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半导体产业生态
icon
搜索文档
大湾区先进芯片封装基地+1,落子佛山禅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7 20:32
项目概况 - 星通半导体竞拍获得佛山禅城区约90亩工业地块,计划建设集成电路芯片半导体制造基地,涵盖生产基地、测试封装基地和研发中心 [1] - 项目预计带动投资约45亿元,达产后年产值达30亿元 [1] - 工艺水平将位居国内第一梯队 [1][3] 技术布局 - 一期计划布局高性能Wire Bond类芯片(如BGA/QFN/LQFP封装)及基于倒装芯片技术的先进封装(如FCCSP/SiP/FCBGA) [3] - 二期将拓展至凸块(Bumping)、硅通孔(TSV)、Chiplet、2.5D/3D封装等前沿技术 [3] 行业背景 - 2023年全球先进封装市场规模约439亿美元,同比增长19.62%,预计2028年达786亿美元,2022-2028年CAGR为10.6% [2] - 2024年广东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营业收入超3200亿元 [2] 区域产业生态 - 项目将强化大湾区高端芯片封装优势,与蓝箭电子等企业形成集聚效应,推动禅城区半导体产业向集群化发展 [4] - 禅城区已拥有12英寸晶圆全流程封测能力企业,并吸引德晟智能、宽普科技等专精特新企业形成"头部引领+链式集聚"效应 [4] 政府支持与土地资源 - 禅城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整备工业用地3149亩,超过过去15年出让总和,今年将新增千亩产业园区 [6] - 都市工业载体已达735万方,今年计划增至1000万方,为制造业提供充足空间 [6] - 项目从洽谈到签约仅用16天,刷新禅城重大项目落地速度纪录 [5]
从龙头重组看半导体生态重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8 01:03
高廷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近日,中科曙光与海光信息宣布战略重组。作为重组新规发布后的首个案例,其深层意义在于揭示了中 国半导体产业发展模式的根本性转变。从产业创新的理论视角审视,这一重组反映了在技术范式转换 期,产业组织形态的深刻变革。正如熊彼特所阐述的"创造性破坏"理论,当外部技术冲击与内生创新需 求交汇时,产业必然通过重组整合来重新配置资源,寻求新的增长路径。 当前半导体产业正处于关键节点:人工智能驱动的算力革命正在重塑整个产业的技术架构和竞争格局, 而地缘政治风险则进一步催化了产业链的本土化重构。美国的所谓"技术封锁"反而成为推动国产化进程 的重要催化剂,这种"倒逼创新"机制不仅促进了技术的多样化发展,更重要的是推动了产业生态的本土 化重构。当企业面临外部技术获取的约束时,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成为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在 这一背景下,这一超过4000亿元市值的重组不仅是资本层面的整合,更标志着产业创新范式的重大跃升 ——从传统的技术追赶模式转向通过产业整合实现价值竞争的跃升,以构建从分散竞争到平台协同的新 生态。 长期以来,中国半导体产业主要采用技术追赶模式,即通过学习、模仿和渐进式改 ...
对HYGON + Sugon的几点思考
是说芯语· 2025-05-26 07:37
半导体高质量发展创新成果征集 申请入围"中国IC独角兽" 从 技术孤岛 到 算力共同体 阵营分化: 龙芯(MIPS架构)、鲲鹏(ARM架构)、海光(x86架构)三大技术路线的竞争,因海光- 曙光联盟的全栈能力形成代差优势。当海光率先构建起x86生态的国产化闭环——从芯片设计、硬件制 造到系统软件适配的完整链条,迫使鲲鹏体系不得不加速与长江存储、中芯国际的深度绑定,龙芯则需 在RISC-V架构上寻找差异化突破口。 昨日晚间,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同步公告的换股吸收合并计划: 海光信息吸收合并中科曙光! 以200亿 市值的资本震动,掀开了中国半导体产业垂直整合的新篇章。 国际竞争: 在AI算力核心战场,2024年英伟达A100芯片支撑全球70%的大模型训练,而海光DCU芯片 实测FP64算力已达1.2PFlops(H100的70%),叠加曙光液冷服务器PUE低至1.15的能效优势,整合后的 海光-曙光AI算力栈正构建中国版CUDA生态。这不仅有望在国内市场打破英伟达的垄断,更可能通过 一带一路算力基建输出,在全球边缘计算、智慧城市等领域开辟新战场。 当掌握x86授权、2024年CPU出货量突破150万片的海光信息,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