公司74%的临床前/临床服务外包给中国企业,CDMO外包比例达30%[10] - 外包至中国可为欧美企业节省33%-75%成本,印度受限于高端产能和交付能力[11] - 中国CXO产业链形成一体化网络,交付效率高是核心竞争力[10] - 生物技术公司更关注研发效率,专利悬崖促使大型药企增加外包机会[9] 美国药品价格机制 - 美国药价高企源于不干预政策和商保体系,保险公司通过药企返点获取收入[12] - 现有药品利润分配机制未改变情况下,产业回流难以降低药价[12] - 中国原料药和CXO模式有助于降低美国药企成本,可能增加对中国供应链依赖[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