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协同共治
icon
搜索文档
公安部:1月至5月,共立案侦办非法占用农用地刑事案件千余起
新京报· 2025-06-25 12:58
公安机关打击非法占用农用地犯罪 - 全国公安机关立案侦办非法占用农用地刑事案件10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600余名 [1] - 公安机关组织开展"昆仑""金风"等专项工作,深入推进打击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区域会战 [1] - 打击重点包括非法占用耕地、林地等建坟、建房、挖沙、采矿、堆放固体废弃物等行为 [1] - 针对"大棚房"建设、未批先建、少批多占、批甲建乙以及"化整为零"蚕食耕地等犯罪行为 [1] 公安机关工作方法 - 利用空天遥感技术,创建数据研判体系,搭建数字化场景化智能化分析模型 [1] - 健全与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线索通报、案件移送、信息共享、检验鉴定、涉案物品处置等机制 [1] - 推动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及时消除涉农用地安全的风险隐患 [1] 未来工作计划 - 公安机关将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大力推进"昆仑-2025"等专项工作 [2] - 保持对非法占用农用地犯罪的高压严打态势,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2]
安徽省能源局局长汪振宇解读“获得电力”新政
中国电力报· 2025-06-12 14:11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 全面打造现代化用 电营商环境的意见》(发改能源规〔2025〕624号),在《关于全面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 持续优化 用电营商环境的意见》(发改能源规〔2020〕1479号)原有"三零""三省"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改革思 维、加大改革力度,通过实行一系列影响范围广、惠及主体多、含金量高的改革措施,推动建立与经济 社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相适应的现代化用电营商环境体系,促进"获得电力"工作在服务我国经济社会 高质量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为准确把握624号文核心要义,我们将分享系列解读文章。本次分享内容 来自安徽省能源局局长、党组书记汪振宇。 深化"获得电力"改革 塑造"皖美办电"标杆品牌 安徽省能源局局长、党组书记 汪振宇 2025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 全面打造现代 化用电营商环境的意见》(发改能源规〔2025〕624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深入贯彻落实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新时代对供电服务工作 的新需求新期待,为加快构建现代供 ...
镇原县创新构建“协会+ODR”协同共治体系 力促蜜饯行业消费维权效能提升
中国食品网· 2025-06-10 11:41
为进一步提升蜜饯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镇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创新推出"协 会+ODR"协同共治模式,通过构建源头管控、闭环管理、多元调解"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推动蜜饯 行业质量安全水平迈上新台阶。 下一步,镇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将持续深化"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主体"三方共治模式,重点推 进"三个一"工程:培育一批优质ODR企业,扩大在线纠纷化解覆盖面;建立一套行业服务标准,提升产 品与服务质量;打造一个智慧监管平台,赋能精准高效监管。多措并举,全力护航"镇原蜜饯"区域品牌 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推行"事前承诺+事中监管+事后回访"闭环管理。创新实施"三阶段"全链条监管模式。事前,组织蜜饯生 产企业100%签署《质量安全承诺书》,主动公示生产工艺流程,压实主体责任;事中,开展"双随机抽 查+协会互查"专项行动5次,累计发现并整改问题31个,形成监管合力;事后,通过"12315平台回访"进 行跟踪问效,消费者满意度得到稳步提升,确保监管成效落到实处。 打造"行业调解+行政调解"双轨并行模式。建立"协会专家初调—市监干部联调—信用体系督调"三级递 进调解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 ...
国家税务总局仪征市税务局与地方产业协会签署税收遵从合作协议
搜狐财经· 2025-06-04 18:20
税收遵从合作协议 - 国家税务总局仪征市税务局与仪征市汽车产业协会签署税收遵从合作协议,旨在通过税协联动提升企业税收风险防范能力并引导合规经营[1] - 产业协会负责督促会员企业完善税务管理、依法申报纳税、上报重大涉税事项、反馈税费政策执行情况以及组织涉税业务自查自纠[1] - 税务部门负责发布涉税风险防范注意事项、提供产业税收体检报告、响应协会涉税诉求、反馈会员企业税收遵从情况以及处理重大涉税争议[1] - 双方将构建"互信、互助、互动"战略合作关系,发挥协会桥梁纽带作用,为会员企业提供税务合规经营指导并解决涉税共性问题[1] 纳税信用服务措施 - 仪征市税务局将按年评估协议执行情况,向表现良好的会员企业提供纳税信用"1+1+1"服务[2] - "画好一张画像"服务通过提升纳税信用信息采集和评价效率为企业精准绘制纳税信用画像[2] - "提供一次纳税信用修复"服务鼓励企业主动纠正纳税失信行为并挽回信用损失[2] - "用好用足一系列评价结果"服务为企业提供简化发票管理、便利服务、优先出口退税等10项激励措施[2] - 对违反协议的会员企业将视情节给予限制措施直至取消会员资格[2] 未来发展规划 - 仪征市税务局计划将建筑、餐饮、茶叶等12个地方支柱产业纳入税收遵从合作范围[2] - 该举措旨在夯实仪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诚信基石"[2]
人民时评:以法治之力打击山寨食品
快讯· 2025-06-03 07:52
治理的有效性取决于措施的精准性。针对"近似侵权""实质性相似"等法律概念,可制定更具操作性的认 定标准,将包装装潢、色彩搭配等隐性侵权要素纳入规制范围。治理的关键,在于构建"违法成本>违 法收益"的惩治体系。不妨考虑在相关法律中增设相关条款,对主观故意、反复侵权等仿冒食品行为施 以更高的罚款乃至惩罚性赔偿。同时,应进一步完善行刑双向衔接机制,推动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双向 闭环、无缝衔接,实现"1+1>2"的惩治效果。整治山寨食品不是监管的"单打独斗",而应推进多元主体 协同共治。政府厉行监管、企业强化自律、平台严把关口、公众参与监督、行业组织守土尽责,集聚合 力,方能让山寨食品无处遁形。(人民日报) ...
以法治之力打击山寨食品(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 2025-06-03 05:43
新技术的应用,也能有效赋能治理。以往,山寨食品往往凭借包装仿冒、渠道隐蔽、地域流动等规避监 管。如今,借助区块链技术,可建立从原料采购到终端销售的全链条追溯体系;运用智能算法,能助力 监测电商平台中的仿冒食品信息;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精准锁定隐蔽加工窝点。促进法治利剑与技术 手段深度融合,有利于提升治理效能。 整治山寨食品乱象,是民生课题,也是法治命题。治理的关键,在于构建"违法成本>违法收益"的惩治 体系 这样的"傻傻分不清",令不少消费者感到困扰:远看是"金典牛奶",近看却是"全典牛奶";与知名品牌 包装设计乃至字体都高度相似,名称却是"小白兔奶糖"…… 以假乱真、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山寨食品仿冒知名品牌,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破坏公平竞争市场秩 序。值得关注的是,曾以农村市场为主要"根据地"的山寨食品,已悄然从线下延伸到线上,"栖身"直播 间、购物网站、外卖平台。 不久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聚焦"舌尖上的安全",紧抓影响法律实施和损害群 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整治山寨食品乱象,是民生课题,也是法治命题。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已构建起保护 食品安全的"四梁八柱",反不正当竞争法、商标法、食品安全法等 ...
协同共治聚合力 重拳整治净市场
今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县烟草专卖局(以下简称融水县局)聚焦"协同作战、精准监 管、特色普法"三大维度,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市场监管模式,市场秩序持续向好,为地方经济高 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协同作战,织密监管网 "黄大队长,疑似非法卷烟车辆正驶向高速路口,请立即拦截!" 这样的紧急联动,已成为融水县局联合公安部门开展专项行动的工作常态。 "多亏小管用苗语讲解,我终于搞懂许可证延续流程了!" 良寨乡零售户贾竹英的感慨,道出了融水县局"双语普法"的实效。融水县局组建"达木普法宣传团队", 深入村寨,通过流动宣讲、重点人员宣传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涉烟法律知识融入卷烟市场管理。 面对融水镇古鼎村康田屯店主欧某的辩解,执法人员当场戳穿其谎言,查实其无证经营的违法事实。 融水县局立足本地实际,科学统筹执法资源,精准施策,对诚信守法经营户,实行"服务到位、监管不 扰"的原则,减少不必要检查,对历史违规和重点户,建立动态档案,实施错时检查和交叉监管,针对 真烟非法流通、无证经营等重点领域,联合多部门加大执法力度,结合数字化手段严防死守。 同时,推行"5+2"、24小时超常规监管模式,对重点区域开展错时检 ...
【网络普法看河南】中原大地“智绘”网络普法新图景
央广网· 2025-05-27 20:29
央广网郑州5月27日消息(记者费权)当千年商都郑州的社区广场响起法治短剧的对白,当虚拟主播"豫小法"在直播间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当26.9万名乡村"法律明白人"通过大喇叭传递法治声音……一幅"传统与现代交织、科技与人文共振"的网络普法新图景,正在中原大地徐徐展开。 启动仪式现场(央广网发) "智慧普法"小程序的上线,更是将科技赋能推向新高度。依托全省政法系统大数据平台,该程序通过用户行为分析实现法律知识"精准滴灌":网购爱好者收 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解读,职场新人获得劳动权益保护指南,老年用户则被推送防网络诈骗专题。自运行以来,小程序累计提供法律咨询超 200万次,解决实际问题3.2万件,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河南深知,互联网时代的受众更青睐鲜活的叙事而非枯燥的条文。省法院"豫法阳光"微信公众号发布典型案例3476件,《无偿帮工期间出事故致人受伤,咋 赔偿》等文章阅读量均超过10万+,让群众在具体案例中触摸法律温度。而洛阳"洛水法治杯"网络普法创意大赛,则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巧妙融合:参赛 者以龙门石窟壁画为灵感创作国风漫画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高校团队将 ...
实现全链条闭环监管!历下区创新建筑垃圾“一案三查”治理体系
齐鲁晚报网· 2025-05-21 18:53
日前,历下区城市管理局通过"一案三查"机制成功查处某综合商业项目建筑垃圾违规运输案件,并将执法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 制度成果。该案创新构建跨部门协同、全流程追溯、多维度惩戒的现代化治理模式,实现了"源头+运输+行业"全链条闭环监 管,标志着历下区建筑垃圾治理迈入协同共治新阶段。 破局:30立方米建筑垃圾牵出监管机制创新 2025年3月22日,刘智远城中村改造项目现场,一车未备案运输的30立方米建筑垃圾引发监管警报。经查证,施工单位将30立方 米建筑垃圾违规交由未准入企业运输,暴露出建设项目主体责任缺失、运输企业资质审查不严双重问题。执法人员当即启动"一 案三查"程序,在48小时内完成证据链固定。 攻坚:三部门联动破解"隐身企业"追踪难题 案件办理中,面对涉事运输企业"无定位、不配合、无实址"的三重困境,历下区城管局创新建立"三维协查机制"。一是协同交 警数据穿透。通过查看交通监控、追溯车辆登记信息等多渠道排查,锁定涉事车辆所属济南嘉宇运输有限公司。二是加强市场 监管联动。通过市场监管局的信息反馈、工作人员的细致核查与现场走访,成功跨区调取企业注册信息,现场揭穿"僵尸地 址"伪装。 建制:双向通报机制构建行业治理 ...
去年山东共立经济犯罪案件9000多起
大众日报· 2025-05-20 09:07
经济犯罪案件数据 - 2024年山东共立经济犯罪案件9000多起 抓获犯罪嫌疑人1 9万多名 [1][2] - 洗钱和地下钱庄案件890起 抓获651人 涉案金额36亿元 [2] - 恶意逃废金融债务案件300余起 抓获350余人 挽回损失16亿元 [3] - 串通投标案件79起 抓获214人 涉案金额8 4亿元 [3] - 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883起 抓获3655人 [4] - 合同诈骗案件629起 挽回损失1 35亿元 [4] - 中小微企业内部腐败案件640起 挽回损失2 4亿元 [4] 专项打击行动 - 开展打击利用离岸公司和地下钱庄转移赃款专项行动 [2] - 开展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三年行动 [2] - 联合开展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犯罪和金融领域"黑灰产"违法犯罪 [3] - 14部门联合开展工程建设招标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3] - 持续开展打击非法集资犯罪专项行动 [4] - 开展打击经济诈骗和中小微企业内部腐败集中行动 [4] 协同共治机制 - 与经济管理 行政监管 检法等部门协作配合健全经济犯罪协同共治体系 [2] - 与人民银行 外汇管理等部门联合开展专项行动 [2] - 联合省委金融办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山东监管局 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等部门打击金融犯罪 [3] - 省委政法委 省公安厅联合金融管理 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涉众金融犯罪联合共治机制 [4] - 签署招标投标数据资源共享合作备忘录 [3] 企业权益保护 - 编印《侵害民营企业常见经济犯罪防范手册》 [5] - 发布预警告知书上千份 帮助企业解决困难300余件 [5] - 健全完善涉企案件地域和层级管辖机制 [5] - 规范涉企案件办理流程 强化立案审查 [5] - 依法规范适用涉财产类强制性措施 [5]